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司礼监 > 第六百零四章 敌不动 我不动

司礼监 第六百零四章 敌不动 我不动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9 16:34: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魏公公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们这帮“奸党”真是笨啊,明知对手掌握人事权还跟他们正面刚,不是茅房里提灯笼么。

换个思路,换个角度,换个办法。

先前教你们砍伐大树先砍弱枝,结果弱枝没砍成,反赔了一个宣党。

这回教你们直接锯大树根,大家伙一涌而上,拔河似的两边锯,看这树根倒不倒。

不倒也不要紧,只要这大树知道弱点在哪就行嘛。

信中也不能说的太直接,王锡爵书信叫李三才这个不孝弟子偷拆的教训可不远。

他这也是太把自己当根葱了,人几党大战,谁个会偷看你个在运河上的小太监书信呢。

他相信李永贞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说白了,计察嘛,就是大家伙一块察。

察出什么说什么,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个“察”,可不限于朝堂上的官。

具体操作,就是四党的事了。

魏公公自个还有一堆事要做,京里的事,说实在的,他也是有心无力。

出出主意就行了,但发展到何种程度,就不受他控制了。

就如同他怎么也没想到宣党会搬石头砸自己脚一般。

明天就能到临清了,早先马堂任天津税使时就兼了临清税关,而这临清,是运河上和扬州齐名的肥关,有的是油水。

如今新任临清税使尚未出炉,关卡仍由马堂的人管着。

不过魏公公是什么人?

大家一个单位出来的,临清税关再怎么瞎,也不可能跟他魏公公要银子。

况,魏公公的打手凶棍不比你税关差。

惹魏公公不高兴了,反手砸了你临清税关也不见得他身上掉根毛。

这天夜里,大运河水哗啦啦的。

公公的豪华座船里,也是哗啦啦的。

听着外面的黄梅小调,抱着熟得很的佟佳氏,别提多美滋滋了。

………

京中,李永贞收到魏良臣的回信后,琢磨了一会,便去找楚党的官应震商量了。

官应震等人也觉得必须将风潮移向顾宪成,如此才能解东林的攻势。

可突然之间,怎么能把矛头转向顾宪成呢。

此时,天上掉下馅饼。

礼部有个刚刚从广东调到京城的主事名叫丁元,此人是顾宪成最钟爱的弟子,曾常年跟随顾宪成出外讲学,深受其师看重。

眼见“奸党”围攻孙尚书,丁元心怀气愤,于是挺身而出,声援孙丕扬。

“汤宾尹等人罪有应得,申救者以邪攻正!”

丁元喊出这句话是在礼部大堂中,很快就传了出去。

没用半天功夫,丁元的背景和黑历史就被四党扒了个干净。

此人不但是顾宪成的弟子,其父更是顾宪成的至交,于是,浙党率先借着丁元将本次京察和无锡的顾宪成及东林书院扯在一起。

头一个上疏弹劾的,是浙党御史徐大相,他在上疏中写道:“今日天下大势,都趋附东林;今年察典之误,根子就在此。”

这是点名道姓攻击顾宪成,一点也不藏着了。

也是,东林党都借着京察想把他们一网打尽了,还有什么颜面可说的。

徐大相上书后,楚党的官应震紧接着上书,书中写道顾宪成讲学东林,遥控朝政,结交淮抚李三才,倾动一时;而孙丕扬、王图、丁元等东林党人随声附和,此次京察大权全落在党人之手。”

再接着,昆党和齐党也加入进来。

桩桩无锡东林书院的黑材料被呈到万历御前。

有说东林讲学所到之处,一喜一怒都关系到当地郡县官员的升迁或贬谪;

有说每次招待费用至少索要二百两以上;

又有说各地官员在执行公务时,言谈话语凡与东林讲学精神相违背的,必遭东林斥责。

还有的说,东林书院专征浒墅桥税,以此作为书院日常经费,还勒令浒墅关使定期给书院送赞助费。若浒墅关不给,则东林书院必向府县施加压力,或罢关吏,或诬下牢。

“要在党字上做文章,皇爷最痛恨的就是这个党字。”

魏公公在给李永贞的下一封信中也是直言不讳了。

围绕“党”字做文章,这文章做的可就大了。

四党中人可都是会写文章的进士,一时间,数十道奏疏送到通政司,东林党算是被彻底定性。

斗争焦点突然从京察转向无锡东林书院和顾宪成,让孙丕扬始料未及,急忙和秘密抵京的邹元标、**星商量反击。

次日,即由东林党人、光禄卿吴炯上书为顾宪成及书院辩护。

吴炯在上书中说道,当日顾宪成写信给叶、孙救漕抚李三才,确属出位,宪成也早已悔悟,今家居在乡,再无干政。

故,今宪成被诬,必将造成天下都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长此下去,国家正气就会从此而消,于国于社稷此非小事!

“敌动我动,敌不动我不动。”

时刻关注朝中动向的魏公公如此交待李永贞。

此后,朝堂就奇了怪了。

只要孙丕扬他们一提京察,四党必攻顾宪成。

而只要四党齐攻顾宪成,孙丕扬他们就没了动静。

真是怪事。

有好事者称当前局面,真是国朝两百多年来一大怪。

北京就这么陷入僵持。

南京那边,东林党却是一败涂地。

京察分“北察”和“南察”,“北察”由东林党主持,“南察”却以浙党主持。

主持南察的是浙党中人、南京吏部右侍郎史继锴,和北京的东林党孙丕扬一样,史继锴在评定官员中同样推行一边倒的方针。

史大人不以官员操守来评,只以一个准则来定。

即,谁当日支持李三才入阁,就在被察之列。

因为东林党的焦点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北京,于南都并未放在心上,结果就是在南京任职的东林官员纷纷落马。

呈现出北盛南衰的局面。

魏广微没在这次京察中被波及,原因是他给史继锴送了礼。

当然,魏广微不可能将这事告诉魏公公,此人只在书信中关切询问魏公公几时到扬州,届时,他必过江相迎。

魏公公过临清关的时候,果然没有被关卡刁难,关卡上下反而对他魏公公很是恭敬,不但供吃供喝,临了还赠了一千两银子于魏公公。

这让魏公公直感慨:到底是一个单位的,够意思。

魏广微的信是在过了临清关第二天才收到,看完之后魏公公便准备提笔给这位未来干哥哥回信,岂料快马而至,传来一惊人消息。

太子生母王恭妃病逝。

(sdingdiannn/ddk146857/794451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