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273章 禁归

满唐华彩 第273章 禁归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73章 禁归

夏日的炎热日光把窗柩上的红色木漆晒得脱落了些,若仔细看这些细节,会发现右相府已经有些老旧了。

算来,李林甫置宅的时间与他任相年份相当,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傍晚时,杨国忠走过长廊,一路看着相府陈设,第一次发现此间已不如他的新宅奢华。

他的新宅就在宣阳坊,杨銛宅的南边,与三位国夫人、薛白的宅院都离得不远,临着万年县署,可见位置寸土寸金。新宅整修时,他还用了大量的沉香木,因此屋舍自有股淡淡的香味。这是三年多年前他就学到的办法,如今终于可以用上了。

可见努力上进,就是会有收获。

“右相安康。”

“坐吧,你马上也要位列公卿了。”

杨国忠难得在右相府有一个座位,笑了笑,从容不迫地坐下,道:“杨銛已派人去召薛白回长安了。”

“可见他不愿听你的办法。”李林甫道,“他宁肯信任薛白、元载,反倒不信任你这个兄弟?”

“薛白毕竟不同。”杨国忠难得承认了这一点。

李林甫端起茶汤抿了一口,心想等了这么久,薛白始终不把骊山刺驾案往王鉷身上引,让人失望。

既然有了杨国忠代替薛白在杨党中的作用,帮忙对付王鉷,那就不需要薛白了,那要阻止杨銛将薛白调回长安,也简单。

“万年县尉的阙额……”李林甫沉吟着,决定卖博陵崔氏一点好处,道:“本相瞩意崔祐甫,伱等不必再觊觎。”

杨国忠愣了愣,对薛白这遭遇却隐隐有些窃喜,元载贬官、薛白不归,杨党终究是要由他来一力支撑,唯他坐山观虎斗、及时表态,得了莫大的好处。

上进途中,有时一旦错过某个机会,它就不会再来了。

~~

虢国夫人府。

杨玉瑶正拿着一张汇票在看。

此物是近来才在长安城的贵胄中兴起的,也被唤作“飞钱”,厚厚的纸张上印着繁复的图案,纸张中还隐隐显出些花纹,文字上盖着好几个印章,而最重要的防伪措施则是一排编号,用的是如今还少有人能看懂的简单数字。

除了这一张汇票之外小匣子里还有些别的文书,譬如存钱证明,薛白称它为“存折”,在杨玉瑶的理解这就是借贷生意,她已与许多公卿谈好把衙署的食本钱存在丰汇行,利息比存在别处略高些,而丰汇行又可以更高些的利息借出去,或扩张更多的生意……

如薛白信上所言,他之所以留在偃师,这就是他需要铺开的摊子之一,能为她赚很多很多的钱,这便是他给她的解释。

杨玉瑶却是茫然了。

她当然喜欢钱,虢国夫人府之奢豪在长安都是数一数二的,她甚至还好攀比,觉得自己的宅院不如旁人便要拆了重建,但现在她却渐渐发现她心底想要的不是钱,而是更希望薛白早些回来。

可他却让她苦苦等候,不知她夜里想他时有多蚀骨灼心。

好在,如今杨銛终于下定决心去请回薛白了。

想着这些,杨玉瑶把薛白寄来的物件一个个放回匣子里,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瑶娘。”明珠匆匆赶来,禀道:“奴婢得了一个消息,万年县尉的人选,吏部已经定下了……”

说到这里,杨玉瑶已回过头,用饱含期待的眼神看着她。

明珠很有压力,但还是低声应道:“不是薛郎,是崔祐甫。”

“为何?”

“奴婢不知。”

“好个哥奴。”杨玉瑶当即大怒,骂道:“都说了两不相帮,他却敢得罪我。”

此事当然有些奇怪,依着薛白的推测,眼下李林甫该是拉拢杨党才是,为何会突然转变态度、开始打压?另外,杨銛才派人去召薛白回长安,李林甫却能这般快反应,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杨玉瑶当即决定入宫去见贵妃,给右相上点眼药。

她还未出门,杨銛府中却有家仆匆匆赶到。

“三娘,不好了!”

“我已知道了。”杨玉瑶冷着脸,道:“敢坏我的事,我绝不给哥奴好过。”

“不是,是阿郎……阿郎病倒了……”

杨玉瑶还未明白这所谓的病倒了有多严重,匆匆往杨銛的府邸赶去,恰见两个姐妹的车马停在门口。

她连忙迎上前去,问道:“阿兄如何了?”

此时杨国忠从里面赶出来,匆匆跑下台阶,因太过慌乱一脚踩空,崴了一下,差点摔倒在地。

这一下崴得极疼,疼得他只能在台阶上坐下来,双手拍着台阶大哭起来。

“阿兄没了,我们没阿兄了!”

杨玉瑶脑子里“嗡”的一下,觉得杨国忠是在胡言乱语,上前一脚将他踹翻,径直往里赶去。

府邸里一片混乱,仆从婢女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待见杨玉瑶来了,干脆纷纷跪倒在地。

正房前,四个大夫正背着药箱站在那,脸色苍白,带着惶恐之色。

“虢国夫人,老夫到时,国舅已经……”

杨玉瑶理都没理,奔进正房,只见杨銛正仰面躺在榻上,张着嘴,长须上血渍斑斑。

“阿兄!”

一瞬间说不出是什么心情,杨玉瑶上前去推,想要能推醒杨銛,但任她如何推,杨銛都没有反应。

“阿兄醒醒,我错了,我不该和你发脾气……”

杨玉瑶此时才发现杨銛那看似黑亮的头发是染过的,发根处已是密密麻麻的灰白。

他脸上还敷了一层粉,遮盖了那满脸的细纹和老年斑,此时脂粉已褪了下来,显出他那疲倦发黑的眼圈。

那双眼睛上布满了红血丝,隐隐还有愤忿之意,像是在气恼杨玉瑶。

“我错了,我一辈子都在欺负阿兄,你醒来好不好?”

此时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亦赶到了,见此情形,皆趴在榻边嚎啕大哭起来。

杨玉瑶反而不哭了,抹了泪站起身来,走向门外的大夫,问道:“我阿兄是如何没的?”

“虢国夫人恕罪,是国舅故去之后,才有人请小老儿来的……”

“都让你们看顾好他了。”

“回虢国夫人,国舅午后困倦,想要睡一会,这之后,小老儿也不知如何回事。”

杨国忠一瘸一拐地走过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道:“我今日为薛白之事来找阿兄,还未来得及说话,阿兄正好得知薛白回不来了,急火攻心,一咳就缓不下来……”

“他有甚好急的?”

“就是说啊。”杨国忠哭道,“不该如此啊,呜呼哀哉!呜呼哀哉!阿兄啊!”

在这一片悲戚的气氛中,忽又有人跑来,慌忙喊道:“圣……圣人与贵妃到了……”

~~

摆在杨家面前的一个很实际的情况就是,杨家中能支撑门户的男丁很少,杨銛这一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杨国忠。

悲伤之余,杨玉环自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她思来想去,终究是对杨国忠的品性与才能有所犹豫……心里莫名地总是出现一个人的影子,属于一个坚毅而可靠的年轻人。

也许是因为在骊山刺驾案那一夜薛白对她的保护,她觉得,薛白是一个真正能让她信任的人。

在这个关头,杨玉环认为需要把薛白调回长安。

因此,在杨銛的头七过了之后,她趁着杨家兄弟姐妹都在,问了此事。

“本是有个阙额的。”杨国忠低声回答道,“可惜当时薛白不肯卸任,错过了,阿兄也是因此事急火攻心。”

杨玉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对此没作回应。

杨国忠其实也在偷偷观察她的反应,见状认为她应该也有些生薛白的气。

“除了万年县尉呢?”杨玉环问道。

她此前一句话没有问过,此时却能脱口而出万年县尉,可见私下里是有关注薛白的。

“他是进士出身,不能与杂流官抢阙额。”杨国忠试探道:“贵妃或可直接向圣人恳请?”

“我不涉朝政。”杨玉环道:“可有其它法子?”

杨国忠却知道她并非是因为这个理由,似乎从薛白外放之后,这位贵妃就从未在圣人面前替他说话了。

“终究是看圣人心意。”杨国忠道:“只要圣人对他满意,调回长安任官,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如何做?”

见杨玉环追问不休,杨国忠为难着,应道:“首先是政绩,等今年的赋税入京,地方官的政绩高低,一看税额便知。”

这确实是,地方官能收到的税越多,可见其对治下的掌控力越强,也证明当地的编户多、隐户少。

“赋税入京?那得等到秋后了?”

“是,但薛白今年的政绩必定会十分亮眼,我再借机以太府官员的名义在圣人面前递些好话,将他调回长安,不难,不难。”

说着不难,杨国忠却有自己的一份私心。

杨銛这一死,留下的是一个日渐庞大的朝堂势力,那么,由谁来继承?

薛白当然没有资格继承,他又不姓杨,只不过是个面首或是姘头。但其人确实是有手段,与贵妃的关系只怕还更近些。

尽可能地让薛白晚些调回长安,杨国忠才可从容接管杨党。等到秋后,木已成舟,薛白再回来也没用了。

因此,杨国忠常认为他留在偃师是一步昏招,长安城正处于有利可图之际,偃师能有什么?

~~

车马往来,信件传递,到了八月,薛白的公文传回长安。

杨国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薛白对杨銛之死是何反应,因此格外关注,第一时间赶往右相府。

他抵达时,李林甫恰好拿着那封公文在思忖,也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思忖了太久。

“右相安康,薛白可是请求调回长安?”杨国忠道,“我阿兄这一走,他必会以此为借口请求回长安,若圣人感念他对杨家的情意,只怕要给他升迁了。”

此事他分明看得很清晰,偏偏杨玉环问的时候却又不说,拿些“进士不宜与杂流抢阙额”的理由糊弄。

李林甫却是摇了摇头。

“竟然不是吗……那该是向右相低头了,愿意把罪名栽到王鉷身上?”

李林甫闻言,淡淡扫了杨国忠一眼,道:“你不了解薛白。”

杨国忠不认可这个评价,他一直以为薛白与自己是同一种人,奋发进取、不择手段,不想薛白最近真是越来越窝囊了。

“那就是表功了,他连着灭门好几家大户,都不知能收到多少赋税,若在各州县的进贡入京前奏功,能彰显圣人识人之明,必能使圣人欣喜。”

“不必猜了。”李林甫道:“薛白上奏,河南府部分州县今年有旱情,恳请减免税赋。”

“什么?”

杨国忠好生诧异,完全无法理解。

薛白折腾了那么多,到最后功劳不报,为的是什么?

堂中两人都沉默着,许久,李林甫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你说,那竖子到地方上待着不肯回长安,真是为了黎民百姓不成?”

“必不可能。”杨国忠语气笃定,态度明确,“薛白绝不是舍己为人的主,他做事必然是对自己有好处。”

李林甫却已经想了很久,没能想出薛白的所作所为对其个人官途有任何帮助。

“本相施行和籴法,世人多有谤者,但本相根据田亩多寡给价,将更多的钱给到贫户手中,做这些,对自己有甚好处?”

“这……”杨国忠无言以对,道:“薛白岂能有右相的心胸?”

虽说猜不透,但事已至此,薛白暂时是休想谋求升迁了。

话题于是转到王鉷身上。

“王鉷以追缴积欠起家,不擅权谋,所凭借者,唯‘圣眷’二字而已。但恰是因圣眷,始终屹立不倒,要对付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圣人不再相信他……”

~~

偃师县,陆浑山庄。

山谷深处有一排防备森严的房屋,在外面看来只是山庄主人给佃户住的寻常农舍,走近了,却能听到里面不停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铸好了。”

“给我。”

老凉接过一把长柄陌刀,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份量很重,之后寻了一块大木桩,双手持刀猛地劈下去。

周围众人见了,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喝彩道:“好!”

“好刀。”老凉先是这般评价一句,转向鲁三蚀,道:“鲁公,我有一说一,这刀还有得改进的地方,我使起来才顺手。”

正说着,姜亥过来,道:“郎君来了。”

两人连忙出去相迎。

如今樊牢已将一部分二郎山的兄弟及其家眷安置过来,另外还有丰味楼的一些心腹伙计,也是带着家眷,因此山庄中还算热闹,而老凉、姜亥则是这些人的教头,教他们些保家卫国的本领。

一切原本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今日薛白过来时却显得有些难得的郑重,直接在大堂里召诸人议事。

老凉、姜亥的位置是在侧边的最前。

樊牢也在,昨日刚刚送了一批铜料抵达,坐在他们下方,后面则是刁丙、刁庚俩兄弟。

再往后则是些才开始有所表现的伙计,比如胡来水,奇怪的是竟还有任木兰,这小丫头正大咧咧地向老凉挥手,很得意的样子。

在他们对面的便是些在官面上的人了,施仲以杨氏商行管事的名义在偃师经营生意,王仪则是薛白的幕僚,还有县署帅头薛崭,县中的吏员郭涣、赵六。

奇怪的是,薛白最为倚重的幕僚殷亮反而不在。

老凉对殷亮的能力与人品都是佩服的,因此一直在想原因,直觉应该是因为殷亮的家世与这里所有人都不一样。

众人等了一会儿,薛白到了,一左一右跟着的是杜妗、杜媗这对姐妹。

杜五郎没来,大概不是因为信任与否的问题,纯粹是没有必要。

三人在上首坐下,也不多寒暄,很快便说起正事。

“今日请大伙来,说件重要的事。”薛白道:“此事我反而先与樊牢说过,也没什么,无非就是我们得扳倒太子,扶持一位皇孙……”

一句话毕,堂中众人反应各异。

老凉、姜亥本与东宫结了死仇,早决心追随薛白,神色如常;樊牢、刁氏兄弟又紧张又有些兴奋,确实是没见过世面;施仲、王仪、胡来水是早打算卖命给薛白,虽讶异却也能接受;任木兰则完全激动起来,恨不能立即就喊上几句响应薛白。

还有不少人则是完全没想过这问题,顿时不知所措,比如郭涣、赵六……

“是哪位皇孙,我暂时不宜多说。”薛白继续道,“今日主要是问一问大家,敢不敢做一番大事业?”

老凉这才知道为何薛白没有请殷亮来,其实与殷亮那种聪明人,不需要把话说太透。由他们这些人来,把大事干出来,殷亮自然会有选择。

“敢!”

老凉、姜亥、薛崭等人先应了之后,樊牢也是不甘落后。

“好。”薛白问道:“有不敢的吗?”

郭涣的手一直在抖,有些紧张害怕,听了薛白这个问题反而应道:“敢。”

因声音有些发虚,他还再应了一遍,心想自己这一把年纪了,竟还要牵扯到皇位之争里。

好在皇位之争也是大唐开国以来的常例了,让人心里的负担能小很多。

薛白还是很在意郭涣的态度的,有了这位偃师百事通的支持,能少很多的麻烦,他遂点点头,给了一个鼓励的目光。

“好,诸位往后都是大唐的功臣。”

闻言,众人都有些躁动,薛白摆摆手,继续道:“荣华富贵不必愁,那就谈谈如何做到。这次到偃师,皇孙的要求基本已达成了,铁器、铜币、钱庄、粮食、民心等等,这些都是成事的基石……”

这些话给了众人不少的信心,接着,他话锋一转。

“但倘若我调离偃师,你们能否将这一切维持下去?”

薛白没有与手下人说他为何要调任、能否调任,只用了这“倘若”二字。

郭涣最先明白他在担忧什么,也知道自己是维持这些的重要一环,连忙行礼,道:“少府放心,我等虽无少府大刀阔斧之魄力,一定尽心守成。”

“好,我已举荐殷先生任偃师尉,郭老可暂任录事,静待时日。”

“喏。”

郭涣心中震动,惊异于薛白的能耐,也疑惑静待时日是何意,总不能往后还能给他也举荐一个官位。

“老凉、姜亥,你们不方便随我归京,便留在陆浑山庄。”薛白道,“刁丙、刁庚,你们随我走,如何?”

刁氏兄弟对视一眼,又看向樊牢,之后学着老凉的动作,应道:“喏!”

~~

这日从陆浑山庄回来,薛白与杜家姐妹私下计议时,才真正聊到调任之事。

“万年县尉的人选已经定了。”

“是,崔祐甫,他资历与我差不多,出身却高贵,这次又能代表博陵崔氏支持李林甫。迁他为万年县尉,正常。”

“可见顺势而为还是轻松的?”

“他们都顺着大唐的下坡路往下走,自然是顺。”薛白微微叹息,道:“但我确实没预料到杨銛会在这时候没了,他上次给我的信上还说身体不错……”

为此,他得开始准备回长安了,否则杨党或分崩离析、或让人窃取果实。

但前提是他得先完成今年的税赋、安排好后续的事宜,因为长安城中的还只有杨党,偃师县中才有他的薛党。

杨党只是壳,薛党才是他的核心、基石,这是他前来偃师的目的,他做事讲究利己也利人,从来不做舍己为人之事。

“事发突然。”杜媗道:“国舅一去,我们在朝中少了一大助力,眼下要调回长安只怕难了吧?”

薛白道:“我敢拒绝哥奴、王鉷让我出任万年县尉的提议,因升迁之事原本就有所准备。”

“如何?”

“我先写封信吧。”

薛白铺开一张竹纸,提笔,先是写了自己在偃师的一点功劳,之后写道:“长安县尉王之咸,博通经史,才华横溢,可入秘书省……”

杜妗一直在旁边看着,微觉好笑。

去岁薛白从校书郎谋求外放之时,就觊觎过长安县尉之职,可当时资历远远不足,只能将它拿来讨价还价。转眼一年过去,薛白已有了资历,王之咸却还在任上。

这才是早有准备的计划,而万年县尉之职才是那个意外出现的变化,薛白承受住了它的引诱,没有轻易被打乱计划。

与他做法相反、没能顶住引诱的人是元载,因此哪怕再聪明,却还是落入圈套。

薛白一字一字写着,像是他做事的态度,一步一步,不紧不慢。

很快,一封信写完,杜妗看了一遍,认为不论是王之咸还是薛白,确实都有了升迁的资历,但却还有个问题。

“你要寄给谁?”

眼下薛白最大的靠山是杨玉瑶、杨玉环姐妹,她们却很难绕开李林甫而决定薛白的官职,至少需要杨銛这样一个在中书门下省有权力的人物。

偏眼下李林甫、王鉷斗得厉害,双方都盯着他,他不论倾向哪方,另一方必要百般阻挠。

加之杨国忠态度暧昧,薛白在朝堂上似乎是一个同盟都没有了……

~~

数日之后,中书门下省。

“偃师来的?”

“是。”

一封长信被拆开,看信的老者眯着眼,隐隐觉得上面的话语好生熟悉,以前似乎听过。

看罢,他抚须沉思了良久,回忆着薛白在京时的情形……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67048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