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倭国,你也不想变得和新罗一样吧?

原新罗王宫,现鸡林道都督府。

夜幕降临,在对于唐人来说很简陋的屋舍内,各个官员依旧在加班加点,伏案整理各种章程细则,将大唐这片新的领土方方面面的资料汇总给东都。

新罗王金法敏率群臣正式投降,捷报传回洛阳,并不代表事情结束,恰恰相反大量的安抚工作还在后面。

如何将战争的胜利果实,真正转化为国家收益,这点往往比起打胜仗还要难。

所幸刘仁轨本就是宰相,被称为“书生将军”,在他的指挥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加班的人群里,李彦赫然在列。

他比较关注的,是这场战争的收获。

此时放下汇总来的文书,却叹了口气:“是真的穷啊!”

安忠敬在对面也撇了撇嘴:“这小国连年征战,国内收成又差,当真是穷困潦倒,还敢挑衅我大唐?”

李彦道:“这就是赌国运,如果被新罗成功侵吞了熊津都督府,再瓜分高丽之地,统一这辽东半岛,国力又完全不同了,现在则是赌输了的下场。”

安忠敬皱眉:“即便如此,此地金银都是用‘分’来计算,实在令人头疼!”

李彦也有些无语。

历史上金法敏进献给大唐的某次赔罪礼如下,银子33500分,铜钱33000分,金120分,针400枚,牛黄120分,四十升布6匹,三十升布60匹。

其中的“分”,根据后世的推算,大概10分等于1钱,10钱为1两,换算一下就少得可怜了,按照当时金法敏求饶的态度,应该不是故意少给,而是新罗真就穷酸,多赔也赔不起。

所以这种穷地方拿下来也挺尴尬,大唐此次出兵已经十分顺利,新罗顽抗到底的城池很少,损兵数目不多,堪称辉煌大胜,但考虑到粮草补给,辎重耗费,还有这些兵士原本在家中耕种一来一去的损失,就算这般大胜,恐怕还是亏的。

农耕王朝打仗实在是伤不起。

当然,且不说后续的政治影响,目前的收获也不止这些,比如入城后见到那些佛寺就挺豪华……

正思考着,郭元振、金良图和抱着草上飞的弓嗣光走了进来,齐齐行礼:“六郎!”

“都坐!”

李彦笑了笑,看向郭元振:“出身二馆的学子们表现得如何?”

郭元振道:“多亏六郎早有准备,他们此前就研究了不少辽东情况,如今上手很快。”

李彦道:“推行教化是很重要的,哪怕是羁縻府州,也不能一切维持原封不动,而是必须将大唐的思想传播下去,这点新罗其实很有优势,因为春秋公和金法敏两代君王亲唐,国内的风气就很不错。”

郭元振有些不屑:“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而已。”

李彦却正色道:“不能这么认为,要赞成这种态度,你看那吐蕃内的苏毗部落,由于一直保留着昔日的习俗,至今还想复国,新罗既然心慕王化,就要引导他们步上正轨。”

郭元振有所反省,立刻道:“六郎之意,我明白了。”

现在的亡国只是政治结构上的,什么时候新罗人将传统的习俗丢光了,全面实施大唐的风俗,那他们才是彻底的亡国。

李彦又看向金良图:“良图,此战你立功极大,若无你的动员,新罗不会有那么多官员弃暗投明,我会专门向陛下为你请功!”

千金买马骨的意义正在于此,如果不是有金良图这位五品绯袍起到的表率作用,新罗中层的官员虽然对于骨品制的压制不满,但让他们转而投向大唐,心头也是有顾忌的,现在一看他能受重用,对比自己立了功都没法升,直接选择投降。

金良图更是如愿以偿,精神焕发:“若无六郎提拔,我哪有今日的风光?我等将尽力安抚新罗遗民,让他们心向大唐,当真正的大唐人。”

李彦微微点头,新罗一灭,金良图对于昔日身份的敏感度顿时降低了许多:“那你是愿意留在鸡林道都督府?”

金良图知道现在留下立功机会更大,工作热情十足:“下官愿意留下!”

李彦满意地道:“好,底层百姓的要求很简单,能过上温饱的日子就行,此地连年征战,也该休养生息了。”

金良图抱拳:“是!”

李彦最后看向弓嗣光:“嗣光,弓家商会接下来任务也挺重的。”

弓嗣光有些紧张起来:“六郎,你是知道我的,一些太难的事情,还是别交给我了。”

李彦道:“也不是太困难,只是内卫收到信报,新罗亡国后,各大奴隶商会闻风而动,将要掳掠大量新罗婢回去给高门享用,以前那些新罗婢不是我大唐人,我管不到,现在他们若再趁乱掳掠新罗婢,从中渔利,那就得好好查一查了!”

弓嗣光舒了口气:“明白明白,我商会一定好好配合内卫,那些奴隶贩子真就没一个好物,杀多少都不冤枉。”

别人见他把自己也给骂进去了,不禁莞尔,李彦则看着那到了辽东之地,居然还能活蹦乱跳的草上飞,觉得这位专门去卖宠物应该能发大财。

无论如何,各人都有安排,李彦凝声道:“善后的作用不在灭国之下,而且是一场更加漫长的交战,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众人懔然应命:“是!”

郭元振又想起一事:“六郎,倭国使者屡屡求见,我要不要见一见?”

李彦眉头一扬:“倭国使者来得这么快?看来是早就等着这里的战争分出胜负啊……他们的自称是倭国,还是日本?”

郭元振失笑:“日本是什么?那群小矮子岂敢自称这个,当然还是自称倭奴。”

李彦微微点头。

光武帝刘秀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从此有了固定称呼,倭这个字起初没有贬义,是表示恭敬顺从之意,委是随从之意,加上人字偏旁,正好是顺从的人。

但到了如今,因为倭国人矮小丑陋的模样,让这个字与矮小丑陋挂钩,成了蔑视的词语。

历史上纣王的“纣”字也可能是相似的情况,纣王是谥号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商朝没有标准意义上的谥号制度,纣本就是帝辛的称号,本来是没有贬义的,由于纣王才被定为残忍失义之意。

既然倭字贬义化了,倭国自然不愿意承认,就在前几年,这个国家已经正式更名为日本,可此次派遣使者,依旧自称为倭奴。

安忠敬道:“我也见过那矮小的使者,他们近来不得召见,怕是要自尽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般惧怕。”

李彦笑道:“这其实是怪百济,百济亡国时,去倭国都城大和州求援,他们那时说的话有所夸大‘新罗恃力作势,不亲于邻,引构唐人,倾覆百济,君臣总俘,略无嚼类’。”

众人听到前面并没有觉得什么,听到最后则十分无奈,纷纷摇头道:“‘略无嚼类’不是不留活口的意思么?甚至连牲畜都被杀了,突厥人都干不出那等事来,怪不得倭国怕到这般地步。”

李彦道:“那时的百济反抗军既然要向倭国请援,自然要把事情说得严重些,倭国也不见得真的信了,只是这个国家与百济的关系十分密切,国内还有不少扶余人和三韩人,最后还是出兵。”

“可能是出于义愤,也可能是生出了借机占据辽东之地的贪婪,真的派出了援军,然后他们就碰到了刘老将军,爆发了白江口之战……”

“这次攻灭新罗时,我唐军还防备倭国作妖,结果对方安静得就跟不存在一般,等到新罗被灭,才马上派出使者,看来是特别担心受到牵连。”

众人这才了然,却又对倭国那鬼地方完全不感兴趣。

新罗都穷成这样子,更别提那孤悬海外的岛国了。

但这还真是错误的认知。

日本别的资源不太行,金银矿产倒是不错。

尤其是银子,明朝时中国将日本称为“银群岛”,那段时期日本也掀起了矿产勘探热,许多地区都发现了银矿,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产银国,据说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流通的白银最初都产自日本。

同时金子也不少,历史上的宋朝时,就开始从日本进口大量砂金,就是那种细微如砂的金子,因为在北宋年间,日本那边的佛寺,更是奢侈到用金子建造了一座大殿,中国这边看得都很眼热。

当然矿产资源是一回事,怎么弄到手是另一回事,去灭了那个国家只为了挖矿,恐怕会得不偿失,大唐灯塔的作用这般使用就太浪费了,李彦的计划还是开放移民,到时候费用可以收得小贵亿点。

有鉴于此,李彦对着郭元振道:“元振你去见一见那个使者,听听对面求饶的诚意到底有多大,如果只是空口白话,就将金法敏的《乞罪书》给他们看看,问问是不是想变得和新罗一样。”

郭元振起身道:“那我便去了,怕去晚了,那没人愿意见的倭国使臣真的自尽~”

在众人的笑声中,李彦又吩咐内卫:“将金法敏带过来,有一个人的下落我要向他打听,正式向陛下谏言灭新罗,还是由那人而起……”

(sdingdiannn/ddk56895872/72122074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