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西川欲晓1909 > 第315章 书生谋略

西川欲晓1909 第315章 书生谋略

作者:仁义袍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02 22:11:35 来源:顶点小说网

仁义社起事就快两年了。加入仁义社的读书人,主要是仁控区内的读书人,仁控区外加入的读书人并不多。

一是不了解。之前在清溪,虽说那里是进藏和进滇的交通线,但毕竟离繁华统治中心较远,影响并不大,直到仁义社占领苏稽后,实行一系列政策,才逐渐为外人所知晓。

二是大清才为正统,毕竟仁义社还挂着匪名,家里亲人安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己入了入了仁义社也算入了匪窝,心里上不能接受。

但朝廷取消科举后,那些找不到目标的读书人倍感苦恼,有许多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看到仁义社的欣欣向荣也倍感动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沒有几个读书人安心才华被湮没,没有几个读书人不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可放眼大清,除了家里有背景的不愁功名外,像出身贫寒没有资源之士,再没了科举,他们就更加难以出人头地。

就在这黑暗之中。仁义社却带来一线光明。

周文清举人出身,官辖两府,与道台大人类似。

周怀明秀才出生,已官至一府之首。龚俊连秀才都不是的赘婿,居然也成仁义社核心人物,甚至在州府之上。

还有无数没有功名的读书人。现在都已成一县之首。

他们为什么会身居高位?只因为仁义社缺少读书人。矮子里面拔高子,他们自然先占领了高官位置。自己能力不可能比这些人差,现在仁义社正在高速发展时期,弄个知县知府当当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想到能当知县知府,这些读书人心里止不住一阵战栗。

于是有些读书人动了心思,想悄悄改个名在这里从事工作,不是说锻炼吗?那就到相对闭塞的地方去。沒有人认识他,如果朝廷势大,挂了职跑路就是。如果仁义社取得成果,那自己也是功臣,升迁指日可待。

这些读书人都是谋略的行家,把进退都考虑得清清楚楚。

仁义社的这些领导们,每天都忙得要死。脑袋里尽是工作,哪个还管这些读书人在想什么。

3月5日,农历二月初五,人民参议会闭幕,代表们深受鼓舞,纷纷收拾行李,照像合影,互相道别。

明天,这些代表们就要天南地北,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田爸也和大家一样,原来预计和两女儿一起吃个饭的,因大女儿被抽调到大会搞服务工作,他曾看到过女儿,但女儿工作忙,又有纪律不能离岗,只相互相点了点头。

虽说大会已开完,但服务工作还有很多事,不能随意离开。

田爸只有和小女儿一道见个面,吃个饭,逛个街。

想想还真亏欠这二女儿,从小自王就沒带他逛过一次街。

"爸,把你们发的盅盅和毛巾给我嘛"田小妹撒娇道。

"不行,你喜欢我给你点钱你自已买,那上面印得有字,不拿回去单位上要说。"

这次参会代表,每人发了一条毛巾,一个喝水的搪瓷茶缸,值钱到不多,关键是上面印得有参会记念的红字。这可代表着荣誉,他不得不带回去。

这小妹古灵精怪,见从父亲那里骗不下来,也就作罢。

小妹实际也沒啥用,杯子毛巾学校里都有,但就是虚荣心强,拿来想显摆一下。

田爸带她去吃了东西,再给她买了些日用品,就将他送回学校,他满脸不高兴,像他这种住校生,学校管理很严,即使星期天回去了也出不来了。

小妹赖着不想回学校。说要陪田爸去转一转。田爸早识破他的阴谋。说道:“每天开会后,领队都带我们去参观苏稽的工厂,长廊和其它东西,该看的我早看过了。”

组织代表参观苏稽工厂,是代表们的一项安排。通过参观学习,开拓他们的视野。

像田爸这种人,的确是让他大开了眼界,同时也感到自己很多不足,决心回去好好大干一番。

开完参议会,人民代表们个个精神亢奋,像打了鸡血一般,恨不得立即飞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展工作。

……

在夏平为″太师"吴松安排的家里,苏稽著名中医李影川在夏平的请求下,为吴松作全面的体检。

这几天吴松观摩了整个人民大会一决策的全过程。他和几个大儒回来都商量过。认为夏皮这样的民主集中制极具参考价值。大清正在政体改革,如果借鉴夏平这种民主制度实行立宪制。一定会获益不少。

于是几个出名的文人这里仔细研究夏平的政策,同时写出考察报告。向朝廷建言。

夏平对吴松是出奇的好,除了生活安排的好,还给吴松准备了轿子和人力车两种出行工具,便于他出行考察,现在又请医生来为他做全面的体检。

吴松心里感动。但也知道夏平想借他名。

夏平知道,像这种老进士,对大清有着很深感情,要让吴松投靠仁义社是不可能,但只耍把吴松留在这里多待一天,在知识界都多一天影响。

吴松岁数大了,自然这样那样的毛病就较多,李影川的体检来得及时,检查完后夏平问道:

“李先生,太师的情况怎么样?”

"大的情洗没有,小的毛病不少,这也正常,毕竟太师这么大岁数了,我先给他开点药,养一下没有多大的事。"

吴松很欣赏夏平,很遗憾夏平不能为朝廷所用,他也没有再劝夏平,他曾和离职后的督府赵逊聊起过夏平,赵逊也对夏平赞赏有加,认为夏平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同时吴松也不是愚腐之人,他的经历与认知也知道大清问题太多,已病入膏肓,现在只是苟延残喘而已。

可他无计可施,只能尽人事而已。

吴松的经历曲折而离奇,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时,后因太后与肃顺政治斗争遭到株连,被罢黜削职为民。遣返大邑故乡后,与民在一起,更了解民众的饥苦。

他先被乡绅聘到邛崃书院任主讲,后又到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等处任山长(即校长)多年,故人们都叫他“吴山长”。吴松与大臣李中堂是同榜进士,又同入翰林院,交谊甚厚。

吴松回西川后,曾在蓉都3个书院主讲满了三十年,照大清代制例规定应复原职。所以,吴松后来又回到了清官任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升为翰林院侍讲,1907年又升为侍讲大学士,曾为光绪讲课。后因对大清极度失望,也因岁数较大,故申请辞职回乡养老被批准回西川,定居于蓉都。

(sdingdiannn/ddk54429633/8200110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