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341章 互帮互助

满唐华彩 第341章 互帮互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41章 互帮互助

六月初四,小暑。

所谓“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的风吹来都是温热的,要不了多久,长安城就到处可见斗蛐蛐的场面。

薛白坐在书房中,翻看着舆图,做着离开长安的准备。

门“吱呀”响了一声,随着细碎的脚步声,一双温腻的手蒙在他眼睛上。

“阿姐莫闹了,颜嫣都没你这般幼稚。”

“我尚未开口,你如何知道是我?”杨玉瑶笑问道。

“这府上除了阿姐还有谁敢?”薛白自然而然将那桌案上的南诏地图卷好,放到一旁,“不是说好了白天不打搅我?”

“岂是我想打搅你?杨国忠来了,奴家来通传一声嘛。”

“无非是为了游艺使一事来的,我去见他。”

“伱不必待他太客气了。”杨玉瑶微微冷笑。

前阵子贵妃出宫,杨家隐隐有难,之后没多久朝廷恢复了张易之的官职爵位,赐了张家后人一个官职,市井间则隐隐有了传闻,说杨国忠实为张易之的私生子。

此事旁人或看不懂,杨玉瑶却知道这是杨国忠在铺一条退路,万一哪天杨家倒了,不至于牵连到他这位天子宠臣身上。

说到底,自家兄弟人品不行,远不如薛白这个义弟能够共患难。

且义弟不仅可靠,还可靠。

~~

前院已堆满了礼物。

薛白才到,一份长长的礼单已被递在他面前,他略略看了一眼,道:“阿兄何必这般客气?”

“这是感激阿白在御前举荐我为游艺使。”杨国忠一脸殷勤地趋步上前,一把拉过薛白的手,感慨道:“你虽不姓杨,却是杨家的福星啊。”

可惜,他虽姓杨,杨家却已当他是姓张的了。

薛白问道:“圣人已下旨命你接任了?”

“那倒还没有。”杨国忠道:“想必在圣人心里,这差事只有你能办好,我此来,是想请教你一番。我有一个想法,我也修造一个秘室……”

“正好,我也有桩事想向你了解,关于剑南节度使。”

杨国忠哈哈大笑道:“你往南诏,我服侍好圣人,你我正可以助对方办好差事。”

他本就是从川蜀来的,在川蜀人脉广阔,略略一想有了主意。

“走,我领你去见一人,乘我的马车,我们路上再详谈……”

杨国忠倒不是乘马车来的,而是两家住得近,薛白于是到他府中登车,一并出发。

车厢内十分宽敞,但坐了四名丰腴饱满的婢女,将座位占得满满当当,让薛白不知坐在何处才好。

“阿白请。”

杨国忠在两名胖婢的怀中坐下,抬手请薛白在另一边坐。

薛白摇头道:“太热了,请两位下去吧。”

“她们会为你扇风的。”

说来,冬天长安城中以婢女围绕在身边取暖的权贵有不少,但杨国忠家的婢女又肥胖又美貌,乃是最出名的,被称为“肉阵”,养这么些婢女可不容易,要筛选出相貌出色者,将她们养胖,还得不瘦下来。

待终于出发了,薛白问道:“我们去见谁?”

“你可知道章仇兼琼?”

“略有耳闻。”

“我正是经由他举荐,才从川蜀回长安任官。”杨国忠道:“他在川蜀八年,天宝五载回长安担任户部尚书。”

“这几年,甚少见章仇兼琼牵扯朝廷大事。”

“他病了。”杨国忠道,“心病,他总觉得右相要害他。哦,当年他让我带礼物回朝打点,就是因此原由。”

说着,他打了个哈哈,话锋一转,道:“川蜀之事,见了章仇兼琼再谈,我们先谈谈游艺使一事。”

“也好。”

“我有一个想法,我想将《游仙窟》改为一个秘室。”

薛白听了讶然,那《游仙窟》他也看过,说是个神话故事,其实写的根本就是狎妓的过程。

他遂道:“若如此,倒不如带圣人到南曲去。”

“那多不雅。”杨国忠对自己的主意十分有信心,道:“我打算在秘室中安排一位神仙,让圣人只要通过了神仙考验,即可获得修行,而在秘室的最后,会有一位神女,以诗歌音律与圣人酬答,若是圣人能答得上来,则可双修……”

“这真是……天才妙想。”

“你觉得可行?”

薛白不知李隆基的身子骨经不经得住杨国忠这样磨,但主意听着确实不赖,遂点了点头。

杨国忠大喜,道:“我考虑了很久,必能让圣人喜欢,唯独一些细节之处,实在难以把控。”

“想必是难在将仙境塑造得真切,让圣人能进入情境?”

“正是此意,还请阿白施以援手……”

只要能利用对方,彼此都不介意这般虚情假意,聊了一会儿,马车驶入安仁坊,拐进一条巷子,在一个颇为偏僻的大宅前停了下来。

这宅院很大,侧门却很小,可见章仇兼琼在长安甚是低调。

杨国忠派人去扣了门,但门房把门开了一条小缝,径直道:“我家阿郎病重,不见客。”

“来的可是国舅。”杨家下人鼻孔朝天,十分傲气地说了一句。

章仇家的门房连忙跑去将大门打开,毕恭毕敬地迎了杨国忠,又跑去请章仇兼琼出来相见。

杨国忠在川蜀时曾经当过章仇兼琼的幕僚,如今两人地位已倒转过来,他已毫不敬重章仇兼琼,反而因这无意的怠慢而有些不喜,大摇大摆地到堂中坐下等着。

只稍等一会,见人还不来,杨国忠不由微微讥笑,道:“你莫看章仇兼琼如今官位不小,他家世可不怎么样。”

“是吗?”薛白随口应道。

当世人很在乎家世,对高门贵族万般追捧,唯有薛白根本无所谓这些,带着多了解章仇兼琼的心态听着。

“章仇兼琼喜欢给自己祖上贴金,说自己是秦汉时的雍王章邯之后,因避居仇山,号章仇氏。还说自己祖上几代当过刺史、太守一类的高官,我告诉你,假的。”

“哦?”

“章仇家只有‘流离荒服六百余载’是真,与蛮夷成婚,血统不纯。”杨国忠笑了一声,又道:“还有一桩趣事,乃是我在川蜀时发生的。当时,章仇兼琼已任剑南节度使,我在他幕下为宾佐,另有一从事名为许远,乃宰相许敬宗之曾孙。章仇兼琼见许远门第不凡,欲把女儿嫁给许远,你猜如何?”

薛白道:“许远可是拒绝了?”

“果然拒绝。”杨国忠道:“许家高门,岂能娶章仇氏?哪怕是剑南节度使之女。”

薛白听了这段故事,反而愈发感兴趣,问道:“如此说来,章仇兼琼出身低微,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从从六品的礼部主客员外郎迁为剑南节度使,其人能耐该是极不凡?”

“这我就是不知了。”杨国忠道,“我到他幕下时,他已是节度使,谁知他如何迁上去的。许是送了礼吧,他惯会送礼。”

又等了一会儿,有匆忙的脚步声从后堂传来,章仇兼琼赶至。

“劳国舅久等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章仇公。”杨国忠也不起身,只在语气里维持着客气,笑道:“你回长安之后,可是久不出门了,若非我亲自来拜会,还见不到你。”

“国舅见笑了,我早年间在川蜀落下了浑身的病症,回长安是来养病的……”

薛白知道章仇兼琼只有五十多岁,但目光看去,见对方模样却像是六十多,眼窝深陷,面带愁容,不太像是曾经威震一方的节度使。

那边,杨国忠寒暄了几句,引见了薛白,道:“这是我的义弟,薛白,字无咎。章仇公虽不常去御宴,想必知晓圣人十分看重他。”

“久闻薛郎大名。”章仇兼琼忙道,“我每天都在打骨牌。”

“我亦常听章仇公大名。”薛白执了一礼,道:“我有许多事想请教。”

章仇兼琼讶道:“薛郎从何处常听我的名字啊?”

“李白,杜甫。”

“真的?”章仇兼琼大为惊奇,疲惫的面容上还泛起惊喜之意。

他出身不高,不会写诗,因此很羡慕会写诗的人。

薛白道:“太白兄赠友人诗云‘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履迎’,对章仇公甚是推崇。”

“好好好,其实我久仰李先生,可惜一直未能谋面,我在川蜀他在长安,我到了长安他却又云游去了。”

“子美兄也是对章仇公诸多赞誉。”薛白道,“他说章仇公在剑南节度使任上,为陈子昂平反了。”

陈子昂也是位大诗人,川蜀梓州人,回乡守丧期间被县令罗织罪名、迫害致死,此事据说与武三思有关,因此未曾翻案,直到章仇兼琼上任川蜀。

显然,章仇兼琼很喜欢这些文人,与薛白相谈甚欢。

杨国忠于是打了个哈欠。

薛白遂问道:“我要问章仇公的事多,阿兄若忙,可先去。”

“也好,莫忘了你答应我的。”杨国忠对南诏毫无兴趣,反正为薛白引见了人,自去忙着为圣人献礼。

章仇兼琼拖着病体去送了,方才回到堂中坐下,看向薛白的眼神带着些笑意。

薛白能感受到他的和善,猜想可能有两个理由,一是骨牌,二是方才杨国忠讥讽他的出身,他大概是听到了,也听到了薛白猜测他能耐不凡那句话。

“薛郎想问什么。”

“我是个官迷,那就先问章仇公是如何迁为剑南节度使的吧?”

“薛郎怎知我当年升迁迅速的。”

“在右相府看了章仇公的履历。”

章仇兼琼抚着长须,犹豫片刻,以肉眼判断薛白的人品可以信任,问道:“我可否问薛郎一个问题?右相……可想害我?”

薛白讶然,道:“右相为何要害章仇公?”

章仇兼琼忧心忡忡,道:“我在川蜀功劳过甚,以大唐出将入相之旧例,乃有资格拜相,深恐为右相所害啊。”

“原来如此。”

听他如此自夸,薛白一时也无言以对,沉默片刻,方问道:“章仇公立了哪些大功?”

章仇兼琼讶然,问道:“薛郎既看过我的履历,不知我的功劳?”

“许是我疏漏了,还请章仇公见谅。”

“那定是被抹掉了,唉。”

章仇兼琼愀然不乐,既害怕功劳高过李林甫为其所嫉妒,又因自己的功劳被隐匿而失落。

这些国家大事与之前说的逸闻小事不同,公文上若不写,旁人便很难得知。

“那我来回答薛郎方才的问题吧。”

他叹了一口气,缓缓说了起来。

“开元二十六年,剑南节度使王昱战败于吐蕃,朝廷调华州刺吏张宥为益州长史,兼剑南防御使。当时,我官任从六品上的礼部主客员外郎,因了解西南形势,向圣人上了一封奏章《陈攻取安戎城之策》,由此连跃四级,擢升为从四品的益州司马,兼剑南防御副使……”

这就是杜媗与薛白说的八步走的意义,入仕之初看似一直在县尉、侍御史的位置上打转,但这些都是同一个官阶里最清贵的官,很容易入圣人的眼。

而薛白离六部诸司员外郎其实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安戎城?”

“大唐与吐蕃在西南战场,便是从北边的安戎城,到南边的洱海。若说南诏是尾,安戎城便是首。”章仇兼琼道:“武皇凤仪年间,大唐为防范吐蕃,修筑安戎城,以重兵驻守,可惜,筑城不过三四年,吐蕃以生羌为向导,攻陷此城,由此可深入六诏,当时,西洱河诸蛮夷因此只好叛大唐而归吐蕃。吐蕃占据安戎城的六十年间,大唐西南始终不得安宁。”

薛白问道:“可是宦官李思敬夺回了安戎城?”

“我夺回的。”章仇兼琼提高了音量,“开元二十八年,我亲手夺回了失守六十年的安戎城!”

薛白其实在右相府看到过李林甫关于安戎城的奏章,原文是“伏以吐蕃此城,正当冲要,凭险自固,纵有百万之众,难以施功。陛下亲纡秘策,不兴师旅,须令中使李思敬晓谕羌族,莫不怀恩,翻然改图,自相谋陷,神算运于不测,睿略通于未然,又臣等今日奏事,陛下从容谓臣等曰‘卿等但看四夷不久当渐沦丧’,德音才降,遽闻戎捷,则知圣与天合,应如响至,前古以来,所未有也。”

另外还有一封李隆基的手制,原文是“朕以小蕃无知,事须处置,授以奇计,所以行之,获彼戎心,归我城守,有足为慰也。”

总之是李隆基想出奇计,让宦官李思敬晓谕羌族,拿回的安戎城。

公文上根本就没有章仇兼琼的名字。

此时,章仇兼琼看着薛白那有些怀疑的眼神,愈发愀然不乐。

“真是我夺回的。”

他也不想声张功劳,以免遭李林甫嫉恨,但真是不吐不快。

“当时,我故意让维州别驾董承宴战败,被吐蕃俘虏,假意投降,进入安戎城,策反了吐蕃翟都局。他们趁夜开城门,引我军入城,一举夺城!”

说到这里,章仇兼琼脸上有了激荡之色,终于显出一方节帅的气魄来。

“拿下安戎城之后,吐蕃立即反攻,他们兵围城池,断了城中水源。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是五月十八日被围的,一直到了十月十九日,天气凝寒,吐蕃才不得不撤军。最难熬的那段日子,我们不停地挖地,终于找到了泉眼,是上天眷顾,才让我们活了下来。”

薛白道:“我信章仇公所言。”

“唉,我也是一时激愤,此事不必宣扬。”章仇兼琼又有些后悔说多了,朝天上一行礼,道:“是圣人授以奇计,又庇护将士,才能有此奇功。”

薛白问道:“那,南诏也是章仇公招抚的?”

章仇兼琼拍了拍膝盖,点了点头。

因这才是他在剑南节度使任上的得意之举。

“拿下安戎城,我接替了张宥为益州长史、兼剑南节度使。但我没有趁胜攻打吐蕃,而是请奏圣人,允吐蕃朝奉。”

“为何?”

“安戎城以东的白狗部,屡受吐蕃征兵困扰,早已不堪重负,深盼能与大唐安宁相处。其酋长苏唐封亲自到奉州与我会面,痛陈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且当时,我认为该先平定南诏。”

说到这里,章仇兼琼随手沾了茶汤,在案上画了大概的地图,薛白便走上前看。

“薛郎看,拿下安戎城,我便阻断了吐蕃通往六诏的路。于是,我驱使南诏打败了吐蕃在洱海的兵力,之后,再控制了滇东……”

看南诏的地形,有一个很明显之处,就是洱海、滇池。

洱海在西、滇池在东,南诏统一了这两片地域,后来阁罗凤才有了立国的基业。

薛白遂问道:“章仇公当时没看出来,阁罗凤的自立之心?”

“看出来了。”

章仇兼琼道:“当时的云南王还是阁罗凤的阿爷,最初,南诏不过是六诏之一,面对大唐时诚惶诚恐。统一六诏、控制了滇东之后,南诏便日益骄大,有了脱离大唐自立的心思。所以,若说是张虔陀逼反了阁罗凤,我不信……可惜他未能控制住南诏啊。”

薛白问道:“既如此,章仇公为何还要扶持南诏?”

“欲使蛮死之地王化,岂是一朝一夕事?”章仇兼琼叹惜了一声,“我为了加强对南诏的控制,在滇池修了一条步头路,并筑城驻兵,然后,此举引发了当地群蛮的恐慌,他们杀筑城使者,起兵背叛大唐,我只好命南诏出兵平叛。你想,朝廷是控制一个已驯服的南诏王容易,还是直接控制群蛮容易?阁罗凤有自立之心,换成旁人就没有了吗?关键在于,得让他对大唐有所敬畏,可惜,南诏之事上,朝廷操之过急了啊。”

“章仇公认为,南诏之乱在于操之过急?”

“我之所以敬重读书人,便是懂得朝廷吞并南诏容易,王化南诏难,这件事上,书比刀更有用。”

说到这里,章仇兼琼闭上眼,道:“说了这么多,我也累了,薛郎过几日再来吧,我把我在剑南节度使任上的心得整理给你,有些人脉,也引见给你。”

“章仇公知道我要去南诏?”

“薛郎在长安声名鹊起,但只在长安,是成不了真正的栋梁的。”

薛白不便再打扰,遂起身,可想了想,有一个颇重要的问题还是得问,遂道:“最后一件事,但不知鲜于仲通能耐如何?”

章仇兼琼道:“他曾在我麾下,才干有,可惜近年来愈发在意前途,疏于兵戎之事久矣。”

~~

宣阳坊,杨宅。

裴柔身穿华丽的绵缎,转到大堂,果然见杨国忠回来了,惊喜万分,上前牵住他的手,道:“阿郎,妾身好想你。”

“疯了吗?”

杨国忠不知妻子为何如此突兀地发疯,挣开手,不耐烦道:“莫烦我,是我给你的钱财少了不成?”

裴柔道:“妾身许久未见你了嘛。”

“因为我们的宅院太大了,比右相府都大。”杨国忠抬手一指,又道:“但你看看,我有心思理你吗?”

裴柔转头看去,只见站在堂中的是一排美人,国色天香。奇怪的是,杨国忠往日喜欢丰腴的,今日这些却是一个个都清丽脱俗,且眼神像是会说话一般,皆显得十分聪慧。

她蛮不高兴地“哼”了一声,扭过腰肢便走。

杨国忠懒得理会妻子,从袖子里拿出薛白给他写的办法,道:“我要从你们当中选出一人来当仙女十娘,一人来当仙婢五嫂,现在是第一场试题,比的是弹琴。”

不一会儿,琴声悠扬。

杨国忠虽听不懂,但扫视着眼前的盛景,已感觉到他这次设计的秘室必然能让圣人满意。

正忙着此事,有仆婢过来通传道:“阿郎,薛白来了。”

“这般快又来?”

杨国忠遂亲自迎出去,笑道:“阿白来得正好,过来看看我遴选的十娘。”

薛白道:“阿兄看女人的眼光我信得过,这倒不是最关键的,我此来是有一事拜托。”

杨国忠自觉为他引见了章仇兼琼已足够换他指点一二,不想竟还有这出,心中便有些不愿,但眼下正是需要薛白的时候,遂道:“阿白放心,你尽管说,为兄一定尽力。”

“我想迁六部诸司员外郎。”

“这……你不是才向圣人请命,欲往南诏效力吗?”

杨国忠愈发不愿,心道若薛白留在长安,游艺使之职岂还轮得到自己?

薛白道:“我想去南诏之前多迁一任官,不敢比章仇兼琼连迁四转、任四品大都督府司马,只求从员外郎转为正六品的中州司马、检校剑南军某厢兵马副使,阿兄觉得可行?”

“说得轻巧,从员外郎到中州司马是只迁一转,可你从殿中侍御史到员外郎也是连迁四转。”

“正是不容易,才只好请托阿兄。”

“章仇兼琼教了你这个。”

杨国忠叹息一声,连连踱步,道:“此事你该去问右相啊,圣人可是交代尚书省安排你到南诏的官职。”

薛白故意透露了消息,道:“安禄山派人到长安了,李林甫近来不太好说话。”

“是吗?”

杨国忠微微蹙眉。

论朝中官员谁圣眷最足,他自信是名列前茅的,李林甫老了不足为虑,但安禄山的圣眷其实还远高于他……

“此事,我尽力去办,但成不成不在我。”杨国忠最后拍了拍薛白的肩,道:“终是要右相作主。”

送走薛白,杨国忠连看美人的心情都没了,颇为不悦地暗忖道:“不过是问你几句话,收我那许多礼犹不足,谋那么大的官?来日想骑到我头上不成?”

在他看来,此事是薛白失了分寸,他定是不会照办的。

~~

次日,右相府。

李林甫听说薛白来了,有些惊讶,先是招李岫来问了几句话。

“阿爷,唾壶已提前说过了。”李岫递上一封公文,道:“薛白想谋一个六部诸司员外郎再去剑南。”

“效仿的是章仇兼琼旧事啊。”

“可笑唾壶竟是为薛白请托,请托到阿爷头上。”

李林甫淡淡道:“可笑的是你。”

“这……”

“唾壶若真心想办此事,会先透消息给你吗?”

李岫当即明白过来,道:“原来如此,唾壶是要阻止薛白蹿升,此人真是两面三刀。”

“朝堂之上,谁不是为了自己。”

李林甫低声感慨一句,挥退李岫,招薛白相见。

依旧是在偃月堂。

“我听说你近日很忙。”李林甫道,“竟还懂得来见本相。”

“右相身体不适,竟还关注着我。”薛白从容应道:“诚惶诚恐。”

“你若是来求官的,不如先回答本相,上次的提议考虑得如何了?”

薛白闻言,已知杨国忠果然没有尽心帮忙。

无非是很敷衍地请托一番,假装尽了力,实则是给李林甫透底,他还怪不了他……自以为聪明。

但,此事薛白之所以让杨国忠帮忙,其实只是在给杨国忠一个机会。

若杨国忠真的帮忙了,便不会有薛白接下来的一番话。

“右相怕是猜错了,我来,是来提醒右相一件事的。”

“何事?”李林甫眼皮都不抬。

薛白道:“杨国忠一心讨好圣人,打算把《游仙窟》改为一个很有趣的秘室,我看了,圣人一定会喜欢。”

“本相不是你们这样的狎臣。”

“右相便不担心杨国忠会取代右相的相位?”

“凭他?”

“凭他身领数十职,并能为圣人理财,管理太府藏库井井有条……”

“咳咳咳咳。”

李林甫的咳嗽声打断了薛白的话。

“你到底想说什么?”

薛白道:“我给右相一个建议,不如请杨国忠也往川蜀一趟如何?名义上是杨国忠出征,实为王忠嗣作掩护。”

李林甫眉头一挑,明白了薛白的心思——杨国忠一旦领了这差事,只怕要拼了命地带上薛白,并给薛白升官了。

游仙窟,让他去游仙窟……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6133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