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司礼监 > 第三百五十章 如作俑者

司礼监 第三百五十章 如作俑者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9 16:34: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乡亲们心意是好的,但是欠缺了点规格,未免有些不美。”

离开曹家岭后,蒋方印一路上都听魏舍人喃喃说了四回“规格”,且每次说起这“规格”二字时,脸上总是充满遗憾和无奈。

规格是什么意思,蒋方印虽是举人,经腹满伦,但还真不懂。他只知道要是魏舍人没事经常去曹家岭看看,那无疑会让曹家岭的里正乡老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里正当时别扭的样子,可是深深烙在蒋举人心头。

身为举人,早年蒋方印未曾投杨镐为幕僚时,在家乡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说是一霸,也不为过。也正因为有身份,故而蒋方印对于乡里之间的事了解的是门清。

别看曹家岭的百姓欢天喜地的欢迎魏舍人,为魏舍人建生祠,人人对魏舍人崇拜的不得了。可这背后,却也是涉及钱财之事的。

没有钱,那生祠怎么修起来的。

没有钱,那祠前的功德碑是怎么立起来。

没有钱,这酒水又是怎么置起来的。

没有钱,那锣鼓宣天的场面是怎么弄出来的。

也许,曹家岭的里正和乡老们没有摊派,所需钱财都是村民自发捐出。但是,谁也不敢保证里正乡老们没有从中挪走一二,这件事本身又是否是有人从中牵头。

世上的事,没有人号召,没有人带头,你叫好的人再多,都是干不成的。而那些号召带头的人,不从中得利,也是不可能的。

蒋方印当然不会认为里正之所以别扭,是因为害怕这位钦差魏舍人查他的账。左右一个土地庙,能有多少油水可捞。

他认为,那里正怕的是日后的进项。

这可是大头。

别小看了魏舍人祠,这里面来钱的门路可多着哩。

曹家岭的乡老里正为何巴巴的赶到虎皮驿请魏舍人亲自去“点金”?

还不是想借魏舍人的大名和那身官袍弄钱么!

以蒋方印走南闯北的见识,看过的土地庙和山神庙没有万座,也有千座。这些小庙建的都是千篇一律,除了里面供奉的神仙不同,别有任何区别。但可千万不能小瞧了这些庙,只要修缮维护得法,那不亚于一座座小金矿啊。

世上有占道收费的,有霸桥索财的,通常这类人叫车匪路霸,百姓人人痛恨,但有一种人,往庙里一坐,百姓却心甘情愿把钱送上。

这种人,叫得道高人。

小小的魏舍人祠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得道高人在里坐着,原因无它,太小。但这丝毫不影响魏舍人祠能够让人发财。

求神拜佛要心诚,怎么心诚,自然是给神仙上贡。贡献越大,神仙就越是保佑你。反之,没心没肺的,神仙如何搭理你。

蒋方印敢肯定,魏舍人前脚刚走,后脚里正乡老们就会往舍人祠里放个功德箱。

仅凭今日魏舍人亲临,方圆数十里百姓蜂涌而至的盛大场面,一天下来,功德箱里肯定会堆满铜钱。

这就是进项。

并且这魏舍人祠可不比其它庙,拜的不是死人,而是大活人,是一个连神仙都害怕的大活人,是一个百姓们亲眼看见过的大活人!这可比那些在天上的神仙们,更让人心悦诚服的上贡。

只要魏舍人风风光光在,这舍人祠的香火就断然少不了,那进项就跟细水长流似的,日日有,月月有,苟日有。

可现在魏舍人说要没事经常过来看看,里正当然叫苦了。他们可指着借魏舍人斩城隍的事迹发财呢,你这天天挂在心上,就算自己不来,隔三岔五派个人看看,这万一发现他们利用舍人祠谋利,还不法办了他们?

所以,蒋方印能够深切体会里正等人心中的苦涩,同时,他也不明白魏舍人干嘛要说经常过来看看。

这是一个警告么?

如果是那样的话,蒋方印对魏舍人就真的刮目相看了。

真是小小年纪,就独具慧眼啊。

只是,既然你担心这个,为何不叫人拆了呢。

生祠这东西,古往今来倒不是没有过,可少,少之又少,毕竟晦气。

哪个大活人好好的,愿意别人给他修个生祠呢。

你魏舍人如今前途无量,凭的沾这个晦气做什么。

百姓们就算感你大恩大德,如我这般著书立传便可,犯得着修个什么生祠么。

蒋方印难以理解,但当事人乐乎乎的,他也不会犯傻去点那个忌讳。自打从恩主杨镐那里知道这位魏副使竟然是贵妃娘娘的人,还是小国舅亲自向姐姐举荐的人材后,他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勇攀高枝,不畏艰难,不畏困苦,使平生夙愿能够得偿。

蒋方印的夙愿是什么?

做官。

若不为做官,他何苦考什么功名,还中了举人呢。

只是,举人功名就可做官,只要不嫌弃,偏远地区做知县都是使得的。本朝嘉靖年间的海瑞不就是个举人么,从小小教谕一举做到了应天巡抚高官,堪称举人榜样。

蒋方印不想做海瑞那种官,那种官太苦,买点猪肉打个牙祭都让人惊呆的官,实在不是他做的来的。

他原本是想继续上进,考个进士的,可惜,运气实在是不好。

不甘从小官做起,又实在考不上进士,蒋举人索性就当了“山人”。

一般来说,“山人”一听名字,就当是居住在山区,与外界接触转较少的山区百姓。然而,从“山人”这个称呼问世以来,代表的从来就不是真正的山里人,而是那些没做官却想做官,身在民间却想挤进庙堂的读书人。

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都有功名,或是举人,或是秀才,但却全部放弃科举,云集于两都或九边,通过各种方式想跻身庙堂。

他们的榜样有三位,一位是“阳明山人”王守仕,一位是“弇州山人”王世贞,一位则是“四溟山人”谢榛。

十三年前,成了山人的蒋方印成功成了朝廷大官杨镐的幕僚,本想借杨镐的势一飞冲天,岂料杨镐却因为讳败为胜被皇帝下旨罢免。结果就是蒋举人整整蹉跎了十三年。

直到,一个多月前,几乎被所有人认定不可能再复出的杨镐突然得到了新的任命。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蒋举人不敢将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了。因此,在得知恩主的副使竟然是宫里的红人,他的心思一下就活了。

活了的结果就是倒霉的魏舍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沈阳。

魏良臣不知道始作俑者竟然就是自己引为知己的蒋举人,他现在一心挂念的就是“规格”二字。

规格就是逼格。

曹家岭村的那座小庙实在是不入他的耳目,令他耿耿于怀。

他想象中关于自己的生祠就算不比孔庙,至少也得是文成武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那种。

要有统一的建筑样式,要有统一的庙风,要有统一的工作人员,要有统一的宣传途径…

良臣沉浸在对自己生祠的规划之中。

现在的他,身心还是很放松的。

一来,降倭得到了有效安置,托蒋方印这个钦差正使幕僚的身份,长胜堡的守备胡三炮不得不答应提供一段日子的吃住。

二来,辽东百姓的淳朴热情还是深深的打动他的。

三来,沈阳城越来越近了,这意味着,如果杨镐不是糊弄他,他有可能在这座重镇里面创造一笔很大的gdp。

郑铎带着部下依旧随魏良臣来了沈阳,除了这些飞虎税兵外,大岛还带了十个擅使长刀的降倭作为钦差副使的贴身护卫。

……

作者注:海瑞,汉族。找本站搜索"CM" 或输入网址:

(sdingdiannn/ddk146857/74717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