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

满唐华彩 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

“元判官。”

正当元载感到有些迷惘之时,鲜于昊到了他身后轻拍了他的肩,道:“有人想问你几句话。”

他顺着鲜于昊所指的方向看去,发现黑暗中还站着一名红袍官员,乃是杨国忠的心腹、少府少监杨光翙。

杨光翙既无功名、也无门荫,仅凭巴结杨国忠,几年间从九品下的小官升到了四品,据说很快又要升官了。

这人长得贼眉鼠眼的样子,身材瘦小,连在大唐为官的基本条件都不相符,且行止畏缩、神态谄媚,一直以来朝廷官员对他的观感都很恶劣。虽恶名昭著,可他官位越高,还是等到了朝中风气变化,在这“斗鸡走马胜读书”的年头,也有许多人推崇他,称他为“捧壶圣手”。

所谓“捧壶”,捧的就是杨国忠这个唾壶。这话一开始具有严重的贬意,现今却有许多人趋之若鹜,想要向杨光翙学着捧壶。

此时,杨光翙向元载招了招手,像是邀他加入这堕落的歌舞升平中。

元载虽贪权,但富有才干,素来鄙夷杨光翙这种汲汲营营的小人。但想到要为王忠嗣之死讨一个说法,犹豫了片刻,还是迈步上前。

“杨少监,若称我阿爷病逝,还如何重惩凶徒?”

听得“拜相可期”四字,元载脸色终于有了变化,不由自主地浮出自信的笑容。

元载摇头道:“我不好女色,对这美差不感兴趣。”

元载有时很羡慕这些没脑子的人,不像他,平生思绪太多,为此所累,永远都活得不满足。

杨光翙没想到他还会抬价,一愣,却不恼,脸上反而泛起激赏之色来,拍掌笑道:“老夫就欣赏这样野心勃勃的年轻人。”

当年王韫秀离开娘家,随他赴京赶考,有一段很穷很穷的岁月,她用不起熏香与香膏,便会自己到野外采摘花朵沐浴,身上总带着些淡淡的香气。今日她追赶打斗,出了一身汗,那若有若无的香味便混在血腥味之中。

“宵小之辈们!你郭阿爷看到你们了!”

元载负过双手,背过身去,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淡淡道:“我不是杨齐宣。”

“正是你不好女色,方适合任此职啊。”杨光翙道,“你眼光好,又能把持得住,一定能在花鸟使之职上大放异彩,得圣人信赖,往后拜相可期啊。”

“这样吧,你原有的兼差,盐铁转运使判官、河东道转运使判官皆不变,我会请右相再替你谋几個兼差。”杨光翙说着,眉头一动,道:“我不瞒你,我很快要到北都留守,你我打交道的机会还多。”

“公辅你真是。”杨光翙摇头不已,笑道:“花鸟使采的不是花鸟,职在采选天下美色,不看门第、不分贵贱,只论姿色,凡美艳者,不论婚嫁与否,召入宫闱圣人享用。”

“我明白右相所想,但我有个更好的主意,杨公可想一听?”

这般说了,元载方才目露思量。

“你可要考虑到,圣人对你丈人是何态度,有耐心看我等把事态闹大吗?!”

元载似有些动心,犹豫着。

元载矜持摆摆手,不吃他这一套。

更远处,可见到郭千里已攀上了高处,身形壮硕,盔甲在月光下泛着金光。

“可我不懂花鸟。”元载道。

耳畔,听得杨光翙叹息一声之后道:“公辅,你可想过,右相初登相位,立足未稳。此时若是出了差池,被人攻讦,朝局可是又要动荡了。”

“哦?”

杨国忠给的,乃是他这个阶段能取得的最有权力的官职了,错过这个机会,往后一辈子都未必会再有。

官场就是这样,虽说他往日也依附杨国忠,可一旦有了利益冲突,那也要“对事不对人”。

“……”

“丈人死于刺杀,右相想平息事态。”元载道:“可太子却该替我丈人出面才是。”

他嗅着空气中残留的王韫秀的气味,循着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他不是杨齐宣,虽偶尔也羡慕薛白将要纳一个红颜知己。但他的情形不同,与王韫秀伉俪情深、同甘共苦,还真没想过要招蜂引蝶,给王韫秀带来烦扰。

与杨光翙谈罢,元载想到已抛下王韫秀太久,连忙返身去找她。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守在王忠嗣的尸体边,不知去了何处。

此时,他只觉杨国忠可笑,拉拢人永远就只有高官美人引诱这一个伎俩。

杨光翙渐渐真心欣赏他,又道:“再与你透露一桩消息……圣人的花鸟使因病致辞了,这是个美差,你可上心些。”

朝中有诸如进食使、荔枝使、游冶使,这花鸟使乍听之下,像是为圣人搜罗花鸟的。

“花鸟使?”

“公辅误会了,老夫并非让你出卖丈人。可你要想想,王忠嗣是死在南诏人手上,阁罗凤已死了,此事追究下去有何意义?”

“伱有证据吗?”杨光翙道:“若是旁人设计,那对方这种种布置显然要一石二鸟。除掉王忠嗣的同时,追咎于右相无能,那更该先把事态平息,然后再暗中调查取证。右相正是想托付于你,才起意留你在长安,任刑部郎中或大理司直,主理此事。”

再想找管崇嗣相询,便发现管崇嗣也不在,唯有几个受伤的王家亲卫坐在无头尸体边,形容颓废。

郭千里对着黑暗的山林大喊,声音在山谷里不停回荡。

元载不愿听这些,正要反驳。

说罢,他立即回过头看了一眼,目光寻找着薛白,打算喊薛白过来,一起对杨国忠施压。可就是这会工夫,薛白却不知跑到了何处。

甫一上前,元载便摆明了态度,又道:“我知右相是何意,无非是顾及朝廷颜面,可遮遮掩掩不是办法,大唐之强盛绝非靠掩耳盗铃而来!”

“安知不是旁人设计。”

可他元载不是轻易就贱卖自己的人,沉吟着道:“相比于刑名之事,我更擅长的还是财赋。”

话到后来,他加重了语气,隐隐还带了威慑之意地补充了一句。

杨光翙又道:“你才华横溢,右相又正是用人之际,不舍得放你到东都,欲留你在朝中,任尚书省左右诸司,你可愿意?”

走了不算太远,大概三十余步的距离,前方有个小山坳,绕过山坳,便见到了管崇嗣那异常高大的身影。

“谁?!”管崇嗣叱了一声,拔刀在手。

“是我。”元载连忙道,“我来找娘子。”

几步开外的黑暗中,王韫秀走了出来,到了元载身边,低声道:“怕是追不到了,带阿爷回去吧。”

“我已说服了杨国忠,会秘查此事,绝不放过凶徒。”

“那懦夫害怕担责任,想大事化小。”王韫秀道:“阿爷是安禄山派人杀的,你能劝他追查安禄山吗?”

“有证据吗?”

“会有的。”

元载沉吟着,小声道:“我信你的判断,但杨国忠行事无魄力,必不敢以此事对安禄山发难。”

“为何?他们不是政敌吗?”

“丈人死于刺杀,杨国忠摆不平的,贸然出面,只会被安禄山反咬一口。”元载沉吟道:“我们该去找东宫。”

王韫秀愣了一下。

“朝中官员眼中只有自身权力,靠不住的。真遇到了事,唯有丈人与太子的情谊还可以依靠。”元载叹道:“我们去请东宫出面吧。”

于他而言,这是最好的主意。既合了杨国忠想自保又想挑唆安禄山与太子的心思;虽说是以情谊逼迫东宫,他却也可借机去接触太子,留些情面,也留条后路;同时,还满足了助王韫秀追究到底的愿望。可谓是一举三得。

然而,王韫秀闻言,却不像往常那样立即答应,而是稍有个回眸的动作。

元载极是敏锐,当即转向方才她走出来的黑暗处看了一眼,朗声道:“薛郎,你在那里吗?出来吧。”

管崇嗣正走在他们身后,闻言挠了挠头,上前用巨大的身体挡住元载的视线,想说些什么。

元载却已笃定薛白就在那里,拉过王韫秀的手,道:“我信得过你,知你们不是私会,想必是谈了丈人之事,而你们也该信得过我。”

“并非不信元郎,你是我夫婿。”

说话间,薛白从黑暗中走了出来,脚步踩在落叶上沙沙作响。

“公辅方才与杨光翙达成默契了?任杨国忠平息事态,请东宫出面主张追查此案。”

“我是说,杨国忠软弱,我们只好请求东宫。”

这两句话结果相同,给人的感受却天差地别。

薛白只是敲打一下元载而已,道:“是我小人之心,失言了。我认为行刺王节帅之主谋,必是安禄山,方才那名俘虏或可为人证。”

“他未必会招供啊,这些凶徒完全扮作了南诏蛮夷。贸然指证安禄山,恐让圣人不喜。”元载先是提出了顾虑,又道:“但我可劝太子出面,到时薛郎可试试审问那俘虏。”

“好。”

薛白很快就接受了元载的提议。

回程的路上,元载思忖着薛白的态度,却还是有些疑惑,遂向王韫秀问道:“你与薛白都聊了些什么?”

“他准备对安禄山发难了,这也是阿爷的……遗愿。”

元载停下脚步,没有把王韫秀带回无头尸体旁,还体贴地把身上的披风给王韫秀披上。夏日虽热,夜里的山林却很凉。

王韫秀也显得异常冷静,缓缓道:“当年讨伐契丹,阿爷亲眼看到安禄山拥兵自重。此番他病重,最放心不下的是万一河东落入安禄山之手,因此务必要觐见圣人。”

元载叹息道:“我们明知道圣人不会见他的,我真后悔将他带出长安城。”

“薛郎说,南诏不可能有实力、有胆量派人刺杀阿爷,唯有安禄山。”王韫秀道,“我们得向圣人证明此事。”

这些,元载都能想到,倒不必她再重复一遍,他遂叹道:“难题就在如何证明啊,你与薛白可具体聊到了?”

“没有。”

元载觉得不对,他与杨光翙聊了同样的时间,所谈内容远不止这些,又问道:“你们方才聊了那么久,未聊到具体如何做?”

王韫秀微微一滞,抬头,目视着他,道:“你是疑我与他有染?”

“不是。”元载很确定这不可能,王韫秀不是那等人,更不会在阿爷死时与人谈情说爱。

但,正是因为确定这点,他愈发认为还有一些事情瞒着他。

“你信我便好。”王韫秀道,“我心很乱,我不想停下来,怕一停下我会哭出来,走吧,带阿爷回去。”

元载回头看了管崇嗣一眼,想到一事。他前阵子出城迎接王忠嗣,在驿馆留宿,就是被管崇嗣灌得酩酊大醉,如今想来,十分可疑。

~~

薛白回了华清宫,第一时间觐见了李隆基,禀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他是直臣,素来都是实话实说,因此,当李隆基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明确地表达了对安禄山的怀疑。

李隆基知他们互相嫌恶,不以为意。

如今的朝堂上,东宫、杨国忠、安禄山三方势力水火不容,这位皇帝大概是知晓的,可无妨,三足鼎立是最稳当的,稳当的朝局才可架起天宝盛世。

“朕只看证据,休再妄加猜测了。朕问你,那具无头尸体真是阿训的?”

薛白正侃侃而谈,微言一愣,喃喃了一声“阿训”才反应过来,应道:“是王节帅的。”

李隆基微微一叹,挥手道:“去吧。”

今日没有牌局,薛白退出华清宫,一路到了杨玉瑶的别业。

远远地,有婢女看到他,连忙转身往内跑去,一边喊道:“郎君回来了。”

自从长安的虢国夫人府起火,杨玉瑶住在薛白宅中,她的奴婢们也将薛白当主人。总之,结义姐弟情分愈深,旁人不知,还当他们是亲姐弟。

此时迎了薛白,杨玉瑶便不满道:“本是想熬一熬你,你倒好,直接不见了两天。”

她说着,忽从薛白眉宇间察觉他有一丝不悦之色,遂娇嗔着问道:“怎的?不让你与我们一群女子待在一处,生气了?”

“没有。”薛白笑道:“那瑶娘下次可否通融?”

杨玉瑶便知他是生旁人的气,与她无关,关切道:“一宿没睡吧?眼睛都红了,哪怕我愿通融,你岂还通融得了?快吃些东西。”

“还有件事。”薛白道:“王忠嗣府上有一个当年从教坊赎出来的伶人,该是名叫张四娘,是他最宠的妾室。请瑶娘派人将她带到骊山吧,除了王韫秀,莫让旁人知道是谁派人去的。”

“为何?”

“有话问她。”

“好,我来办。你吃过东西,到温泉里洗了这一身泥,好好睡一觉。”

待薛白浸入池子,舒服地叹了一口气。

他很疲惫,但目光看去,隔着屏风能看到杨玉瑶、颜嫣、青岚、李腾空、李季兰等人在另一边说笑,透过纱,隐隐能看到她们衣着清凉,光着脚在池边走动。

因此情形,他不免又精神了起来,此时脑子里却有些别的事情在想。

沐浴后准备回屋睡觉,却又听得屏风那边叽叽喳喳,她们正小声地在说些什么。

“你过去,怕什么。”

“那我带你过去……”

薛白转头一看,见颜嫣与李腾空牵着手走来。

“诶,夫君,有件事我与腾空子说定了。”

“嗯?哦,好。”

“你要睡会吧?我送你过去,腾空子,和我们一起吧?”

三人遂沿着长廊往屋舍那边走。

骊山的风景绝佳,天气清爽,别业就在青翠的山峦下方,长廊下方的庭院里种着竹子与花,长廊则一尘不染。薛白光着脚,她们出来时则各自趿了一双木屐。因外面的地板没有温泉旁的玉石暖和,颜嫣还穿了一双丫头袜,李腾空则没有。

屐上足如霜,不着丫头袜。

薛白低头时恰看到她夹着活络的两个脚趾,失神了一下,自觉失态,转过头,故作深沉地道:“多事之秋啊。”

“明明是夏天。”颜嫣抿嘴笑道,根本不给他面子,“腾空子,你说是吧?”

“是呢。”李腾空又补了一句,“可也快入秋了。”

她能感受到薛白今日有些心事,遂问道:“出事了吗?”

薛白道:“王忠嗣……死了。”

颜嫣、李腾空都是一愣,疑惑着这么大的事,薛白方才还一直在平静地吃饭、沐浴,不像他平时的为人嘛。

“你与他感情很好吧?都说你们是忘年交。”

“算是义气相投。”

薛白想到了当年与王忠嗣共饮了十多坛酒,在墙上题《破阵子》的情形,只说当时,他感觉彼此感情不错。

但他渐渐能感受出来,王忠嗣是天生的将军,很少为义气、亲情等情感所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有种难以亲近的感觉,比如两人一起去了南诏,私交也没有因此更上一层楼。

或许便如同李林甫此前与薛白所言,王忠嗣性情淡漠。

尤其是昨夜与王韫秀谈过,薛白是有些生气的,气王忠嗣那半点不肯通融的性子,明知圣人不会相见,还要赶到华清宫。

不过,心里想着这些,薛白还是补充了一句,道:“而义气相投之外,我们还志向相似,都盼着社稷好。”

“那他死了,你难过吗?”

“还好吧,怎么说呢,人固有一死……”

~~

“什么?!阿兄他……天妒英才啊!”

少阳院,李亨得知了王忠嗣的死讯,悲恸欲绝。

负责来通报此事的正是元载。哪怕圣人再忌惮太子,但王忠嗣死了,无论如何都得把这消息告诉其手兄情深的义弟,元载是最适合的人选。

元载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就是依照着这必然的结果进行谋划。

对自己的前途他也谋划得很清楚,可先投靠杨国忠,再投靠李亨,在这两方水火不相容的势力间脚踩两只船很难,但他自信能做到。那么,安禄山就是他必须站在对立面的敌人了。

“殿下节哀,丈人在天有灵,必不愿看到殿下为他感怀,折损身体。”

“我与你丈人,比亲兄弟还要亲。”李亨哭得死去活来,不能自已,许久才抬起头,兀自哽咽难语,“我从小……就是跟在他屁股后面长大的……我只唤他一个作‘阿兄’啊!”

“殿下。”

“告诉我,阿兄是如何走的?”

元载神色黯然,道:“朝廷对外称是病逝。可实则,丈人是遇刺的。”

听到“遇刺”二字,李亨的身子瞬间僵住了一下,他悲痛地把双手捂在脸上,像是不敢相信一个刚立了大功回朝的名将,会立即遭到行刺。

朝廷是如何保护这样一位功高盖主的英雄的?

过了一会,李亨才从这震惊当中恍过神来,声音沙哑地问道:“谁?谁敢?”

“眼下一切证据摆明,是南诏来的蛮夷为了给阁罗凤报仇。”

“荒谬!”

沙哑的大吼像是锯子一般,割破了朝堂上的掩耳盗铃。李亨摇头不已,显出了举世皆醉他独醒的敏锐,喃喃道:“杨国忠、安禄山……谁做的?”

元载不敢答话。

“比索斗鸡差远了。”李亨想了想又道。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杀王忠嗣是顺着圣人的心意杀的,就像当年李林甫杀韦坚、皇甫惟明。换作李林甫,这次自然还是有办法治王忠嗣的罪,而不是用这种手段。

元载听得出来,太子这是在怀疑杨国忠。

而他之所以来,就是想把祸水引向安禄山。毕竟,暂时他还得倚着杨国忠。

“殿下,我认为,杨国忠虽远不如李林甫,可若要杀我丈人,他绝无此魄力。”

“你是说?”

元载略略沉吟,决定只用一句话,就能说服太子,遂道:“杨国忠庸人也,不足为虑。而安禄山,貌似猪狗,实则虎狼也。”

李亨当即会意。

如他先前与张汀分析的,圣人希望朝堂与边镇的权力达到平衡。现在王忠嗣一死,平衡便被打破了。那么,除非有更多的边镇支持杨国忠,否则便只能削安禄山的权了。

这是形势。

而于他李亨来说,势必要除掉安禄山。当年,安禄山那句“臣是胡人,不知太子为何物”就已经是宣战,这个杂胡是绝对会在他登基时起兵反对的。

“是杂胡刺杀了我义兄?!”

“我们认为是如此。”元载道,“安禄山欲夺河东节度使久矣,他忌惮丈人在河东的威望,最有可能动手。”

李亨沉吟道:“范阳兵马使孙孝哲到长安献俘之后滞留不去,他们有实力这么做。”

“我们拿到了一个俘虏,可杨国忠害怕行刺之事传出去,旁人指他这个宰相无能,不敢审讯。”

元载说着,很体贴地为李亨考虑,又道:“可殿下若出面,只怕殿下惹上是非。”

“无妨。”

李亨知道义兄一死,自己根本就没有当缩头乌龟的余地。哪怕惹怒圣人,也只能出这个头。何况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收买将士之心的机会。

“我必须亲自去一趟骊山,恳请父皇为义兄作主,方不负义兄对我的情义、对大唐的功绩!”

元载达到目的,不再多言。

但他实则认为李亨扳倒安禄山,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再回想起来,薛白在此事上的态度也很奇怪,有些懒得多管的样子,放任他来见李亨。

元载不由想到,也许是薛白与王韫秀已商量出了什么别的办法?

于是,他出了宫,第一时间便往王忠嗣宅赶去,想再问一问妻子。

过了坊中的十字大街,他下马,牵着缰绳拐进小巷,正见一辆马车从侧门出来。

元载皱了皱眉,上前问道:“这是?”

走在前面的王家仆役连忙应道:“回郎婿话,是娘子让小人们把阿郎的妾室送走。”

“这关头。”元载摇了摇头。

他继续走着,心想王韫秀还是那么好妒……不对。

元载回过神,看着马车后那些护卫,意识到是有人要接走张四娘问话。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31200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