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司礼监 > 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太爷发话

司礼监 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太爷发话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9 16:34: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自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南京守备大权便由三人掌握,其一为南京守备勋臣,其二为南京守备太监,其三则为南京兵部尚书。

守备勋臣衙门称为外守备,守备太监衙门则为内守备,南京兵部尚书以文官身份居末,为参赞机务,三人共同负责南都安全。

三人中,又以南京守备太监实权最高,概因太监乃亲臣,于帝之关系非勋臣和朝臣可比。

现任南京守备太监刘朝用是万历二十七年由司礼随堂太监调任而来,而其前任崔安则非司礼监出身,而是御马监调任而来。

历任南京守备太监出身来源繁杂,有相当数量并非出自司礼,而是来自其它监局。

如武宗正德年间的内守备太监刘云出自御用监,余俊出自内官监。直到嘉靖年间才有不成文的定例,南京守备多从司礼择选,便是不由司礼出,也当由御马监出。这导致其余监局再也不能染指南都事务。

说白了,其实就是北京内廷的权力斗争。南都虽为留都,政府六部都是虚设,但毕竟是在江南繁华之地,影响东南数省,为大明朝根本之地,于此做守备太监的重要性,内廷诸公哪个不心知肚明。

二十四衙门,当下也只有御马监能与司礼监稍作抗衡,毕竟,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

刘朝用能为南京守备,就是司礼监中几位秉笔大珰合力驱逐御马监出身的崔安缘故,他于南京也稳稳当了十一年的内守备公。

其人学识甚高,早年间是内书堂的首魁,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出堂,首任便在司礼监为写字太监。也正因其学识高,故而任上喜与士人交往,南京城中的内守备衙门并非士人眼中的龌龊之地,反而是个风流之地。

此风流非彼风流,乃实在书文雅事乐地。

内守备刘公公好文之名,江南远近咸知。

不过最近刘公公没再和文人士子们谈书论道,而是在城外避暑。

南都是有名的火炉城市,七月天这城内更是热的没魂,刘朝用年纪又大了,所以早半月前就不在城中的守备太监衙门(内守备厅)居住,这些日子来都是住在孝陵卫的神宫监衙门。这里有山有水,林深茂密,可是避暑的好地方。

孝陵的神宫监衙门,是除北京二十四衙门以外,内廷唯一设置在外的一处职司衙门,此衙门只有一个职责,即看护太祖陵寝,监内设掌印太监一员。

与北京神宫监不同的是,南都神宫监掌印太监名义上是和司礼太监相当,品级也是内监最高品四品,故一般由南京守备太监兼管。若守备太监不能兼管,则二监必有冲突。

如宣德年间,南京守备太监就和孝陵神宫监官苗青不和,成化年间守备太监更是和神宫太监韦清明争暗斗。

争斗的关键倒不在于二监品级相当,谁都想压过谁,而在于孝陵神宫太监有提兵之权。这兵便是孝陵卫的守陵兵。

另外,宫中的规矩,凡内监获罪,往往谪发南京,于孝陵充净军种菜等,神宫太监负看管之责。

凡种菜者至南京,神宫太监(守备大珰)必坐堂皇,喝云‘取职事来’,则净军肩一粪桶并杓趋过前而去,哪怕这净军种菜从前做过司礼监首珰也同样如此。如本朝权倾一进的大珰冯保被发南京,便和普通内监一样看管。

朝堂有争斗,宫中自也有争斗。

朝堂上,今日失势,明日或许就能复起。今日高高在上,明日说不定就卷铺盖走人。朝堂之上靠同年,靠座师,靠同僚,靠乡党,内廷之中同样也靠这些。

只是,与朝堂相比,内廷的权斗却要阴暗的多,也凶险的多。纵观本朝开国以来,凡发孝陵者,很难再有复起之机。倒是发往凤阳看香的倒有机会重回宫中,如成化年间的大珰怀恩。

故而,做孝陵的神宫太监就有若干好处,至少,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内廷诸大珰有想解决人,不给人复起的,便都要靠这孝陵的神宫太监来做。

而那失势的太监不想无缘无故病死的,则势必拿全部身家来买命,这内中,还牵扯到许多隐线。

利用的好了,将来好处大大。

有这两利在,南京守备太监自不可能一山容二虎,放任眼皮底下还有个神宫太监在那和他排排座,给他下什么钉子,埋什么隐患。

自嘉靖朝来,南京守备必任孝陵神宫太监,已是宫中不成文的规矩。

要说孝陵卫的驻军倒也不少,本朝国始定额就是五千六百人,内设经历司,其中又有五百精兵。

对这精兵的要求是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一卫之中能有五百此等精兵,定然是强悍无比的。可惜的是,随着国朝卫所制度的败坏,孝陵精兵名存实亡。

如现在这位守备刘公公府上看门、打扫、出行护卫的就是名义上的孝陵精兵,奈何这些人早就成了花架子,跟一般大户人家的看门家丁没什么两样。

刘公公这人好文雅,不管到哪儿都会带上一车书,闲着无事躺在树荫下看书,算是他老人家这辈子最大的嗜好。

这日正在读书时,监中的打手巾来报,说是陈公公打城里过来了。这位陈公公名陈福,是内守备厅的右监丞,正五品的衔。在他上面还有两个从四品的左右少监,品级设置上比北京的寻常衙门要高二等,和司礼监是相当的。

“他来做什么?”

刘朝用扬了扬手中的书本,示意小太监把人引过来。

陈福不会骑马,因而他是从柏川桥转字铺的内守备衙门坐轿子过来的。一见刘公公,就欢天喜地的喊了声:“老太爷啊,您这个地方真凉快呢。”

“嗯哪,不凉快我嶝这个地方做什呢子啊。”

刘朝用轻声一笑,他是扬州人,扬州人对上了年纪的老人称呼是“老太爷”,加上刘朝用是个阉人,没有实际意义的后代传承,所以很在意家的感觉。于是乎,监内对他老人家的称呼就是“老太爷”,外面人见了他刘公公则是尊称一声“刘公”。

“老太爷”这个称呼很平易近人,彰显了刘朝用的性格。

他的前任崔安官派很大,南京所有城门的税卡都是崔安直接让人收,并且这位御马监出身的守备太监特别喜爱武事,没事就和守备勋臣丰城侯李环一起校兵。

当年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经人引见给崔安时,崔安便毫无顾忌的叫这利大和尚称他为“千岁”。后来更是叫监里衙门上下就叫他“千岁”。

刘朝用接任南京内守备后,便说这崔安是祸自取,当年刘谨的下场怕他崔安是忘的干干净净了。

司礼监诸位秉笔大珰合起心来把崔安弄走,怕就是因了这“千岁”二字。

咱大明朝,称“千岁”的大珰,有好下场么?

还是“老太爷”最实在,也最安全呢。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大热天的,你不在家头呆着,跑这儿来做什尼子噢。”刘朝用见陈福手里似拿着封信。

“老太爷,你晓得的,没得事的话,我哪个会来扰您老人家清闲,实在是这件事我们底下人办不了,必须老太爷发话才行了。”

李福可不是扬州人,不过为了讨这位守备公公的欢心,硬是学着说了一口扬州话。别说,这法子真有效,自打能说扬州话后,他没过两月就叫刘公公给提了监丞,现在俨然是刘公公身边的红人。

“苏州曹中丞送来的,请老太爷无论如何也要看看呢。”李福笑嘻嘻的走上前将手里的信递到了刘朝用手中。

“曹时聘那个人没的意思啊,在句容的时候都不大睬我,去了苏州更不理我这个老头子,现在倒来送信把我看,他做什尼子哇?”刘朝用说着撕开了信上的蜡封,从里取出信纸看了起来。

“怕不是无锡的事想请老太爷帮忙?”李福在边上有点心数,有关无锡民乱的事情,他们内守备衙门可是一清二楚。

“嗯哪。”

刘朝用看完书信,点了点头,随手将那信扔在一边,然后道:“他要我帮忙我就帮忙啦?他叫我杀人我就杀人啦?…..这个巡抚大人啊真是没的一点意思,既想要名声又不想担风险,把个摊子推把我,指着我替他处理事情呢,滑稽,滑稽啊。”

陈福轻笑一声问了句:“老太爷,曹中丞信中说什呢啊?”

“能说什呢啊?”刘朝用笑了笑,“想我这个老东西替他当出头鸟。”

陈福低声道:“老太爷,那个魏良臣的确是内官监的,听说是金忠公公保举的人,手头带过来的人马是御马监腾骧四卫的。”

“晓的了。”

刘朝用微一点头。

陈福迟疑了下,问道:“老太爷准备怎么做啊?”

“做?做什呢啊?这个事关我们什么事,我做的是南京内守备,又不是他应天抚臣,凭什尼子替他曹时聘跑腿啊。”

刘朝用揉了揉太阳穴,想了想,吩咐李福道:“这缸子吧,你去趟苏州,见见那个魏良臣,就说是我说的,顾宪成的死和他没关系,东林书院烧就烧了,但是书院的人还是要放的,不能瞎来瞎球,不然的话,就是金公公都不好替他说话。”

(sdingdiannn/ddk146857/799620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