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司礼监 > 第七百一十六章 量海外之物力,结皇爷之欢心

感谢“回首故人依旧”大佬的百元打赏,如你所愿,富士山上维新志士把歌唱!

…………

魏公公所说的东印度公司全称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又称约翰公司,听名字,倒像是公公家开的。

这家公司成立于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十一年前,由英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皇家特许状,并给予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建的公司。

东印度公司在历史上最大的业绩就是建立了英属印度,而最为中国人知道的就是该公司的鸦片业务。

公司,是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已经出现的东印度公司深深剌激到了公公,也使他对组建近现代商业体系越发迫切起来。

所以,在窗**坐片刻后,他提笔给皇爷写了封白话题本。

题本名为《请建皇家海外贸易总公司疏》。

该本中,魏公公重点向皇帝阐述了西洋诸国的贸易体系,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大明朝的皇帝陛下——有人在抢你的钱,若咱们再不管的话,这天下的洋财就都不姓朱了。

所以,为了整合现在混乱的海贸,以及和那些抢钱的西洋人斗争,有必要运作一家海外公司与之竞争和对抗。

这家海外公司由皇帝陛下特许经营,并授予皇家特许状,给予海外贸易所有特权,直属于内廷。

公司组建以后,一些大明官方不便出面的事项都可以由该公司代为处理,以避开国内官僚体系不必要的牵制和干扰。

这个官僚体系,公公说的很明白,就是外朝。

皇家海外贸易总公司可以先设在海事特区,由特区衙门代管,为了给皇爷打气,公公特意用“量海外之物力,结陛下之欢心”做总结。

最后,公公又说了些在江南和洋商及西洋教士闲谈得来的逸闻,如日本国有银山,西洋国火炮犀利,又有佛郎机国建一强大舰队,号无敌。还有某国有女人为皇,某国王室私生活混乱,某国人常年不洗澡,某国指使国内囚犯出洋占领蛮荒之地,掘金银香料无数等等。

这使得题本除了开头几段外,余下的看着更像是个“小报”。

一桩桩轶事,在公公笔下十分有趣,想来皇爷和贵妃娘娘读来都有意思。

写完吹干之后,公公放下笔,来到窗前,远看运河,闭目养神。

他知道,此刻扬州城内有不少双眼睛盯在这醉元楼。

京里来了中官,还有锦衣缇骑护送,到了扬州便直趋醉元楼魏太监所在,如此大事,扬州城的大小官员不可能不知道。

魏公公能想象,现在怕是连同知府余正学在内,大小官员们都在打听京里来了什么旨意。

不过他们猜他们的,公公懒得理会,因为这些官员们会知道的。

最迟不过下午。

………

扬州富人之多,大概能排在南直前三。

而其中,最富的肯定是盐商。

扬州,为两淮盐业重镇。

在魏公公的情报中,扬州城的盐城现下分为两股势力。

一支是西商,一支是徽商。

“商人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

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

这是流传甚广的《扬州竹枝词》中的一首,可能是嘉靖年间就有的,也可能是近些年才冒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有这词,谁也说不准。词中所说的西商,便是指的来自西北山西和陕西的商人。

扬州货号大东赵盛杰如今对魏公公很是巴结,没办法,谁让他的后台李三才倒了呢。新任漕运总督王纪可不买他赵东家的账,使得赵家的生意一落千丈。

这年头,做生意不和当官的勾结,那万万是发不了大财的。

因而,早叫魏公公调教过的赵东家,自然而然就把热脸贴在了公公的热屁股上。

他干的是真卖力。

据他讲,西商大多住在扬州最繁盛的下关一带,因为此处靠近运河及盐运司、钞关(税关)。

自古以来,能被称为盐商者,大多是雄霸一方的土豪。

史上也不乏贩盐的贩子起事造反的,如张士诚。

下关有条东关老街,那里有座山陕会馆,是西商们在扬州城的主要活动地点。放后世讲,就是一处专门会所,非请勿入那种。

起初,公公听说扬州的盐商大股力量竟然是来自西北的商人,还是颇为诧异的。但听赵盛杰说了几句,就知道为何西北商人能在两淮重镇扬州当起土豪来了。

原因便是早年间的“开中法”。

“开中法”说白了就是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关,换取盐引,如此政策最为得利的肯定是离边关近的西北商人们。

而扬州之地,不仅是两淮重镇,南都门户,更是盐业重镇。所以,在“开中法”的影响下,留在西北边塞种粮食已失去经济上的意义,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一起,纷纷来到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成为专业盐商。

卖盐者,有巨利。

时日一久,西商基本垄断了扬州盐业,成为一霸。

不过,到了弘治年间,输粮换引的“开中法”,被朝廷改成了以银换引的“折色法”。

主持改法的那位户部尚书是淮安人,离扬州颇近。

“折色法”的出炉,使得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即能获得贩卖食盐的许可。

此举,显然打破了陕西及山西等“边商”固有的优势,给了地理上更接近两淮的商人可趁之机。

于是,扬州城内出现了另一股新兴盐商势力,即以徽商为主的“内商”。但西商毕竟占领扬州日久,势力根基之厚也不是徽商短期内能够取代的。

西商这边也不是省油的灯,自然不想徽商们瓜分他们的利润。

但人徽商既占地利、又得人和,且有“左儒右贾”的传统,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动辄喜欢发起诉讼,与山陕商人屡屡发生商业冲突,前者往往能得到官方有利的判决,在争斗中占据上风。

这就使得西商拿徽商无可奈何,但徽商同时也撵不走西商。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弘光元年,扬州城破。

眼下,扬州名声显赫的西商有三原梁氏,泾阳张、郭,西安申家,潼关张氏。

负责这些向这些西商大富豪借钱的是郑铎。

负责向徽商大富豪借钱的是曹文耀。

这是魏公公精心安排的。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sdingdiannn/ddk146857/81308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