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337章 瞒住

满唐华彩 第337章 瞒住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37章 瞒住

世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圣人接回了杨贵妃,宫中众人皆舒了一口气。另一边,棣王、寿王还未出殡,棺椁同时摆在礼院治丧。

寻常人既没有五十多个子女,也没有无上的权柄,理解不了,但帝王家的喜怒哀乐就是如此。

礼院,哀乐声中,纸钱如雪。

李亨目光看向太乐署的乐手们,没见到薛白,知道他已经被罢官了,也许,长安城下一场葬礼就是薛白的。

“殿下,宣阳坊消息。”李辅国趋步上前,低语道:“圣人亲自把贵妃接回去了。”

“还有呢?”

“并无旁的消息。”

“就这样?”李亨有些诧异,不忘让李辅国先给李琩上一柱香,同时低声问道:“俶儿、倓儿呢?”

“在棣王的灵堂。”

“唤他们来。”

很快,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便联袂而来,兄弟俩都是身材高大,英姿勃发,引得周围的官员们纷纷侧目,暗忖有这两个皇孙在,圣人再不喜欢太子,也不至于易储。

“来,给你们十八叔戴孝。”李亨招过李俶,低声问道:“你让王忠嗣给薛白求情了?”

他虽安排儿子去办了此事,但他久困于深宫,还不了解详情。

“是,王忠嗣确实答应了。”李俶道。

“我未看到结果。”李亨转向李倓,问道:“如何回事?”

李倓从小就喜欢军武之事、常向王忠嗣请教,两人交情甚深。因此,李亨认为该是李倓去劝说了王忠嗣。

然而,李倓没有回答,依旧是李俶答道:“王忠嗣去找了冯神威,但似乎被高力士拦下来了,圣人还不知王忠嗣为薛白求过情。”

“是吗?高力士在保薛白?为何?”李亨不由心道,才除掉一个寿王,庆王只怕也要争储了。

李倓却是欲言又止。

此时灵堂外来了一众年轻官员,其中有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儿子张镒,李亨遂使了一个眼神,让两个儿子过去结交。

……

是日,离开礼院时,李倓忽然感慨道:“怪了,今日两次听到薛白的名字。”

他说的一次是李亨问话,第二次是方才张镒提到,薛白帮助朔方军筹措了军粮。

李俶道:“有何好稀奇的?薛白常有惊人之举,我曾一日听过他名字数十次。”

“阿兄知道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李倓道,“薛白助朔方军筹措军粮,为平定南诏之战出力甚多,阿爷与阿兄何必要害他?”

“不是我要害他。”李俶道:“是他不肯与东宫和解。”

李倓道:“为何一定要他投靠阿爷?为臣子,只要能为社稷尽力就够了。”

“三郎你没懂我的意思。”李俶郑重了几分,道:“我曾极力消弥他与东宫的仇怨,但他拒绝了我的好意。伱试想,一个人敢坚决与储君为敌,能是什么忠良之辈?”

“阿兄所谓的‘极力消弥仇怨’不是让他娶郡主吗?”李倓问道,“他有自己的意愿,便不是忠良了?”

李俶道:“否则如何?我放低姿态,他也得要有所妥协,这是党争,不是交友,不能一味地讨好他,明白吗?”

李倓道:“反而阿兄没明白我的意思,阿爷往后要治天下,而非始终困于这党争,包容天下人,才能治理天下事。”

闻言,李俶皱了皱眉,瞥了这个兄弟一眼。

李倓并未察觉,继续说着他的想法。

“我并非为薛白说情,或要拉拢他。我只是觉得,阿爷为储君,该在意的是何事对国政有利,而非对皇位有利……盯着看谁是敌人,敌人只会越来越多。”

“你错了。”李俶低声提醒道:“这话千万不可让阿爷听到,会认为你心怀不满。还有,你难道不知阿爷的处境有多艰难?”

他认为李倓太过于天真了,不适合参与这些朝政。但,东宫眼下处境艰难,真的需要李倓也尽一份力。

因此,李俶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兄弟俩在百孙院街口别过。

李倓回了家中,自捧着书卷看了一会,忽然走了神。

“三郎在想什么?”小蛾子端着茶盏过来,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在想要不要救一个人。”李倓道。

“那为何不救?”

李倓心中叹道,因为阿爷、阿兄要害薛白,自己确实不便出手相助。

但有件事他今日没说——王忠嗣为薛白求情一事,高力士只怕是瞒不住……

~~

内侍省。

冯神威亲自给高力士端了盆热水泡脚,蹲在地上脱着靴,道:“近来阿爷也太辛劳了,如今终于将贵妃迎回宫了,也可轻省些。”

“圣人可还没说诸事就此了结呢。”高力士闭着眼,这般应道。

说没了结,其实也只有薛白的处置还未定下,终究是其人的威胁远远不如李琰、李琩,圣人没过问,又有高力士包庇,这才成了漏网之鱼。

冯神威想了想,问道:“阿爷是说,薛郎还得关在京兆府?”

“留心着点圣人的意思,莫让袁思艺进了谗言。”

“喏。”

冯神威侍候着高力士歇下,正要离开,忽看到了案上的瓷镇纸,想起一桩差事。

再细下一看,高力士已睡熟,屋中也无旁人,他轻手轻脚走到床边,俯身下去,从床下拿出一个匣子,打开来,果然见到了一方盘螭铜镇纸。

冯神威有些不解,将匣子放好,默默离开了。

他转回自己在宫中的歇脚之处,立即便有小宦官赶过来,禀道:“百孙院的家令来了,想见高将军。”

“阿爷才歇下,若非要紧之事,让他过来与我说吧。”冯神威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地应道。

他在诸宦官之中属于不太进取的一个,反正官职已经不低了,进项又多。

很快,那百孙院的家令进来,道:“见过冯将军,奴婢今日来是想禀报一下棣王、寿王丧礼的进程。”

“说吧。”

冯神威将周围人都支出去。

那家令于是说了一会,末了,道:“还有一件事,建宁王想感谢将军没把那个小宫娥送到别处去。”

“小事一桩罢了。”冯神威道。

他与建宁王李倓的关系不错,因李倓的生母以前也是宫人,曾帮过他。这几年,李倓渐渐长大成人,不仅才干人品让他很喜欢,而且为人处事也很周到,彼此有颇深的情份在。

“建宁王说,六月初三将军若要回渭水祭祖,他想出城送送将军。”

“不敢劳烦建宁王,难为建宁王还记得老奴这点私事,足矣。”冯神威脸上显出了笑意,问道:“可还有旁的事?”

“倒也有,但不勉强,建宁王与薛白年纪相仿,想与之交个朋友,但不知是否不妥,让奴婢来问问将军的意思。”

冯神威这才打起精神来,手摸着下巴想了想,想到了王忠嗣给薛白求情一事。

此事他还未与圣人说,因为圣人还没问。

圣人有时会绕过高将军问他一些事情,他从来都是据实禀报的。

这里面还有一段隐情,冯神威小时候受过另一个大宦官杨思勖的恩惠。杨思勖比高力士资历更深、功劳更大,他参与了唐元政变,先后平定了安南、岭南之乱,一生沙场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乃宦官中武功最盛者。

开元中,杨思勖便暗中让冯神威拜在高力士膝下为养子,也没有太多别的吩咐,只说“等我走了,圣人问你什么,你便答什么”,到了开元二十八年,八十七岁的杨思勖病逝,冯神威一直记着他的嘱咐。

好在,高力士也少有瞒着圣人的事情,偶有疏忽也都无关紧要,冯神威每次秘报圣人都不觉得为难。

这次高力士想保薛白,算是有些私心,不过薛白毕竟只是个七品小官,问题不算大……

“将军?”

冯神威回过神来,道:“我知道建宁王想的是哪件事,交友不急在一时,可再等几天看看。”

也许是因为李倓猜到了冯神威的问答,那家令又问道:“那若是建宁王想要施恩于薛白呢?”

冯神威无非是等着看圣人对薛白有个处置,若一定要他判断,薛白应该是无妨的。

目前看来,又不是真犯了什么大事……

~~

李隆基到了杨玉环宫中,隐隐听到了她在唱歌。

“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

这曲调古怪的歌,李隆基其实已听吴怀实哼过几句,也琢磨了许久,已琢磨透了它的曲调与唱法。

虽然他并不太喜欢这首歌,但为彰天子气度,还是走到了五弦琴前,伸手拨弄起来。

他极擅音律,哪怕只听过几句,也能配合着杨玉环的歌声,弹出相和的曲。

“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

唱到此处,杨玉环忽停了,挽着彩练迎了出来,笑问道:“三郎如何会弹这新曲?”

李隆基收手,整理着袖子,淡淡一笑,道:“并非多雅致的曲,何难啊?”

“因薛白与念奴只写了词曲,初见雏形,若能得圣人亲自改一改,才能称得上好。”

前阵子,李隆基听了吴怀实的告状,心情十分阴郁。当时他才意识到,薛白样样都比他年轻时候要出色一些,连在薛白最差劲的音律,也能随手就写出这样的曲词来。

好在,高力士说的对,薛白出身卑贱,李隆基的嫉妒感就消了一部分。这就好比一个男人往往不容易嫉妒他的女人所拥有的美貌,更恰当的比喻应该是一个主人不容易嫉妒一个物件很好用。贱奴其实不是人,只是一个物件。

此时再听杨玉环一说,他再次确定了,薛白在音律上还是远远不及他的。

但心里还有一根刺没有拔掉……

“薛白这词曲,朕却是不太懂啊。”

“妾身知三郎在说什么。”杨玉环忽冷哼了一声,竟是毫不忌讳直说,道:“怕不是有人在三郎面前说些风言风雨。”

“朕自是不信的,已处死了吴怀实。”

“虽说是义弟,我视薛白为亲兄弟,可对天起誓。”

杨玉环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李隆基自是看得明白,终于摆手朗笑道:“那些荒谬之言,朕从未信过。”

“真的?”

“千真万确,方才太真只唱了半首。”李隆基拈弦道:“再唱,此曲,朕还未听全过呢。”

杨玉环再次起舞,却是从头再唱了一遍。

这次,李隆基弹曲也是愈发熟练,终于能体会到这曲调的独特之处。

待到唱到后半段,却听杨玉环唱腔一变,陡然转成悲婉的戏腔。

“菊花台倒影明月,谁知吾爱心中寒。”

这一转调,出乎李隆基的意外,他稍有些措手不及,但因这歌曲已十分成熟,他闭上眼,不去深思,竟是仅凭感受便将后面的曲调弹了出来。

一瞬间,他已沉醉于音乐带来的酣畅淋漓之中。

接着,杨玉环一边给他斟了杯酒,一边唱了最后一句。

“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

~~

京兆府。

一个宦官趋步赶到薛白面前,展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薛郎,委屈你配合查案,你可以回府了。”

“多谢内官。”

薛白曾几次在宫中见过眼前这个宦官,但此前并没有机会交谈,宫中内侍他也不能一个个打听名字,遂问道:“我看内官十分眼熟,但不知?”

“张韬光,官任内侍省内侍伯。”

这官不算高,张韬光在薛白面前颇为恭谨,回了一礼,小声道:“这次贵妃回宫,国舅也不少交代我进言。”

“原来是自己人。”薛白也捧场,如此应了。

张韬光脸上的笑容便愈发灿烂起来,连连点头。

紧接着,薛白又问道:“但不知,我的官职?”

张韬光一愣,赔笑着道:“朝堂之事,我亦不知。但薛郎才华横溢,必能一展其才。”

“借内官吉言了。”

薛白彬彬有礼地应着,面上半分不显,但心里却在想,杨玉环说的,偶尔见到有绕过高力士向圣人单独禀奏的宦官,张韬光也算一个。

当然,有时候禀奏的可能只是唾壶满了之类的小事。

所谓“韬光养晦”,张韬光这名字看起来就很像是暗探。

总之不能被这些人发现他冒充成了皇孙李倩。

……

宣阳坊,薛宅。

“郎君回来了!”

有婢女大喊着,提着裙子向后院跑去。

薛白则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路看着自己的宅院,倒有些认不出来了。

因宅院中多了很多的仆婢,以及各种奢侈的物件,不像是薛宅,倒像是虢国夫人府。

待前方一众美人迎出来,颜嫣、青岚、杨玉瑶、念奴、明珠……环肥燕瘦,如百花齐放,薛白看得只觉头大。

难得的是,杨玉瑶显得十分疼爱颜嫣,允她以主母的身份跑上前先迎薛白。

“夫君。”

万福一礼之后,颜嫣等与薛白近了,小声道:“又惹完祸,全身而退了?”

“担心吗?”

“我可不担心,没嫁你之前早就习惯了。”

薛白小声问道:“你呢?与阿姐相处得不错?”

“那当然。”颜嫣理所当然道。

当着众人,夫妻俩也只匆匆打趣了这几句,之后众人进了堂,只见堂上摆着许多匣子,里面装的都是各种名贵药材。

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鼻而来。

“你回来前,我们正在看这些藏品里,有哪些可以给颜嫣调理身子的。”杨玉瑶道,“放心,不会乱用,回头再请些御医来。”

薛白也不与她客气,道:“多谢阿姐。”

杨玉瑶莞尔道:“不急着谢,待颜嫣能给你生个大胖儿子了再谢我不迟。”

薛白微微错愕,目光看去,杨玉瑶正颇宠溺地对颜嫣笑了笑,像是在说,身为正妻得有嫡长子才能服众,她是支持她的。

他却知颜嫣年岁还小,且身子骨不是一时半会能调养好的,不想给她太大的压力。

另外,只盼杨玉瑶这次跑来借住,莫带坏了薛宅的风气……

谁知当晚,薛宅的风气就被败坏了。

上半夜,众人还一起在院子里纳凉,欢声笑语,薛白、颜嫣都以“阿姐”相呼杨玉瑶。

到了下半夜,因薛白与杨玉瑶许久未见,有许多话要聊,遂抵足而眠,彻夜相谈。

“……”

“世人本就非议你我,如今你又暂住于我家中,只怕更免不了有人嚼舌根了。”

“你现在才说?”杨玉瑶嗔了一句,“此事我替你想过了,等你与颜嫣生了孩子,我们的风言风语自然也就消了。”

“她年幼体弱,不急在一时。”

两人说了一会儿家事,话题才渐渐转到正事上来。

“瑶娘可知,火是如何起的?”

“李齐物那宅子里起的火。”杨玉瑶随口应道,“谁知是怎起的火。”

薛白侧过头,借着屋中微弱的烛光看向杨玉瑶。

只见她脸颊上的潮红还未褪,头发散乱着,眼神喜悦中带着疲惫。

他仔细盯了一会,甚至都看到她的羞意了,也没见她有闪躲。

“不是瑶娘放的火?”

杨玉瑶听得有趣,笑问道:“为何是我?”

“眼看圣人迟迟不接贵妃回宫,你便为她解围。”薛白道:“放火烧了自己的宅院,你有这样的魄力。”

“这般一说……那就当是我放的。”杨玉瑶拿脚在薛白小腿上一勾,脸色反而得意起来,“我心狠手辣,你可怕了我?”

“李齐物宅中有人在住吗?”

“好像是他举荐的一个官员,原是他的门客,暂居在他宅中,姓崔。”

此事,似乎真不是有人要杀杨玉环,薛白遂放心了些许……

~~

此后几日,薛白反正丢了官职,无非是在家中陪陪妻妾家人,也不忘准备给贵妃寿辰要送的贺礼。

就是请一些工匠来敲敲打打,制作些道具。

颜嫣对他在做什么很好奇,能跟在他身后一整天,看那些单调木活怎么都看不厌。

“在看什么?”

“刨木花。”

“有何好看的。”

“我觉得看得高兴。”颜嫣道:“感觉身体都变好了。”

“是,你可以靠看刨木花治病了。”薛白随口嘲笑了一句。

但等到天黑,工匠们都回家歇了,他也会亲自刨木花给颜嫣看。他不会木工,就是纯刨,渐渐也觉得刨木花十分解压。

他以前跟老奸巨滑的人待久了,人会变得城府深沉。但与颜嫣待得多了,就容易变得这般傻气。

“夫君,你那么喜欢当官,现在没官当了,是不是很烦。”

“我估计,圣人就是烦我当御史了,整天弹劾这个、劝谏那个,干脆罢了我的官职,等这次给他献个贺礼,他会重新封我官的。”

“那你不就又成狎臣了吗?”

薛白一时倒是被问住了。

到最后,他也没回答颜嫣这个问题,岔开话题,让厨娘来把刨出来的木花收走当火引子。

……

这种百无聊赖的日子没过多久,五月二十二日,忽有客来访。

“建宁王?”

薛白收到拜帖时,正与妻妾家人们在下跳棋,闻言颇为惊讶。

“你认得他吗?”杨玉瑶问道。

“见过一两次。”薛白回忆道:“该是天宝五载,我对付李静忠时见过他,当时不是太愉快。”

“那他是来找麻烦的?”

薛白想到一件事,道:“我去见见他。”

他让人将李倓带到堂上,亲自过去相见。

这次再见面,两人对视一眼,发现彼此不仅年纪相仿,还都是一样的身量高大,相貌英挺,多少也有些亲近之意。

说来,薛白与李俶一开始也有一些亲近之意,后来被李俶的强人所难渐渐磨没了。

“建宁王此来,不知有何事?”

“我阿妹与你是邻居,方才过去探望她。”李倓道:“久闻薛郎大名,顺便前来拜会。”

“皇孙可以私下交结朝臣吗?”

“你如今已不是官员了,不是吗?”李倓玩笑着反问了一句,神情诚挚了些,道:“我过去年少无知,不知薛郎与李静忠之间的恩怨便强出头,此来道个歉,略表愧意。”

薛白道:“各有立场,建宁王万不必如此。”

李倓道:“你有很多看法与我不谋而合,只盼往后能有机会探讨。”

彼此还不熟悉,他初次来拜会,没有交浅言深的必要,表示了好意,很快也就起身告辞了。

李倓离开了薛宅,翻身上马,自回了百孙院。

薛白宅,一名卖馎饦的摊贩正在收拾桌案上的碗筷,抬眼一瞥李倓离开的背影,当天就将消息禀报了上去。

……

“建宁王见了薛白。”

“知道了。”高力士捧着茶碗饮了一杯,道:“继续探着。”

他既试探不出薛白的底细,只能如此派人盯着。

来人匆匆来,又匆匆地走了,内侍省二楼的栏杆上,冯神威站在那看着这一幕,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泛起些苦意来。

想了想,冯神威收拾表情,入内见了高力士。

“阿爷,贵妃寿辰近了,荔枝还没到,圣人又催了。”

“快了吧,今年筹备南诏的战事,前阵子宫中又出了事,难免耽误了些。”

“是啊。”冯神威想了想,问道:“阿爷是在派人盯着薛白吧?”

“你如何知晓的?”

“李大宜做事不密,孩儿听到了。”

高力士云淡风轻地摆摆手,道:“没什么,那竖子总惹麻烦,得盯紧了他。”

若是往常,他这般说,冯神威也就信了,但近来发生的诸事,却件件让冯神威感到不简单。

吴怀实的告状、高力士私留的铜镇纸……

冯神威不由在想,建宁王忽然想要结交薛白,莫非是怀着其它目的?

~~

人若总盯着敌人,敌人就容易越来越多。

而若总抱着怀疑,有些事就容易越怀疑越真。

还有些事就像被扑灭的火,只要有风吹一吹那余烬里的火星,很可能又再次烧起来……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6192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