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141章 书坊

满唐华彩 第141章 书坊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8-25 14:43:1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141章 书坊

虢国夫人府,明珠绕过长廊,步入香闺。

“瑶娘。”

“嘘。”

杨玉瑶起身,披衣出了屏风,拉着明珠到偏房,小声道:“这边说,莫吵醒了他。”

她自觉有趣,忍俊不禁道:“莫吵醒了我的弟弟。”

“是。”明珠也觉好笑,小声禀道:“是杨钊前来送礼了。”

“没空见他。往后他再求官,干脆让他将官职写在礼单里,省得啰嗦。”

明珠应下,转身正要走,屏风后响起了薛白起身的动静。

“吵醒郎君了?”

“可是杨钊来了?”薛白道,“我去见见他。”

此间的床很舒服,他一觉睡得很饱,才起床就神清气爽,从容自得,倒像是这府邸的男主人。

待拾掇妥当,薛白到前院堂上见了杨钊,更如主人待客。

“劳国舅久等了。”

“诶,我是国舅,你也是国舅,兄弟之间不可如此客气。”

杨钊对薛白又恢复了往日的亲热,甚至想上前握住他的手,热情道:“务必称我为‘阿兄’,我虚长些年岁,唤你为‘阿白’,可好?”

“由阿兄作主。”

一番亲切的寒暄之后,杨钊在堂上坐下,竟真就是来找薛白的,沉吟道:“近来长安城出了很多乱子,听说那些范阳来的士卒到处砍人……”

所有薛白认识的官员中,杨钊立场最洒脱,眼中只认好处,不太在乎对方是右相、东宫或杨党。此时既说了“到处砍人”,想必是被安禄山挡路了。

“杂胡确实是跋扈了些。”薛白应道。

杨钊眼睛一亮,愈显真诚,道:“你在中秋御宴上拦了杂胡认母一事,他只怕要忌恨于伱,往后你要小心了。”

“我近来只管备考春闱,朝中这些事不是我一介白身能管的。”

“话不能这般说,你才华如此之高,取一状头不在话下,入仕几年,很快便能赶上我。”杨钊说笑道:“我也得快快上进才是啊。”

薛白顺着他的话头,问道:“阿兄可有计议?”

“裴公在河东盐税一事上立了功劳,可以迁光禄大夫。王鉷早在窥伺御史大夫之职,以期红袍换紫袍。巧的是,我人缘不错,与他们皆有交情,此事本都快谈妥了。”

可见,裴宽在仕途上快无路可走了。虽有薛白助他联合杨党、立下功劳,可到了分利之时,连杨党都在算计着让他交出御史台的实权,迁一个虚职。

没办法,越是众望所归,盼裴宽拜相在朝中为河东执言,皇帝就越忌惮、打压他。

事到如今,已与能力、人品都无关,这人就不可能出头。领个虚职老实致仕还有一条活路,否则等安禄山根基更稳固,只怕连命都要没。

薛白微微叹息,点了点头,道:“待王鉷披了紫袍,阿兄想谋御史中丞一职?”

“是。”杨钊说到兴起,粗俗之气又显出来,道:“偏这个时候,杂胡跑出来想抢御史大夫一职。”

“这杂胡。”薛白骂道,“那他的两镇节度使可要卸任了?”

“自然是兼任。从来只有捉权,岂有放权的?”

李隆基用人就是这样,喜欢集权,往往让信任的臣子一人身兼多职,如李林甫、王鉷皆身兼二十余职。

杨钊也不差,一年内身兼数职,从青袍、绿袍换到浅红袍,如今还想换深红袍了,这也与薛白助杨銛发迹有关。

有时薛白想想,除了得一点名望、人脉、圣眷以及贵妃义弟的身份之外,他至今只是一介白身,千辛万苦,赢的还没有杨钊多。

“杂胡太贪心了,吃着锅里的,还伸手到王鉷与阿兄的碗里来?”

“不错。”杨钊一拍膝盖,怒道:“杂胡如此欺负你我兄弟,当给他点颜色瞧瞧!阿白,你消息广,可知范阳劲卒杀人案详由?”

“此事非同小可,莫牵扯进去为宜。”

薛白依旧表现得事不关己,往后仰了仰,心里却有些警惕。

张汀、杨洄、杨钊都相继跑来问他,说明他在“置身事外”这方面做得很差,让人看出来他与此事有关了。

一则确实太出风头了,二则有心人本就怀疑他是薛锈之子,背后藏着势力。

果然,杨钊就认定了他知道些什么,凑近了,低声道:“你还信不过为兄吗?若知道什么,出了你口,入了我耳,绝不教旁人听到。”

“阿兄为何认定我知道什么?”

“若非如此,你昨夜为何让三娘阻止杂胡认亲?”

“好吧。”薛白无奈,只好据实以告,“四月,我造巨石砲赠于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我们曾谈到杂胡,王忠嗣认为杂胡‘形相已逆,肝胆多邪’,早晚必起大乱。”

“真的?”杨钊确实有去了解过安禄山,道:“张九龄也曾这般说。”

“不论如何,这两位边镇大将之间并不和睦,想必杂胡对王将军也是极为忌惮。”

杨钊恍然大悟,道:“难怪,杂胡刚到长安,就斩杀东宫手下的回纥人,原来是为了对付王忠嗣。”

“不错,朔方离回纥最近,哥奴必利用此事栽赃王忠嗣。”

“阿白不愧是杨家智囊,我便知今日来不会有错。”杨钊大笑,沉吟道:“王中丞有监察百官之责,杂胡包藏祸心,岂能不察?”

“此事与我们无关,且王鉷也是哥奴门下,岂会出手对付安禄山?”薛白摇头道:“我们管不了,还是莫惹麻烦为妥。”

杨钊一门心思只管升官,不在乎别的,眼珠转动,打算让王鉷告安禄山一状。

且恰是同在右相门下,告状才有用,话术他都想好了,“岂能让一无耻肥猪爬到王中丞头上?”

~~

送了客,薛白独坐在堂上思忖了一会。

安禄山还要在朝中至少一两个月,这段时间必与东宫相互攻讦,如今再加上王鉷、杨钊这两个捣乱的,倒也算势均力敌。

谁胜谁败,他丝毫不在乎,唯独想保一保裴宽、王忠嗣。

抛开私心不论,裴宽是如今河东大族中最有可能拜相之人,哪怕断了前途,也不宜被过于逼迫,只因恶劣的朝堂氛围而故意激化地方矛盾,着实毫无必要;王忠嗣正在攻打石堡城,牵扯到整个西北局势,且还是如今最能镇住安禄山之人,贸然除之,自毁长城,自断臂膀,那就更不应该了。

他有时也不知李隆基是如何想的,若真忌惮,便不该将四镇节度使之权系于一人之身。结果赋了权,又放任李林甫、安禄山疯狂对付王忠嗣。

说白了就是迷信集权,对待臣下如对待女人,喜欢时万般宠爱,厌了就翻脸无情。践踏制度,随心所欲,万事只凭一人之喜好。

薛白也没办法,他一介白身已尽了全力终究是只能治标,治不了根。勾心斗角之事他做得太多,也到了必须收敛之时。

倒不如趁着这段狗咬狗的时间,做些自己的事、有助于以后用来改变家国积弊之事。

……

“咦?堂兄竟还真是来见你的?”杨玉瑶转到堂上,笑道:“莫非是因你又捅出了甚大事?”

“竟连三姐也这般说。”薛白道:“他不过是要谋官,向我问计,毕竟我如今是杨家智囊。”

“三姐你个头,此间又无外人。人家还想看看你的智囊里装了多少东西呢。”

说笑归说笑,杨玉瑶也有正事要说,又道:“方才玉环派人来了,特地夸了你。说是杨家男丁稀少,兄弟们又不成器,往后还须你多帮衬则个。”

“以杨家今日之荣宠,岂需帮衬?是我得了姐姐们太多庇护。”薛白道:“日后,若能为杨家做些长远打算,才算我回报恩情之万一。”

“倒是嘴甜。”杨玉瑶轻声在他耳边道:“你卖力待我好已是回报了。”

“有正事与三姐说,我们再做个产业如何?”

“还有好产业?不提榷盐法,只说丰味楼一年的分润便不得了,如今在长安城斗富,少有人斗得过我。”

杨玉瑶确是贪财,手里不仅有产业、孝敬,还通过替皇子公主们做媒以勒索钱财;她还好色,才会被薛白迷了心窍一般。

此时与这个替她赚钱的美少年说起这些事,她不由眼睛发亮,喜滋滋的。

“丰味楼的收益我还分了一成给玉环当脂粉钱,否则你以为她认你这义弟这般轻巧?”

薛白道:“这次的产业赚的不是钱,是往后的安稳。”

“嗯?”

“简单来说,我们可设一个书坊,造纸,刊印,先卖卖那猴子的故事,往后再卖些科举书籍。”

“你想开书坊玩,有何打紧?开便是了。”杨玉瑶一听便知不是太挣钱的产业,兴趣缺缺,难得的是她知薛白说此事的用意,道:“若需本钱,你自找邓管事要,依旧用虢国夫人府的名义办,看谁敢找你麻烦。”

她不愧有“雄狐”之称,颇豪气干脆地便答应下来,倒省了薛白许多口舌。

“那我就去办了。”

“嗯?”杨玉瑶轻哼一声,“不如,先办些别的?”

“三姐,你我如今关系不同了,还是都自重些为好。”

杨玉瑶见他这般正经模样反觉有趣,探手过去,问道:“好个妖怪,这便是你的自重?”

“心里自重。”

杨玉瑶更觉好笑,却没想到闹了一会,薛白竟似把昨夜的结义当了真,她不由渐渐着急,担心帮他一把反而亏了。

“你别闹了。”

“该是三姐别闹了,姐弟之间不可逾矩。”

“好吧。”杨玉瑶有些不甘心地咬了咬唇,凑到薛白耳边柔声道:“真别闹了好不好?好哥哥。”

“……”

中秋节过后,月亮似乎更圆了。

~~

三两日之后,薛白回到杜宅。

中秋御宴上发生之事已在官员中传开,造成的具体影响虽不可知,却能从一些小事上稍稍感受出来。

比如,卢丰娘做媒的热情更高了。

“亏得是这孩子争气,我兄嫂特意来赔了罪,说之前误信谣言,误会了你。如今他们还是想将女儿嫁给你,总归是看你的心意。”

“伯母一番好意,侄儿感激不尽。只是义姐们都说过,要替我安排婚事,怕是不好再擅自说亲了。”

卢丰娘好生遗憾不能与薛白亲上加亲,事已至此,也只能骂兄嫂太不争气,痛失了这等好女婿。

另外,虽有心想问薛白与虢国夫人之间是否清白,这种事却不好开口。更难开口的,则是两个女儿依旧是喜欢跑到薛白屋里。

……

“书坊?”

杜妗听了薛白的打算,首先是微微蹙眉。

她忙不过来,丰味楼正在飞速扩张之时。

薛白却早有考量,问道:“书坊之事交由媗娘来办,如何?”

杜媗每次听他这般称呼都有些慌神,尤其是在妹妹面前。但就正事而言,她对书坊之事很感兴趣。

“也好。”杜妗道:“丰味楼我倒也管得过来。书坊草创,还可让达奚帮大姐。”

之后,薛白便说对此事的想法。

“此事我们不求赚钱,甚至亏钱也无妨。重要的是提升造纸、刊印工艺,降低读书的成本,利益短期内或看不到,我的长远目的在于渐渐能控制舆情。另外,会有更多的寒门学子因此而受益,读书不再是世家的特权,长年累月,这些寒门士子能成为一股新的势力……”

杜妗隐隐察觉到了此事所图不小,此时却也没多想,只觉他竟这般高尚。

杜媗则没想这许多,仔细听了薛白所言,问道:“我明日到东市打听,直接买下几间书铺、造纸坊,如何?”

她看着温温柔柔,其实一直管着丰味楼的账目,手底下过的都是大钱,真做起事来,气魄倒也不俗。

薛白这才刮目相看,道:“好,工艺之事,我略有心得。接下来我会指出工艺提升的路子……”

先是商定了这计划的大概,杜家姐妹便回了房,是夜,她们却没有再过来。

但只在次日中午,杜媗竟已对书坊之事有了头绪。

“我使人在东市打听过,能开书铺的往往颇有背景,却正好有一户商贾打算将铺子盘卖。一道去看看可好?”

“这般快便打听到了?”

“二娘昨日傍晚便送了食盒让达奚派人打听。”

杜媗领着薛白上了马车,一路细心说着。

“这商贾名为姜澄,乃川蜀人士,以制纸起家,在东市开了铺面,后院有间作坊。他原本供应朝廷的公文所需的白藤纸,近年朝廷数次减少纸张用度,他生意一落千丈,遂决定变卖长安产业……”

说着这些,马车颠簸了一下,两人坐得本就近,杜媗倒在薛白怀里,他便顺势抱住了她。

她今日穿着一身男装,却只是为了方便出行,能很明显看出是个温柔美丽的女子,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香气,因不习惯在白日里这般亲近,她低下头。

“昨夜怎没过来?”

“别说这个。”杜媗一慌,本想躲开,犹豫了一下,却是倚在薛白怀中,轻声道:“我又不是只贪欢娱才来找你,是因为……心里有你。”

相识以来,她只有过这一句情话,心意却表达得很明白,总之不愿让他太累,希望能多帮他一些忙。

之后,她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握住薛白的手,继续说起来。

“朝廷之所以年年减少纸张用度,因公文、诏书只用白藤纸,纸坊砍伐古藤,原料愈稀,价格愈涨,故而纸荒。如今则多用婴州、杭州等地进贡之白编绞、排绞、藤纸,价格依旧高昂。而民间则多用黄麻纸、葛纸、竹纸。”

“已有竹纸了吗?”薛白疑道,“我却不常看到。”

“有的,只是竹纸粗劣,难登大雅之堂。要刊印书籍,还是得选昂贵的白藤纸为佳……”

两人说着话,马车驶入东市、拐向卖书籍的曲巷。

薛白掀帘看去,凡是来买书的几乎都是携婢带仆的高门子弟。这年头寒门都读不起书,更何况平民。

也该开始一点点地改变了,过程会很慢,和风细雨,但天下事本就需要极大的耐心。

又到了过渡、铺垫的章节,写得慢。今天又晚了,第二章还在写,没那么快,大家不用等~~

(sdingdiannn/ddk54408392/14023760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