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终宋 > 第1084章 断了的环

终宋 第1084章 断了的环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2:46:04 来源:顶点小说网

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兴庆府。

此地处在黄河“几”字上那左边一撇的中间,是西夏首府,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塔察儿已率兵抵达,驻扎在兴庆府以北的石嘴山。

他在兵力上具有优势,但并不想马上强攻兴庆府,只是下令包围城池,制作攻城器械。

其目的还是在于引吸唐军更多的兵力,帮助董文炳给真金解围。

当然,若是顺势攻下兴庆府也好。

对于如何攻兴庆府,塔察儿的看法与别的将领全都不同。

“当年,成吉思汗灭西夏时,西夏的国力已经很弱了,你看当时西夏国的疆域,除了河西走廊和贺兰山,哪有多少能放牧、种地的地方。就是这样的情况,成吉思汗围攻兴庆府,也是强攻了两个月不能攻下。最后是怎么办的?”

“水攻。”撒吉思应道,“成吉思汗命人扒开了黄河,让滚滚的黄河水流向兴庆府。”

塔察儿点点头,一指东面的黄河,道:“要是让我攻兴庆府,我就水攻。”

撒吉思道:“可是陛下前些年才命张文谦治理西夏,派了郭守敬来修渠,并不同意水攻兴庆府。”

“他就是学汉法学傻了,忘了黄金家族是怎么纵横天下的。”

“大王,还是不要在背后批责陛下的好。”

“好吧。”塔察儿叹道:“连我也要学着像汉人一样恭敬,而草原上的勇士本应该真诚坦率。”

总而言之,他若真要攻兴庆府,就打算学着成吉思汗水淹兴庆府,而不是打硬仗、难仗。

这就是他打仗的特点。

所以这十余年来,唯有他战绩虽少,实力却越来越强。血脉虽远,地位却越来越高。

但既然忽必烈暂时还没同意他这种做法,塔察儿就打算确保真金吐蕃之行顺利之后,即率军返回九原城。

他不愿在兴庆府多待。

奇怪的是,董文炳还不来,他只好不停派人到黑水城催促。

那边去黑水城的信使还没回来,南边的探马却到了。

“大王,李瑕到了,想要杀破我们的包围进入兴庆府。”

塔察儿讶异之下,一时不知该问些什么,于是只问道:“是吗?”

“是。”

撒吉思问道:“有多少兵马?”

“看阵仗无边无际,该有万余人,更可能是三千余人,一人三骑。”

撒吉思道:“以李瑕的打仗作风,必是一人三骑。”

由此可见,如今的元军将领基本已很了解李瑕了。

塔察儿啐了一口,道:“李瑕带这些人,要攻哪里也不够,也不敢与我大军决战。用来吸引我的兵力却是刚刚好,就算我打败了他,也很难追上他。他攻宋国时就是这样,和他打仗没多大意思。”

“大王说的对,他一直就是这样无耻,像老鼠一样躲躲藏藏。”撒吉思道:“他把廉希宪派往玉门关,又亲自来吸引大王的兵力,一定是为了给西域的兀鲁忽乃解围,有传言说他们是相好。”

“李瑕娶的是兀鲁忽乃的小女儿。”说到这里,塔察儿不由道:“合丹真是个废物,留下西域这个烂摊子。西道诸王真是越来越不堪了,要么像合丹这么无能,要么像海都那样无耻。”

撒吉思深以为然。

观如今之形势,唯有东道诸王才是大元的柱石。

他把心思转回战事之上,捻着胡子想了想,忽然眉头一动,试探地问道:“大王,将李瑕放入兴庆府如何?”

“哦?”

塔察儿已经走了神,在想怎么凝聚东道诸王,再获得更大的地位。

他战意并不强,在政治上却极为敏锐。

“大王,放李瑕进入兴庆府,再水攻……如何?”

塔察儿眉头一动,恍然大悟。

是啊,忽必烈是不允许水淹兴庆府,但如果能淹了李瑕,怎么还会不同意?

“感谢长生天把王相这样的智者赐给了我,我们就这么办吧。”

~~

兴庆府。

随着南面的元军退开,李瑕的龙旗招展,一路进了兴庆府,引得城内的守军一片欢呼。

这还是李瑕称帝后,宁夏军的将士们第一次觐见,且又是在被包围之中,得到新帝亲自前来解围,自然是激动万分。

“吾皇万岁!”

欢呼声中,唯有在南城迎接李瑕的李曾伯脸色有些尴尬。

对于李瑕称帝之事,李曾伯其实从来没有表态过,既未上表庆贺,也未像某些个宋臣一样抨击或讨伐。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模样,平日里只有在实在避不开的时候才以“陛下”称呼。

李瑕很能够理解李曾伯的心情,在接见礼之后,邀他单独上城头闲聊,道:“朕让敬斋公为难了啊。”

一句话虽体谅了李曾伯,那“朕”的自称又表明了他的决心。

李曾伯叹息一声,道:“若说为难,我一生以忠义自诩,临到了临到了,还是叛了大宋。”

“早晚有这一天的,敬斋公就看开些吧。”李瑕笑道,“生前当个开国功臣,收复故土,一统天下。怎会不好过遮遮掩掩,欺世盗名?朕称帝时,脑子里想的便是一句话,大丈夫敢做敢当。”

李曾伯苦笑,道:“我欠大宋的。”

“不,是大宋欠你的。”

“陛下可知,我祖辈是何人?”李曾伯道:“先祖,名讳邦彦,外表俊爽,美风姿,自号李浪子,熟习猥鄙之事,擅长戏谑,能踢蹴鞠,与贾似道相类……我不孝,实言先祖之品格、才干尚不如贾似道。先祖受徽宗皇帝器重,拔擢为宰相。金兵逼近开封时,他力主割地、议和,酿作靖康之耻。”

话到这里,他又是一声无奈的长叹。

“故而说,我欠大宋的,平生起起伏伏,虽遭排挤、打压,我本想着无论如何,守好大宋社稷,算是为先祖赎罪。如今,既想随陛下建不世之功业,又觉再次辜负大宋,耿耿于怀,坐立难安呐。”

“敬斋公竟是这般看的?”李瑕道,“没有高俅、李邦彦,赵佶就能不亡国吗?”

李曾伯默然不语,这样简单的道理他当然明白。

只不过心里的坎不好过。

李瑕于是伸手入怀,掏出一本老旧的薄册递在李曾伯手里,道:“自古亡国者,李后主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天命使之吧。”

李曾伯接过一看,只见那是一份族谱。

他自己的族谱还是李邦彦南渡以后留下的,再往上的族谱则在靖康之变时丢了,只知李邦彦之父亲是个银匠名李浦。

此时顺着这册子一条条往上看去,待看到自己的先祖原来是南唐李煜之后,心境便变得奇怪了起来。

“这……”

“朕知道你的心思,特命人去查访的。”

李曾伯一时无言。

他根本不知李瑕给的这册子是真是假。

其实早已无法考证了。

但没等他去分辨,脑子里已联想到南唐灭亡后,赵氏对李煜的所做所为,心中那份愧疚竟是消了大半。

也许真假并不重要,人总是要给自己找个借口。

这道理,李瑕是从赵衿身上学到的。

自从他告诉赵衿,他在宫变那夜是去救赵昀的,赵衿就开心了不少,如今在长安住下,已能够正常生活。

他希望李曾伯也能做到。

下一刻,李曾伯深深行了一礼,道:“老臣,多谢陛下。”

李瑕点了点头,知道这一趟来,还是说服了这位原本忠于赵宋的老臣,大为欣慰。

他伸手扶住他,道:“有李卿这一句话,朕没有白来。”

“老臣让陛下费心了。”

“值得。”

君臣二人这般寒暄几句之后,李曾伯已然动容,好不容易才忍着没有哭出来。

“这城头上风沙太大,陛下到军议堂见见诸军如何?陛下且看那里,那是西夏宫城旧址……”

~~

军议堂。

诸多宁夏军将领汇聚一堂,有些紧张。

但渐渐地,他们发现陛下与大帅议起军务来并不难懂,甚至有些浅显易懂。

“先说杨奔,李卿命他突围出城,为的是牵制董文炳部吧?”

“是啊,蒙元以十五万大军攻西域,廉善甫不得不调走甘肃兵力,老臣若再不支援甘肃,那就难了。”

“做得好。朕在沙头坡遇到杨奔,与他做了个配合,让他试着能歼灭董文炳……”

一张地图摊开,李瑕用手指点了点,点在黑水城,之后往更南的腾格里沙漠移了移。

李曾伯看了一会,沉吟道:“恕老臣直言,面对董文炳这样的将领,以两千骑歼灭这支元军,难。”

“让杨奔试试。”

“这是陛下以往的打法啊。”

“是,但哪怕不胜,只要能拖住董文炳,局势就对我们有利。你们看,元军在河套这一整条锁链,这里一环,这里一环,一直环环相扣到西域。董文炳这一环若是掉了,相当于整条链子便断了。”

李曾伯含笑点头,向诸将问道:“你们说,接下来如何?”

有将领上前道:“董文炳这一环断了,元军在西域就暂时得不到支援。我们可集中甘肃兵力,解西域之围,让廉公可直指忙剌哥?”

“不。”很快有别的将领指了指地图,“元军的锁链断作两截,东一截,西一截,西边这一截由着西域的盟友去消耗,我们该打东边这一截才对。”

众人眼睛一亮,已恍然明白过来。

李曾伯抚须点头,向李瑕笑道:“忽必烈派了个年轻的孩子来建功业,结果成了拖累,被陛下这么顺手一推,先是拖动了董文炳,又拖动了塔察儿,只怕要拖动整个河套局势了啊。”

“倒不能说真金是拖累。只能说是平时磨砺得少,初出茅庐就担大任,露了破绽。”李瑕道,“残酷的是,这种争斗,但凡有一点破绽,我们都要把它撕开来。”

说罢,他在地图上点了点,示意该要从哪里撕。

~~

延安府。

张珏摊开了一封急信,当即招过亲兵,喝道:“擂鼓,传诸将议事。”

很快,他大步下了城头,按着刀柄走进了军议堂,扫视了众将一眼。

“塔察儿已至贺兰山,北面元军已孤立无援,我们的时机终于到了……”

(sdingdiannn/ddk88179823/76575697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