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367章 献俘

满唐华彩 第367章 献俘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67章 献俘

四月初,长安城议论最多的事是范阳、剑南两大节度献俘之事,有人想看那个敢于背叛大唐的阁罗凤会是何下场,也有人想看胡儿又会献哪些奇珍异兽来。

李林甫谋反一案原本正办到如火如荼之际,却忽然中止,杨齐宣错失抱得美人归的机会,难免气恼。

没多久,他更是听闻薛白把李腾空接回家中,气恼遂成了怨恨,每在家中暗骂薛白总是多管闲事,无怪乎朝中人人对他生厌。

可要说如何应对,他能做的只有去找杨国忠,设法挑唆杨国忠出手。

“右相,薛白一回朝就敢与你作对,目中无人,早晚要养成心腹大患。”

近来杨国忠正因风光被安禄山抢了而烦着,闻言反而审视了他几眼。

“本相问你,既吩咐你放过李十七娘,为何那日还要押她到少府监?”

杨齐宣欺上瞒下有一手,早就想好了说辞,故作惊讶道:“此事我交代那几个吏员,该是他们觉得先放一人不妥,打算到少府监再放,好推卸责任吧?”

这是官场常有之事,杨国忠习以为常,懒得再追究。

至于对薛白,他亦有所不满,但李林甫这个死人的案子没触到核心利益,还不足以让双方反目。彼此往后还有合力对付安禄山的机会。

他遂道:“本相不是索斗鸡那般小心眼,伱在此进谗言无用,管好自己就行。”

杨齐宣好生失望,想来想去,只能想到一个粗糙的办法——直接掳了李季兰、李腾空。

事情进展到了眼下这个地步,假如她们失踪,旁人必然怀疑是薛白做了什么。

想到自己坐拥二美,予取予求,他心头一热,愈觉得这粗糙的办法也十分可行。

偏是冤家路窄,还未来得及出手,就在次日,他到中书门下省视事,遇到了薛白。

谏议大夫专掌谏诤、议论朝廷得失,隶属门下省;而中书舍人掌传宣诏命,隶属中书省。巧的是,中书门下合并在一个衙署务公。

故而,杨齐宣与薛白往后大概要常常相见了。

他完全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这日清晨才进衙署,竟见到薛白在前院支了一张桌案,正站在桌案后磨墨,像是要在衙署当个收礼金的门房。

乍见之下,杨齐宣吓了一跳,连忙偏过头打算避开。

周围人来人往,本不容易被留意到,但薛白偏偏就是喊了他一句。

“杨齐宣。”

杨齐宣闻言,身子一僵,深吸了两口气,提醒自己不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得要冷静应对。

等他再回过头,已摆出了笑脸。

“原来是薛郎,如今是薛舍人了,今日来上衙可见过左相了?我领你过去?”

他自觉比薛白要有风度得多。身为朝廷重臣,哪怕是杀父仇人当面也该维持礼仪,岂好像薛白方才那样直呼其名?

但薛白依旧板着脸,居高临下地招招手,让他上前,道:“问你几句话。”

杨齐宣有些莫名其妙,道:“薛郎请问便是。”

“你指证李林甫与李献忠共谋造反,可有证据?”

“这……”杨齐宣一皱眉,道:“此为机密大事,你只怕不宜多问吧?”

薛白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卷轴,淡淡道:“圣人遣我问询此案,旨意在此,现在我例行公事,请你配合。”

他这说辞倒是鲜新,偏以那严肃的语气说出来,让人不自觉地感到一股威严。

周围官员来往,不时往这边瞥上一眼,皆见了这场景。

杨齐宣气势被压,心中郁闷,只能应道:“证据是安禄山递交给朝廷的那些。”

“哪些?”

“一些公文、舆图、书信之类。”

“你如何得知?”

“我曾经是李林甫的女婿,曾经。”杨齐宣又强调了一句,撇清关系,才道:“偶然间,我碰巧听到他们秘谋,李林甫说他独掌大权,让李献忠在边镇积蓄实力,往后大事可期。”

“哪年哪月哪日,在何处碰巧听到?”

“天宝九载正月十九,李献忠回朝之际。我是在偃月堂听到的,哦,他们还约为父子。”

“正月十九。”薛白一直在提笔记录,又问道:“是何天气?”

杨齐宣终于有些不耐了,道:“你这是何意?我还能做伪证不成?”

“据李十一娘所说,九载正月十九,你与她一起去了曲江游玩了一整天。”

“那是她为了洗刷罪名胡说的。”

薛白语气冷峻,道:“再问你一遍,那日是何天气?”

这次,杨齐宣毫不犹豫应道:“晴天。”

“是吗?”

薛白分明是状元出身,但审迅起人来,反而更像是刑名老手。

此时短短两个字,莫名就让杨齐宣不安起来。

杨齐宣想起来了,上元节前后,他确实是陪着李十一娘去了曲江,没甚意思,他在车篷里睡了半个下午。

但不记得那日是正月十九,还是正月二十了,好像那几天有一天是阴天。

一念至此,他猛地心一紧,暗忖薛白该不会是在诈自己吧?

他目光打量着薛白,只见那张让人讨厌的俊脸上带着高深莫测的表情。

“我不记得了。”杨齐宣愈发不耐。

薛白继续问道:“李十一娘说,与李林甫密谋的不是李献忠,而是安禄山,这与你的说法相左。你怎么说?”

杨齐宣干脆俯身过去,用手握住薛白的笔,低声道:“你能不明白吗?若说安禄山造反,圣人不可能信的。现在的情况,是李献忠已经叛逃了!”

“这就是说,你承认做了伪证了?”

“我没有。”杨齐宣道:“你想知道什么,自去问右相。”

薛白放开了被他握住的毛笔,又拿了一支,蘸了墨水,竟是用漂亮的字迹把杨齐宣这句话也原原本本地记下来。

这一举动看得杨齐宣目瞪口呆。

“你!”

他伸手要夺薛白的册子。

薛白一把格开他的手,道:“还有一个说法,你是爱慕李十七娘,遂作伪证陷害李家,以达到休妻并赎买李十七娘的目的,是吗?”

“哈。”杨齐宣讥道:“原来是为此,你因此针对我,是吗?!”

薛白不答,也不再记录,放下了笔,冷冷盯着他。

杨齐宣愈怒,道:“你揣着圣旨,说要办案。实则还是为了儿女私情。但我告诉你,我不怕你,别在我面前狐假虎威,你拿我没办法。”

他决定得先把事情定性下来,事情的性质一旦定了,就没人能追究他诬陷李林甫的事。

于是,他往官廨外走了几步,故意提高了声音,嚷道:“薛白!你别给我装出一副在办案的样子,你为了一个女人构陷朝廷重臣,你可笑至……”

“嘭!”

杨齐宣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话才说到一半,薛白突然扑了上来,直接重重一拳砸在了他脸上。

脸上剧痛,他被打得摔在地上,嘴里一酸,有了奇怪的异物感。

“你敢打……你,你打落了我的牙……”

他再开口说话,满嘴都是血,声音也漏了风。

薛白一边揉着手腕,走上前,提起杨齐宣的衣领,又是一拳。

“嘭!”

这一拳打断了杨齐宣的鼻梁。

“别打了!”

周遭官吏见了,连忙扑上前劝架,努力拉开薛白。

薛白不愧是刚从南诏战场上回来的,任他们拉扯,犹岿然不动,继续挥拳,几拳下来,将杨齐宣打得鼻青脸肿。

显出了在南诏时都没有的大将之姿。

杨齐宣双眼发肿,连路都看不清,连爬带滚,好不容易脱离了薛白的攻击范围,吐了几口血,带着把断牙吐了出来。

他正呻吟着,却听薛白叱了一句。

“咽回去!”

旁人刚听,还不知这话是什么意思,再一看地上的断牙,才知是要杨齐宣打落了牙往肚里咽。

“薛白!你不要欺人太甚!”杨齐宣大喊道:“我官位比你高,你殴打上官,该流二千里!”

“我为大唐社稷征战在外,你竟妄想欺我的女人。今日你不把这几颗牙咽下去,我绝不放过你。”

杨齐宣只觉从未有过如此屈辱,怒吼道:“你与弘农杨氏为敌,你死定了!”

弘农杨氏的威风初显,忽有人大喝了一句。

“做什么?!”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是陈希烈从衙署大门处迈步而来,一派凛然之色。

杨齐宣连忙跑了两步,嚷道:“左相,薛白动手打我!殴官是大罪,请左相为我作主。”

陈希烈环顾一看,立即就看清发生了什么,但竟是叱道:“住口!”

杨齐宣一愣,道:“左相?薛白打人啊!”

“献俘的队伍已至城外,这等时候,你等还要闹事?!”陈希烈脸色肃然,喝道:“都收了,到此为止!”

杨齐宣瞪大了眼,不相信自己就这样被白白打了。

然而,陈希烈已不再看他,转身赶向薛白,催促道:“你还在这做甚?赶紧出城去,献俘才是大事。”

“这就去。”

薛白应了,竟还不马上走,反而看向杨齐宣,抬手,指了指地上那几个颗牙。

他不发一言,但举手投足间极具威慑。

杨齐宣竟是被这个小动作吓到,心底发虚。

~~

薛白记得今日该出城接献俘的队伍。他是故意在这种时候打杨齐宣一顿,反正他是征南诏的功臣,此时绝无人敢处罚他。

如此行径,属实算是恃功而骄了。薛白却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终于有了资格犯与王忠嗣一样的错误。

总之,这一顿拳脚,他把事情定性了下来,是儿女情长、争风吃醋,可以降低李隆基的警惕,容他找到最合适的机会把矛头直指安禄山……

出了皇城,只见朱雀大街两侧站满了百姓,都在等着看献俘。

而在长安城外,袁思艺已带着大量的官员在列队迎接,场面极为盛大。

今年上元节李隆基没能与民同乐,终究在今日还是做到了。

薛白见了,不由心想,朝廷给足了南征的功臣们荣耀,但却不在意来的是不是真正的功臣。

如今王忠嗣还在梁州养病,薛白路过梁州时与他见了一面,确是病得不能行路。

可在朝中众人看来,都不信王忠嗣是真病,只觉得他恃功而骄吧。

薛白赶到献俘的队伍面前,只见鲜于仲通一身金光闪闪的盔甲,耀武扬威地骑着高头大马在队伍前。

在南诏时都没见他有这般英武过。

“薛郎,过来。”鲜于仲通也看到薛白了,招手道:“你就排在我身后。”

薛白却实在懒得过去,这一战真正有战者,如王忠嗣、王天运、李晟、曲环、严武等人,或在病中,或被留任剑南。今日出风头者,不过是鲜于仲通的心腹而已。

他没在御前揭破鲜于仲通在龙尾关的败绩,无非是知道李隆基不爱听而已,与之为伍便大可不必了。

“谢节帅厚爱,我愧不敢当,还是到后面去为妥。”

“我有话与你说。”鲜于仲通依旧招了招手,待薛白上前,略略倾身过去,道:“我听闻安禄山也派人来献俘了。”

“是,节帅从明德门入,他的人从春明门入,在皇城朱雀门前汇合。到时御驾会到皇城,亲自听阁罗凤谢罪。”

“凭什么?”

薛白问道:“节帅是问,阁罗凤凭什么能向圣人谢罪?”

鲜于仲通皱眉道:“杂胡凭甚与我一道献俘?”

薛白不知所言。在他看来,鲜于仲通对南诏、安禄山对契丹的功劳,半斤八两吧,都是把问题遗留到下一个朝代还不能解决。

“右相已查过,杂胡是虚报战功。”鲜于仲通道:“我等攀悬崖、穿毒林,血战南诏,到头来却与这等货色并肩,对得起那些战死的兄弟吗?”

薛白配合着叹息一声,心想,自己对不起那些战亡者的地方太多了。

鲜于仲通放低声音,道:“将士们不满,我怕到时拦不住。你得圣人、贵妃恩宠,到时多担待些。”

“节帅放心。”

薛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是想把他当枪使,对付安禄山。

他倒也没有不愿意,这确实符合他的诉求。只是看能达到什么目的,是真能剥弱安禄山的势力,还是只是争功抢风头而已。

谈过此事,薛白不等鲜于仲通再要求他排在其周围,径直到了队伍后方。

阁罗凤正被押在一辆囚车当中,有气无力地站着,见薛白过来,目光便一直锁定在他身上,还唤了一声。

“薛白。”

薛白见他有话要说,干脆驱马到了囚车边。

“我很快要死了。”阁罗凤道:“但我想,我们都一样希望南诏能和平地臣服于大唐。”

“是吗?”

“我自私,叛乱是因为我想称王称霸。”阁罗凤道:“可我并不希望子孙步我的后尘。”

薛白笑了笑,猜想,如果不是自己保下王忠嗣。阁罗凤也许已实现了其称王称霸的理想。

“你认知很清醒啊。”

阁罗凤道:“你是聪明人,该知要让南诏臣服。兵戈之外,更该教化。故而,我想拜托你教化南诏。”

他担心郑回不能够保全他的孙儿,希望薛白能帮一把,话不必说透,说到这里,薛白已能明白他的意思。

队伍已开始向前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却沉默了一会,抬头看着巍峨的长安城门,像是入了迷。

“长安啊。”

阁罗凤忽然感叹了一句,流露出对长安的无比仰慕。

“我上一次来,还是我父亲刚被封为云南王,我代父入朝觐见,从那以后,我再没忘记过长安。”

“那你还反?”

“我不可能生活在长安,南诏才是我该待的地方,长安是梦中的地方。可人若总在梦里,若不是睡着了,就是死了。”

薛白能感受到阁罗凤对长安的感情,于是想着,安禄山该是也很爱长安吧,所以若得不到,宁可毁了?

慢慢地,队伍进了明德门。

囚车经过城门时,阁罗凤道:“你看,我来到梦中,马上要死了。”

“好吧,有道理。”

“我明知我来了会受尽屈辱而死。”阁罗凤道,“你可知,我为何不早早自尽吗?”

“再看一眼长安?”

“不。是为了让陛下高兴,他羞辱我,高兴了,才有可能放过我的子孙,不再对南诏兴师问罪。”

薛白道:“你很了解圣人?”

“别看我远隔千里,我把陛下摸透了。”阁罗凤道:“所以,我才敢反。”

“嗯?”薛白对这个问题颇为好奇,引导着他继续说。

“这些年,从云南太守府就能看出来,大唐已经不再像从前了。”

阁罗凤不知如何描述他的感受,想了想,说了个小事。

“前些年,唐军取安宁城的盐井,为的是以盐控制爨人,一开始,还知体恤蛮荒之人,慢慢教化。可渐渐地,唐官们只顾利益,对爨人也施以苛捐杂税。我每次见他们,你知他们谈论的都是什么?”

“钱。”

“是啊。”阁罗凤道:“他们最关心的,是给陛下进奉多少贡品。他们又能从中得多少。”

从天宝五载听到《得宝歌》开始,薛白就感受到了以天下供奉李隆基一人的热闹景象。原来这风气,在南诏都那般浓厚了。

“大唐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唐了。”阁罗凤道,“我感受得到,所以我有勇气造反。”

说着,他渐渐悲伤起来,最后叹息了一声。

“我倒在了大唐落日的余晖里啊。”

薛白觉得他这个比喻并不贴切,可却能从中感受到大唐在迅速衰弱,对边境的威慑力远不如前,阁罗凤叛了,阿布思叛了,对契丹、奚的战事也连接受挫。

安史之乱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诸多叛乱中的一个……

忽然。

“大唐万胜!”

“万胜!”

朱雀大街上爆发出了欢呼声。

将士载誉归来,满城为之喝彩,赞誉声一浪接一浪。

四月初的桃花被采摘下来,装在花篮里,由美丽的少女挎着,在街边向道路中间洒来。

“薛郎!”

花瓣如雨,落在薛白衣襟上,他忽然想到了一句诗——冲天香阵透长安。

在薛白前面,是鲜于仲通的一个亲兵,很年轻。这亲兵从益州南下,确实也是经历了极艰难的行军、战斗,终于享受到了这样的荣耀,自然觉得是自己应得的。

他朝那些洒花的少女挥了手,欢喜至极。忍不住转过头,不由自主地与薛白道了一句。

“我真是太爱长安,太爱这大唐盛世了。”

薛白勉强笑笑,道:“是啊,大唐盛世。”

他在想,若没有改变,若这次依旧是鲜于仲通挂帅然后大败于南诏,数万将士埋骨洱海边,是否能让这盛世清醒一些?

也许能吧。

不对,还有杨国忠,以其人的德性,想必也会虚报战功。

即使没有杨国忠,以李隆基好大喜功的德性,也会有旁人虚报战功。今日,安禄山不就如此吗?

队伍快要到朱雀门前了,忽然,东面一阵锣鼓喧天。一支队伍向这边而来,有数面大旗迎风招展,第一面上写着“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几个大字。

周围百姓一阵欢呼,又拥过去看各种奇珍异兽。

“天马,这次也有天马吗?”

“看!好漂亮的白鹰!”

“……”

鲜于仲通原本还趾高气昂,听得动静,怕被抢了风头,连忙吩咐队伍快些前近,抢在范阳的队伍之前抵达朱雀门。

他进益了,在云南支援王忠嗣时就远没有这般果断。

剑南军得令,当即往前拥去。

袁思艺带来迎接的内侍们猝不及防,当即一阵大乱。

混乱中,薛白如局外人一般驻马而立,抬头看向皇城朱雀门城头,只见御伞已经高高插着了,金吾卫执守得密密麻麻。

旁人想到的是荣耀,是封赏,可他想起的却是王焊。

当时就是在这个城头上,王焊脱下裤子,扬起头,对着天下人高喊了一句“都是萎厥!”

再看世人有多健忘。

转眼间,圣人又敢再登上朱雀门了,满城欢呼着,为了看安禄山送来的几个小鸟。

沉溺于一点点小小的乐子,无数人不可自拔。

可笑的是,直到近两年之后,重回此地,薛白才发现,天下独醉,唯有一个疯子才是最清醒的那个。

“壮哉大唐!壮哉大唐!”

鲜于仲通麾下的剑南军爆发出了惊人的大吼。

他们终于抢在了范阳军的前面,占据了朱雀门前最好的位置。

应得的,他们的主帅亲自来了,还押来了当今最大的叛徒阁罗凤,当然应该是他们排在前面。

囚车推到了最前。

阁罗凤作为失败者,感受了这欢腾景象,心中百感交集,只好对着皇城大哭起来。

他清楚地知道,他越哭,圣人越高兴,南诏的处境越好。

于是,哭声愈大,周围的笑声愈大。

薛白没有上前,依旧在后方看着这满城皆笑、一人独哭的情景。

在他的视线里,阁罗凤与王焊的身影重叠起来。

成王败寇,倘若再有一次,安知谁能称王,谁是疯子?

~~

“圣人至!”

随着这一声高呼,李隆基终于御驾亲临了朱雀门城头。

薛白已下马,在皇城墙下站着,对这种上位者莅临讲话的场面已感到了乏味。

他目光看去,倒是看到了杨玉环的身影,只是隔得远,看不清她的面容。

之后,穿得万分隆重的杨国忠代表所有南征的将士禀报。

李隆基则下诏勉励、封赏。

“时有阁罗凤负德,潜有祸心,杨国忠、鲜于仲通、王忠嗣等,运彼深谋,累枭渠帅,风尘肃静,斥候无虞,不有殊恩,孰彰茂绩……”

薛白默默听着,不由在想那些同袍在做什么。

王忠嗣该还是在梁州养病,每天要看兵书;王天运估计在太和城练兵;李晟、曲环该是到陇右了,又赶到哥舒翰帐下效力;田神功、田神玉兄弟如今也在剑南独领一军了……

想着这些,过了许久,李隆基下了旨,宣布了对阁罗凤的处罚。

倒也没有极刑,只是斩首示众。

另外,其妻妾沦为歌妓。阁罗凤的续弦妻子便是据他所言,被张虔陀欺辱的那位。

李隆基如此处置,看似大度,但言下之意是,既说大唐官员欺辱了阁罗凤之妻,导致阁罗凤造反,那就让更多人能欺辱阁罗凤之妻。

阁罗凤牵挂甚多,不像王焊毫不在乎家人,因此显得有些窝囊,得知这处置,感激涕零。他在乎的是子孙与南诏,李隆基不继续追究,于他真算是大度的了。

他领旨谢恩,高呼道:“陛下宽仁!臣自知大罪,死而无怨!”

在这一声声“陛下宽仁”当中,李隆基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千古明君的风范,十分满意。

……

在这之后,便轮到了范阳军献俘。

刚刚被升迁为京兆尹的鲜于仲通脸上原本还挂着笑意,听说要让开位置,给范阳军过来,脸上便僵了一些。

他倒没什么反应,下令退到城门西侧。

“宣,范阳兵马使孙孝哲,觐见献俘!”

“起行!为圣人贺!”

范阳军遂开始往朱雀门前列阵。

围观的百姓纷纷伸长了脖子,期待着胡儿又献上什么新奇之物。

忽然,有几人冲到了城门前,大喊道:“我不服!范阳节度使根本就是虚报战功!”

“我们有证据,安禄山大败于契丹,虚报战功!”

围观者登时一片哗然。

金吾卫措手不及,连忙上前维持秩序。

然而,这一闹,剑南军中许多士卒就不乐意了,叫嚷道:“凭什么虚报战功的能让我们让开?!”

“我为大唐浴血杀敌!不与虚报战功者为伍!”

“……”

见此情形,鲜于仲通连忙喝止。

可军中之人难免脾气大些,将领们觉得会叫的孩子才有奶吃,一时竟没喝止住,急得鲜于仲通发了脾气。

“做什么?!马上给我停下,否则军令处置!”

之后,他目光似不经意地看了杨国忠一眼,又瞥向薛白,示意可以发作了……

今天在阅文年会,过几天再和大家说说经历~~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34149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