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401章 摆棋

满唐华彩 第401章 摆棋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401章 摆棋

洮河是黄河的支流,吐蕃语称为“碌曲”,意思是鲁神之水,古称“漒水”。

在洮河的磨环川,一座营盘拔地而起,成了神策军的驻地。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往地上钉木桩都是极为艰难之事,而朔风又容易把帐篷吹倒。累了一天才得以在帐篷里歇息的士卒只好爬起来重新支帐篷,却总是在冰雪地上滑倒。

这支戍戎西北的边防军,从建军初始就经历着塞外风霜的磨砺。

哥舒翰正与成如璆走在风雪中,巡查着军营的情况。

“今年我在浇河、洮阳两郡接连建立了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支新军,你可知为何?”

“若无驻军,我们对吐蕃的胜利就只是一时的。”成如璆道,“节帅希望边防稳固,结束与吐蕃你来我往的情形。”

哥舒翰叹息道:“我老了,身体不好,在边塞待不了几年了。真不希望等我离开之后,这些年好不容易收复的黄河九曲之地重归吐蕃之手啊。”

“不会的。”成如璆道:“颜公正在做的那桩事若成了,至少可保边境十年安稳。”

“想要安稳,不能指望敌人自乱阵脚。你务必把这支军队练好,成为大唐边塞的一根柱石。”

他自顾自地下了论断,踱着步,思忖着此事的应对。认为一定不能让李光弼继续留在朔方,该设法把他救出来才行。可他与安思顺一向有过节,贸然出面,反而要让安思顺警惕。

“人多嘴杂,还是让她们都下去吧。”薛白再次拒绝了这份好意,嫌人多了空气太浊。

薛白早就猜到了,此事就是他提醒的杨国忠。

拿了信,两匹快马很快消失在风雪之中,奔向长安。

天气愈发寒冷,杨宅中许多地方都支起炭火,但大堂上却不见火炉,因杨国忠不喜欢闻烟气,于是又添了许多取暖的肥婢,还热情地要让她们给薛白也围起来取暖。

以天下为棋盘,以名将为棋子,这比喻听着很威风,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至少薛白这个中书舍人,暂时还没有当棋手的资格,很多时候,他都是连哄带骗地驱着杨国忠为他下棋。

“是啊。”哥舒翰饮了一口酒,一脸严肃地问道:“如何就需要闹到装病辞官的地步?”

“我早就说过,安思顺貌似忠善,其实心怀叵测。”哥舒翰并不掩饰他的厌恶之意,道:“安氏兄弟都是大奸似忠之辈,如今李光弼终于是看出来了。”

书房外响起敲门声,薛白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拿起记录高仙芝履历的卷宗起身。

“喏!”

很快,哥舒翰写好一封信,径直招过两名亲兵,吩咐道:“你们换马不换人,用沿途驿站快马加急把这封信送到长安给中书舍人薛白。”

因举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之事失败,薛白甚感失望,一直在思考着其它人选。

“郎君,杨国忠又派人来召唤你了。”

“行事若不秘,那便没甚好谈的了。”

但还有其它一些困难,比如以高仙芝的资历,显然是不可能只任一個河东节度副使;比如高仙芝如今还未归抵长安;比如仓促之间只身赴任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都是要思忖斟酌的。

“诶,你只当她们是肉屏风,屏风岂会把我们的谈话透露出去。”

哥舒翰十分信任成如璆,待旁人都退下了,斟酌着开口道:“李光弼到了朔方,安思顺想将女儿嫁给他。他推辞不掉,只好装病辞官了。”

“旁人都退下吧,再拿壶酒来。”

哥舒翰对成如璆练兵的能力还是满意的,看了一会,转回帐中。

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哥舒翰不喜处置文书,多是交给幕僚们负责,因此他很看中招收幕僚,一度便希望能请薛白、高适到陇右幕府。当然,如今他的幕僚们也不差,把诸多军务都安排得十分妥当。至于一些私人信件,则需哥舒翰亲自过目。

他翻了翻,看到了李光弼的信,当即拿起,仔细看过之后,脸色渐渐深沉下来。

他不是杨国忠的谋士,这个提醒算是他送了一个礼,但他不负责解决问题,只管索要回礼。

“节帅,出了何事?”

“阿兄与高仙芝关系如何?”

“武断?”哥舒翰却很笃定,道:“李光弼必是感受到了威胁,才会装病,并且向我求救。”

成如璆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思忖了一会儿,道:“节帅的意思是?”

“这……似乎武断了。”

杨国忠无奈,只好把人都驱出去,又多披了一件雪白的貂衣大氅,显得很是雍容尊贵,开口便道:“啖狗肠,天杀的,我查了,果真发现张垍与陈希烈两个老畜牲联手想要夺我的相位!”

对于怛罗斯的这场败绩,薛白的看法与朝中旁人有些不同,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对局势有太大影响的战役,也没有因此而低估高仙芝的作战才能。当然,如王忠嗣很早之前就说过的,高仙芝长期以来的欺诈手段,确实很大地影响了他在安西的威信,那么充满了欺诈的东北边境,其实是一个适合高仙芝东山再起的地方。

成如璆是哥舒翰绝对的心腹,但让他公允而论,也觉得哥舒翰冤枉安思顺了,因为这两人很早以前就有过节,安思顺纵容部将动摇哥舒翰的威望,哥舒翰则斩杀了安思顺的部将,因此彼此一直怀恨在心。

这种情况下,单单从李光弼装病辞官以拒绝安思顺的联姻就指认安思顺有异心,更像是挟怨栽赃。

思忖着,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遂道:“拿纸笔来。”

一名年轻的将领当即上前,禀道:“节帅,鄯州的公文到了。”

他原本瞩意关西兵马使兼河源军使王思礼,但王思礼乃是哥舒翰的心腹爱将、倚为臂膀,身上压着许多军务,哥舒翰不肯放人。

~~

长安。

他又要去借杨国忠之手下棋了。

“节帅放心,神策军如今兵马虽少,兵将却是每一个都由我亲自挑选,必成一支骁勇之师。”

薛白还盯上了另一个人选,即刚刚在怛罗斯之战中败退下来的高仙芝。

“这真是。”成如璆顿觉好笑,道:“不娶就不娶,这点小事,岂就需要闹到装病辞官的地步?”

一句重复的话,已因他那凝重的神情,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不好。”杨国忠干脆利落地答道:“那高丽奴可不好相处。”

大唐胡人将领多,哥舒翰、李光弼亦是胡将,杨国忠却不会称他们蔑称。高仙芝是高句丽的贵族世家,其家族在唐高宗年间就为大唐效力,可称得上是将门世家,自然不是什么高丽奴,但他常常被官长、同僚骂,与其性格显然有很大的关系。

薛白与高仙芝不熟悉,只从听到的一些事迹中便可揣摩一二。比如,当年灭了小勃律国之后,绕开顶头上司夫蒙灵察,直接报功,这是官场的大忌,高仙芝不仅毫不惭愧,还夺了夫蒙灵察的四镇节度使之职;比如,他与安西军中很多的同僚都相处得不好,骂副都护程千里是个娘们;比如,他毫无信用,骗部将、骗小勃律国王、骗石国国王。

说起来,杨国忠也是个人品奇差的,这样两个人若是能相处得好,才是怪了。

“那高丽奴与你我一样。”难得杨国忠竟还先赞许了高仙芝一句,道:“知道他哪里与我们一样吗?”

“爱骗人?”薛白随口答道。

“上进。”

杨国忠冷哼一声,道:“高丽奴一心功名,为了立功什么都敢做。这便罢了,但他可不像我们懂得为别人考虑,狂妄得很,目中无人。”

之后就是絮絮叨叨地抱怨,说当年高仙芝刚灭了小勃律国,回朝叙功,狗眼看人低没给他好脸色;又说他拜相以后,使人去拉拢高仙芝,反而被奚落了一顿云云。

薛白依旧提出了他的主张,道:“有些人表面上人畜无害,实则狼子野心。有些人外表狂傲不驯,实则是性情中人。眼下谁才是我们的敌人,谁是可以利用的盟友,阿兄不会分不清。”

“我就是分不清!”杨国忠以无赖的口吻高声道:“我也是性情中人,没有扶持死敌的道理。”

薛白道:“安禄山既答应回朝拜相,且马上要动身。那么,不管圣人是否想撤换他范阳、平卢节度使之职,明面上他现在就是要离职的,阿兄提出一个接替他的人选,合情合理。”

“我不是没想过。”杨国忠摸着下巴,缓缓道:“可这样一来,岂不就违逆了圣人留杂胡在范阳任上的心意?”

薛白道:“圣人的心意,高将军知晓、张垍知晓,却未告诉过你,伱如何能知晓?”

“拂逆的理由再好,有何用?圣人若对我不满,哪管这些。”

不得不说,杨国忠在服侍李隆基一事上还是非常尽心竭力的,想得无比周全。

但他也知道薛白说的有道理,眼下是值得冒点风险,顺水推舟地举荐一人接替范阳、平卢节度使一职。

于是,不等薛白再次开口相劝,他已道:“好吧,我依你的意思去向圣人进言。”

~~

这步棋下了,薛白心中稍稍安定。

出了杨宅,他站在阶上看着漫天纷纷扬扬的雪花,心知等这场大雪过后,安禄山也许会启程往长安,之后的事情变数就太多了。

因此,在这个旁人都盼着春暖花开的时候,唯独他希望这个寒冬能过得久一些。

~~

寒冬天气,李隆基更不爱打理朝政了。

他为大唐社稷操持了一生,临到老来,自然可以心安理得地裹在温暖如春的被窝里,听戏曲也好,读故事也罢,总之是不会无聊。

但哪怕把大部分的政务都交给杨国忠,还是有一些国事是他这个皇帝所避免不了的。

比如马上就要腊月了,他得登上大明宫丹凤楼的城楼,向天下百姓颁布下一年的时令。时令谓月令也,四时各有令,指的是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季冬之月,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这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

“圣人,司天少监来了。”

“召。”

李隆基近来染了些许风寒,主要是鼻塞,头很沉,昏昏欲睡的。到了他这个年纪,头疼脑热若处置不好是可能殃及性命的,也是一等一的大事。

不多时,司天少监瞿昙步入殿中,他年岁很老了,一身朴素的道袍,脸色有些忧心忡忡。

“圣人,老臣连日来夜观天象,恐来年关中将有大涝啊。”

李隆基一听便皱了眉。

前些年各道都有旱情,他在骊山遇刺那一年,便曾亲自求雨。久旱之后遇到大涝,乃是最烦人之事。

听着瞿昙慢吞吞地说了一会,李隆基终于开口,问道:“来年未来,卿如何知晓来年会有大涝啊?”

“老臣别无所长,唯擅天文……咳咳咳咳。”瞿昙说着,忽然咳了几声。

李隆基原本就皱着的眉头更加紧锁了。

高力士见了,明白圣人这是担心元气被瞿昙所沾去了,连忙开口道:“瞿少监,献了时令,且去歇息吧。”

“老臣遵旨。”

瞿昙才退下,便有宦官来报,杨国忠求见。

李隆基今日疲乏,原本不愿再见臣子,但想到杨国忠体魄强壮,也许元气充沛,还是下令召见。心想着,反正杨国忠最是体贴,该不会跑来说些让他烦心的事。

果然。

“臣方才见瞿昙离开时接连叹气,不知是否因臣有国事未处置好?”

“他夜观天象,认为来年有大涝啊。”

杨国忠道:“瞿昙?圣人不必忧虑,他算卦从来都是不准的。”

“不准?”李隆基来了兴趣,问道:“如何个不准?”

“据臣所知,瞿昙曾私下为朝中官员家眷把喜脉。生男生女,他掐指一算,算对与算错者,各占半数。”

高力士问道:“如此说来,他所言大涝一事,亦是虚惊一场?”

杨国忠笃定道:“这等伎俩,臣在市井间见得多了。无非是逮着人便称有血光之灾,再给出化解的办法,倘若平安无事,便是他的功劳,倘若真发生了,便是给他的钱不够,未能完全化解。”

“哈哈哈。”

李隆基难得开怀笑了几声,认为自己没看错杨国忠。

然而,开口没说两句话,杨国忠就拂逆了他的心思。

“臣以为,安禄山既然愿还朝平章国事,接替其二镇节度使的人选也该准备了。”

“咳咳咳咳。”

高力士连忙道:“右相,圣人今日偶有不适,此事日后再谈吧?”

杨国忠竟是没有马上告罪。他站在那,脑子里想的是薛白说的那句“圣人的心意,高将军知晓、张垍知晓”,眼神微微闪烁着,低声问了一句。

“臣斗胆,敢问圣意是否放安禄山还范阳,并加其左仆射?”

李隆基那昏昏欲睡的眼神中忽然精光一闪,先是看了高力士一眼,只见高力士面露诧异,显然是震惊于杨国忠如何能吐出这样一句话,连左仆射的官职都一清二楚。

“你如何得知的?”李隆基没有否认,而是沉着声问道。

“臣……”

杨国忠迟疑了片刻,咬了咬牙,应道:“张垍告诉臣的。”

李隆基原本一直是半躺在那,闻言当即坐起,问道:“张垍为何告诉你?”

“他让臣宽心,称安禄山只要加衔左仆射就会回范阳,让臣只需万事都不做即可……”

杨国忠非常擅长进谗言,原本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到了他的嘴里,很快就把张垍形容成一个心机深沉的小人。

而且他很懂得圣人最忌讳什么,在言语间故意把张垍与其父张说的特点融合起来。

“张垍还说我搞错了,并非如旁人所说,安禄山是他的‘靠山’,他才是安禄山的靠山。”

一句话,李隆基立即便想到了张说当年的“泰山之力”,一股怒气不由自主地勃然而起。

他英明一世,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到了晚年,能让杨国忠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愚货精准地把握了他的情绪,他还自认为任用杨国忠就是因为其人的忠心与单纯。

“臣不太相信张垍,怀疑他是在骗臣。到时安禄山回朝拜相,而范阳、平卢二镇还未有节度使的人选,那便是臣的失职,因此今日……”

“传旨下去。”李隆基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喋喋不休,“给朕把张垍贬出长安。”

高力士有些吃惊,感到圣人老了之后反而没有了耐心。

以前李林甫也构陷同僚,但都是炮制证据、办成大案之后,判下流放或是杀头的重罪,再由圣人开恩改为轻判。可如今却是杨国忠几句话,就把国之重臣贬出京城。

可以看出,不仅是圣人的性情决定了宰相的人选,反过来,杨国忠的浮躁也在影响着圣人的性情。

“不光要贬了张垍,还要把他们几兄弟一道贬了!”李隆基却还补了一句。

“遵旨。”

杨国忠心中狂喜,却没有马上表露出来,脸上显出惊讶于事情会闹得这么大的惊讶之色来。

领了中旨,他这位尚书令当即亲自前往中书门下省。

~~

这日上午,薛白听闻杨国忠入朝了,已到了中书门下省来等着,抱着万一的希望,准备拟旨让高仙芝暂代范阳、平卢节度使之事。

若能做成这件事,也不枉他任中书舍人之职一场。

冬日里农闲,国事、军务都少,算是中书门下省一年中最闲的一段时日。便有官员搬了桌椅,与陈希烈在廊下赏雪、下棋。

薛白对陈希烈感兴趣,便站在他后面看着,意识到他棋力甚是高超,尤其擅于隐瞒真实目的,这里下一子,那里下一子,最后连成一片。

然而,没等陈希烈赢下这一局,有官吏奔来,道:“右相来了。”

薛白居高临下,恰能看到他嘴角微撇,有个颇轻蔑的表情,显然看不起唾壶。

唾壶当了宰相,谁能服气?谁不想取而代之?

很快,杨国忠施施然然地进了官廨,面对陈希烈装模作样的见礼,根本不加理会,甚至用中旨拍了拍他的老脸。

这是一个非常无礼的动作,陈希烈愣了一下,吹胡子瞪眼,准备与杨国忠较真一次。

然而,不等他开口,杨国忠已飞扬跋扈地道:“看看这个!”

那中旨被展开来,内容并不多,只有三列,其它的内容则需要中书舍人制诏时写上。

陈希烈眯着眼看去,赫然见上面是“张垍迁为卢溪司马;张均迁为建安太守;张俶迁为宜春司马”。

“这!”

这一惊对陈希烈而言非同小可。

他是知道圣人以前有多喜欢张垍的,每每以“爱婿”相称,许张垍于皇城置内宅,常常赏赐珍宝,开玩笑地说这是丈人给女婿的,不是天子赐给臣下的。

就是这种恩情,一翻脸竟是那般薄情?

再一想,圣人是连亲生儿子都能杀掉的人,哪有什么情义?当时不过是与张垍闹着好玩罢了。

想到这里,陈希烈腋下的冷汗就不停流了下来,拿着中旨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你抖什么抖?!”

杨国忠叱骂了一声,得意地哈哈大笑。

他得了薛白的提醒,却没依薛白的建议去处置军国大事,而是把思路运用在排除异己之上,果然有了大收获。拂逆圣心,但把罪责都推到张垍身上。

而下一步,就是用张垍的大罪,吓住胆小如鼠的陈希烈。

“还抖?你没有与张垍合谋的话怕什么?还是说你们合谋了?”

“没……没有。”

陈希烈甚至不知道张垍是为何被贬官的,只看这三兄弟被同时远贬,以为是如当年李林甫对付韦坚那般罪证确凿的大案。偏他确实与张垍有所合作,心虚不已。

“没有?”杨国忠冷笑一声,道:“今日还是我问你,来日张垍招了,可就是旁人审你了。”

“右相……”

“还愣着做什么?制诏吧。”

陈希烈也想装作云淡风轻,但他胆小的性格特点在此刻暴露无疑。转头看了薛白一眼,把中旨递过去,道:“依右相吩咐,制诏。”

薛白不由叹息了一声。

他叹的是这庙堂之上尽剩这些庸碌无能之辈。

陈希烈听了这一声叹,以为薛白是在怜悯他,他像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的骆驼一般,再也守不住心防,转向杨国忠,迫不及待地服了软。

“右相,我辞官如何?!”

“哈?”

杨国忠虽想吓唬陈希烈,却没想到如此轻易就斗倒了他。

“我辞官,我老了,无力国事,恳请右相再举荐一个强干者代左相之职,我想今日就上辞呈。”

“……”

这位左相伏低做小了十数年,忍过了强势的李林甫,仿佛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等着有朝一日宰执天下、一申抱负。可最后却败给了不学无术的杨国忠,连唾壶都不如。

他哪有什么卧薪尝胆?懦弱就是懦弱。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20278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