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秦功 > 第四百二十六章:昌文君之子,对于白衍来说,一场透明的战事!

“杨老!”

郡守府内,杨端和跪坐在房间内,处理着雁门事务,即将要打仗,粮草之类的事情,自然需要重点关注。

而辑礼说话的人,赫然是一个年轻的男子,这名男子虽然年轻,但穿着的官服与带着的爵弁,赫然通露不仅是一个秦国官员,其地位,更是不低。

“子偿!”

杨端和见到昌文君之子芈旌,笑着抬手打礼。

前几日,芈旌拿着咸阳那里的王召,来到雁门这里做监御史,监御史隶属咸阳的御史中丞,而在郡内,监御史的职责也就是监察雁门所有官员,连同郡守与郡尉在内,当然,监御史并没有什么实权,就算郡守、郡尉犯错,监御史也只能上书咸阳,送给御史中丞,再由御史中丞上书给御史大夫,最后呈送嬴政。

而芈旌的字,便是偿。

对于这个年轻俊秀,一把年纪的杨端和,自然一点不陌生,身为昌文君的长子,芈旌很小的时候,便出入咸阳各大家族,芈旌长大后,也没少拜访他们杨氏,与杨彦的关系倒也颇好。

“坐!”

杨端和示意芈旌先坐下说话。

芈旌听到杨端和的话,倒也没有客气,认真的对着杨端和辑礼后,来到木桌前,跪坐下来,随后抬头看向杨端和。

“听说杨老已经把白氏铁骑,调去易水了?杨老,白氏铁骑乃是大秦铁骑之中的精锐,如今雁门危在旦夕,杨老为何会选择......把白氏铁骑调去易水?”

芈旌满是不解的询问道。

在芈旌心里,对于当初父亲与大伯的事情,身为父亲长子的他,自然也清清楚楚,也明白大伯想杀白衍,甚至整个白氏也不是一天两天,然而眼下整个雁门都有危险,对比借机除掉白衍麾下的白氏铁骑,芈旌心里更乐意见到雁门安然无恙。

这并非是心系整个雁门的百姓,而是因为他如今,还在雁门担任监御史。

故而听到杨老下令把白氏铁骑调去易水后,他便坐不住,立刻来到郡守府这里。

“原来子偿是因此事而来,说起来白氏铁骑去易水,并非是老夫的决定,而是王翦将军在书信中的请求!”

杨端和看着芈旌,清楚芈旌过来的原因后,解释道。

“老夫倒也能理解王翦将军为何如此,其一是王翦将军尚不知道,白衍已经回到雁门,故而在王翦将军眼里,白氏铁骑的数量比不上边骑,加之白衍不在雁门,白氏铁骑反而更适合去易水,在易水那里,有辛胜、王贲、李信等大将在,加之秦国大军,白氏铁骑在易水也能更容易发挥出军势!”

杨端和说到这里,笑了笑。

“至于雁门,让数量马匹更多的边骑在雁门,王翦将军也不需要担心,数万边骑中,无数将领、士卒的家人都在雁门内,匈奴南下,边骑不得不卖命,也不敢不拼命,故而留下边骑在雁门,王翦将军也更为放心!”

杨端和说完后,笑着叹口气。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杨端和没有说出来,那便是王翦还不敢彻底的相信边骑。

这点杨端和十分理解王翦,若换是他杨端和领兵的话,看着边骑方才归降不到一年,而自己又不是白衍,身为嬴政钦点的全军统帅,带着秦国大军攻伐燕国,他无论如何,也不敢把北方匈奴那巨大的威胁,交给曾经的赵边骑,赵人。

让秦国大军上战场的时候,把背后全部**给匈奴与赵人,整个秦国没有哪个将军敢这么做,毕竟谁都清楚.......不对,或许唯有白衍敢,也唯有白衍一人那般有能力。

来到雁门越久,杨端和便越能感觉到,如今雁门的安稳,并非是赵国覆灭的原因,也并非有秦军在雁门。

而是,因为白衍一人!

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如今的雁门百姓,还是边骑,他们降的不是秦国,他们效力的也并非是秦国,而是白衍。

杨端和每当想起雁门给他的这个感觉,就感觉挺害怕的,不过想想白衍在雁门所做的一件件事情,却又能理解雁门的这些百姓,以及那些赵边骑。

对于这个感觉,不提与白衍的关系,杨端和在经历过颍川的乱事,对于这个局面其实也乐于见得。

书房内。

随着杨端和的诉说,芈旌终于明白经过。

“原来如此!”

芈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的确,若是那些边骑的家人都在雁门,那些边骑皆不敢怯战!”

不过说到这里,芈旌随后满是复杂的目光,看向杨端和。

“不过方才听杨老说,白衍将军已经回到雁门?子偿一直以为,城内流传的都是假消息。”

对于芈旌来说,白衍回到雁门的这件事情,他并不知道。

一直都不知道。

而身为一郡三大重臣之一的监御史,身为郡尉的白衍回雁门,却不告知自己一声,这让芈旌心中隐约有被轻视的感觉。

“白衍的确已经回到雁门,不过由于情况紧急,白衍尚未抵达函谷关的时候,便察觉雁门不对,于是连夜赶路,方才能回到善无,后匆匆来见老夫一面,便马不停蹄的去大营!算起来连休息都未曾休息过!”

杨端和一把年纪,自然一眼看出芈旌的表情,明显是对白衍不打招呼,有些介意,为了让芈旌日后能与白衍友好相处,杨老便替白衍解释清楚。

而且对于白衍能回到雁门的事情,杨端和都忍不住感慨,幸好是白衍,幸好察觉不对劲后,白衍第一时间便快马加鞭的连夜赶路。

“原来如此!倒是子偿误会!”

芈旌听到杨老的话后,看着杨老的眼神,总有些感觉似乎被看穿心思一般,有些尴尬,心虚的不敢对视,于是转头看向窗外一眼后。

“那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此刻白衍将军仍在兵营!”

芈旌说话间,缓缓起身,对着杨老拱手辑礼:“杨老,子偿素来仰慕白衍将军已久,眼下便先告辞!”

芈旌决定要去见白衍,这倒不是芈旌真的倾慕白衍,而是在来之前,父亲便千叮万嘱的告诉他,日后在雁门担任监御史,无论如何,都要与白衍打好关系,不仅不能动手,就算白衍犯错,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因便是在赵国尚未灭亡之前,雁门便落入白衍之手,如今过去那么长的时间,经过掠卖一事之后,白衍在雁门内的势力盘根错杂,到处都是其眼线,擅自乱来,恐怕会有杀身之祸。

而芈旌起初还不相信父亲的话,觉得不到一年的时间,白衍根本做不了什么,直到这几日,来到善无城后,芈旌才彻底发现,善无城内的所有大族,无一例外,几乎全都与白衍有关系。

这时候芈旌方才体会到,父亲为何如此严肃的一遍遍叮嘱他,不能在雁门得罪白衍。

“好!你们二人年纪相差不大,去见一面也好!此前他得知你在雁门,也惋惜不能相见!”

杨端和看着芈旌要离开,没有挽留。

看着芈旌转身走出书房,在杨端和眼里,白衍若是能与昌文君的长子打好关系,也是一件好事,昌文君在朝中素有威望,就连陇西李氏李瑶大将军的长子李信,都拜昌文君为师,更重要的是,昌文君是秦国楚系官员之中,地位仅次于右丞相昌平君。

............

“杀!”

“杀!!”

在一片漫无边际的营帐中,周边一块块巨大的空地上,站满密密麻麻的边骑士卒,一个个边骑士卒手持长戈、利刃,不断操练着。

大战在即,谁都不敢有半点马虎。

而在一望无际的营地内,最大的帅帐之中,随着秦字黑旗飘动,营帐内猗坊、惠普、虞和等一众将领,全都在看着几个边骑,拿着泥土在那里拼接。

在史书中,有文字记载的地图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夏朝,在那之前,别说大军交战,就是对百姓而言,离开故乡后,都是两眼一抹黑。

而堆米成山的典故,则要到后世才能出现。

眼下。

在白衍的命令下,召集了诸多边骑、商贾、小贩,所有人都按照记忆,拿着泥土捏出一个个小山,随后让边骑拼接起来,这一幕看得猗坊等人一阵惊奇。

看着地面上那巨大的木盘,此刻在他们眼里,仿佛就如同在高高的天空,俯瞰整个雁门境内一样,甚至云中、代郡亦是如此。

这就是将军口中的堆土成山?

虽说颇为耗费精力,但做出来后,当真让人一目了然。

就连牤这个第一次来雁门的人,看着木盘上的一个个高矮不一,形状不一的小泥山,都对雁门地势有一个了解。

“将军,这是善无城送来的密信!”

一个铁骑将士着战马,来到帅帐前翻身下马,在其余两名边骑的注视下,急匆匆的进入帅帐,随后来到白衍面前。

白衍一直都在处理军营事务,听到将士的话后,连忙从将士手中,接过书信。

看完后。

白衍眉头微皱。

猗坊、惠普、虞和等人,全都一脸好奇的看向白衍,不知道书信内写着什么。

白衍在众人的注视下,收起书信,随后匆匆起身,来到木盘旁,目光没有看着雁门、代地,而是看向北方。

“将军,怎么了?”

猗坊上前,站在白衍身旁好奇的询问道。

白衍看着地图,先让一直忙碌的边骑士卒离开。

等所有边卒离开营帐后。

“明日匈奴大军便会来到雁门!匈奴人会攻打雁门山、平城,随后会有四万人在易水以北南下!”

白衍在所有边骑将领的注视下,轻声说道。

营帐内,猗坊、惠普、虞和等将领,听到白衍的话,全都一脸诧异的看向不远处悬挂在木架上的巨大地图,其中上面就有一个巨大的位置,上面就写着易水。

“易水?匈奴人此番是想要攻打易水?”

惠普看了看地图,随后看向白衍。

“那将军,眼下吾等要如何行事?”

惠普问道,他的话,也让营帐内其他将领看向白衍。

白衍摇了摇头,目光随后看向木盘上。

“匈奴真正的大军,在云中山脉以北!”

白衍开口说道,眼神看着一个个密集的小土堆中,属于云中以北的位置。

这是赵秋送来的消息,看着这个消息,白衍没有怀疑,而且对于匈奴的这番谋划,看得出这份阴谋背后,绝对不是出自匈奴人之手,匈奴人素来在草原横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对于匈奴人而言,不仅仅是作战单一,以战马为主,就是阴谋之类的,也远远不如中原人。

赵秋虽然没有在书信中提到是谁出的主意,但白衍想想就知道,很大概率就是郭纵。

也只有在背后一直支持匈奴的郭纵,才能说服匈奴,不仅仅南下,更重要的是攻下雁门后,还会绕后,与代地、燕国,一起对付的秦国大军,这点是公子嘉做不到的。

“匈奴主力在云中山脉外?”

虞和、猗坊等人听到白衍的话后,眉头紧锁。

看着这一波三折的谋划。

也就是说,进攻雁门山、平城皆是假象,等易水传来消息后,到时候让所有人都恍然大悟,等大军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易水,甚至增援易水的时候,匈奴就会从云中山脉强行攻入。

“将军,若是易水有四万人,云中那里的匈奴,应当就不会剩下多少人。”

一名曾经的赵国将领,如今边骑将领对着白衍拱手说道,说完转头看向虞和等人一眼。

“末将不明白,为何匈奴敢如此分兵?就算有月氏,但月氏与匈奴人,向来面和心不和!匈奴人为何敢分兵四万在易水?”

这名将领名叫蒯进,白衍对其也不陌生,是边骑之中,为数不多的年轻将领之一,早年间李牧在世之时,深受李牧信任。

白衍听完蒯进的话后,清楚蒯进是在担心消息可能有误。

但白衍清楚的知道,消息绝对不会有假。

在蒯进的注视下,白衍转身,朝着木桌走去。

“因为如今在易水以北潜伏的那四万人,并非是匈奴人,而全都是东胡人。”

白衍说道,说出他方才为何突然皱眉的原因,有东胡的帮助,匈奴便可以聚集全部的力量南下。

“什么,东胡也参与南下?”

“这?东胡与匈奴不是死敌吗?”

营帐内,听到白衍的话,就连虞和、猗坊、惠普三人都一脸不可置信起来,几乎在所有人眼里,比起方才匈奴分兵四万在易水以北,东胡与匈奴联合的消息,更让他们感觉到不可思议。

如果说一开始只有很少几个将领担心消息是假的,那么现在说所有将领,都有些怀疑消息的真实性。

不怪他们,他们常年以来,一直都跟着已亡故的李牧将军,在这片土地上镇守着,对于北方,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也更清楚,匈奴与东胡的仇恨渊源。

北方都是游牧部落,有着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游牧部落,但为要区分月氏、匈奴、东胡。

从这就能窥探一二,这三个部落的关系。

营帐内。

白衍来到木桌旁,看着眼前的地图,东胡的突然加入让他有些猝不及防,但眼下有赵秋的帮助,得知那些部落的预谋后,白衍的脑海里也已经有应对匈奴的办法。

(sdingdiannn/ddk56338663/359910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