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司礼监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既有文字,自当传习

司礼监 第二百七十四章 既有文字,自当传习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9 16:34: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沈阳到抚顺其实只有百十里路,因为抚顺是边境重镇的缘故,沈阳至抚顺的官道修的很结实,哪怕下雨都可以跑马。否则若遇战事,援兵钱粮却受限于道路,是要误大事的。

按照正常速度,两天就可以抵达抚顺,可良臣却用了四天,惹得熊明遇十分不满,若非想要拿住这家伙的切实证据,早就拍马自去了。

魏良臣这一路走的很是轻松,在他自己看来,他那是谈笑风生。可在熊明遇看来,这小子完全就是贪生怕死,不敢去建州,否则何以这么磨蹭。

其实,论职属,熊明遇管不了魏良臣,更没有权力强要这个协办钱粮的副使同他去建州。毕竟,建州左右卫的察访使是你熊明遇,不是魏良臣。

只是,熊明遇代表的是兵部,背后站着的那位大佬李化龙是连杨镐都不敢惹的存在,加上李成梁虎视眈眈,拿捏着魏良臣的本职未尽,惹出边衅,以派兵护送为名行押送之实,这就令魏良臣无处遁身,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建州潇洒走一回了。

当然,事情是往坏处发展了,但人要往好处想。

良臣给自己找了几个不会死的理由。

一是奴尔哈赤眼下根本不可能造反,因为明朝的精兵强将尚在,他若此时造反,等待他的就不可能是萨尔浒大捷,而是大殇了。

二是他魏良臣官虽小,毕竟顶着个钦差副使的名义,没有朝廷的首肯,奴尔哈赤动他就等于造反。

三是便宜老师杨镐还算仗义,派了尚伯芝领兵保护他,这位仁兄的一生也是个传奇。有这么个传奇人物保护自己,良臣多少消除了点危机感。加上自己身边的郑铎和那十个忠诚的降倭保镖,良臣自忖还是有机会逃生的。

如果这些都不能保命,剩下的其实也不是事,顶多就是节操的问题。

奴尔哈赤真吃了熊心豹子胆,不顾建州现实要宰他魏良臣替儿子报仇,那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法子的事了。

事不可为,良臣断然不会束首待毙。

刀架脖子上那刻,他铁定会跪下赔罪。

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你奴尔哈赤本就是要讨个公道嘛,我给你赔罪行不行?

赔命?不行。

就算我答应,李成梁也不答应啊。

李成梁可说的明白,他魏舍人得去建州赔罪,没说让他去赔命。

他魏舍人真跪了,李家还能眼看着他被宰?

熊明遇这个正儿八经的京官就能站旁边袖手旁观?

李家这次“护送”的是一个千户,带了一百人,据说是李成梁的家丁,其中大部分都随李如松上过朝鲜战场,可谓精兵中的精兵。

这个据说,良臣是相信的,因为李家的这一百人马看上去的确精气神,高大上,人手一杆三眼铳,跨在马上可谓是趾高气扬。

相比之下,尚伯芝的部下也算是精锐,骨子里透着杀气,可装备器械方面明显就不及李家这一百人了。

良臣也看出来了,尚伯芝和李家似乎不对付,一路上也憋着气较劲呢。不得不说尚伯芝的部下替他长了脸,一路过来充分展示了精兵的架势,可李家都是骑兵,一人双马,他们却是步兵,这一高一下的差距是怎么也无法弥补的。

遗憾,步兵和骑兵,无码和有码就是两重天。噢,是无马和有马。

去建州,首先得经抚顺。

大明在辽东是采取卫所管理体制,和关内有所不同,除锦州、辽阳二府设有知府管民,其余各城都是由卫所负责,故李永芳这个游击便是抚顺的最高长官。城中不管是军还是民,都是由他一手负责。

抚顺守将李永芳早就接到都司府的快马通传了,队伍刚到,他就亲自带人出城相迎了。

见到李永芳时,良臣还颇是惊讶,因为这位明朝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汉奸长的还是蛮有型的。

标准的国字脸,剑字眉,除了下巴上多了些赘肉,怎么看都是一个精忠报国的英雄模样。

真是人不可貌相。

自古以来,前世今生,那些甘愿投靠异族,以出卖同胞利益为荣的家伙们,不一个个都长的一表人才么。

当汉奸,也是要有本钱的。

没个出众人材,本族里面混的不出色,又何来机会卖国呢。

卖国,不是随便哪个吊丝就能卖的。

李永芳这边自是熊明遇和他打交道,良臣倒是有心和李永芳说上几句,可熊明遇压根不给他机会,就差话里话外直说他是正主,姓魏的不过是个惹了祸的罪人了。

李永芳是公事公办,中午就在备御府设宴款待熊察访使和魏副使,告诉二人他已向建州方面通传,明日便可经抚顺关往黑图阿拉。届时,建州都督奴尔哈赤自会派员前来接应。

席间,也没什么可说的。李永芳是武将,熊明遇是文官,魏良臣是个杂流半吊子,能有什么花花腔可说。

酒足饭饱,李永芳身为抚顺军政首脑,自是按例邀请熊明遇和魏良臣参观抚顺城。这个参观抚顺的驻军情况倒不是重点,重点是抚顺的教化。

大明如今重文轻武,抚顺虽是卫所管理,但于教化文谕方面的重视却是不落后于关内的。

熊明遇做的是兵部的官,但却是文官,因而很吃李永芳这一套,很是高兴的要李永芳前头带路,他要好生看看抚顺的文教。

良臣对此没兴趣,可也不能不陪着,便跟在后面,不时打量李永芳两眼。

关内乡村的基础教育是社学和私塾。

社学具有官办性质,由县里拨款建立,以供平民子弟入学。私塾则是官私两用,县里承担一部分费用,余下则是由地方士绅筹办。相对教学师资和规模而言,私塾要强上一些,因为私塾主要是士绅大户家的子弟读书。社学那边就基本上真的算是平(贫)民子弟就读了。

从社学和私塾考上秀才后的学生方可进入县学深造,尔后府学,再往后就是有名的书院。你要是争气牛逼,二甲进士以上,还能到翰林院转一转。国子监那里,则主要是给官员子弟镀金用的了。

抚顺这里的情况跟关内大致也差不多,但因为人口不及关内缘故,所以只一处卫学。

卫学就在文庙边上,经过文庙的时候,李永芳特意顿足介绍,是说他任抚顺守御时特意筹资修建的。

熊明遇听后,对李永芳好感顿时大加。原以为只是个武夫丘八,不想竟也如此重视孔圣先贤。

卫学里肯定是早就接到通知了,良臣他们进去时,耳畔传来的净是朗朗读书声和老师们中气十足的教课声。

李永芳陪着熊明遇看了两处课堂,熊明遇不住点头表示满意。良臣也不能不表示,满脸微笑,时而深情看着学生,时而用力点头,似是从这些孩童身上看到了大明的未来。

来到最后一个教室时,良臣却有些怔眼,因为他发现里面正在给孩子教课的竟然是个熟人。

这个熟人对他可不友好,乃是当日随阿敏、札萨克图在北京茶馆外搬出大义训了自己一通的那个建奴。

此人叫斐度,女真老姓赫舍里家的。

这斐度也是运气好,跟着舒尔哈齐上京做通译回来后,就被调来抚顺卫学做了教长,结果躲过了黑扯木一劫。

这个教长相当于关内书院的山长,是卫学教谕的副手。按理卫学教长怎么也轮不到一个女真人来做,可是抚顺地处边境,境内除了汉民外也有不少女真人。这些女真人跟汉人一样将自家孩子送到学堂求学,很多女真人实际已经跟汉人毫无区别,世代居住抚顺,压根不将自己当女真人看待。

圣人云有教无类,不但抚顺这里,辽东各地的学堂都接受非汉族子弟入学。很多人学成之后,也能在汉人的官府谋得事做。斐度就是这么成了通译,成了抚顺卫学的教长的。

斐度知道外面有官员们在观看,但却表现的一无所知,很是卖力的给下面的三十多个孩子授课,倒没发现那个被他恐吓要扭送官府的小子。

因是最后一间了,李永芳有意请熊明遇进去看看,正要说话,却见边上的魏良臣眉头皱起,很是不快的问卫学的人:“里面教的是什么?”

熊明遇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件事,里面老师正在教孩子的文字并不是汉文,而是看着奇形别状的东西。

“噢,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孩童都是女真人,所以学堂专门为他们设班,教习女真文。”卫学的教谕解释道。

“女真有文字么?”魏良臣的脸已经拉了下来。

那教谕愣了下,道:“十年前,建州都督已创文字。”

“创文字,立教化,建州都督所图甚大啊。”魏良臣嘿嘿一声,指了指里面正在上课的孩子,“这些孩童虽是女真人,但父母既送我卫学求读,自是要教习圣人之道,汉家文字,如何反授他们不伦不类的东西。”

“魏舍人此言差矣,建州左右卫及女真诸部落对我大明向来恭顺,国朝自是要尊重其习俗,既有文字,自当传习,使之继承,如何能充耳不闻呢。”说话的是熊明遇,他对魏良臣的小题大做十分不高兴。

………

作者注:辽东方面汉人学堂教化满蒙文字,有些史料有记载。范文程、宁完我等最先投靠后金的辽东汉族文人皆精通满蒙文字。他们是在哪学的,就是本章所述。找本站搜索"CM" 或输入网址:

(sdingdiannn/ddk146857/747177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