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 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场将真正挽救航空业及无数乘客的“科技战争”打响了!

目前已是年底,得益于秦克和宁青筠的超神指导,流体力学实验承接的上级科研课题,包括以流体动力学方法制备三维纳米材料、高空中大迎角旋涡的低频振荡研究、高效轻质螺旋桨设计与优化等航空航天项目,都早早就在十月时就全部顺利完成并走结题流程,不出意料应该都能拿到起码“良好”的评价、甚至极可能是“优秀”的评价。

随后流体力学实验室也没彻底“放羊”,目前所有人手、包括实习学生在内,全都集中到了几个自主申报的科研课题进行“强化锻炼”。

其中年初时定下的重大课题——“全国极端异常天气成因分析及未来推演”课题,是投入人手最多的一个自主课题。

虽然这个课题与“学神拯救系统”主线任务有关,但相关的工作量实在太过庞大且复杂,秦克也没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所以并没有刻意加快研究进度,目前这个自主课题第一年的目标依然是初步梳理出所有可能会导致夏国近些年来出现极端异常天气的成因。

明年,也就是第二年的目标,才是重点针对各个成因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是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是通过怎样的共同作用,最终才会导致出现夏国的极端异常天气。

目前这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构架很简单,秦克、宁青筠分别任正副组长,作为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姜为先院士与郭维阳院士主要担任指导顾问,不再插手具体的研究工作,丁跃峰同样担任副组长,平时秦克、宁青筠不在,就是他临时的课题负责人。其余成员为流体力学实验室里的骨干,整个团队的人数已从开始时的50多个,扩充到现在的130多人。

日常的各项实验方案落实,研究成果汇总报告的事,主要由丁跃峰负责,在课题中遇到的大多数难题,也都是丁跃峰带队攻克的。

只有遇到一些高难度、团队束手无策的大难题,才会劳烦秦克与宁青筠亲自出手。

这使得秦克和宁青筠能省下大量的时间精力到其他课题上。

所以对于老黄牛一样无怨无悔、踏实肯干的丁师兄,秦克是十分的尊重且认可的。

可惜丁师兄口才不太好,属于少说话多做事的类型,平时的言行也缺乏魄力,为此秦克一直花着心思“锻炼”他,使他改进这些不足之处,以便于日后自己和宁青筠正式接手流体力学实验室后,能将丁师兄推到“湍流小组”的组长之位。

此时看到丁师兄登门,估计是有关于“全国极端异常天气成因分析及未来推演”课题的重要事项要报告了,秦克和宁青筠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沙发前坐下。

旁边办公室的工作助理陈雅很快送来了茶水。

丁跃峰有些坐立不安,却没马上开口。

秦克何等机灵,马上瞧出点端倪,问道:“丁师兄,可是有什么与课题无关的事想和我谈谈?”

丁跃峰搔搔头,有点不好意思道:“确实有点事情想麻烦秦师弟。”

整个实验室里,目前除了姜为先和郭维阳两位老院士会称呼秦克为“秦克”或者直接亲切地叫“小秦”外,也就只有丁跃峰能按着师承辈分继续称呼秦克为“师弟”,其他人已清一色地称呼秦克为“秦院士”了。

秦克知道师兄老实温和的性格,便鼓励道:“丁师兄你尽管开口,能帮忙的我会尽力而为。”

丁跃峰迟疑了一会,才开口道:“是这样的,我一个亲戚长辈是在航空公司担任高管的,他昨晚联系我,想问问我有没有欧洲那边航空公司的关系,帮着想法子引进一下欧洲最新的航空导航系统。目前我们国内绝大多数航空公司用的还是以前的旧版本,听闻欧洲那边已根据N-S方程的通解,升级了航空导航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应对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的能力。我认识的人不多,只想到了你俩。听说你和宁师妹目前与欧洲气象中心有合作?”

说话间丁跃峰的脸都有些憋红了,以他的禀性自然觉得这样“找关系”很不好意思。

秦克、宁青筠与欧洲气象中心合作的事在欧洲媒体上已传开了,但在国内媒体都只关注于两人拿到诺奖奖章的事,关注此次合作事宜的反倒不多,了解详情的更少,也就只有杨承科伯伯、清木大学的顾校长,以及姜为先院士郭维阳院士等屈指可数的人清楚细节。

丁跃峰自然是属于听到些消息但不了解详情的人。

秦克闻言一怔,国内居然还没升级航空导航系统?

但他随即就想明白了,国产大飞机才刚刚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国内的民用航班飞机目前依然以进口机型为主,航空导航系统大多数都是进口的,国内的航空公司不具备导航系统自主升级的技术能力并不值得奇怪。

米国的情况怎样不清楚,但欧洲目前才刚刚初步完成了航空导航系统的升级,真的遭遇高空极端异常气流时依然会比较危险,才会委托欧洲气象中心研究解决“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害应对”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那边又怎可能有余力帮助夏国的航空公司升级航空导航系统?

秦克正想向丁师兄解释一下,衣袋里的手机忽然响了。

秦克掏出手眼看了眼来电显示,打电话来的居然是杨承科伯伯。

杨伯伯的电话自然是要优先接的。

秦克向丁师兄说了声抱歉,示意宁青筠帮忙解释一二,自己走出办公室,到了走廊僻静处才接通了电话。

杨伯伯熟悉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秦克啊,不打扰你吧?”

听出杨伯伯的声音有点沙哑,似乎是熬夜了,秦克知道怕是有大事了:“不会,杨伯伯您说。”

“你们与欧洲气象中心合作进行科研攻关的那个‘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害应对’项目,之前说过这个月21日就能有相对成熟的成果吧?今天已是18日了,还剩下三天,你估计能不能按期完成?”

“可以。其实现在已完成得七七八八了,我们目前在做的是同步优化最后的数学模型以及根据模型开发出对应的灾害预测与规避路线提醒软件系统,争取将现在的85%准确率提升到95%以上。欧洲团队那边也在全力以赴,双方合作的话,三天内达成目标应该不成问题。”

杨伯伯吓了一跳,随即又惊又喜道:“你是说,目前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害预测已能达到85%的准确率了?”

秦克点头道:“是的,从历史数据来看能达到85%。说实话,欧洲气象中心无论是人才、采集数据的设备,还是对大数据的处理经验能力,都远在我们夏国之上,他们前期工作其实很出色了,只是缺乏能将之统理整合起来的管理者罢了。”

秦克说的是心里话,他和宁青筠有信心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害应对”项目里的重重难关,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欧洲气象中心原本打下的基础好。他们已准备好了各种丰富的“食材”与调料、甚至对“食材”都完成了初步加工,却缺少一个经验丰富的高明大厨,将之烹饪为美味可口、符合他们需求的“大餐”。

秦克和宁青筠充当的就是这个“经验丰富的高明大厨”角色,他们不用操心准备“食材”及“食材”处理的问题,甚至只需要对准备的好“食材”进行简单的二次加工,就能马上投入到“烹饪”工作中,才取得了如此不可思议的高效进度。

杨伯伯沉吟道:“秦克啊,我再问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你们这个合作课题有成果了,能不能应用到国内的航空业中?”

“可以。我们原本就想着后续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优化后,向您这边作个汇报。”

“那就太好了!”杨伯伯明显松了口气,然后用略带沉重的语气道:“国内的航班,最近半个月来已有27次遇到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的险情报告,幸而都只是有惊无险,并没有惊动媒体,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怕迟早会出空难事故。航空公司已打了技术求援报告上来。”

27次!

秦克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这个数字固然不及欧洲那边90多次那么夸张,但也足够让人胆战心惊。要知道只要任何一次险情变成空难事故,都可能会造成两三百个家庭的破碎与不幸。

而且与发生在欧洲、事不关己不一样,这些国内航班遇到危险的情况让秦克心脏都有些揪紧了。毕竟他爸妈每个月都会坐飞机来京城探望宁青筠,若是因为航班遭遇高空极端异常气流而遇到什么意外……

秦克简直不敢想下去。

他深吸口气,稳住情绪,郑重道:“杨伯伯放心,我们会在三天内完成‘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害应对’项目,并会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争取月底前完成夏国的版本,还需要您联系各方提供一下夏国目前所有的航空公司及气象部门记录到的高空极端异常气流数据,使我们能优化模型和软件系统。”

“要到月底?”杨伯伯有些不解:“按你们的计划,解决欧洲的‘高空极端异常气流灾害应对’项目难题也只需要8天左右,在有了成果、只需针对国内的情况进行二次优化,也要一周时间?”

“还是那个数据的问题,欧洲给我们的数据是完成了初级处理的,我们二次梳理后就能用,但国内的数据质量……一言难尽,我们得花不少时间在数据梳理上,可能还要找实验室里的团队帮忙。”

秦克有点无奈:“而且夏国与欧洲的经纬度差异较大,气候环境也不一样,哪怕有了相关的成果,想开发出符合夏国情况的灾害预测与规避路线提醒系统,也需要解决不少困难问题。尤其是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异常天气现象的气象卫星,高空气象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在精确度与响应速度上也比欧洲的慢上不少,想同样达到95%以上的预测准确度,只能花大精力在数据模型和软件优化上了。我建议,后续还是要尽可能地对气象卫星、监测、数据采集设备等进行更新换代,争取达到欧洲的水平。”

杨伯伯光是听着就能明白工作量有多庞大了,他揉揉额角道:“气象卫星等升级的事不是一年半载能解决的。只能先麻烦你们了,需要我安排人手来协助你们吗?小宁身子不方便,可别让她太劳累了。说来夏国确实也需要组建起一支类似欧洲气象中心的科研团队了。”

“我们流体力学实验室目前进行着‘全国极端异常天气成因分析及未来推演’课题的团队已算是国内一流的团队了,就是人手有点不足,如果杨伯伯能和陈伯伯一起,提升流体力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名额及经费上限就最好不过了,我有信心将这支团队打造为不逊色欧洲气象中心的研究团队。”

杨伯伯略一沉吟,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目前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的在编人员数量是463人,你想扩充到多少人?”

“这里的办公室空间差不多能容纳800人,杨伯伯您能不能争取800人的名额经费?”

人数差不多直接翻倍了,换了别的实验室,哪怕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想一下子增加如此多的编制人员,都绝不可能。

但秦克开了口,那效果自然不一样。

杨伯伯只是盘算了几秒钟,便爽快道:“行,800人就800人,我会和老陈想法子在年底前落实,至于招人和设备的事,你列个清单给我,杨伯伯替你全解决掉。正好今年砍了大堆浮夸、没什么用处的项目,明年这些经费可以全给你,你尽量开口。”

“谢谢杨伯伯。”

“是我和全国所有的航空公司、乘客向你们道谢才对,你们放心,这次的事情于国于民,乃至于世界都有大利,也没必要隐瞒,事后国家会对你们进行公开表彰的。”

结束了与杨伯伯的通话,秦克的精神也振奋起来。

起码人手扩充后,明年“全国极端异常天气成因分析及未来推演”课题的推进就会更快了,也能为将来的“全球极端异常天气问题应对”团队先打下个基础。

回到办公室,秦克向丁跃峰师兄简单地说明了情况,但为了避免造成丁师兄不必要的担心,他隐去了国内航班遇难27次的事。

丁跃峰听闻能在年底前解决这个问题,不由大喜,再三道谢后离去。

秦克这才将与杨伯伯的对话详情告诉了宁青筠,然后在桌上日历的12月30日上画了个圈,与12月21日上的圈子相互呼应。

秦克对宁青筠笑道:“老婆,接了个新任务,我们要加油了,在接下来这十多天里再加把劲。游玩约会的事,就等到新年元旦假期,好不好?”

宁青筠听闻国内航班遇险的事情后也紧张起来,毕竟身边不少亲朋好友都经常坐国内航班,她捏紧小拳头:“嗯,我们加油!”

一场没多少人知晓,却将真正挽救国内航空业及无数乘客的“科技战争”,就在风雪呼啸的冬末,悄然打响了。

(sdingdiannn/ddk35106382/74384450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