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385章 亡羊补牢

满唐华彩 第385章 亡羊补牢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85章 亡羊补牢

七月初六,华清宫。

袁思艺趋步到了后殿,低声道:“禀圣人,吴道子回来了。”

李隆基正在看一封奏折,脸色不豫,闻言丢开手中的奏折,疑惑了片刻,问道:“他是从何处回来的?”

“回圣人,天宝五载,圣人遣他到嘉陵江写生,将蜀中美景呈于御前。”

“是吗。”

事隔多年,李隆基已经完全忘了这件事了,但听说吴道子回来了,还是颇为高兴。

宫中不缺供奉,擅画者极多,虽然张萱告老了,还有以画《九马图》闻名天下的曹霸,画《八公图》的陈闳,画《双骑图》的韦偃,画《牧马图》的韩干,画《异兽图》的韦无忝。

这么多供奉之中,吴道子算是受到李隆基偏爱的一个,因他曾参与画下了李隆基最辉煌的时候,那是在开元十三年,李隆基封禅泰山,回京时经金桥,见三十万羽卫列队数千里,旌旗整肃,非常兴奋,让吴道子、韦无忝、陈闳共同画了《金桥图》。此后,李隆基每次见到吴道子,都会想到当时的盛况,心中愈添一份豪情。

相比而言,方才在看的那封奏折就不那么让人高兴了。

那是安西发来的,内容是弹劾高仙芝。称石国已降服于大唐,高仙芝却以欺诈之手段灭其国、大肆杀戮,导致石国王子将此事宣扬于诸胡,诸胡遂联合大食进攻安西四镇。

袁思艺与薛白不算有私怨,近来对薛白却是十分好奇,他想不通,这个原本可以前程无量的年轻人为何屡屡要惹是生非,站在太子、安禄山的对立面,与杨国忠也是面和心不和。

当心思从有可能到来的坏消息上转回舞乐、绘画等艺术之事上,李隆基的心情便好了起来,恢复了元气。

袁思艺当即改口道:“老奴亲自去过问。”

“回圣人,乃嘉陵江山水秀美,臣流连忘返。”

于是,他提起御笔,在那封奏折上划了两笔,表示驳回,然后丢开这奏折,道:“传旨,召吴道子。”

李隆基龙颜大悦地看着这一幕,又过了一会,侧头问道:“薛打牌还不到?”

很快,李龟年、贾昌分别带着舞乐伶人、斗鸡小儿入了宫来,摆开阵势,笙簧一动,当即妙趣横生。

“继续派人去催,圣人等不及了。”

虽已多年未见,李隆基一见到这双眼睛,马上有了熟悉之感,朗笑道:“朕的‘画圣’回来了。”

他小步退出殿,招过一名心腹,问道:“确定薛白已不在骊山?”

“把李龟年、贾昌、薛白等人都召来,御宴提早操办,朕边对酒当歌,边赏盛唐诗画。”

说到纸,他便想到了薛白。

袁思艺低下头,心想衰老不可避免,圣人这五年多以来还是肉眼可见地老了很多,包括精神就大不如前。可见吴道子虽醉心作画,并不是毫无城府。

李隆基这些年很喜欢高仙芝,因为没有一个别的将领能像高仙芝这般动不动就传回捷报。还都是灭国、俘虏其国主的大捷。

事实上,高仙芝根本不是坐着防守的性格,得知消息之后,已于四月亲率三万兵马进攻大食,深入其境。而在这种时候,突然有人弹劾他,显然是不看好这场战事,要与高仙芝划清界限了。

吴道子从容应道:“三百里嘉陵江,皆在臣心里。”

他不由抚掌大笑,道:“吴卿这是要当场为朕挥毫啊。”

“有两三日无人见到他了,若非在虢国夫人榻上起不来了,便已不在骊山。”

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才想起还没来得及行礼,连忙叉手作揖,道:“臣已然垂垂老矣了。”

“他当自己是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李隆基也不知是开玩笑还是真不高兴了。

“老奴再派人去催。”

“好一个流连忘返,且将画稿呈来,让朕也饱饱眼福。”李隆基说着,不忘吩咐内侍去把宠妃们也唤来。

对此,杨国忠不敢擅专,请圣裁。

“好!”

吴道子手持画笔,在木桶中一洗,漾出胭脂一样的红。

一個人倘若太特立独行,往往就会让世人容不下。

可笑薛白,忙来忙去,到头来依旧是与供奉、狎臣们并称。

吴道子却是答道:“回禀圣人,并无画稿。”

李隆基闻言大喜,不等吴道子献上在嘉陵江的写生,已传旨重重有赏。

今日竟有画圣为他作画,自该也要有人为他弹奏曲乐歌舞,还得有人为他作诗填词。

小勃律王、突骑施可汗、石国王、朅师王,数年来李隆基在长安一次次下令处死了这些敢背叛他的小邦酋长,享受着天俾万国的高高在上,已经很不喜欢听到坏消息。

吴道子已经年近七旬,头发苍白而稀疏,由一块幞巾包着,仿佛随时要掉下来。他的眼眶旁满是皱纹,但一双眼却还熠熠有神。

宫中的妃嫔们也纷纷打扮,于是宫娥们端着温泉水来来回回,待把盆中水一泼,洗掉的胭脂的香味都在后宫弥漫开来。

“卿一去便是五载光阴,朕还当卿不愿在宫中供奉。”李隆基莞尔道。

李隆基讶道:“你去写生,你五载以来一幅画都没有?”

吴道子脸露笑容,答道:“此殿太小,不够臣动笔。”

“宣吴道子觐见!”

吴道子目光向御榻上瞧去,愣了愣,不由讶道:“圣人竟比以前更年轻了。”

小宦官们把各色颜料研磨好了,摆得五彩缤纷,吴道子持笔一醺,果断往洁白无瑕的墙面挥去。看得众人忍不住屏息以待,生怕他这一笔画歪了。

作为天子,李隆基很喜欢这种虽不完全遂他心意却能给到他惊喜的感觉。这一点,庸臣是做不到的,只有极聪明的臣子能有这般妙语。

“哈哈哈。”李隆基心情愈发畅快,道:“到后殿画,殿内的整面粉墙,都会是画圣的画纸。”

等了许久,诸多公卿匆匆赶来赴宴。

袁思艺立在宫门处看着他们紧赶慢赶的样子,有种滑稽感,就像是周幽王点烽火后,看到了狼狈赶到的诸候们。

天色马上要黑了,薛白还未到。

“落宫门,薛舍人该是不来了。”袁思艺吩咐了一句。

中舍书人的本职便是随时待圣人召唤,薛白今日不来已是渎职,杨国忠已有了罢免他的理由,若圣人不高兴,只怕还要治他的罪。

然而,话音方落,有人策马往这边奔来。

“吁!”

不等宫门关闭,一道矫健的身影翻身下马,奔至袁思艺面前,正是薛白。

“薛郎这是踩着闭宫门的鼓点来啊。”

“袁将军见谅,我为圣人准备了七夕礼物,故而来得迟了。”

袁思礼提醒道:“七夕祈巧节,不由你给圣人献礼。”

薛白一愣,依旧抱着一个大包裹要入宫。袁思艺拦下了他,道:“薛郎到内宫觐见,恐不宜携带外物。交给我吧。”

“这是我要进献的礼物。”

薛白道了一句,见袁思礼依旧伸着手,遂坦然大方地把包裹递了过去,笑道:“那就请袁将军小心保管,此物有些危险……”

~~

绘画与音律都是风雅之事,有相通之处。

李林甫也擅长绘画,且他家中有五人以画技扬名,被称为“五李”,分别是李林甫、其父李思诲、伯父李思训,堂兄李昭道、侄儿李凑。

其中,李思训画技最高。

李思训早在开元六年已去世了,但其一生成就甚是了得。在唐中宗朝就是宗正卿、陇西郡公。当今天子即位之后,封彭国公,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去世后谥号“昭”,陪葬桥陵。他擅画山水楼阁、花木走兽,时人评为“国朝山水第一”,可见其能。

早年间,李思训也曾为圣人在宫殿中画了嘉陵江的山水,花费了数个月的时间,笔格遒劲,意境奇伟。圣人极是喜欢那幅壁画,以“青绿山水,金碧辉映”盛赞之,世称“李将军山水”。

待到开元八年,兴庆宫改建,大同殿重修,那幅壁画没能保存下来。李隆基大为遗憾,才有了后来让吴道子往蜀中写生一事。

故而,吴道子对此事极感压力。为了不逊于李思训,在蜀中待了足足五年,日夜观嘉陵江,将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铭刻在心中了才敢回来。

日复一日的月沉日升,他看过星光下无数的浪花,终于挥毫泼墨。

笔尖灵活地在墙壁上游走,不像是在作画,倒像是把吴道子心中的嘉陵江水倾泄而出。

薛白进入华清宫后殿时,见到的便是这样的情形。

吴道子的背影在他眼中一点都不显得苍老,像是嘉陵江上空的一只仙鹤,口中衔着草木,搭建着一丘一壑。

“圣人七夕安康,臣……”

李隆基正负手站在吴道子身后专注地看着,抬起手,打断了薛白的行礼,示意他安静。

这个皇帝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此时已被吴道子的画技深深地吸引住了,感慨道:“道玄之画艺,更上数层楼了啊。”

因圣人如此姿态,贾昌也不敢斗鸡,整个后殿十分安静。

偶有赶来赴宴的妃嫔到了,惊讶之余也放缓了脚步,提着腰间的彩练,轻柔地入座。

只有袁思艺懂圣人的习惯,时不时斟一杯酒递到圣人手中,让他边看边饮。

“听。”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隆甚忽然开口,环顾殿内,问道:“听到了吗?”

诸臣愕然。

李隆基伸出一根修长的手指,放在唇上作了个噤声的动作,让众人用心去听。

“朕听到了嘉陵江水的声音,你等听到了吗?”

薛白目光落处,吴道子已画了半面墙,嘉陵江水已蜿蜒于大殿之上。

他没有听到水声,只感到艺术的气息浓郁。

“臣听到了。”杨国忠应道,“臣见了吴公的画,仿佛回到了蜀中啊。”

“拿琴来。”

李隆基兴致很高,轻拢慢捻,连着弹了好几曲。琴音袅袅,使得众人仿佛真的置身于悠然的山水之间。

月华渐浓,吴道子也落下了最后一笔。

顿时,三百里嘉陵江风光跃然于墙面之上。

“妙哉!”

殿内响起了无数的赞誉之声。

吴道子气力用尽,手中画笔落下,人也跌在殿中厚厚的地毯上。

李思训画嘉陵江用时数月,极是缜密工细,连草木上小飞虫也纤毫毕现,又以无数细节堆垒成了金碧辉煌的巨作。吴道子心知在这种画法上李思训已做到了登峰造极。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之。

他只在一日之间,用粗简的笔墨,画出了嘉陵江的意境。把山的壮丽、水的旖旎,凝注在每一笔每一划里。

酣畅淋漓,一挥而就。

这是吴道子用毕生功力与那逝世多年的李思训做的一场较量,无关胜负,只关乎于对绘画的热爱。

“哈哈哈哈。”

吴道子看着眼前的山水,忘情地大笑。一壶酒被递到了他的手里,他看也不看地接过,仰头痛饮。

直到圣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才知道方才是谁给自己递的酒壶。

“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李隆基也是哈哈大笑,抬起酒杯,与群臣提了一杯,道:“诸卿可看到了,朕的大唐,不仅是文治武功的盛世,是开疆扩土的盛世,也是诗词歌赋的盛世,书法绘画的盛世。”

“臣等为陛下贺!”

杨国忠当即提杯,又是一顿盛赞。

之后众臣再看那壁画,纷纷给出评价。

“吴公之笔,笔胜于象,骨气自高。”

“道玄之笔法高下曲直,折算停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

“不愧是吴带当风……”

赞誉声中,吴道子却是回过头环顾了殿内一眼,目光落到薛白身上时一顿,仔细打量了他两眼。

薛白知晓这是为何,他受过张九龄、贺知章的保护,吴道子曾师从贺知章,也许是隐有听闻此事。这些年彼此虽未见面,但可能听说过。

“道玄,在找什么?”李隆基忽然问了一句。

吴道子回过神来,应道:“臣许多年未见到公孙大娘了。”

他正是从公孙大娘的剑舞之中,领会到了吴带当风的笔意,好不容易回来,自是盼着一见故友。可他却不知,圣人如今生怕患病之人吸了天子元气。

李隆基很喜爱吴道子这幅画,还没来得及赏赐,便向袁思艺问道:“公孙大娘可痊愈了?”

“回圣人,她只是偶有小恙,已痊愈了。”

“召她明日来见见道玄,看看这画。”

李隆基依旧不见公孙大娘,转头向薛白问道:“你今日又醉在何处?天子呼来也敢迟了。”

“臣不敢,臣特制了一个七夕礼物,想进献给圣人。”

“太真的生辰,你不送份大礼。如今才想起亡羊补牢。”李隆基莞尔道:“晚了,朕贬了你的中书舍人。”

他是真有这心思,且早便吩咐了杨国忠。

薛白心想着,六月初王忠嗣还没“死”,很多事可以徐徐图之。如今不同了,自然要对这大唐社稷“亡羊补牢”。

“答圣人,臣这份礼物,一定得要夜里才能看到,故而适合在七夕宴上,观牵牛、织女星时看。”

“呵。”

李隆基打定主意让薛白当个狎臣,要贬了其正经差职,好不容易捉到把柄,并不轻易放过。

杨玉环见状,不动声色地道:“圣人既说晚了,管你白天还是夜里献礼皆不看,除非写首诗来。”

“不错,今日画圣来画,也该到薛郎写首诗来!”

此时附和的却是驸马崔惠童,此人没甚权术,纯粹就是凑趣。

薛白故作无奈道:“我为圣人献礼,却还要写诗才能把礼物献上。”

这种并不严肃的、嬉闹的语气能让李隆基感到轻松,他遂道:“正是如此,今夜诸卿都该一展所长才是。”

总之又到了让臣子们表演才艺的时间,仿佛献艺就等同表忠。

薛白如今对御前写诗兴趣缺缺,他提起笔来,只觉得自己就像是正在跳着胡旋舞的安禄山。但安禄山既能用不停旋转的舞步来掩饰其谋逆之心,薛白也不耽于写首诗词来效仿。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过了子午,已经是七月初七,这样一首诗倒是应景。

杨玉环低声念了,却也微觉有些不妥。认为此诗美则美矣,其中的用词却显得有些凄凉,倒像是描绘一个失意的宫人在冷宫里独自过七夕。

“发牢骚。”李隆基指着薛白,叱道:“朕还未贬伱,你便敢抱怨。”

“臣不敢,只是有感而发。”

虽是批评了一句,李隆基却是认可这首诗的水平,道:“好了,把你的礼物献上来,莫再这般又冷又凉的。”

“圣人放心,这礼物一定热闹。”

~~

礼物一直由袁思艺的人保管着。

他并不知那是什么,因薛白称它危险,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看了之后,并不敢继续拆开它。只知那是一个纸匣子,颇为沉重,凑近一闻,还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怕不是有毒吧,万不可让它接近圣人。”

有了这样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袁思艺听圣人想看薛白的礼物,便准备开口提醒圣人。

薛白却抢先开口,主动告知,道:“圣人,臣的礼物有些危险,圣人可站在殿门处观看。”

“朕何等风浪未见过,惧你这小小物件。”李隆基不屑地讥笑一声。

薛白继续提醒道:“它的动静有些大,还望禁卫们不要大惊小怪。”

陈玄礼没说话,只是转头向部属们看了一眼,像是在问他们“你们会被吓到吗?”

回应他的是一双双带着骄傲之色的眼睛,禁卫们显然都认为薛白轻视他们了。

当然,内心里,他们还是十分谨慎的,已有披甲的禁卫无言地站到了殿门处,挡住了圣人。

薛白遂下了台阶,从一个小宦官的手里接过那大包裹,走到台阶下方打开,放在地上。

“灯笼借我一下。”他向身后的小宦官道。

接着,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卷成小纸棒,在灯笼里引了火,点燃引线,捂着耳朵跑到一边。

众人得了薛白的提醒,又见他这等作派,都以为要有大动静,纷纷严阵以阵。

有些刺鼻的烟气冒了出来。

气氛逐渐紧张。

“咻。”

伴随着这一声口哨般的轻响,有火光在黑夜中亮起,直冲云宵,在空中“砰”地炸开,炸成点点星光。

薛白放下捂在耳朵上的手,仰头看着,觉得这烟花实在是有些简陋。

但,太久没见到了,还是好看的。

众人皆愣了一下,发现预想中的大动静不过如此,有些失望,可下一刻,便看到了空中那绚烂的烟花。

杨玉环一直知道薛白只要肯就能搞出让她耳目一新的东西,因此一直是带着期待。

可当烟花印入眼帘,她还是感到了惊喜。

她喜欢世间一切美的事物,漫天的星河、西绣岭的剪影,以及绽放在这中间的夺目的光彩,这让她忍不住提着裙摆,跑出了大殿,往阶梯下跑去。

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想要在近处看得真切些。

可才跑了几级台阶,那烟花已然消逝了。

杨玉环瞪大了眼,盯着黑乎乎的天空,下一刻,“咻”地一声,又是一颗烟花窜起,比上一朵还要高,还要大。

她的眼睛一下就亮了,比烟花还要美。

“咻。”

“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骊山周围,也不知有多少人正同时抬头看着烟花,有人低声念了这样的词句。

~~

一颗又一颗,烟花再好看,还是很快就停歇了。

薛白捂着耳朵站在那,刻意不去听周围那些惊奇的赞叹、欢呼。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刚跳完了胡旋舞的安禄山,心里已经气喘吁吁了。

“薛郎,薛郎,手放下吧,这才多大动静。”

袁思艺脸上挤出笑容来,上前领着薛白回殿上面圣。

他们登上石阶,只见杨玉环还站在那看着天空回味。

见到薛白,她径直道:“阿白,我还要看。”

“眼下制得还少,下次让阿姐看个够。”

杨玉环不由展颜欢笑。

她始终保存着单纯的一面,这一笑比烟花还美。

但薛白脑中想着别的事,很快克制了心情,与她擦肩而过,随着袁思艺走到了李隆基面前。

“此物名为烟花?”

“回圣人,是。”

“很好,朕封你为烟花使,为朕制烟花。”

“臣领旨,谢圣人恩典。”

薛白的余光能看到元载也在,但不知元载那花鸟使、与自己这烟花使相比,谁的差遣听着更不正经。

李隆基见他愈发听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回来了,游冶使你也继续兼任吧。”

杨国忠一愣,目光一瞥,心里再次感到了薛白带来的威胁。

薛白则知这是李隆基故意的,却也是准备宠信他的意思。皇帝不希望最受宠信的臣子走得太近,有意无意地便要让他们对立。

“臣领旨,谢圣人恩典!”

“今年的千秋万岁节,改到夜里设宴。”李隆基负手道:“朕要与民同乐,到时,朕要长安城的上空绽放出最美的烟花。”

“臣领旨。”薛白依旧是那克制的语气,缓缓道:“臣一定不让圣人失望。”

距千秋万岁节只剩不到一个月,而依照他的计划,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准备完。

陇右的将领还得联络,关于他的身世也要开始透出一点风声……

~~

烟花带来的欢快还未完全散去。

袁思艺无意中看了一眼伴驾的诸多公卿,并未在其中看到太子李亨。他不由心想,太子的处境愈发不妙了。眼下愈发得圣人宠信的薛白很明显是庆王一系。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因为李林甫死前调阅的那些文书。但袁思艺已经察觉到有哪里不太对,却说不上来。

待到天亮,感到疲惫的圣人歇下,轮到了高力士值勤。

袁思艺回到了住所,第一件事就是问辅趚琳回来了没有,得知辅趚琳已等候了他一整晚。

“如何?”

“阿爷,事情只怕不是那般简单,水很深。”

辅趚琳没有直接说他去找张萱的情形,而是道:“孩儿重新查了,依照那幅画的时间,薛妃怀里抱的孩子并不是废太子的第四子李俅,另有其人,”

“那是谁?”

辅趚琳转头看了一眼门,确定无人偷听,才小声道:“阿爷可还记得吴怀实说过之事吗?”

袁思艺目光闪动,明白过来。

他迅速走到案边,打开锁着的抽屉,拿出那些文书,翻到了那份富平县檀山的舆图,喃喃道:“如此看来,这是那孩子的埋葬地,哥奴还真是认为他没死啊。”

“可若没死,在哪儿呢?”

辅趚琳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又道:“孩儿在终南山,发现一个人也去找了张萱……”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27281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