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潜伏在末清 > 第176章 战略隐忍

潜伏在末清 第176章 战略隐忍

作者:好梦留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30 20:35:05 来源:顶点小说网

反对的人还指出,英国已经连续多年陷入欧洲的混战中,在这个时候,与一个东方大国开战,绝非明智之举。

英国的内阁举棋不定,思量再三,最后决定从两方面着手来解决问题。

一方面是防患于未然,命令皇家海军不再充许中国人进入军港和舰船上,秘密的对中国人封锁一切先进的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是借着清朝使团归国的机会,派出公使率团同行,出访中国。

不仅可以尝试通过谈判获得想要的利益,还可以试探大清朝廷的态度,同时对清朝的军事实力作一番考察。

于是就有了英吉利国使团的来访。

而乾隆早已拿定了主意,目前与英吉利国闹僵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不仅会极大的损害势头越来越好的对外贸易,失去欧洲这个巨大的市场,还会牵制中国的力量,直接影响到他下一步的海外用兵计划。

所以目前对英吉利国必须采取战略隐忍的态度,他提前就向负责与英吉利国使团谈判的弘昼和吴波作了交待。

对英国使团的接待要周到热情一些,规格高一些。除了军工、科研等需要保密之处,其他的都可以向他们开放。

在双方贸易谈判时,除了鸦片等违禁品,其他英国商品都允许进入中国,朝廷除依例收税外,不作其他限制。

而且朝廷也未对本国洋行购买英国的货物加以限制,至于英国商品在中国卖得不好,那只能说明英国的商人还没能搞清楚中国人需要什么。

两国可以互派公使,以便妥为处理邦交及通商事宜,并且鼓励民间往来,加强相互的了解。

乾隆还特意叮嘱了两件事,一是装作不经意的向英吉利国人透露,自打弛禁通商之后,有很多的农民转向城里务工从商,一些土地被撂荒,粮食产量也受到了影响。

现在朝中有很多大臣主张再行海禁,恢复以前的一口通商。

再则是带领英国使团去参观军营,把最精锐的旗营和绿营让他们看,以展现大清军队的威武气势。

这天巳正时分(上午十点),乾隆在中和殿齐集百官,隆重的召见了英吉利国公使奥布里·约翰逊及使团的主要成员。

约翰逊公使向乾隆呈递了英王乔治二世的信,并呈上了礼单。

召见英吉利国使团的第二天,双方的谈判开始了。

开始还进行得比较顺利,谈了几个回合之后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英吉利使团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大清朝廷允许英国的传教士来中国建教堂,自由传播教义。

二是要求效仿澳门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个小岛,供英国商人居留和存放货物。

并且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让在广州的英国人集中在里面居住,以便使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乾隆召见参与谈判的弘昼、吴波、潘启等人询问情况时,弘昼等人将此事奏报了。

乾隆听了奏报,不假思索的道:“建教堂、传教一事不要断然拒绝,只推说国家刚刚弛禁通商不久,又适逢有诸多新政推出。”

“为不使百姓无所适从,以致人心不稳,此事不宜急切,暂缓再议。”

“指定岛屿,划地居住一事断不可行。是前明朝廷允许博尔都噶尔国人居住在澳门,我朝平定海内后,为不伤两国之谊,未行驱逐,但此例断不可再开。”

“除将来可为京师的英吉利国公使馆提供场地外,其他商人、民众可在开关通商之地居住,只要不违律例,任其租房赁屋,官府不作干涉。”

“商人存放货物,也与此同例,由其自与民间协商租赁,但禁止购买房屋土地。”

“英国商人在中国,只要循礼守法,他们的安全自有大清的官府来保护。”

“他们要求划地而居,易形成法外之地,于法不合,于理不通,概不允准。”

“英吉利国使团归国时,差礼部的人与他们同去,将旨意与印信带给刘墉,着他任大清国驻英吉利国公使,待将来他回国时,再另行委员出任。”

“朕再给刘墉写封信,一并带给他。”

在北京逗留了十余日,约翰逊见再难有什么更大收获,便就已经议定的事项与弘昼签了约。

辞别了乾隆皇帝,带着他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以及回赠的礼物,前往天津上船。

按照行程,他们前往江宁,广州,最后去澳门,然后回国。

乾隆派了礼部侍郎带着一应官员及领航人同行,并让军机处行文英国使团所到各处的官府,为使团人员提供充足的供应及方便。

吴波带着一众官员,一直将英国使团一行人送到了永定门外,然后进宫向乾隆奏报。

乾隆听他说完,突然问了一句毫不相干的话:“潘启是不是要去江南了?”

“是,”吴波道:“他料理完京师的事,过几日就起程去江南巡视海关。”

“他是怎么去江南?”

“从天津坐船到上海。”

“嗯,你以军机大臣兼商部尚书的名义,给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瓦尔庚尼尔写封信。”

“让潘启带到江南后,找去爪哇的商船给带过去。”

“信上写什么?”吴波尽管聪明,但这显然超出了他的历史知识,所以他没能猜得出来乾隆的用意。

“就说,在爪哇的所有中国人,不管是我朝立国后去的,还是前明时去的,甚至是郑和下西洋时过去的,已经世代生活在那里的人。”

“也不管他们是穿戴前明服饰还是大清服饰,都是我中国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局要与原住民及其他种族一样平等对待。”

这下吴波有些开窍了,他虽然历史不太好,但印尼那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对华人进行屠杀,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因问道:“是不是东印度公司的人要屠杀爪哇的华人了?”

灵隐寺住持巨涛大师的话,始终是乾隆的一个心障。

他没有正面回答吴波的发问,只是说:“你的信上不用多说,只要写清楚就好,让潘启不要误了,到了上海后,抓紧将信送出。”

(sdingdiannn/ddk275292/171857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