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满唐华彩 > 第184章 世族

满唐华彩 第184章 世族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3:03: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184章 世族

梨园如仙境。

时隔多日,薛白终于再次站在李隆基面前,彼此的感受都与往昔不同。

“朕听闻你在私下诽谤朕。”

“我没有。”薛白道:“我年少得遇圣人,以卑贱如蝼蚁之身份,一度成为状元。君恩如此深厚,恩同再造,我视圣人如至亲长辈,此心若不诚,天诛地灭……”

“够了。”

奉承的话,李隆基听得多了,没耐心听太长的。

但他也知道薛白说的是事实,有一种这是自己看着长大的臣子的感觉。

他稍稍看薛白顺眼了一些,还有点感慨。

“朕的臣子里,也只有你与胡儿出身最是卑微。对朕也是最尽心,有好吃的、好玩的总想着朕,受到的攻讦也最多。”

“确是感激涕零。”

薛白其实心中不快。

原本好好的一番君臣相得的开场,李隆基非要把他与安禄山混在一起谈。

但在李隆基心里还真就是这样,觉得今日把这两人归为一类,是对薛白能力的认可。毕竟,安禄山这种忠心能干体贴圣意的臣子是他最喜欢的。

“但,圣人如此待我,我却对圣人瞒着身世。”薛白道:“我不能与安禄山并论。”

“你还知道?!”

李隆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但既然有了宣泄怒火的出口,他也不必在薛白小儿面前端着,叱骂了几句。

“朕赐伱认亲,你擅自更改,阴谋布局,当众拂逆朕。在你眼里,你的状元身份,比天子的颜面更重要吗?!这便是你说的感激涕零、恩同再造?!”

“我错了。”薛白道:“我之所以这么做,因为那些人明知我的身世,却装模作样,我看不惯。”

“还敢狡辩?”

“回圣人,不是狡辩。从崔翘出那题目开始,他就是在撩拨我,明知我的真正身世,偏要出个‘湘灵鼓瑟’,看我是犯讳还是承认是逆罪贱奴。我是欺君,圣人罢了状元、哪怕杀了我,我都心甘情愿,这是我该受的。但他却是个什么东西,跟我耍小心眼?”

高力士不得不叱喝道:“放肆,在御前如何说话?!”

李隆基却摇摇头,道:“继续说。”

“崔翘老贼,嘴上说我欺君,心里有何不清楚的?末了,摆出名门世族的风范,说他已经够容忍我了,我一个逆罪贱奴,凭何在长安声名鹊起,凭何高中状元?我是不识好歹,只顾着给圣人写故事,忘了给他这位大宗伯投诗文行卷,拒了他嫁孙女给我的好意了!”

“好一个牙尖嘴利,你欺君之罪,说到最后,反成了旁人陷害。”

“回圣人,我没想着要翻案,就想着带崔翘一起完蛋。其实我也知道,害我的不止他一人。还有人在背后利用崔翘,国舅在督办的榷盐、造纸两桩差事他们都想沾手。我没办法,这次闹事,求的不是保住状元,而是打他们的脸。”

薛白说过,想了想,又补了一句。

“我还有一桩罪,我常在圣人面前藏拙。其实我让老师、郑博士帮忙,召集士子,用了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右相之前的指责没有错,我心机深重、手段毒辣。”

“呵。”

李隆基不由得讥笑了出来。

高力士见圣人笑了,不由也笑。

“手段毒辣?”

李隆基愈觉好笑,抬手指了指宫苑,说了个题外话。

“太真养了一只海州猫,平日里撒泼打滚,颇有为趣,看起来很无辜。但它但凡出门,趁着旁人没看到,捉到鸟儿老鼠,就用它的爪子残杀,将这些小东西折磨至死,以此为乐。你说,朕难道真不知它做了些什么吗?手段毒辣?就你那两下子。”

薛白道:“我做的一切,都瞒不过圣人的眼睛。圣人看我就像是看一只猫,像天上神仙看地上人。”

“够了,说好听话无用。”

“我是想说,怪我瞒着圣人,我其实不是一只海州猫,只是一只狸猫。”

“朕管你是什么猫。”李隆基叱了一句,漫不经心地问道:“既然觉得被欺负了,为何不找你义姐义兄们说情,是觉得朕治不了他们不成?”

“这……我愧对圣人,无颜开口。”薛白道:“也是怕给圣人惹麻烦。”

“你有这份忠心?”

“是,寒门学子不满世族把持科举久矣,我们借机造出声势来,挫一挫他们的锐气也好。不必什么事都惊动圣人。”

李隆基倒有些惊讶于他有这个心意。

当然,这件事确实不同于此前的勾心斗角,天子能改变的也很少。

“放得狂言,依朕所见,你的声势倒要被他们挫了,打算如何啊?”

“不怕。”薛白道:“他们操持了将作监的造纸坊,却封堵不了造纸的工艺。我已经把最新的造纸工艺给了所有离开长安的志同道合之士。他们虽然没有成熟的作坊,终有一日,必然能把纸价压下来。我们还要把今科春闱,寒门子弟的事迹传扬出去,把我老师的文章传扬出去。”

“传得出去吗?”

“我们有个想法,名为‘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不同的是,它是每个字都单独一块,可以自由排列。能够很灵活快速地印出新的文章,世家子弟想堵住我们的声音,难。”

这原理简单,李隆基一听就明白了,道:“操控舆情,庶人敢为之?且尔等能制出几套活字版、从何处找到那许多识字工匠?此非庶民可有的工艺,但归朝廷来办。”

“圣人明鉴,是我考虑不周。”薛白道:“此事难成,但寒门子弟们愿费数十年光景争科场一席之地,我出身卑贱,愿为他们尽一份力。”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事,李隆基既想改变,又不愿真的广泛触动世家之利,影响他享乐,薛白这态度就刚刚好,有一点小办法,慢慢来。

薛白终于算是稍展现了一点治国之臣的才干了,还学着举荐人才。

“我这么做,除了出气,也因寒门举子在长安真是太难出头了,只能投奔边镇。与右相尽用胡人为边镇的道理一样,这些人孤寒无倚,唯对圣人忠心耿耿。比如高适,他虽写了《燕歌行》这样的诗,不满的其实是有人阻挡他报效君王,实则他比旁人更要忠君,圣人一见他便知……”

~~

“召礼部尚书崔翘觐见。”

“臣见过圣人,请圣人春安。”

崔翘有些憔悴,他这些日子并不好过。

虽然知情人都明白他是被裹挟了,但事实就是他的名字已被用来倡议科举多提携寒门士子。因此已经有一些世家官员们认为,若不给崔翘一点惩罚,便是助长那些鄙夫的气焰……简直太荒唐了。

“爱卿不必多礼,有封奏折一直押在中书,朕召你来一问。”

“是。”

李隆基低头饮酒。

高力士问道:“敢问崔尚书,驸马张垍承认,是他让你给薛白一点教训,你可是因此出题使他犯讳?”

“是老臣糊涂。”

“梨园无旁人,崔尚书说话莫太不爽利,陛下问,你就答。”

“是,是张驸马所言。”

“张驸马要你如何?”

崔翘不敢答,却还是道:“他说薛白欺君,不能真给了状元,让他弃考也好,不中榜也好,总之不能让此子得逞了。”

“既然如此,你为何又点他状元?”

“是……右相吩咐的。”崔翘道:“右相说,圣人心意就是如此。”

“这般一说,张驸马没错,右相也没错。”高力士道:“你先听张驸马的,后听右相的,你也没错。”

“老臣有罪。”崔翘道:“老臣有罪。”

李隆基这才来了兴趣,问道:“你罪在何处?”

“老臣主持春闱,没能处理妥善这些事,请圣人治罪。”

李隆基笑了笑。

他虽是天子,还真捉不出崔翘的错处来,要错,也是天子错了,毕竟全都是顺着天子的意思办的嘛。

“赐座。”

“老臣谢陛下恩典。”

李隆基道:“朕听闻,爱卿为国取士,唯才是举,认为该增加寒门举子中榜名额,朕为何未看到奏折啊?”

“陛下误会了,老臣……”

“爱卿不如上一封奏折,提议另增十个进士名额,专点祖辈三代未曾为官之贫寒举子。”

“陛下,不可啊,国家取士最重公平,如此一来,是给了别有用心之人钻营舞弊之机会。”

“爱卿是不愿上奏折啊?”

崔翘也不敢再坐,连忙起身,深深行了一礼,道:“许是这些刁蛮举子肆意闹事,使朝中有些官员认为一味纵容、安抚他们便可,却不知他们心怀怨怼,贪权爱富,一旦为官,下不能宽待百姓,上不能忠于君王,绝非良材。”

说到这里,他激动了起来,开始罗列出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说辞。

“臣不知薛白到底是赌徒之子,还是逆贼之子。但想必他自幼学到的都是一些无赖之术,甚至是谋逆之术。此子但凡一点不顺意,便搅动民意对抗朝廷,天宝六载春闱闹事、秋闱舞弊,今更是围攻礼部,持刀挟持朝廷重臣,如此狼子野心,与造反无异,无怪乎酷似薛锈。”

“聚集在薛白身边者,个个都是对朝廷心怀怨怼之人,杜有邻极善钻营,先是投机东宫,牵扯谋逆大案;其子杜誊,更是屡犯大案之恶徒,薛白每借权势包庇;还有高适,怨怼之诗写了不是一首两首,对朝廷心怀不满已久,这些人煽动舆情,不重惩不足以儆效尤啊……”

崔翘是有证据的。

一张皱巴巴的诗作被拿了出来,递在了圣人面前。

李隆基目光看去,有些讶异。

他一开始以为是白藤纸,但仔细一看,材质不同,遂看向高力士,以目光相询,竹纸工艺已经能做到这等柔韧程度了?

高力士点了点头,很小声地道:“是竹纸,将作监接手之后,纸质提升很快,关键在于纸浆的浸泡,据说有的要泡半年,老奴是没想到的。”

李隆基这才打开,看向了那首诗。

崔翘没听到高力士的低语,目光偷瞥去,见圣人皱了皱眉,不失时机地补了几句。

“高适在今科写的诗也满是怨怼,臣不敢给圣人过目……”

李隆基听了,果然不悦,道:“爱卿受委屈了,退下吧。”

“老臣告退。”

~~

出了宫城,崔翘稍舒了一口气,心想,先让圣人拿不到自己的错处,再拿那些放肆妄为的士子来转移圣人的怒气,该是应付过去了。

他求的不多,一个东都留守的闲职罢了。

回到家中,过了两日,崔翘正在书房,便听家中老仆通传道:“七郎,大郎、二郎来了,杜公也到了。”

“我到堂上相见。”

崔翘官位虽高,但在这种大家族中,时升时贬的官职并没有那么重要。权力大小,有时看的是对朝野的影响力。

他的兄长名叫崔禹锡,在睿宗年间便进士及第,在开元中期担任中书舍人,审理章奏,草拟诏旨,执掌机要,权柄不是如今的礼部侍郎能比的。

如今崔禹锡年迈,已是白发苍苍,正坐在堂中与杜希望说话。

“七郎从小就糊涂,小舅莫要怪他。当时他也说过,要招薛白当孙女婿,这小郎君没看上我们崔家,无可奈何。”

崔家兄弟的母亲正是出身京兆杜氏,是杜希望的堂姐,因此他们称他一声“小舅”。

杜希望笑道:“此事老夫听说了,是我族中侄儿没能搭桥牵线,闹出后面这许多事来。”

崔翘听着这对话,心知阿兄是在杜家面前说薛白不知礼数,笑着上前行礼。

“小舅,阿兄。”

“来了。”崔禹锡指了指崔翘,道:“今日便当着小舅的面,给这糊涂的兄弟一个教训……这礼部尚书你也莫当了。”

崔翘心想,终于来了。

他早已准备好去洛阳,行李都收拾好了。

却听崔禹锡道:“贬为江陵长史吧。”

“什么?江陵?”

崔翘讶然,惊愕道:“阿兄老糊涂了不成,我如何还能去江陵……”

杜希望也连忙道:“大郎太心狠了,贬得太远了啊。”

“他应得的,只盼小舅能出面帮忙平息事态。”崔禹锡道:“毕竟难免有些人幸灾乐祸,趁火打劫。”

整件事与杜希望无关,这表态也不是给杜希望看的。而是崔家拿出了态度,请杜希望当个和事佬,与各方打个招呼,平息纷争。

“那好吧,老夫就卖一张老脸,多走几处。”

……

等杜希望走了,崔翘惊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阿兄,如何回事?你岂可将我贬至江陵?!”

“此事我作得了主吗?自去问哥奴罢了。”

崔翘讶道:“他岂能贬我?”

“还能为何?你惹得圣人不喜了。”崔禹锡叹道,“我尽力保你,已问过哥奴了。你没将差事办好,却在御前将罪责推到几个白身头上,他们担得住吗?高适?苦于不能入仕的蝼蚁一只,圣人不贬你,贬他不成?”

“圣人能以何罪名贬我?我什么都没做错!”

崔禹锡摇头,道:“圣人拿不到你的罪名,哥奴拿不到吗?你可知有几多人揭发你为私怨阻薛白登科?”

“你们这样?!”

崔翘惊怒加交,瞬间反应过来了。

他被卖了。

圣人要治他的罪不需要证据,哥奴找了几个世家商议了一下,只好让一步,贬一个人给圣人出出气。

最先将他弃之如敝履的,恰恰是他身后这些亲朋好友,姻亲故旧。

这家说要状元,那家说要进士,这家说要竹纸,那家说要刊书,张垍说圣人反悔给薛白状元了,李林甫说还是得给一个状元……他置身这漩涡里,替这所有人牟得了他们想要的利益。

结果出了事,却只有他一个人担。

“你们这般待我?!”

崔翘气到颤抖,指着自己的兄长,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崔禹锡支着拐杖缓缓站起,道:“给我马上平静下来,我已垂垂老矣,为的是自己吗?为的是这崔家,包括你五个儿郎在内的崔家。”

一句话,崔翘却只能把满腔的怒意强压下去。

他连怒都没有资格怒。

……

贬谪崔翘的奏章下来得很快,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傍晚就送到了崔宅。

虽然折了一位礼部尚书,于崔家却无伤大雅。

崔翘有兄弟七人,儿子五人,只他这一支就人才辈出,都是大唐最出色的,而他们还只是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的一小支,南祖房则属于定著六房之一。

他不过是世家人才九牛一毛的存在,贬了就贬了,没什么可惜的。天宝八载的科举,也不会找不到适合的主考官。

少了他一个,于世家把持科场、官场的局面并没有任何改变。

最初的改变则是源于这日的另一个消息——崔翘罢黜状元的奏折被驳回了,薛白依旧是天宝七载的状元。

很多人都以为有这结果只是因为崔翘猜错了圣意,没有想过此事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局。

~~

崔翘离开长安那一日,薛白正在送高适前往河东。

“其实,圣人对崔翘恼怒还有一个原因,得知高兄仕途不中便转投了王将军幕下,最直观地感受到了人才外流。”

薛白最后又提醒了高适一次,道:“可见圣人欣赏高兄的才华,若留在长安,也许能授官。”

高适摇了摇头,附耳对薛白说了一句。

“我不想留下,圣人所问皆虚务,仿佛若授我一人之官职,即可解决了寒门入仕之积弊。而王将军更需要我,故以实务相询。”

薛白觉得高适很多时候是执拗的,偶尔却能圆滑,像是学了数十年还没完全学会世故,也许还要学几年,也许永远学不会。

“高兄说的这些,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你我手中解决。”

李隆基不愿解决、解决不了的事,薛白愿意慢慢去做……

抱歉,说一会写完,结果写了一个小时。月票榜快要掉出前十了,最后一两天,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感谢大家~~

(sdingdiannn/ddk54408392/13867058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