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195章 李花

满唐华彩 第195章 李花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195章 李花

皇城西南隅,与秘书省相邻的右威卫衙署内,士卒们正聚着斗鸡,吆喝得十分热闹。

“啄它!啄它!”

两个年轻人走到了大门,四下看了一会,见无人值守,只好伸手一推,径直进去。

他们都是修长挺拔,相貌俊逸,其中年长一人身披道袍,气质更飘逸些,抬手在鼻前稍稍摆动,似嫌弃院子里的马粪与汗臭味。

另一人则更年轻些,身穿一袭青衣官袍,举手投足反而稳重,耐心等着这一局斗鸡结束了,方才开口。

“敢问,薛畅薛将军可在?”

“你们谁啊?”

“校书郎薛白,这位是待诏翰林、供奉东宫、秘书郎、纂修使李泌。”

“等我们去唤将军。”一名士卒把斗鸡赢来的钱币塞进怀里,小声嘟囔道:“六品官好歹穿个官袍啊。”

过了一会,右威卫中郎将薛畅被推醒过来,揉了揉眼,才想起已经接到命令,要搬到东宫左右卫率府去,把这衙署让出来给秘书省。

“尻,南衙十六卫还有被秘书省欺负的时候。”

“将军,那还搬吗?”

“搬,哪里斗鸡不是斗鸡。”

薛畅打着哈欠到了大堂,见到薛白却是愣了一愣,哈哈笑道:“这不是我那便宜大侄子吗?”

原来他也是薛仁贵的子孙,倒是曾与薛白见过一两面。

“是误会,如今薛灵找到了他真的儿子。”

“尻,说到薛灵,他还欠我一百多贯呢。”薛畅啐道,“听说他女儿要成亲了,这钱也该还了。”

薛白正要开口,薛畅摆摆手,道:“我薛家的事不用你管……兄弟们,去右率卫府!”

这些南衙士卒除了兵册与各自的盔甲武器,旁的也不带,风风火火就走,在当日傍晚便把一片狼藉的右威卫府空了出来。

次日,李泌与薛白便安排杂役们洒扫衙署,只见酒坛子、肉骨头,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物件堆积成山,包括一些妇人的肚兜。

“若有一方军镇叛乱了,长源兄以为京中这些禁卫可堪一战啊?”

“禁卫并非用于平叛。”

“是啊,但如今大唐外实内虚却是事实。”

李泌转身一指,指着薛白那青袍道:“云在青天水在瓶,九品官太爱操心。”

他虽没打算真点过去,薛白却是避开,以免他的手指戳过来,对这身官衣十分爱惜。

这便是两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李泌年纪轻轻便居六品高官,却未将官职当一回事,轻视仕途,更喜着道袍或白衣,以明淡泊心志;薛白倒不是为了炫耀这九品小官,而是认为穿着官衣办事大家方便,那些小吏、杂役们要找他也一目了然。

忙了三两日,他们好不容易把右威卫、右领军卫都占了下来,才知道其实占衙署也很辛苦。

如此,秘书省便扩充到了原本的两倍大小,虽然还有所不足,却可以展开先期的庶务了。

而著典的第一件大事,却是李林甫亲自来宣读主持纂修的官员任命。

四月初一,皇城内金吾静街,气氛肃然,已被召集到秘书省的官员、学者、匠师们分列站立等候,只见执戟的卫士护着高官重臣们缓缓而来。

最前方是有四人,其中两人身披紫袍,两人穿的是亲王礼服,远远便让人感到一股庄重威严的气势。韦述也是一身紫袍,上前相迎。

这五人便是大典的监修,嗣岐王李珍、嗣许王李瓘、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礼部尚书韦述。

薛白才知原来韦述如今兼任了礼部尚书,想来如此才配得上监修的地位。

之后又是先任命一批副监修、都总裁、总裁、副总裁、纂修使等等。

“另设图书催纂使五人,监督纂修的进度,以九品官员充任,校书郎薛白,校书郎羊袭吉,集贤殿正字杨护……”

薛白站在人群后方,听得正困,忽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得知自己终于还是兼任到了一个官职,想必能多领一份俸禄。

往下则还有编写人、缮录人、圈点生等等,更具体的任命还得等各方学者聚集长安。

之后,五位编修便开始漫长的发言。

李泌不知何时从前方队列中退了下来,到薛白的身旁,低声道:“你又闹出了好大动静。”

“错了,不是我闹出的。”薛白道:“明君、盛世,著大典本是应有之意。之前没有是因为纸价太高,连右相都要想办法‘节流’。”

“因势利导,伱手段更高了啊。”

“还是错了。”薛白道:“这次可不是争权夺势,这次只是正常庶务而已。”

反正都是闲着听高官重臣们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李泌也有兴趣与薛白多聊聊,小声道:“不妨说说这争权夺势与正常庶务,有何不同?”

“打个比方,抢饼吃与造饼吃的区别。此前我带着寒门举子们闹礼部,科举这块饼就那么大,我们多分一点,他们就少分一点,是抢饼吃,自然闹得不高兴;此时就不同了,更多的名望、官职,所有人都能多吃一点,是造饼吃。”

薛白说着,远远瞥了一眼还在滔滔不绝的李林甫,见无人留意到这边的窃窃私语,方才继续道:“既当了官,不能只知道抢饼,造饼才是正事。”

李泌听了先是笑笑,之后摇头道:“如你所言,造胡饼也好,造汤面也好,天下间能用的米粮就那么多。能不抢世人的饼,能不抢百姓的米粮?”

“那便得谈增产之事了,可惜你我如今不在其职。”

李泌微微叹息,道:“我并非说这块饼不该造,旁的花费或可裁减,著书之事不该省。唯担心由右相主导此事,又将加税了。”

“我会劝圣人在宫中用度上裁减。”

“舍得失了圣眷?”

“嗯。”薛白道:“与长源兄一聊,感触颇深,我辈为官,抢饼、造饼都是简单的,最难的却是种米粮。”

“是啊。”

李泌还要说话,忽发现前面陈希烈已经瞪了他们好一会儿了。

~~

“说到秘书省的会食,朝廷给每个衙署发放食本,各衙门再通过牙行放贷,取利息钱来采购会食。先前,左相把兼领数个衙门的食本合在一起放贷,悉心打点,众人吃得自然好。”

“如今呢?”

“方才你们没听右相说吗?如今著大典,圣人另拨了钱财,往后由光禄寺负责伙食,朝暮酒馔,供以茗果。若能夜以继日编纂者,再发膏火之费。”

“圣人优厚,真是千古少有的宽厚之君啊。”

这日,薛白与李泌跟着萧颖士、李华一道会食,聊到这些琐事,薛白不由有些疑问,道:“那秘书省原本的食本呢?”

众人都是刚调过来的,于是都看向萧颖士。

“老夫如何知晓?左相未曾说过此事。”

“圣人真是千古少有的宽厚之君。”薛白遂也跟着赞了一句。

与他一道用餐的三人都是六品官,唯有他一个九品混在其中,却是半点也不拘束。

不曾想,李华偏要拿出长辈的气势来压他,会食之后,抚须问道:“老夫初到秘书省,薛郎带老夫四处转转如何?”

萧颖士久在秘书省,且是李华的至交好友,不让萧颖士带路,偏要找刚授官没多久的薛白,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一瞬间,薛白脑中浮现起李季兰貌若桃李的容颜,略有些为难,但也不惧于与李华说清楚。

措词他都想好了,先说与季兰子是朋友之交,再说他虽拜托季兰子做了很多事,但也让李公一年内从工部主事升迁到秘书郎、纂修使。

如此一来,底气也就足了。

然而,李华带着他从秘书省走到右领军卫衙门,一路上背着双手,却是始终不发一言。薛白原本坦荡,因此反而尴尬起来。

“此处也并入秘书省,占地便不小了啊。”李华终于是憋出了一句。

薛白道:“是啊。”

李华点了点头,又是半晌无言。

须知他提笔写文章实是文如涌泉,妙笔生花。

正在这沉闷的气氛中,有小吏赶来,道:“校书郎,右相亲点了你的名字,让你随送到右相府,有公务相询。”

“好。”

薛白并不觉得松了一口气。

~~

右相仪驾起行。

长安官场上还是有许多人不知薛白的能量,眼看这个九品小官得了右相的青睐,纷纷羡慕不已。

“薛校书为何得右相看中?”

“他是相府的准女婿。”偏有官吏不懂装懂,“你可知右相府中有一选婿窗,薛白便是由此中状元、授校书,要青云直上了。”

但事实上,李林甫并没有给薛白好脸色,一路上都冷落着他,直到进了右相府,方才招过他教训起来。

“真当老夫不会动你?事前不与本相明言,你们眼中没我这个右相不成?”

相比于陈希烈软绵绵的威胁,李林甫语气虽平淡,却是真的会动手。

一旦他把杨銛、薛白等人视为心腹大患,便有再掀起一桩韦坚案的可能。

薛白道:“我身为校书郎,遇事向秘书郎、秘书丞禀报,再由秘书少监询问右相,当是循常例。”

李林甫脸色冷峻,道:“诡辩无用,你找李瓘打了陈希烈一个措手不及,还敢与本相言循常例?”

“但我确是依规矩办事。”

“往后有大事,向本相禀报。”李林甫不至于自降身份与他争论,淡淡道:“只要你还想在大唐官场上待下去。”

“谢右相特别对待。”

李林甫沉默下来,以他那斗鸡一般凌厉的眼神注视着薛白。

薛白于是又回想了一遍,确定自己如今应该与右相府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杨党虽有威胁,毕竟倚仗圣眷且没有太过份……之后,他才意识到李林甫为何这般看自己。

脑中又浮起了李腾空的样子。

许久,大概是李林甫觉得没把握以气势压得薛白心甘情愿地听话,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

出了右相府,薛白抬头看着天色,心道去一趟将作监应该还来得及。

他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做事,并非是希望早些立功升迁,而是知道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升迁,因此希望在秘书省这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的事来。

今日被浪费了一些时间,玉真观里的两朵李花在心间飘过,拨动了一些情绪,当平复心绪,踏实做事。

“状元郎!”

忽有宦官纵马而来,在薛白身前勒马停下。

“状元郎累我好找,从秘书省一路过来,走吧,圣人召见。”

薛白自得了官身,已经没有那么多心意用在哄李隆基了。

他毕竟与贾昌、王准,甚至李林甫、杨銛不一样,他如今在塑造的是能臣干吏的形象。之前便罢了,如今穿着这官袍再频繁入宫,是容易被当成弄臣的。

当然,李隆基既然相召,不情愿也只好去一趟。

~~

“太真可察觉了?那竖子自得了官身,便不太将朕当回事了。”

“圣人如何这般说?他才上书著书开馆刊报,以文辞彰圣人之德。”

“可你看,哪封奏章上有他的名字啊?”

“这才是我这义弟守规矩之处,一个校书郎的名字,岂该得圣人御览?”

“初入官场,就学着分润功劳,巴结官长。”

李隆基淡淡叱了一声,目光却是看向了摆在博古搁子上的一个算盘,那上面刻着“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诗。

不一会儿薛白到了,一板一眼地叉手行礼,道:“臣请圣安,天长地久。”

“好了,不必拘着。”李隆基朗笑道:“今日邀你来看看朕新排的戏曲,定叫你瞠目结舌。”

说话间便吩咐梨园戏班准备开演。

借着这工夫,君臣二人也稍谈论了些近日的一些庶务。

“杨銛那三个主意,是你替他出的吧?有时朕也奇怪,你这脑子是如何长的,总有许多新鲜法子。”

“回陛下,是。”薛白道:“臣不是脑子好用,而是胆子大,想到什么就敢说。”

“是吗?”

“开元、天宝如此盛世当有一部巨著,有这想法不难,但朝廷要省纸,便无人敢提,提了便有人说开支大,给百姓增负担,臣是蛮顽的性子,不管不顾,说哪怕将宣阳坊的宅院卖了,事也得办下去……”

“胡闹。”

李隆基不等他说完,当即叱了一句,道:“朕赐下的宅子你也敢卖,天子威严何在?高将军,你下一道口谕给右相,修书的花费其中五千贯由朕的内帑出。”

“圣人恩典。”

这位圣人果然是大方的,安排了此事,自觉满意,拍了拍膝盖,猜想着后世人们对自己的评述又得添几桩功业。

薛白见了如此手笔,反而大失所望,道:“只恐太府库藏亦有负担,臣愿捐出宅院,以示陛下节俭。”

“够了,这不是你该管的。”李隆基当即不高兴,“莫坏了观戏的心情。”

“是臣逾矩。”

“你初入官场,莫学那等卖直邀名之人,当学右相做能臣。”

李隆基这才笑了笑,又道:“编书之事不是你一竖子能主持的,刊行邸报之事朕打算交于你,可能胜任?”

“谢陛下信重,臣必竭尽全力。”薛白问道:“但不知这第一份报,圣人对天下臣民有何示下?”

李隆基倚着御榻稍稍想了想,愈觉自满,却也没什么想告知臣民。

“如此,过几日,朕召些文才出众之臣早朝,赋诗文赞颂盛世,此便为这第一份邸报之内容,朕与长安万民同乐。到时只看能否如你们所言,朝夕之间发遍长安,乃至关中?”

“虽铜版活字未铸成,便是用雕版,臣也愿试试。”

“志气可嘉。”

薛白并不想等到活字铜版铸好再开始办邸报,邸报的内容并不多的话,雕版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他的谏言举措,其实是借着陈希烈、李林甫对这新的技术不了解,把活字铜版、邸报绑在一起说,造成“只有秘书省有这么多书籍和识字的工匠才能做成这件事的感受”,如此将邸报之事掌握在杨党手中。

他知道活字印刷术不实用,故而在印集注时就没有用,但秘书省得有一套铜版活字,一则是圣人的功业;二则彰显秘书省的地位、声望;三则,若有大量的书籍要刊印能够用到这套活字,是能够与世人的文化互相影响的,让一部分文人尽量用很简单的字,使更多平民百姓能看懂这些内容……

薛白想着这些,李隆基则饮了一口酒,看向戏台,只等着大幕拉开,对自己排出的这出戏很有信心。

正在此时,有一女子从戏台后面出来,提着裙子快步赶到这边,行礼道:“圣人,戏都安排好了。”

“好,给阿菟赐座。”

李隆基心情很好,向薛白道:“可看明白了,和政县主便是朕派去打听你们是如何排戏的探子啊。”

“圣人说笑了。”薛白应了。

之后,李月菟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薛白忽然想到,这是今日的第三朵“李花”,也许李隆基今日见自己的目的,与李华、李林甫相似。

陈希烈说的话竟还真有些道理,他也该早些将婚事确定下来了,当断则断。

第二章要到早上发了,不要等~~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67057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