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350章 俘虏

满唐华彩 第350章 俘虏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50章 俘虏

长安,八月。

升平坊,杜宅,桂花飘香。

明日便是中秋节,卢丰娘正带着婢女们在准备给各家送的礼,到了给薛宅的礼单,她却踌躇了起来。

“倒是难,我与薛白情同母子,这给三娘的礼轻了不成,重了又显得生分。”

彩云默默低下头,心知主母不是真的犯难,而是忍不住又要把“与薛白情同母子”这句话拿出来念念。因每次说出来,都不知让长安城的贵眷们有多羡慕。

那边杜有邻从正房出来,整理着胡子,要往书房去,卢丰娘见了,连忙将他劫下来,道:“阿郎慢些,帮我看看中秋的礼单。”

“说吧。”杜有邻停下脚步。

卢丰娘偏不说正事,拉着他到一旁,小声闲聊道:“我听彩云与青岚聊天,提到右相府的十七娘近来常到薛宅去与三娘说话。”

“薛白在便有风言风语,如今他不在长安还有这嘀咕。李家小娘子那是去给颜三娘看病的,嚼甚舌根?”

“我不就是怕三娘与那边,比与我们更亲近了吗?”

这缘由听得杜有邻连连摇头,不耐烦道:“尽操些没用的闲心。”

“那中秋?”

“办个家宴,邀了颜三娘与她娘家便是。”

“可虢国夫人还住在薛宅,倒不知她有何安排。”

“你还能管得了虢国夫人不成?”杜有邻愈发不耐烦,迈步便走。到最后,他也没能给个出个明确的主意。

如今薛白不在,想着要照顾颜嫣的人却多,彼此如何协调反而成了难事。

“对了。”卢丰娘又问道:“阿郎派人到金光门看看可好,五郎怎还不到家?”

“他回什么家?”

“阿郎忘了,他要回来过中秋,说了今日到,我与你说过许多次了,到底有没有在听?”

杜有邻反而皱眉道:“朝廷命官,擅离职守,他也不怕被御史弹劾了。”

“就在这京兆郡内,中秋节休沐回来一趟,哪个又要弹劾他?你若不情愿儿子回来,中秋节伱到屋外头去。”

卢丰娘喋喋不休,但后面那句硬话却是等杜有邻走远了,她才自顾自地说的。

她满心欢喜盼着儿子归家,等了许久,终于听到通传,说五郎的车马到了。

马车缓缓驶入侧门,卢丰娘趋步上前,迫不及待掀开车帘,只见薛运娘捂着肚子坐在车厢中。

一对眼的工夫,薛运娘低下头,欲言又止,卢丰娘立即察觉到了什么,上前小声问道:“好孩子,你莫不是有了?”

“阿娘。”薛运娘点点头。

“你慢着些。”卢丰娘大喜,一边搀着,一边千叮咛万嘱咐,待入了院门,才想起回头看了一眼,问道:“五郎呢?他也不过来扶着你。”

“五郎与朋友去办些事务。”

“薛白不在长安,他还能有朋友?哪个?”

“是杨国舅府上的公子。”

卢丰娘原本欢天喜地的,忽听闻儿子与杨暄来往,那笑意就变得勉强了许多。

待她去与杜有邻说了,杜有邻先是欣慰,而后脸一板,不悦道:“逆子不立刻归家,反跑去与那等纨绔子弟来往,简直是不学好了……全瑞,你去把五郎找回来。”

待到暮鼓开始响时,全瑞才带着杜五郎匆匆忙忙回了家。

他们赶到书房,杜有邻问道:“跑哪去了?若我不派管事找你,你还要夜不归宿不成?!”

“啊?”杜五郎好生冤枉,解释道:“孩儿原本就打算回来了,因管家来,反而还耽搁了一会。”

“还敢狡辩?当了官,变得油嘴滑舌。”杜有邻叱道,“你与那纨绔去做了什么?”

杜五郎本就没想当这官,结果好话坏话全让他阿爷说了,原是不思进取,现在却是油嘴滑舌。

他无可奈何,老实应道:“阿爷放心,我们是去做了一桩善事。”

杜有邻也就是问一句,没听到回答就不耐烦地挥手让儿子退下,目光已落回书卷上、不欲理会此事,结果“善事”二字入耳,反而有了更多的怀疑,须知那些长安游侠儿,把嫖宿都当成救济弱女子的善事。

看着杜五郎告退的身影,杜有邻想了想,问全瑞道:“他今日去了何处?”

“去了杨家的别宅,五郎真是去做了善事,他赎买了一户人家。”

“什么人家?”

“是一个老妇、一个七八岁的男童,另外,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娘子。”

杜有邻手里的书卷一丢,道:“禁止他再与杨暄往来。”

~~

“我?纳妾?”

次日便是中秋,杜五郎却忽然被两个姐姐问了几个问题,连忙大摇其头。

“阿爷误会我了,那不是……那是郑桂娘,她的兄长是我的同年,在西泸县令任上被南诏俘虏了,我想着不能让报效社稷之士寒心,便帮他家里一把。”

提到南诏,杜妗不由关注,问道:“姓郑?名叫什么?”

“郑回。”

杜媗想了想,思忖道:“似乎在何处见过这名字?”

她隐约记得是在薛白出发前整理的某一份文书上看到过,但她与薛白断了联络已有一个多月,上一次他来信还是在益州之时,说马上要随军秘密奔袭。

他还颇风趣地说下一次该是攻破太和城,于城中写信了。

可杜媗免不了担心。

“阿姐若看到这名字,一定是替我看榜时,留意到了我的同年。”杜五郎道,“总之我与运娘情投意合,肯定是没有纳妾的心思。”

“不是看榜时见到的。”杜媗摇了摇头。

她当时就没去看过杜五郎那一榜的明经名单,想了一会,她忽然转身就走。

“阿姐你去哪?”杜五郎忙问道:“马上就要吃家宴了,我……”

话音未了,杜妗也已跟上杜媗匆匆去了。

“我赶回来与家人团圆的。”杜五郎剩下的话没有人能听到,他便小声说给自己听,“好不容易休沐。”

他已感受到今年中秋的气氛有些冷清,因为薛白不在。

虽然薛白原本不属于杜家的一员,可如今又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

道政坊的丰味楼后院有几间文牍库,藏着收集来的情报。

傍晚时分,杜家姐妹走过长廊,却见一间屋舍中亮着烛火。她们不由对视一眼,俱有些担忧,一推门,原来是达奚盈盈还在伏案整理消息。

“中秋佳节,你怎独自待在这里?”

“有新的消息。”达奚盈盈起身,道:“李林甫并未赴中秋御宴。”

“是吗?”

据杜妗所知,李林甫哪怕是病得最重的时候,几次御宴都不曾缺席过,今夜这消息便透着一股蹊跷。

“他是以何理由?”

“称是为祖先修墓,正在斋戒,以此为由向圣人告了罪。”

“不。”杜妗摇头道:“他怕是病重了,此事须想办法确认。”

如今南诏正在打仗,倘若这种时候李林甫病危,局势难免会有动荡。薛白不在长安,杜妗还是希望少一些变故。

就此事谈了一会,杜媗问道:“你可有见过郑回这个名字?”

达奚盈盈摇了摇头。

“是被南诏俘虏的西泸县令。”

“郎君确有一份名单,记载了西南官员……”

说是名单,实则有好多个卷轴,记载了西南各县的官员,还有南诏叛乱时的各种战报。

但有个问题,其中有许多战报是不全的。西南大乱,本就不可能所有消息事无巨细都递到长安来。

为此,薛白另外画了一份地图,把各种语焉不详的战报标注在上面,推演出到底哪些地方沦陷了,哪些地方还在坚守。

其中西泸县被他画了个圈,一旁写着“陷”字,官员的名册里,郑回的名字旁也写了个“陷”字。有这些标注的当然不仅一个郑回,而是足足有上百官员。

杜媗这才想起来一件事。

“薛白在长安时,查过这些陷于南诏的官员?”

“是。”杜妗拿出几封文书,道:“但很多消息都是他离开长安之后才陆续到的。”

“他为何要查这些?”

杜妗走到搁子前看了会,捧出一撂卷轴来,翻找着,最后将其中一张纸递给了杜媗。

那是薛白见过章仇兼琼之后记录下来的心得,首先写的一句是“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后面则是章仇兼琼攻安戎城的细节,再往后,则对比了太和城与安戎城的情形。

“他查这些,是想找到一个攻太和城的内应。”

“郑回有可能成为他的内应吗?”

杜妗道:“难说,但我们得把消息递给他,让他知晓此事。”

“可我们如今还联络不到他。”

“杨国忠可以,此事可利用杨暄带上我们的人往益州走一趟。”

商议完这些,姐妹二人再想回杜宅用家宴已经晚了,长安城宵禁,难以走动。

中秋佳节,她们被困在这一方小院中,抬头看向天空,一轮明月当空,正是“千里共婵娟”。

~~

同一个夜里,大草甸。

中秋节的夜里,薛白正坐在草地上,抬头看着月亮,什么都没想。

一直以来,他想要的太多,在世俗中不停忙忙碌碌,很少有机会这样置身于天地,心无旁骛地感受自然。

过了一会儿,王忠嗣走了过来,径直在薛白身边坐下。

“我审问了那些吐蕃俘虏,他们要去浪穹。”

“浪穹在何处?”

薛白先从袖子里把地图拿出来,在明亮的月光下铺开。

王忠嗣道:“浪穹应该说是一个部落,中为‘浪穹诏’,开元年间,浪穹诏联合三诏,攻打南诏。南诏在我军的支持下击败了他们,浪穹诏便退往剑川,后来被南诏统一。他们如今的酋长名叫‘铎逻望’,与吐蕃走得很近。”

“有趣。”薛白道:“可见吐蕃也信不过阁罗凤,希望六诏能够恢复到混乱的状态?”

吐蕃显然是一边拉拢南诏,一边扶持浪穹,分化阁罗凤的力量。

薛白在想,当唐军攻打南诏时,也许能利用好他们的这点分歧,让吐蕃没那么快支援南诏。

王忠嗣道:“吐蕃大相倚祥叶乐,如今就在浪穹,正在等被我们击溃的这支队伍去与他汇合,因吐蕃公主就在这支队伍里。”

薛白刚在剑川作了一个标记,闻言有些讶异,问道:“我们的俘虏之中有吐蕃公主?”

“没有,她领着残部,从大渡河下游逃掉了。”王忠嗣道,“小女娃子,逃得倒是很快。”

“节帅是担心她会赶到南诏报信?”

王忠嗣摇了摇头,道:“她不过只剩二十余人,没有向导、马匹、食物,不可能跑到我们前面。”

薛白当即领会过来,问道:“那节帅的意思是?我们扮成送亲的队伍?”

“不错,薛郎擅于谋划,此事便交由你安排,如何?”

王天运不久前才说王忠嗣不如高仙芝会骗人,没想到,转眼之间,王忠嗣便做了安排。

当然,整支唐军都扮作蕃军很困难的,薛白遂选了两团将近五百人,换上蕃军的衣服,作为先锋行路在前。军中没有带女子,只有德吉梅朵母女,他遂让那小女儿穿上华丽的衣服,德吉梅朵则扮作侍女照顾她。

对此,罗追十分担忧。

但他已不受到唐军厚待了,他对吐蕃公主吐露唐军虚实之事被一名蕃军士卒供给了唐军。好在那蕃军士卒没听到他们具体谈了什么,罗追百般抵赖,只说自己是用假情报误导吐蕃大臣。

王忠嗣显然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末了道:“你的脑袋寄在我处,若攻不下太和城,她们母女便是利息。”

“利息”二字罗追听懂了,心中骇然。

他再一想,如今便是从唐军中逃出去,到何处又能安全?牦牛部?他背叛了吐蕃,只能随唐军一条路走到底。

别的不管,至少他还与他的家人在一起。

这个中秋节,他算是比唐军中很多人过得好了。

……

次日,中秋节已过,唐军继续行进。

赵余粮作为薛白的私人护卫,也走在先锋军的队伍当中。

但经历了大树寨一战,士卒们与他打招呼,却都要唤上一句“万人敌”。

赵余粮极为不习惯,每次都是连连摆手,焦急地说自己配不上这样的称号。

“李校尉一箭射杀牦牛酋长,被称‘万人敌’,你一铳打死了吐蕃大臣,怎么就不能称呼?”

“就是,莫显得我们河东兵不如陇右兵。”

“可我也不是河东……”

赵余粮声音越说越小,到最后也没能解释清楚。

但更让他忧愁的一件事是,他的火绳铳坏了。

射中了伦若赞之后,他还打了几铳,有中的,也有不中的,杀伤了两个吐蕃将领。当时装填就愈发费力,之后更是卡住。

赵余粮把火绳铳拿给薛白看了,说是枪管里已经变形,没用了,好在没有炸膛。

“郎君,那能修吗?”

“修不了了,埋了吧,务必销毁了。”薛白说着,竟是将那火绳铳各个部件拆下来。

赵余粮看得心疼,又道:“郎君,修一修吧?没了它,我就不能杀敌了。”

偌大一条汉子站在那像是要哭出来。

“是吗?”薛白却是反问了一句,道:“没了趁手的武器,你就不能杀敌了?”

赵余粮没能领会这句话的意思,愣了愣。

“武器总会再有的,但武器只是锦上添花,至少在当今是这样。它能否帮助你增长战场上的经验、出手时的自信、一往无前的勇气,这才是最重要的。”

薛白已将手中的火铳拆了个七零八落,这是第一批造出来的火器,并不好用,坏了也就坏了。但很多第一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人,他希望他们能一直都在,且越来越强大。

此时的赵余粮依旧没明白这份期许,好在薛白承诺以后会给他一杆更好的火铳。

是日,赵余粮还领了一份军令,他奉命带一小队人去前方探路,唐军行进路上的下一个吐蕃堡垒是孟获城。

初时,身上没挂着火铳,他感到很不安。

军中有一个名叫黄丁火的士卒便问道:“万人敌,怎没带你的火棍杀敌将?”

“用不了了。”

“你瞄得准,箭术一定不差,用我的弓,我的弓重。”

“拉不开,我力气小。”

“那要射谁,只管说一声,我箭术也不差。”黄丁火笑道。

赵余粮遂心定了许多,他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农人,终于渐渐有了老兵的样子。

~~

南诏,太和城。

郑回走进王城,很快就感受到了王城日新月异的变化,阁罗凤正在自立建制,王城中的诸多雕饰摆设的规格便都换了,威严了许多。

一路被引到大殿之上,殿中摆着一张巨大的地图,阁罗凤端坐于上首,正与诸将在议事。

“见过云南王。”郑回执礼,低着头不敢看。

他说好只是当教书的先生,若看得多了,免不了要被阁罗凤利用。

“郑先生来了,快,赐座。”阁罗凤很热情,道:“先生等待一会,等我议完军务。”

“那我先回避……”

“不必,不必,又不是机密,安心坐下。”

阁罗凤安抚着郑回,继续向诸人道:“方才说到哪了?鲜于仲通已率唐军大军到了石城。”

郑回默默听着,心中思量,他猜测圣人被拂了天威,很可能出兵南诏。但在他看来,如今吐蕃大相已带兵到浪穹作壁上观,打的就是蚌鹬相争、渔翁得利的主意,大唐最理智的办法还是与南诏和谈,以打仗之外的手段解决,。

巧的是,阁罗凤也是般想法,叹道:“郑先生代我写的书信已经送到了石城,字字诚恳,我也同意大唐在云南复置姚州、安宁城,可是鲜于仲通不肯招降,如何是好?”

这一番话文绉绉的,显然是准备好了的,打着拉拢郑回的主意。

郑回心知这一点,奈何心中希望南诏能重归于大唐,遂道:“云南王有何差遣?”

“请先生再替我写降书一封,我递呈给鲜于仲通,请他休兵罢战,如何?”

郑回先是疑惑,暗道鲜于仲通既发兵到了石城,绝不可能轻易折返,那再三递降书又是何意?

下一刻他便明白了,自己写的这降书,文辞优美,绝非南诏人可以写出来的。鲜于仲通一定会问是何人为阁罗凤代笔,如此一来,自己万不可能再回大唐了。

他不由心中迷茫,再一抬手,却见阁罗凤正以饱含期许的目光看向自己。

于是,他心里有些想法,不由松动了。

~~

石城。

鲜于仲通穿过了五尺道一路南下之后,不得不在石城休整,等待后续兵力。

在石城,他收到了阁罗凤的降书。

那降书看似语气谦卑,诚意满满,其实却暗藏威胁之意。

一会说吐蕃“观衅浪穹”“以利相导”,一会警告唐军“居存见亡,在得思失”,哪怕说的事情是真的,看在鲜于仲通眼里,也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他原本还好,看罢降书,恨不得将阁罗凤大卸八块,遂果断拒绝了南诏的请降,率兵继续前进。

南诏面临唐军大军压境,已坚壁清野,集中兵力,因此,鲜于仲通在这一段路推进得颇为顺利。

待到临近重阳,他已抵达滇池。

在滇池,他收到了阁罗凤的第二封降书。

依旧是那谦卑的语气,但到最后,阁罗凤竟是质问了鲜于仲通一句话。

“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今鲜于节度贪功背好,欲致无上无君之讨,敢昭告于皇天后土耶?”

鲜于仲通不由勃然大怒。

都说南蛮心思简单,在他看来,阁罗凤却是狡诈异常。

明明是阁罗凤早有异心、攻下姚州、杀张虔陀、占大小三十二州,还勾结吐蕃,到了其嘴里,却成了“不叛之臣”了?!

反而是他鲜于仲通奉旨讨贼,变成了“贪功背好”,愧对皇天后土?

更可气者,他甚至都不能与阁罗凤辩一辩,没来由失了大唐节度使的气度,还要被御史指责。

正气到头昏脑胀,鲜于仲通忽然眼睛一眯,留意到了一件小事。

这两封降书虽盖着云南王的大印,但只看文采、字迹也知不是阁罗凤写的,必是其身旁有人为他代笔。却不知是哪个龌龊小人。

“去问问南诏派来的使者,一直送这污人眼的信来是何意,又是谁写的?”

“喏。”

这事不难打听,唐军干脆把南诏使节扣下,严刑拷打了一番,能问的问题都问了一遍。

“回节帅,信是投降于南诏的西泸县令郑回所写。郑回如今已任南诏王师,官任南诏要职。”

“郑回?”

鲜于仲通对此人有些印象,知道其人在任上政绩不错,对此反而更恼火起来。

他遂在自己呈递给朝廷的奏报上添了一笔,告之朝廷西泸县令并非只是被俘虏,而是彻底背叛了大唐。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58624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