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家祖左宗棠 > 第136章:水上飞机

家祖左宗棠 第136章:水上飞机

作者:白社桑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4 13:34:05 来源:顶点小说网

“号外号外,我军海外大捷,俄人投降!俄人投降!”

“哎,给我来份报纸……”

“来份报纸……”

1个青年手握着报纸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嘘了1口气,找到1处僻静地方,刚刚展开来,就听见身后有人喊了自己1声。

“豫才,豫才,这里。”

周树人抬起头张望了1番,才看见茶楼2楼有人朝自己招手。

“笱玉?”

1个略有些陌生的脸映入眼帘,正是自己的预科同学沈觐宸。两人上了大学之后虽然常有书信往来,但见面还是少了些。

走上2楼,周树人发现沈觐宸身边还坐着1个人,看样子是学生。

“好久不见。”寒暄作揖之后,沈觐宸又连忙介绍起身边的人,“豫才,给你介绍1下,这是我师弟,冯如,冯鼎3。”

“原来是笱玉你的师弟,幸会幸会!”周树人听到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熟悉,刚准备坐下,将手上的报纸放到1边。

哦,对啊,报纸,想起来了。

周树人突然间想起来上个月看到的那片报道——飞机!

“鼎3兄,莫不是前些时间报纸上报道的那个什么……”周树人1拍脑门,“飞行员,对吧?”

对于飞机行业,左念微并没有急着去推进,而是先专注发展国内的内燃机制造,为飞机打好基础。

1897年,在左念微的指示下,东南在德国进口了3辆汽车,两年后,上海轮机制造厂开始仿造汽油机,柴油机也被引入本国。

1901年,由金陵机器局和江南制造总局改组建立的国立东南重工集团制造出第1辆国产汽车,汽油机在这个时候也进入到了1些机械爱好者的眼中。

1902年,受左念微启发,正在研究飞行器的沈觐宸意外结识了在上海工读的冯如,两人便开始1起研究飞行器和内燃机。

1902年9月,两人在左念微几年前随手画的1张草图的基础上,使用自造的1台15马力汽油机制造出1台双翼飞机——青云3号,并由冯如驾驶,实现了1段飞行高度17米,滞空8分钟的可控飞行。

随后,两人创立了玄鸟飞机公司,并且开始了新1轮的研究。

沈觐宸家境优渥,作为沈葆桢嫡曾孙,又有左念微为这1事业背书,进步自然也是神速。

出于种种考虑,冯、沈两人很快将水上飞机作为主要研发目标,并且开始制造更大更快的可用于军事的飞机。

1904年10月,两人制造了1台70马力的水上飞机——秋水7号,可以在800米的高空以92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1个多小时,随后两人进行了试飞,跨越了长江江面,自上海航抵南通,该段航程13.8公里,又在南通上空盘旋了半个多小时。

“你们这可真的是太厉害了,早就听笱玉提到过飞机,能上天的东西,真的难以想象啊,只可惜如今俗务缠身,无缘得见。”周树人感慨了1句。

接着,沈觐宸哈哈1笑:“豫才,谁说没机会?下周可有1场大表演,你1定要来看啊。”

“嗯?说来听听?”

“年初的海战知道吧?”沈觐宸指了指周树人手上的报纸,“我国海军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战胜之后1直在长崎修整,前几天报纸已经报道过了,大舰队即将归国,这周末或者下周就会回到上海,我们届时便要为众将士的凯旋仪式进行飞行表演,具体的消息过两天就要放出来了。”

“原来如此,那我可得寻1处好位置。”

3人闲聊的时间并不太长,很快便分开了,回到工作室的沈觐宸和冯如又投入了飞机的检查和飞行准备。

这次飞行对于沈觐宸和冯如来说十分重要,如果能有军方的支持,玄鸟公司的青云飞机和秋水水上飞机真的可以“上天”。

周6,沈觐宸与冯如再次带着飞机来到月湖上,准备进行飞行实验。

作为船舶机械出身的沈觐宸在设计秋水水上飞机时融合了许多船只的特征,例如飞机前端有1对舵和两个水闰升力面,上面的1个作升降舵;机岙前部有1浮筒,加两个浮筒装在机翼下等。

秋水飞机的整个构架是木制的,浮筒才用胶合板制成,机舱设计很明显借鉴了快艇,虽然机舱比较简陋,但与大部分早期飞机相比,已经完善很多了,1战前的许多飞机都是没有机舱的,飞行员坐在机翼上驾驶飞机。

秋水飞机高3.2米,身长8.88米,幅长12.7米,最大时速106公里,空机重量753公斤,理论最大航程可达200公里,但毕竟还不成熟,飞行过程中从未达到这1航程,就连106公里每小时的最大航速都是冯如闯出来的。

水上飞机被吊到湖上,冯如穿着皮袄,站在码头上,通过机身上挂着的软梯爬上飞机,坐稳之后,启动螺旋桨,然后飞机开始在水面上滑行。

在这个时代,没有人保证飞机每1次都能起飞,也没有人能保证每1次飞行都能安全着6,但冯如毫不担心,他对于自己的飞行技术充满信心,也相信自己的飞机。

或许该说,在这个飞机理论尚处于空白的时间段中,所有的飞机专家都是1个极佳的飞行员,也必须是1个飞行员,只有在飞行中积攒经验,才能对飞机进行改进。

冯如这次在天上盘旋了1个多小时,进行了4段超过1公里的直线飞行,并进行了小坡度的转弯动作。

在结束飞行之后,水上飞机在水面上滑行1段距离之后,停在水面上,沈觐宸坐在小船上靠近飞机,冯如将机舱内的绳子抛给沈觐宸,然后将飞机和小船绑在1起,冯如从飞机上下来,小船则拉着飞机向岸边靠近。

“准备实验1下飞机的水上吊放和回收,然后下周1去长江口试试。”沈觐宸指了指湖上的那艘商船,他们在上面加装了1座小艇吊机。

海军想要的在海上释放飞机对于现在的飞机来说还是太超前了,没有个期年累月的发展还是做不到的,现在只能在内河进行试验。

小船拖着飞机靠近商船,商船将缆绳放下,小船负责牵引和固定,完成之后小船离开飞机,吊机将飞机吊上甲板,然后像小艇1样固定在船上。

不过,秋水本身就接近船式水上飞机,如果不是左念微画的画图的影响,沈觐宸搞出来的应该是船式水上飞机,因此这样的固定方式也没有特别的违和。

……

“近乡情更怯啊,在长崎的时候都没感觉,1到上海,吹着这海风,舒服……”

“那可不,从去年2月出门,不是在釜山,就是在长崎,虽说也是自家的地方,但说到底还是隔了1层,没有老家好啊。”

“说起老家,好就没回厦门了……”

……

“笱玉,鼎3,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放心,林少尉,没问题的。”沈觐宸细致的检查了1番,给了面前的海军少尉1个肯定答案。

“到时候就在黄浦江上起飞,在天上盘旋等待舰队入场,是吧?”

为了防止飞机故障,沈觐宸和冯如将各驾驶1架飞机,提前20分钟升空,确保不会延误表演。

1904年11月9日,海军大舰队班师回国,抵达上海,长江两岸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只为1睹舰队的英姿。

作为1个国家国防力量最直接的具现,没有什么比1支大舰队更有冲击力,当数十艘战舰铺在海上时,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难以描述的。

旗舰海若号战列舰行驶在最前面,在她身后有着5艘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被俘获的几艘俄国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已经进过修理,跟在舰队后面。

“果真威武非凡......”在天上看到的景象远比在地上的要更加震撼,数十艘军舰拖着浪迹驶入长江,吴淞口外临时搭起了上百座观台,近十万人翘首以盼,各大报社的记者早在昨天晚上就已经等在了岸边的国旗台外,1开门就占住了最好的位置,长枪短炮的对着江面和国旗台,甚至还有人委托沈觐宸和冯如带着相机上天拍摄内容。

但到最后,两人也只接了《共和日报》与《海军旬刊》的委托,让不少人都直呼可惜,不过好在除了冯沈两人,还有其他几位飞行员,虽然他们不能靠近江面,但远远的拍1张也是极好的。

至于那些连这些飞行员都抢不到的报纸则各发奇想,跟军方的观测气球学,将照相机搬上了热气球,愈演愈烈的空中新闻大战也引起了军方的注意,随后军方便发布了禁空令,禁止1般飞行器在凯旋会场江面附近十5公里内升空。

上午11点,海若号抵达吴淞口,凯旋仪式正式开始,作为开幕式的核心节目,海军军乐队奏响军歌与国歌时,冯如、沈觐宸两人分别驾驶秋水3号、秋水4号从正上方飞过。

两架飞机纷纷点燃礼炮,1声响之后,飞机拖着红色的烟迹划过天空,下方的舰队也鸣笛致意。

(sdingdiannn/ddk12767391/3670572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