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271章 不归

满唐华彩 第271章 不归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71章 不归

长安,宣阳坊,虢国夫人府。

杨玉瑶这日本想打马球,窄袖长袍都换好了,忽然发现遇到了不方便的日子,难免有些扫兴。

明珠见她神色怏怏,忙去安排人熬了碗姜汤端过来。

“瑶娘,既不能打马球,可想玩骨牌?”

“懒得动那脑子。”

杨玉瑶坐在那端着杯酒在喝,下一刻酒杯便被明珠抢走,换上了姜汤,还念叨了她一句。

“这时候岂好饮酒的?瑶娘都快成酒鬼了。”

“有何打紧?”杨玉瑶还是重新拿了酒杯。

明珠张了张嘴,本想说“薛郎若是回来见了瑶娘这样”如何如何,但如今府中规矩是不能提薛白的。

就连薛白每次来信,杨玉瑶也都是不看,说“看它做甚”,只是明珠猜她私下里还是拆开看了的。

“奴婢昨日听人说,洛阳白马寺供奉的菩萨很灵,女儿家若是有身子骨不适,求求也许就好了。”见杨玉瑶不听劝,明珠犹豫过后,小心翼翼地开口问了一句。

“是吗?”

“嗯。”

杨玉瑶端着酒杯忘了饮,握在手里摩挲着,以指腹温柔地抚着那杯纹,像是在抚着某人的肌肤,末了,她秀眉一蹙。

明珠便知此事该是很难安排的,各方面都说不过去。

“让念奴过来唱支曲吧。”杨玉瑶轻轻一叹。

时隔大半年,她最喜欢听的曲子还没变。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

咿咿呀呀的歌声如黄鹂鸣叫,婉转动人。

却有一婢子小跑过来,迈进门中,只见杨玉瑶还是那身男装打扮,正把念奴抱在怀里,姿态非常亲昵。

一个是酥美人,一个是玉娇娘,旁边服侍的则是一颗明珠,场面无比绮丽……奇怪的是,偏有种被冷落的感觉。

“瑶娘,有客求见,这是礼单。”

那礼单倒是很厚,但杨玉瑶心情不好,淡淡道:“不见。”

“对方说,此番前来拜访,与调薛郎回长安之事有关。”

“来者何人?”

“自称邢縡,户部侍郎邢璹之子。”

~~

邢縡正低着头坐在虢国夫人府的大堂上,听到花璧后有动静响起,他稍稍侧头,先是看见一双靴子,还以为是府中管事来了。

片刻间抬头一扫,他才发现原是个男装打扮的丽人,身材好生高挑。

畏于虢国夫人的权势,他连忙又低下头去,叉手行礼道:“见过虢国夫人。”

“没耐烦听你讲别个用的,说如何把我义弟调回长安,还有,是何官职?”

“万年县尉。”邢縡不敢怠慢,诚恳道:“李义年老很快就要致仕了,京城要职,想要的人很多,薛郎若要,该早些谋划。”

杨玉瑶这才点了点头,道:“看茶。”

万年县尉要出阙之事,她其实也听说过,但薛白那边一直反应不甚强烈。

而杨家虽富贵至极,可真到了关于朝政之事上,若无薛白出谋划策,总有点不知所措,杨銛、杨国忠显然绕不开李林甫来定夺官位,杨玉环则说她近来不宜给薛白请官。

倒没想到,有人主动找过来。

“直说,你有何门路?”

邢縡道:“实不相瞒,小人是御史大夫王公派来的,王大夫在吏部说话尚管用,只需国舅在中书门下省配合,可直接调动薛郎的官位。”

杨玉瑶就算再懒得动脑筋,也知道这是王鉷希望杨銛也出面一起对抗李林甫了。

这其实与薛白的主意算是相符的。

“有些事,想必薛郎并未告诉虢国夫人。”邢縡又道,“他在偃师,屡次遭遇刺杀。”

“什么?”

“据我所知,是李林甫密令安禄山遣范阳劲卒往偃师,纵火、下毒、刺杀,无所不用其极,誓要取薛郎性命。”

“他敢?!”杨玉瑶怒叱一声,须臾反应过来,问道:“你如何得知的?”

“王公派人往偃师查骊山大案的详由,查到了安禄山。”邢縡道:“这些年来被李林甫怖杀者难道还少吗?今薛郎查到安禄山逆罪之证,岂不虑对方狗急跳墙。为他安危计,当将他调回长安了。”

邢縡还真是带着诚意来的,眼下杨党与王鉷合作是利益使然,联弱抗强,自然之理。

另外,王鉷深恨杨国忠这短视贪鄙之辈,认为其不足与谋,让杨玉瑶积极把薛白调回来,才能教人安心。

~~

明珠再次把姜汤递到杨玉瑶手边,只见她沉思着,端起喝了一口,喃喃道:“也该回来了。”

“是,外放了大半年,且立了许多功劳,若不升迁,倒显得朝廷不公呢。”

明珠这般应着,倒显得她一介婢女也很懂朝廷大事一般。

杨玉瑶听了竟觉得很有道理,吩咐道:“备车,我去见见阿兄。”

虢国夫人府遂忙碌起来,除了备车马,一些房间开始收拾整理,婢子们搬出被褥到阳光下晒着。

……

杨銛府近年来愈发门庭若市,持着公文或礼物来拜会的官员来来回回。

杨玉瑶到了,竟也被安排在花厅等了好一会儿才见到杨銛。

“阿兄好大的排场。”

“三娘见笑了。”杨銛气色看着还好,竟连原本有些灰白的发色也重新变黑了,他由婢女扶着缓缓坐下,道:“虽说我不是实权宰相,但总该多关心国事。”

如今掌权到这一步,他当然也很志得意满,飘然的喜色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

杨玉瑶听得好笑,道:“那我就不多打搅阿兄治国了,直接问吧,打算何时把阿白调回来?”

“是哪边催伱了?”

不得不说,杨銛这气定神闲的一句问话,颇有种老谋深算的味道。

或许他的才能一开始不足以为相,但坐在这位置上久了,终究是有了宰相气场。

杨玉瑶道:“王鉷。”

“果然。”杨銛仿佛早有预料,“不急,官场上的事,对方愈急,我们就愈不能急。”

“我才不管官场上的事,只问如何把阿白调回来。如今有了王鉷配合,只需要阿兄一封批文。”

“我一批,那就是明面上与李林甫撕破脸了。”杨銛道,“如今先不必有所动作,且让李林甫与王鉷两虎相争,不能因一个小官职乱了分寸啊。短视、贪心乃成事的大忌……”

“我不管这些有的没的,只问问阿兄,他留在偃师是否会有危险?”

这问题杨銛就回答不了了,捻须不语。

杨玉瑶当即便发了火,道:“阿兄为了当宰相,却拿他的性命来权衡冒险,若他有个三长两短,你还有本事当这宰相吗?!”

“三娘,你好不讲道理,这事其实是阿白……”

“讲什么道理?我不管,马上把阿白调回来!”

“咳咳咳。”杨銛咳嗽起来,连连摇手,道:“唉,为兄也不知如何与你说,如今你我之间的见识已差得太多……”

杨玉瑶一旦撒泼却也是十分难缠,径直起身把桌案推倒,杯盘咣啷地摔了一地,非要杨銛把薛白调回来。

杨銛是嗣子,从小就让着几个姐妹,对此毫无办法,只好闷声挨着她的骂,显得有些懦弱。

末了,他叹了口气,应道:“我难道不想让他回来吗?可真做得了主吗?”

其实他也累,世人都说杨家如今富贵至极,可他已愈发意识到往后的风险;他看似贵为宰相,实则尚无权力,谋划皆出自薛白;且随着势力愈大,服众、安抚人心都能让他耗费许多心神,如杨国忠想独揽太府之事,元载想揽榷盐之权,李林甫苦苦逼迫,王鉷若即若离。

任相以来,杨銛看似威严,可夜里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等疲倦感却不知与谁说。连最亲的兄弟姐妹几人,富贵之后能说心里话的机会反而更少了……

这日,杨銛思来想去,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杨玉瑶的态度,而在于王鉷已经开始使手段拉拢了。从这点来看,他的政治嗅觉已变得敏锐。

同时,此事也让他感到扛不住压力,于是当天便派了人往偃师去劝薛白回长安。

其实他也认为薛白回长安的时机已经到了。

~~

四月下旬,偃师县。

今年自开春以来,河南府就未下过几场雨,土地干涸,看起来**的。

有经验的老农对此竟是有所预料的,古人千百年来凝炼的智慧便体现在一句句的农谚上。

薛白虽无这种智慧,但重视农人的意见,打算把偃师城郊的几条水渠延伸,形成一条完整地、能引洛河水灌溉大部分田地的中州渠。

这日到邙岭望了地势,下来时遇到几个担着水桶的老农。

薛白问了几句,得知他们是从四里地外的井里提水过来的,这天气不算炎热,但这么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走如此之久,其间辛苦非亲历者恐难以体会。

“县尉,如今我们还能担水来,就怕再晚些还不来水,庄稼可得旱死哩。”

“水渠已经在修了,当能有所缓解,大伙也尽些力,多保住收成,哪怕有损失,县里也会看着再减些税赋……”

这些话其实是不宜说得太明白的,或可能影响农户的积极性。打打官腔反而会省去很多麻烦,但薛白有耐心,愿意多作解释。

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薛白也求不来雨,但他肯到田地上来,肯关心他们的收成,就已经能给到农户许多信心。

他虽以血腥手段除掉了几家大户,这些农户却是一点儿也不怕他,围着他说各种农事。

远远地,一道身影从县城的方向跑来。

“县尉,京城来人了,是国舅派来的。”

老农们听了愈觉欣慰,认为县尉能耐大,还能与国舅有交情。

薛白反而有些许的忧虑,再次看了一眼农人们愁苦的脸,返回县里。

……

在县署等候的竟是元载。

元载素来沉得住气,今日风尘仆仆地坐在花厅里,竟有些坐立难安的模样。

好不容易一见薛白回来,他立即便起身行礼,笑道:“恭喜薛郎又立了大功,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元载、杨国忠与薛白都算是长安官场中最上进的一批人。

彼此一见面,就能感觉到那股努力进取的热情,其实是让薛白很亲切的。

“元兄竟有空到偃师来?”

“正好有些公务。”元载道:“另外,朝中确有大事……”

“我暂时回不了长安。”

不等元载说完,薛白已给了明确的答复。

他眼下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一个个摊子已经铺开了,开荒、修渠、减税等等,一旦由旁人接手,如何能保证执行下去?

元载一愣,完全出乎了意料,问道:“为何?”

“时机未到。”薛白道:“我若调回去了,如何再以高崇兄弟的案子作为筹码?且岂非马上要被逼着表态?总而言之,我们坐壁上观,眼下戏还未开场,岂能被人请上台去?”

换作旁人也就信了,元载却了解他,道:“以薛郎之能,回了长安定能解决这些问题。立了功劳、熬了资历,你待在偃师已无必要,反而有可能被右相派御史除掉。”

薛白笑着摇手,表示不在意。

元载道:“何况,万年县尉一职可遇不可求,错过了这一次,不知何年才能有阙额。官场上,一旦受挫就耽误一辈子的例子屡见不鲜啊。”

他很热切,因为换作是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升官,他认为薛白是同路人。

薛白确实也喜欢升官,但不爱做选择,他喜欢都要。既然敢拒绝这个万年县尉,他自是不怕没有阙额,因此一直显得很淡定。

元载见他这态度,不由疑惑问道:“薛郎到底是为何?”

“我在偃师县还有未竟之事。”

“何事?据我所知,王鉷已答应由你来推荐偃师官员。”

“对民生不放心。”

元载一瞬间似有些讶异,挑了挑眉。

薛白笑了笑,问道:“信吗?”

元载沉默了一会儿,叹息道:“我亦出身贫寒,如何不信?”

这态度倒是让薛白有些诧异。

他深深看了元载一眼,意识到自己总是以千年后的眼光,将其看成一个大贪官、大奸臣。

其实今日的元载已显出些贪心、不择手段的特点来,但至少此时此刻,还未泯一颗经世济民之心?但不知还有多少。

元载竟没有再劝薛白,一路奔波而来,他亦是累了,在驿馆住下。

……

次日,两人一道往偃师城郊巡视,边走边谈。

“薛郎可知,杨国忠自从改了名,愈得圣人器重,尤其是打点太府之后,更是青云直上。”

薛白听了毫无羡慕。

在他看来,杨国忠以圣眷打点些财物的东西,他在地方上的收获亦不小。

“换作是你打点太府。”薛白问道:“能做到让圣人满意吗?”

元载沉吟着,应道:“应该是……能的。”

“我大概是不能。”

“实话与薛郎说。”元载道:“我很希望你能尽快回长安,除了应对朝中局势的变化,也是压一压国舅身边一些爱捣乱的人。”

可以看得出来,薛白离开长安之后,以杨銛略有些软弱的性子,杨党内部很快已经出现了矛盾。

元载这话,指的显然是杨国忠了。

“我会回去。”薛白道:“沉住气,等到入冬以后吧。”

“这样吧,等到新任的县丞颜春卿到了,薛郎若放心,则可早些谋划升官。”

“地里的庄稼却不能早些熟,总不能拔苗助长。”

元载转头看向远处正在修水渠的人们,注目良久。

他是懂怎么当官的,薛白若是想要政绩、或者说是收买人心,只要趁现在粮价还未涨,以官府的名义低价收了粮食,等今年若是旱情欠收,高价卖一批,再拿一批赈灾,如此,政绩与民心也就都有了。

薛白却大动干戈做这些事。

这趟来,元载本是有所期待的,助薛白谋划升官;联合王鉷扳倒右相;往后再压倒王鉷、杨国忠,十余年或二十余年间他们或能携手进入宰执之列。

此时他不免有些失望,薛白似乎变了,又好像没变。

“一县之地终究是太小了。”元载道,“国舅已有资格与王鉷、李林甫争宰执之权,到时能改变的远不仅是一县的民生。”

“争的哪是宰执之权?是圣眷。”

薛白笑了笑,心知那些人争的仅仅是一个给李隆基当狗腿子的机会。

一旦脱离了田亩人口这些最底层的东西,庙堂之争夺的权力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

元载最终还是没能劝说薛白尽快调回长安。

他在偃师待了两日,在一个清晨赶回长安,奔向一个他认为的能够迅速让他飞黄腾达的权力斗争当中去。

薛白反而慢了下来,安安稳稳地当着他的县官。

~~

元载赶回长安,才到家中,王韫秀便告诉他杨銛有急事相招,让他一回来立即过去。

待到他一到杨府,杨銛便问道:“阿白何时回来?”

“薛郎醉心于治理偃师,言最快也要待冬月归长安。”

“这如何来得及?!”杨銛不由着急,道:“朝中已有大事。”

“请国舅指教。”

“就在数日之前,丹州刺史赵奉璋列举李林甫二十余条罪状上告。”

元载眉头一动,莫名有些兴奋,他感到这是鹬蚌相争,已准备好渔翁得利。

杨銛又道:“奏状还未送入宫中,李林甫却得知消息,命人罗织罪名逮捕了赵奉璋,以妖言罪将其杖杀。”

“是王鉷指使的赵奉璋。”元载道,“必然如此。”

薛白不在,发生了如此大事,杨銛遂问道:“公辅可有高见?”

元载听了,忽然意识到其实薛白不回来于他未必是坏事。

他或可以成为杨党真正的智囊。

“李林甫有些力不从心了。”元载分析道,“换作是以往,他绝不会让事情闹到这般大的地步。可见王鉷出手确是凌厉,远不是东宫的实力可比。”

“可赵奉璋已被杖死了。”

“这是给圣人看的。”元载道:“看似李林甫赢了,可若是圣眷不在他,杖杀堂堂太守,反而是李林甫惹圣人不快的开始。”

杨銛悚然而惊,问道:“王鉷故意的?利用赵奉璋之死对付李林甫?”

元载点了点头,道:“当是如此。”

“我们该如何做?”

“国舅不急,静观其变即可。”元载沉吟着,又道:“但若想知事情进展,可向贵妃打探圣人对赵奉璋案的看法……”

仅过了三日,元载便确定了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赵奉璋案发生之后,圣人亲自下诏,贬谪了一些李林甫的心腹官员。

其中包括谏议大夫宋浑甚至还是名相宋璟之子,只因与李林甫亲善便被贬谪岭南。

再加上薛白从偃师送回的一些证据,直指逆罪案与安禄山有关。

如此种种,让人感到王鉷这次或许真能扳倒李林甫……

~~

五月初十,一名五旬年岁的老者骑着驴进了偃师县城。

他对此地十分好奇,也不先找住处,而是到处逛逛。

难得的是,这么小一个县城,茶馆里竟还有卖民报,甚至还有专门读报的人。

老者见那边热闹,于是也过去买了一壶茶汤,坐在那听人读报,一边喝茶。

这民报上刊的却是些离奇的故事,此时在说的这一个是《狸猫换太子》,讲的是海外有个小国……

老者正听得有趣,忽然,有人在他面前坐下,问道:“敢问可是颜县丞?”

这是个女娃,一身男装打扮,手里拿着柄短刀,站没站像,坐没坐像,歪着脑袋看着老者,一脸得意。

“你是谁?”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偃师渠帅任木兰是也!”

“久仰,老夫颜春卿,渠帅如何知晓我是我?”

任木兰道:“我自然有一帮兄弟盯着,你一进城就认出你了……走吧,报纸也听好了,随我到县署去。”

颜春卿颇有闲情逸致开玩笑,抚须道:“有劳渠帅带路了。”

他这态度倒是让任木兰颇为欢喜,认为这个新来的县丞也不错。

……

到了县署,先是见过吕令皓,之后才去见薛白。

从这里,颜春卿就看出薛白虽无主官之名,却已有主官之实。

“薛县尉。”

“不敢。”薛白忙道:“我该称颜公为大伯。”

颜春卿也不推拒,笑道:“公堂上还是称官名,私下再称大伯不迟。”

他作为长辈,态度很谦和,隐隐地对薛白还有些敬畏。

“好。”薛白道:“大伯放心。”

两人落座,尚未开始叙旧,颜春卿已先开口道:“薛县尉可知老夫从何处调任来的?”

“何处?”

“丹州,云岩县。”

薛白马上反应过来,问道:“赵奉璋一案,可与你有关?”

颜春卿缓缓道:“不仅是有关,而且赵太守所拟的二十余条罪证,证据皆在老夫手中。不过,老夫也并非有意沾惹此事,恰逢其会罢了。”

薛白马上明白过来,王鉷这是非要将他绑到同一条船上……

还有两天,我之后会调整一下作息~~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67048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