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361章 去留

满唐华彩 第361章 去留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61章 去留

苍山上立了许多个坟茔,埋葬着在征南诏一战中死去的士卒。

沙场战亡的只是少数,因伤病、水土不服而死的,战后一统计,竟是有两万余人。

看到这些牺牲,薛白才真切感受到祖宗们栉风沐雨开辟疆土的不易。故而他每天都会花些时间在这一大片坟地前站一会。

有时郑回也会过来,除了向薛白打探他家小的情况,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便是南诏往后的治理与开化,对此,郑回每次都会说很多,语气中透着忧虑。

“阁罗凤之叛虽平,可大唐治理云南的根本问题可还没解决啊。”

“没关系的。”薛白对此反而很看得开,道:“慢慢来,我保证云南早晚会归化的。”

“薛郎力主让王节帅远征,对此就没有想法吗?”

“与其担心遥远之事。”薛白道:“你可知你收养异牟寻之事被人检举了?”

郑回脸色一变,惊疑不定,道:“真的?若朝廷知晓了此事,为何毫无动静?”

“也许是想利用此事对付政敌吧?”薛白也不确定,随口说了猜测。

他的姚州司马一职就是通过右相府调动的,自然知道军中有不少李林甫的人。只需要收买驿马,就能悄悄查看云南与长安的文书来往,故而看到了崔光远写信给李岫,密报了郑回有可能暗中收养阁罗凤的孙子。

至于崔光远是何时与李岫搭上线的?薛白猜想,该是离开长安前,他带崔光远到右相府,在他见李林甫时,李岫正好有个与崔光远长谈的机会。

李岫那人,做实事缺乏魄力、优柔寡断,但眼光不错,接人待物还是有一手的。

此事右相府到现在还引而不发,想必与郑回曾向杨国忠买官有关。当然,薛白对此并不关心,异牟寻既不是他的儿子,他也不想多管闲事。

“薛郎,我之所以收养牟异寻,除了私心,更多的还是考虑到治理云南离不开蒙氏……”

郑回解释了许多道理,忽郑重向薛白一揖,道:“我可以死,但想拜托薛郎,万不可再因朝堂党争,而再坏西南大计。”

薛白道:“你只拜托我这一件事?那伱的家人呢?”

郑回一愣,面露羞愧,低头道:“家小,也请薛郎照拂。”

薛白问道:“我又要照拂你家小,又要劝朝廷继续扶持蒙氏治理云南。你把这些都拜托于我,然后你安心去死?”

郑回原本大义凛然,自觉死而无愧,被这般一问,不知如何回答。

两人说着话,从苍山上望去,见北面有尘烟扬起。

“该是段俭魏投降了。”薛白喃喃道。

“会杀了他吗?”郑回问道,“我听军中说,高仙芝招降了小勃律国诸酋之后,就都杀了。”

“王天运告诉你的?”

“不是。”郑回道,“是听一些西域商旅说的,据说西域那边高仙芝的名声很坏。”

薛白道:“你是在拐弯抹角地替段俭魏说话。”

郑回也不否认,道:“相比于六诏诸蛮、滇东爨人,段家与中原一脉相承,是一支可以用来使云南归化的势力,除掉太可惜了。”

“我考虑。”

“薛郎……”

“好吧,我会劝王节帅的。”薛白道,“但很多事王节帅也做不了主。”

“薛郎能答应就好。”郑回道,“你答应了,我便相信能做成。”

“也许吧。”

薛白挥手让郑回先走,让他独自待一会。

方才的对话,让他决定还是出手保一保郑回、段俭魏,他有前后眼,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最后与中原融为一体了,可这最后的结果,何尝没有郑回、段俭魏这些人的努力呢?

薛白想改变一些事,比如改变唐军在南诏损兵折将、国力大损的情况。但他也提醒自己得克制,历史不是一个人创造的,他得敬畏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人。

独自坐在数万人的坟茔前,他心想着这些。

过了一会,崔光远也过来了,缓步登上山坡,往他这边走来。

薛白遂起身行礼,唤道:“崔别驾。”

“不必多礼。”崔光远道,“方才得到消息,段俭魏携诸州归降了,你我这两日便可往姚州走马上任。”

“听凭崔别驾安排。”

“你要准备回长安了吧?”

薛白也坦然,自嘲着应道:“是啊,捞了功劳,积攒了军中的人脉、资历,下一步又是回长安谋前程。”

崔光远听得出他的自嘲,道:“谁又不是呢?朝中比你更功利者多矣。”

薛白抬手一指,指向山道上郑回的背影,道:“相比于我这种自私自利之徒,反而是郑回这所谓的‘叛徒’更愿意为这片蛮荒之地付出。”

崔光远眼珠轻轻转动,想了想,干脆直接问道:“薛郎似乎话里有话?”

“是,我想替郑回说个情,崔别驾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如何?”

“看来你是知道了,郑回窝藏阁罗凤之孙,此事往大了说,是叛乱大罪啊。”

“若真叛乱,我们早就动手杀他了。往最坏的结果说,云南郡有实力谋逆的人多了,诸州刺史、爨王、大鬼主,若真有人叛乱,我宁愿是郑回抚养长大的异牟寻,如今叫郑孝恒了。”薛白道,“可事实上,朝廷根本就不在乎一个一岁大的孩子叛乱与否,李林甫想借此对付杨国忠而已。”

崔光远因薛白的直率而笑了笑,道:“此事已报给了右相府,我也做不了主了。”

“我会与右相说明,今日只是先与别驾打声招呼。”

“好,我知你要保郑回了。”

崔光远对此事不甚在意,他该立的功劳已经立了,该表的态也表过了,只等升官。

这次随军灭南诏,升为云南太守该是不难的。

聊过了郑回一事,两人一道走向山坡,路上换了话题。

“朝廷想必马上就要把王节帅调回去了吧?”崔光远问道。

“必然是了。”薛白道:“只是……王节帅病了。”

“真病了?”

崔光远有此一问,无非是觉得王忠嗣又是在装病,为了能不放下兵权。

“真病了。”薛白道,“军中大夫看过才知,他是在行路途中就病了,但身为主帅,咬牙撑着。等战事结束之后才显露出来罢了。”

“那,龙尾关一战,出城退敌之时,王节帅犹在病中?”

“是啊。”

崔光远犹觉难以置信,问道:“你可是与王节帅一道回长安?”

“只怕还得与别驾再共事一段时日。”薛白道:“眼下我想调回长安,似乎很难……”

~~

次日,崔光远与薛白等官员出发往姚州上任,诸将相送至龙尾关。

王天运一路上都把千里镜拿在手里,时不时在曲环面前晃一晃,他二人因受了伤还未好,不曾有军务在身,恨不得把薛白送到姚州。

可惜,军中只有一名校尉庞拔古能沿途护送直到姚州。

还有一些将领实在是走不开的,则纷纷扬言往后定要找薛郎讨要一个千里镜,可见此番征南诏,薛白在军中拓展了不少人脉。

过了西洱河,薛白勒住缰绳,请依依不舍的王天运先回。

王天运虽然不知遇到薛白彻底改变了他“悬首辕门”的命运,却对薛白有种莫名的敬畏与亲近,得知不能再送了之后,当即苦了脸,想了想,却是把千里镜抬起来,准备看着薛白消失在天际才作罢。

没看多久,西面有马蹄声传来,王天运转过千里镜,一面旗帜便落入眼中。

“荔非元礼回来了!”

很快,一队骑兵奔至龙尾关下,荔非元礼一马当先,手中长槊上还悬着一串人头,问道:“王天运,在此做甚?”

“我来送薛郎赴姚州上任。”

“薛郎走了?”

“不错……”

“驾!”荔非元礼策马便走。

王天运吃了一嘴的土,大喊道:“喂,你击败吐蕃军没有?功劳可赶上我的一半了?”

“滚!”

荔非元礼挥马疾驰,奔了一段路终于赶上薛白。

在他这种羌人军将眼里,根本不在乎什么别驾、司马的官位高低,也不去看崔光远,径直下马奔到薛白面前,咧嘴笑道:“薛郎,我破敌回来了!”

“哦?追上倚祥叶乐了?”

“追上了,半渡而击,大败吐蕃!”荔非元礼喜道:“得你谋划,我怕不得升个兵马使。只可惜走了倚祥叶乐,我到的时候他已经渡过河去了,但把他的兵马辎重劫下了大半。”

“与我谋划无关,我那计划,能遇到倚祥叶乐的概率不高。全赖将士用命,行军迅捷,方有此一战威震吐蕃。”

“薛郎,还有一样东西,完璧归赵。”

荔非元礼难得说了一个成语,冲薛白一眨眼,嘿嘿一笑,也不知在笑什么。

接着,他附耳小声道:“我未告诉旁人,薛郎这次可独自藏着了。”

“嗯?”

薛白有些不明所以,却见荔非元礼神神秘秘地让人牵过一匹马来,马背上放着一个麻袋。

~~

云南郡,姚州。

唐军灭南诏之后,重新设置了姚州都督府,依旧是归剑南节度使所辖,领姚城、泸南、长城三县。

腊月十九,薛白这个姚州司马终于是站在了姚州府衙前。

姚州城的城墙已经被挖塌了一段,府衙也在阁罗凤围攻张虔陀之时被破坏得一片狼藉。抬头看去,墙上满是烧焦的痕迹,那块“姚州府署”的牌匾也掉在地上被砸碎了。

入内,青石板上的血迹已经结成了黑色,偶尔可看见散落的白骨。

尸体的**气息传来,令人作呕。

“阁罗凤攻占姚州不久就坚壁清野,并没来得及设置姚州官员,还是鲜于仲通大军到姚州时拾掇了一下。”

崔光远叹息着,领着薛白继续往里走,看过了前衙,又到后衙。

后衙有两个院落,供姚州的两位主官住,他们先去了居东的大院落。

“此处,便是张虔陀住过的地方了。”崔光远指着地上的一滩黑色血迹道:“阁罗凤攻入此间,张虔陀饮鸩而死,尸体犹被拖了出来,在此斩了头。”

薛白道:“张虔陀功过难评啊。”

“若非将士们灭南诏、俘虏阁罗凤,张虔陀必是千古罪人。”

说着,他们走进正屋,崔光远摇头叹道:“据说,也就是在此,张虔陀凌辱了阁罗凤的妻子。”

“崔别驾必是要升云南太守的,住吗?”

“唉,不想住,薛郎住吧?”

“也好。”薛白对此倒是无所谓。

崔光远遂拱拱手,道:“多谢,多谢。”

两人这般商定,各自安顿下来。

薛白带了一些私人的护卫,马上便开始动手洒扫拾掇,这其中却还有一道娇小的身影笨拙地趴在卧房的地上抹着地板,乃是娜兰贞。

这便是荔非元礼所谓完璧归赵的“完璧”了。

每次见她,薛白都有些头疼,他是真打算放了她,却没想到荔非元礼会错了他的意,又将她掳了回来。

……

一双白皙娇嫩的手拧着布,在水盆上拧出一连串的黑水,滴滴嗒嗒。

娜兰贞跪坐在地上,抬头看了薛白一眼,只见他和衣躺在榻上,不知在想什么,身旁两个凶恶的护卫正盯着他。

她眼眸闪动,想了想,道:“原来你是想霸占我,才在名义上把我放了,再让人悄悄把我掳回来。”

薛白没理她。

娜兰贞等了一会,又道:“我服气了,我被你骗了,被你利用,又害死了许多吐蕃勇士。但,我的父王说过,想要执掌权力,就要抛弃所有的情绪,只看利益。我想过,也许你说的对,我们有合作的可能。”

薛白这才开口,道:“你不是宁死也不被我利用吗?”

“我承认你是强者。”娜兰贞其实还有些不服气,说这话的时候扁了扁嘴。

但她想到了金沙江畔,唐军忽然半渡而击把吐蕃军杀得溃不成军的惨状,还是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我没用,空有野心,没有实力,只会一次次害死我的勇士与子民。我恨你,但我不该恨你,我该恨自己太弱了。”

薛白转过头,看了她一眼,这才有些刮目相看。

可惜,是个女子。若是个吐蕃王子,就更有用了。

娜兰贞感受到了薛白的目光,心中犹豫着,最后咬了咬牙,咽下那股不甘的怨恨,道:“我想……想拜你为师。”

她真的很恨薛白,却也很想学会他的本事,直到她忽然想明白,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你是我的俘虏。”

“俘虏能干的活我都能干,我是吐蕃公主,我的身份对你一定有用,否则你早就杀我了。”

薛白不以为然,道:“一个俘虏,没资格提要求。”

娜兰贞被他冷峻的语气所慑,还想请求,但不知说什么才好。

薛白想了想,想到原本历史上安史之乱后长安被吐蕃反复蹂躏,哪怕他有心阻止安史之乱,也该早做准备。再想到吐蕃那边也是内乱将起,苏毗部叛乱在即,终是要有个契机来插手吐蕃内乱。

就好比,何家村窖藏据说便有可能是吐蕃扶立的一个唐皇帝留下的,那为何不能反过来呢?

勉强试试看吧。

他遂坐起身,招手,让娜兰贞上前,道:“你该想办法说服我,但你能给我什么?比如,若你当了吐蕃的女王,能臣服于大唐吗?”

娜兰贞惊愣住了,瞪大了眼,傻傻看着他。

“什么?”

“你连这都不愿意,还想拜我为师?”薛白转向刁丙,吩咐道:“把她带出去做杂活。”

“武……武则天那样的女王吗?我从没想过……也不会出卖吐蕃,只为自己的权力。”

娜兰贞还没完全回过神来,这般说了一句。

她怕被带出去,连忙又道:“可我现在就算答应你,也是骗你。”

薛白道:“连骗人都不会,你以后也不能对我有用。”

娜兰贞眼看着刁丙走过来,绕着桌子小跑到另一边,冲薛白问道:“那……我若答应了,就可以拜你为师吗?”

“学好汉话再说。”

“真的?”

娜兰贞没想到薛白真能给她一次机会,吃惊之下,反而不知如何是好,这才肯老实被带了出去。

而薛白这个姚州司马一上任,除了民生事务之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姚州城设了一个学堂,聘请了一些识字的先生,专教人说话识字。

娜兰贞也被丢到了这个学堂。

转眼,腊月将要过去,年节将至。朝廷的旨意与第一批的赏赐也到了,命鲜于仲通暂时镇守云南,迁王忠嗣为兵部尚书,立即回朝,至于南征的诸将士,献俘之后另有封赏。

旨意里没有提到薛白的升迁,他要在姚州过年了。

腊月三十,一封从益州来的信递到了薛白面前,竟又是杨暄写来的。

薛白拆信只看了几眼,脸上浮起哭笑不得之色。

杨暄来信是为了邀功,扬言他为薛白报功一事出了大力气,一定会给薛白谋个好官职,以全朋友之义。之后提到了几件小事,杨暄没想到还得回长安过年节,十分烦恼。寄信到姚州也不易,好在他聪明,这次没有托军中驿马,而是托了商旅。

就这么一封文字朴实无华、内容琐碎无聊的信,薛白却从中看出了很多东西。

比如,杨国忠匆匆回长安了,且是临时决定的,就连裴柔“梦中有孕”,这位国舅都没想着要回去,那是出了何事能让他突然改变计划在年节前奔回长安?

再比如,杨国忠是禁止杨暄写信到姚州来的,还是杨暄思维异于常人,不太受控制才有了这封信,原本说好立了功一起回长安,那为什么杨国忠要隐瞒消息,独自赶回长安?

这些都不难猜,薛白早就得到了消息,无非是因为李林甫病重了。

除了杜妗早就来信告知之外,不久前,薛白还收到了李岫的来信,问他杨国忠若在南诏一事上犯下大罪他是否会回护,却绝口不提调他回朝,显然是要他先表态。

朝堂上显然又要有一轮腥风血雨,这次,他们大概想把薛白排除在外。

为了随征而自请为姚州司马,现在功劳捞足了,若不能回长安,便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味。

~~

这日既是大年三十,崔光远设了家宴,邀薛白一起过年节。

他知道薛白不擅饮酒,只备了一壶清酒,给薛白倒两杯,自己喝一壶。

“有桩好消息。”崔光远提了一杯,道:“年节之前,我迁云南太守的旨意已经到了。”

“如此,恭喜崔太守了,可喜可贺。”

薛白酒量虽差,喝酒却很痛快,听闻好消息,举杯一饮而尽。他还是豪爽的,只是不能豪爽太多次而已。

“说来,还得谢你。”崔光远道:“若非在兵部之时,我见你不凡,决定与你一道南下,也捞不到这样的功劳。”

“是太守九死一生,奋力搏得的。”薛白道:“龙尾关一战,太守力战鲜于仲通,非常人所为,立非常之功。”

崔光远连忙摆手,沉吟道:“我原本想着立了功劳,再寻机回朝,盼有生之年谋一紫袍。”

薛白听了“原本”二字,知他心意有了变化,静待下文。

崔光远思虑着,缓缓道:“可几日在姚州,我忽然想到,在此,才能为大唐开疆拓土,那我又何必回朝中营营苟苟呢?”

说着,他饮了一杯酒,砸吧着,笑道:“薛郎是聪明人,给我出出主意。”

薛白道:“我在偃师任过县尉,那是畿县,县尉比这姚州都督府宽阔三倍不止。在姚州,连多凑出一床柔软的被褥都难,更别说瘴气丛生。崔公是世家子弟,真待得惯吗?”

崔光远想了想,缓缓点头,道:“不怕你笑话,说句心里话吧,在云南当主官比在兵部当郎中,爽利得多。”

“也是。”

薛白能理解。

毕竟是云南一郡太守,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近来诸部酋长对崔光远的讨好,他这个司马也能感受得到。

相比而言,崔光远行事就比李岫果断得多,想到要随军南下,当机立断就随军。甫一感受到云南太守的权柄,当即就决定留下。

薛白又陪着饮了一杯,有了些醉意。

他心里想到,自己呢?一年又要过去了,命运还是掌握在皇帝、重臣们手里,还得挖空心思在他们之间转圜,他们若不答应,自己就不能回长安了。

大不了便不回了,如崔光远一般,留在云南,作一方诸候。来年收服六诏、统帅爨人、兵逼吐蕃,待到大乱一起,从云南挥师北上。

安禄山当得东平郡王,他大可谋一个实际上的西平郡王……

离开崔光远的院落之时,被风一吹,薛白酒醒了几分,脑子清醒起来,又想到西平郡王好当,要阻止国势倾颓却难。

再转头一看,一间庑房中亮着烛光,里面传来娜兰贞带着浓厚口音的读书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薛白正要走开,却忽然在这大年夜里起了促狭之意,推门进了这间屋子。

娜兰贞吓了一跳,手捂在胸前,警惕道:“你做什么?”

“开诚布公吧,吐蕃既愿意扶持阁罗凤为南诏王,可愿换一个云南王扶持?”

“谁?”

“我。”

“你?”

“不能吗?”薛白道:“我是姚州司马,云南郡中一只手数得过来的高官。”

“你……也打算自立?”

薛白笑了笑,晃着脑袋,道:“也许吧,当个平西王也不错。”

娜兰贞一愣,目光看去,见薛白英俊的脸颊上泛着酡红之色,试探地问道:“你喝醉了?”

薛白不再回答她,脚步踉跄,往外走去。

娜兰贞连忙起身,追上几步,看着他的背影,眼神闪动,心中已浮起了更多的期盼。

“他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薛白没有回头,但能听出娜兰贞一直没有关门……她果然还是好骗的。

但再仔细一想,王忠嗣一走,再有吐蕃支持,他若要背叛大唐,似乎真是一件不太难的事。

~~

朔方。

腊月三十,北风凛冽。

阿布思却没感受到什么年节的气氛。

他手里拿着一封诏书,走进了营帐中,只见他的几个心腹部将正在烤火、饮酒。

“叶护,喝一杯吧,马上就是年节了。”

阿布思点点头,接过酒囊,狠狠饮了一口。

他归顺大唐以后,每次族人再叫他“叶护”,他都会纠正他们叫“节帅”,哪怕叫“奉信郡王”也是圣人赏封的名号。

今夜他却坦然接受了这一声“叶护”,眼中神色闪动,叹道:“哥解死了,被安禄山杀了。”

“什么?!”

阿布思声音低沉,道:“朝廷还要把我调到范阳,在安禄山麾下为节度副使,这是想要逼死我。”

“啖狗肠,我看这圣人是越老越昏头了!”

“叶护,回草原吧?我受够了这些鸟气了……”

阿布思掀着帐帘往外看了看,不见有旁人来,放心不少。

他没想到族人们还是这么支持他,心中有了暖意,沉吟着开口道:“我若去范阳,必死无疑。被逼到这一步,我想来想去,不如……叛了大唐?”

原本是试探的一问,部将们的回应却很热烈。

“好,叛了!”

“叛了!”

阿布思眼睛一亮,长舒一口气,心中块垒尽去,恢复了草原雄鹰的豪气。

“好,去他娘的‘李献忠’,我们叛了,杀回草原!”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37791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