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共享天赋:同时穿越了一百个世界 > 第280章 278,朱棣:谁是成祖?爹,听我解释

朱祁镇被打了一个半死,又被苏晨从垂死中给拯救过来,对于这么一个大明皇帝,他不太想说什么,大明十六帝,就这玩意最丢人。

崇祯没有能力,但崇祯有骨气。

朱祁镇没有能力,他却看不懂自己的定位,天胡的局面被他打成一手烂牌,输了被绑到比朱棣打得地方还要远的地方。

不仅有脸活下来,还跑到城墙下叫门,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明战神,叫门天子。

没能力,连骨气都没有。

朱祁镇可不是什么普通人,他是一个皇帝,一个国家的对外脸面!

放在历史上所有皇帝当中,朱祁镇也是数一数二的丢人。

当时,朱元璋就站在城墙上,手持弓箭,满脸怒容,好几次都想要射死掉这么个倒楣玩意,但考虑到不能这么轻易放过这么一个倒霉玩意。

打赢保卫战。

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其他后代一起揍朱祁镇。

一旁观望的朱祁玉眼神蠢蠢欲动,但多年来的影响与儒家文化熏陶,让他没有能去做这种事。毕竟再怎么说那是自己的兄弟。

苏晨:“他把你弄死,你一点不生气?要不是我们来了,你以后必死无疑。”

朱祁玉:“……”

这位大明景泰帝火气噌噌噌往上面涨,跟着一起去揍,再次醒过来的朱祁镇见到是自己熟悉的人破口大骂,说他造反。

朱祁玉更火了。之前不认识的人,你光惨叫,喊救命,到我这里,你就敢骂我?本来还不太愿意相信自己以后被你给宰了,现在那是可以肯定确认,以后肯定被你宰了。

苏晨:“于谦,来来来。”

一旁的于谦。

大明朝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此刻,他只觉得眼前这人怕不是专业拱火,拱了拱手,用言语放弃,不想被拱火。

苏晨:“你们文人说话真有意思,喜欢拐弯抹角。我又不擅长供火。”

你不擅长供火?于谦面无表情。

不久后。

朱元璋,朱棣等人该发泄的情绪发泄出来,好好跟朱祁镇说起他们的来历,又指着朱瞻基这么一个证明,让他好好看看是不是他的爹,朱瞻基!

朱瞻基:“……”

自己能不能不认这个儿子?他没有这么丢脸的儿子,自己当时怎么就看走了眼?懦弱无刚,总比败家强,一败家就是赔上三大营,将大明朝的精锐全部给搭上去。

朱祁镇傻眼。

刚才那批人揍自己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人挺眼熟的,尤其是这个人,跟自己爹几乎是一模一样,除了年纪,比自己爹朱瞻基看起来年轻。

“爹~”

朱祁镇满脸委屈,他打了败仗,被鞑子们抓走,抓到比太爷爷朱棣打过的地方还要远的地方,这段时间以来担惊受怕,生怕自己死在那个地方,回不来了。

汉王朱高煦:“你还有脸委屈?老头子,我说什么来者,你让朱瞻基这么一个短命的皇帝来当皇帝,不如来让我当,我来当,我至少在军事上不会败,不会比朱瞻基做得差。”

“我儿子更不可能比他更废物。”

“你是谁?”朱祁镇恼火,自己爹对自己最好,对自己母亲孙皇后最为宠爱,难得能见到爹,不管是怎么见到的,他可以肯定眼前朱瞻基不会是假的,对汉王的话很是不爽。

朱高煦:“汉王朱高煦!”

朱祁镇:“?!”

大明战神不懂为什么朱高煦还活着,他不是早就被自己爹给弄没了?等等,之前两个老头说自己是太祖,太宗,莫非是真的?!

朱祁镇又扫视一眼,发现除了自己的爹,还有自己爹的爹,朱高炽,跟自己读史上面的形象差不多,那两个杀气很重的皇帝,肯定就是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

“爹~”

“你别叫我爹!”朱瞻基急了,“你是我爹!”

老子还没有继承皇位,三大营,整整三大精锐营全被败了,全军覆没。要是自己一早就能知道自己未来选择的是这么一个败家玩意,呵呵!这玩意就不该出生!

朱瞻基同样是亲眼见到叫门天子,在城墙下叫门,那是他一身最丢脸的时刻。

太爷爷,爷爷,爹全在,汉王朱高煦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疯狂嘲讽自己,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喷回去,原因就是他。

朱祁镇!

朱祁镇傻眼,不明白为什么最疼爱自己的爹会这样,他大喊道:“你肯定不是我爹,你是谁假冒的?”

“我懂了!肯定是朱祁玉,他想要夺走我的皇位!”

朱瞻基:“……”

对这么一个后世的儿子,他不想认,平行时空而已,又不是他的世界,他不会让这么一个人才出生,哪怕是未来给汉王朱高煦当了皇帝,也比这位强。

至少在军事领域,汉王朱高煦真的很能打,三大营绝对大破敌军,全面获胜。

“我这里有好看的。”

苏晨又给他们播放了一次。

这一次是专门给朱祁镇播放,大名战神,叫门天子,夺门之变,弄死朱祁玉,斩于谦。

一群朱家的皇帝,以及未来的皇帝,他们看完朱祁镇的一生。

难以形容!

难以评价!

朱元璋看向苏晨,这小子说得太对了!昏君?暴君?朱祁镇也配?

“幸好咱让妹子回去了,要不然让妹子见到这事,指不定气成什么样。”朱元璋无语,“我本来还觉得老四一家做得不错,没有想到给我憋出这么一个大的。”

朱棣:“……”

永乐大帝看向朱瞻基,好圣孙,自己说能旺三代,你不能真的只旺三代吧?

想他们大明立国以来,虽然遭遇过各种波折,但出现的皇帝全部不昏庸,相反全是明君,一路将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

接手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手握那么强大的军队,憋出一个朱祁镇,他竟然打输了?!

“人常说虎父犬子,到你这里来,反过来。嘿~还真是倒反天罡!没出息的东西!”

朱元璋越想越气,连带着朱棣一起揍。

朱棣也气啊,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后世会诞生出这么一个没出息的太孙,自己说旺三代,还真就三代!

打!

很长一段时间,朱祁镇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声。

他们一群人,不用朱元璋说什么,在对朱祁镇的看法上达成一致。

尽早弄没。

看得太不省心

别说是觉得丢脸,恨不得给未来自己一巴掌,质问为什么不把朱祁镇蛇到墙上去的朱瞻基,就连最在乎子孙的朱元璋,同样觉得这么一个后代最好没用比较好。

朱元璋都打算在临死前,带走朱允炆,为了自己的好大孙朱雄英铺路。

很简单,朱允炆不能留,他母亲没了,母亲吕氏一族没了,留着只会是一个祸患,对自己大孙朱雄英最大的祸患。

他都能下定决心在临死前弄死朱允炆,再弄死一个朱祁镇不是不行,这个平行时空终究是需要更适合在皇位上的人做。

比起朱允炆,朱祁镇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太低,这一次过来对朱祁镇印象分别说是零,那是负分!

朱元璋让朱祁玉先是废了朱祁镇。

给了一个体面的死法。

自裁。

留下朱祁镇的孩子朱见深,未来培养起来,如果能成才就上位,不能成才就培养出一个更合适的上位。

朱元璋累了,朱祁镇这一遭,让他对后世大明不抱太大的希望,未来皇权必然被文官集团所压制,文官集团不可撼动。

好在文官集团也有一些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争万世名。

还有那个一条鞭法,那小子说是叫张居正的内阁首辅制定,推广,想必是个能臣。

他们整顿好一切,收揽大权,为朱祁玉铺路,又为那些为大明战死的将士们,安顿好他们家人,解决掉大大小小的矛盾,让朝堂之上焕然一新。

在最快速度,再次调集各路大军。

朱元璋制定战略计划。

朱棣亲自执行,率领汉王朱高煦,朱瞻基等人,带上后世力挽狂澜的于谦,一起出征。

“于谦!我只示范一次!”

朱棣,朱瞻基带着于谦冲锋,于谦虽然很懵,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但明朝历代的皇帝全部过来。全是能打,军事水平极优的皇帝。

他们亲自出征,痛打落水狗,狠狠干了一波,重新回到皇宫。

于谦心中有种想要再换一个皇帝的冲动,如果太宗皇帝愿意留在这里,不行的话,留宣宗皇帝也可以。

皇帝与皇帝之间的差距真大。

于谦回到皇宫,又被朱祁玉叫了过去,两人交流,他觉得临危受命的朱祁玉不是不行,自己好好教导照样能成为一代明君。

关于大明后世发生的一些事,于谦有所猜测,文官集团做大,但他绝对不会同流合污,而是会为了天下百姓好好辅佐皇帝,让社会稳定,让百姓安居乐业。

一段时间后。

大明朝堂又被狠狠整了一顿。

从上到下。

朱元璋没有兴趣安排下去,朱棣接过手,他很满意于谦,对自己的太孙朱祁玉不是那么满意,但比起那个【大明战神】,【叫门天子】,朱祁玉太让他满意。

跟于谦一搭配,两人可谓是君臣之间的模范与典型。

朱棣专门喊来朱高炽,朱瞻基一起教导这么一个太孙,告诉他要用于谦制衡文官集团,否则文官集团必然做大。

如今大明朝武将集团,精锐尽丧,必须尽快培养新一批武将。

朱瞻基提醒自己儿子朱祁玉,于谦千万不能死,绝对要让他多活一段时间,不然于谦这么一个文官集团推出去的代表必然会成为文官集团一个旗帜。

而于谦本人自然是不会跟文官集团同流合污,所以于谦是朱祁玉最好的帮手,最好的刀,要是用得好,文官集团做大的倾向不是没有办法止住。

朱祁玉全听进去。

另一边。

朱元璋:“我就不该叫大孙雄英过来,太丢脸了,明朝被老四定下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脸全部给丢没了。”

“现在我大孙担心自己未来后代会成那样,有了择优倾向,想要搞一搞竞争。我担心会搞成李世民那样,废掉太子。”

苏晨:“……”

(你跟我说我也没有办法,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曹操不信任自己家人被司马家夺了天下,你吸取八王之乱,曹操的教训,觉得不可能重蹈八王之乱,落得被司马家篡权的下场,为此特意灭了李善长。)

(结果呢?永乐大帝夺了皇位。)

朱元璋:“别说我大孙担心,我同样担心,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标儿,如果不是你的话,标儿就早逝。人算不如天算,你说就没有办法让子孙后代不那么废物吗?”

苏晨:“应试教育,真正的天才不会因为应试教育变废,可以让培养出来的继承者至少维持在及格线以上。”

朱元璋:“咱是个没文化的人,可咱对教育这方面一向很重视。”

苏晨:“有些不适教育能改变的。”

朱元璋:“你告诉咱,大明后世还有几个像朱祁镇类似的皇帝?先告诉咱,让咱有个心理准备。”

苏晨:“不是说对大明后世帝王不感兴趣?”

“咱能不感兴趣吗?快被那货给气炸了!”朱元璋红温道:“要是后世全跟他差不多,咱大明灭了就灭了吧。”

眼前朱元璋有点不太想要去未来的大明,苏晨赶紧解释道:“大明后面的皇帝没有朱祁镇这么废物,只是文官集团逐渐做大,不可撼动,他们大多有心无力,但不少是有能力的皇帝。”

听到这,朱元璋脸色算是好了一些。

可一想到朱祁镇,心情好不起来。

朱元璋:“那个朱见深是明君对吧?”

苏晨:“朱见深自然算是。”

朱元璋松了口气,接下来要去见这么一个皇帝,至少不会生气。

“咱越想越气,咱就想不明白,他朱祁镇老子厉害,他儿子厉害,我大明一连六代,除了他,全是有能力的君王!要不是他,咱不敢相信大明经过六代皇帝能变得有多么强大。”

苏晨:“……”

盛极而衰。

大明前面好几代打下那么雄厚的基础,被朱祁镇一人败光三大营精锐,就差亡国,差点就能赶超隋炀帝杨广。

做到几代积累毁于一旦。

朱元璋:“你跟咱说说朱见深干得事,要不咱没底。”

苏晨:“朱见深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他倚重李贤、商辂等阁臣,斥逐佞幸,体谅民情,蠲赋省刑,考察官吏,朝中能臣汇集。”

……

他说了一大堆,事实上朱见深最让后人称道的一件事,是他成化犁庭!关于这件事后人争论极大。

朱元璋听完,起身。

“去哪?”

“去揍叫门天子,大明战神!”

朱元璋受不了,朱祁镇儿子朱见深干得两件好事,全部跟他父亲朱祁镇有关系,冤枉于谦,斩了于谦,让文官做大,又废除掉景帝朱祁玉的帝号。

洪武大帝真不清楚谁给朱祁镇的脸?朱祁玉再懦弱无刚,比他强!他撸起袖子,想要去揍,却突然想起来朱祁镇自裁了。

又走了回来,坐了下来。

朱元璋:“早知道不那么早让他自裁,咱还没打够。”

没几天。

他们把这里事情处理的差不多,全部交给于谦,朱祁玉,不管怎么说,稳定社会秩序,对老百姓总归是好的。

要不然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对老百姓而言那就是灾难,人们都说三国耗尽英雄气,可有多少人注意到三国打到后期,一路打过来死了几千万人。

老百姓就是耗材,军粮,蝼蚁。

稳定,休养生息,对老百姓才是最好的结果。

苏晨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守护朱家江山,他知道历史的潮流是滚滚向前发展,你不进步,早晚会落后挨打。

所以大明早晚会步入现代化,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自己能做自己该做的事,让百姓过得好一点。

苏晨有点期待未来,不知道自己回到未来是否步入另一个大航海时代,是否找到一个具有超凡元素的星球。

如果找到,那自己就是英灵殿最早达成这么一个成就的现代自己。

苏晨,朱元璋,朱棣等人再度聚集在一起,这一次他们又多带了人,朱祁玉,于谦,朱见深三人一起去。

朱见深是朱祁玉提议。

他们去往了没有改变命运的平行时空,下一个朝代所在的时间线,见到那位成化帝朱见深。

这一次的交流比之前自己都要好。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等人对这一代的朱见深看法不错,不像他老子,犬父虎子,中兴大明。

他们其乐融融,成化帝朱见深好奇问起自己父亲的下场。

从太祖,太祖口中得知,成化帝朱见深叹了一口气,若是他是太祖,太宗见到父亲叫门那一幕,估计能被气昏过去。

他耐心地找到自己小时候,与自己小时候交流了许多,分享了他曾经儿时的记忆,让自己小时候认朱祁玉为父亲。

小朱见深答应。

朱祁玉也喜欢朱祁镇这个儿子,觉得自己儿子要是不行,要是没了,那就扶持这孩子上位,自己让位给他,还能留下好名声。

他们看了几天,朱元璋,朱棣等人教导成化帝朱见深,指点一些事,苏晨也说起一些未来,说起了自己一些看法。

朱元璋:“原来咱大明就是被那群建奴给夺了江山。”

苏晨:“他们一连出了好几代人才。”

他对封建王朝看法都很一般,清朝前期可以,后期那真是无法形容,从乾隆愚民,闭关锁国,严重禁止外来文化传入。

至此走向落后,迎来百年屈辱史。

那段历史太过于屈辱。

要是能出个类似北魏孝文帝的皇帝,后期不至于那样。

成化帝朱见深听闻,想要做些什么,可是他已经犁庭,其他的找不到,费时费力,没有那个必要去打,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未必能找到躲起来的其他女真人。

不如好好发展,壮大起来,强大自身。

告别成化帝。

他们一行人赶往下一个皇帝的节点,在【大明战神】那个地方浪费了不少时间,朱棣,朱元璋两人觉得自己年纪挺大,不能磨蹭,他们想把大明后世看完。

这一代的皇帝又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明孝宗朱祐樘,一个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作为守成之君,他做得不错,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朱元璋人麻了,要是没有朱祁镇,废掉大明武功,这一连七代,留给下一代,就算是出了一个类似于汉武帝,好大喜功的君王。

他也觉得很满意,出了那么多代明君,把大明搞得那么强大,那么富有,接下来不就是打!

可偏偏中间断层,冒出朱祁镇那么个奇葩。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无语。

别说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他们同样无法接受。

他们再次教导这个后代,要以民为本,好好让百姓吃饱饭,跟他说外面有高产粮食,要推广开来,文官不听,你要狠一点。

又处理了一番。

朱元璋:“你这个,一夫一妻制?你是皇帝,你一个儿子,一个妻子,你在跟咱开玩笑?”

朱祐樘:“太祖,文官集团做大,我不太想被他们牵制住。我能做到的也仅仅是给自己妻儿最好的。”

他看向苏晨,“我想问问我的儿子如何?”

苏晨:“不错。”

朱元璋眼睛一亮。

随后,洪武一挥手道:“文官集团是吧?咱太懂该怎么处理他们,咱来帮你处理。”

朱祐樘劝说道:“太祖,朝堂不易动荡。”

朱元璋安慰道:“你放心,咱有分寸。”

朱祐樘:“……”

他们明朝皇帝熟读史书,尤其是太祖皇帝,那可叫一个狠!

朱祐樘很担心。

但这一次朱元璋带着朱棣等人没有大动干戈,没有血流成河,而是帮忙修修补补,就像是一个花匠,给朝堂上下休整一番。

朱元璋告诉朱祐樘能干就干,不能干那就对百姓好一点。

朱祐樘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眼中后代雄才大略的君王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四朱棣。

苏晨跟朱祐樘说了后世一些事。

说了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前面的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几乎是帮助大明续命。

后面两项是雍正实施。

雍正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

虽说没有完全推广开来,但却为清朝奠定了根基。

不然清朝就是一个弱版本的大元。

他让朱祐樘看着办。

这三个法子虽然好,但想要真正实施,通过种种阻力,不是一件简单做到的事。

朱祐樘抚摸着自己的儿子朱厚照,心里有了想给自己儿子打下更好基业的想法。

这三项,自己最少要推进一项。

给自己儿子打下好基础。

他们告别明孝宗朱祐樘。

这个平行时空后面会发展成什么样,他们是管不到,只希望他们所教导出来的这几代人能干得好一些。

朱元璋经过这么多年,又见了这么多后世皇帝,他觉得没有什么不灭的王朝,把百姓生活弄好一点,

要是早这么干,这世间不会有自己。

苏晨看出他们都在纠结朱祁镇,他也觉得可以,自从朱祁镇,大明文官集团尾大不掉,后面不少大明皇帝都想要制衡文官集团,一个个全失败。

要么生病没了。

要么落水死了。

要么被太医给治死了。

死得跟开玩笑一样。

朱元璋:“下一个皇帝叫什么?”

苏晨:“明武宗朱厚照。”

一个非常有趣的皇帝,他可以说是跟朱标一样,地位稳如泰山。

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

朱元璋一听,猜测道:“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皇帝,明武,按照后世观点应该是个不错称号。”

苏晨:“这个皇帝很有意思。”

朱元璋:“走走走。”

听到苏晨这么说,朱元璋又来了兴趣,咱大明不错的皇帝有不少,就是被朱祁镇给坑了,要不然成化,明孝两帝能做得更好。

这可把朱元璋高兴坏了,自从见到朱祁镇,他就一直在心里认为大明后世皇帝不会跟朱祁镇一样抽象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老朱心态会爆炸。

一旁朱棣心里大喘气,这段时间,他不知道被自己老爹揍了多少次,全是因为朱祁镇。

他被老爹揍,他就揍太孙朱瞻基。

大哥朱标为他求情。

老大朱高炽为自己儿子朱瞻基求情。

那个奇奇怪怪的小子,好像是叫苏晨,就在不远处吃瓜,仿佛觉得他们朱家人在一起闹矛盾很有趣。

永乐朱棣要不是看在自己老爹那么喜欢,自己大哥又那么看好,他真想说道说道那个人。

下一秒,他们抵达。

朱元璋左看右看,期待自己这一代大明的皇帝,他大明虽说是出了朱祁镇这等堪比杨广的败家子,但终究后面出了不少有能力的君王。

朱标问:“老弟,这里是哪?”

永乐朱棣:“大哥,我看有点像江南。”

朱标:“老四,我没问你。我问老弟。”

永乐朱棣:“……”

他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多余的人,自己大哥被陌生人拐了。

苏晨:“这里就是江南。”

他已经看到朱元璋拔剑冲了上去,一剑一个小朋友,及时拉住自己后世皇帝朱厚照,让他没有落水。

就在这时,不知谁放箭,苏晨上去阻止,一路狂杀。

“好!”

“好啊!”

朱厚照激动不已。

刚刚脱离险境,见到这么一幕,不由赞叹,他帐下竟然有如此勇士,为何之前没有注意到?

“老人家多谢了。”朱厚照对朱元璋感谢道:“我看老人家身体硬朗得很。”

朱元璋看着自己这个后代君王。

他见过这孩子,在另一个平行时空见过这孩子小时候,没有想到长大了,跟小时候性格仍然是差不多。

朱元璋:“你可知道你刚才发生了什么?”

朱厚照沉默片刻,开口道:“老人家,这个就不用你管了。”

朱元璋:“不用我来管?我是你太祖!你信不信我喊你爹过来?”

朱厚照:“?!”

老人家说着说着怎么急眼了?

“说我爹?”朱厚照心想,自己爹对自己最好,“要是你真能喊过来,我给你当场磕头。”

朱元璋看向苏晨。

苏晨摊了摊手,从另一个平行时空将朱厚照他爹娘全给带了过来。

朱厚照看着自己的爹娘,又看了看小时候的自己。

当场对着朱元璋磕头,大喊,“太祖太……爷爷!”

“咳~”

朱棣咳嗽一声,悄悄走了过来。

朱祐樘赶紧介绍道:“这是太宗太……爷爷。”

朱厚照抬起头,眼睛仿佛有小星星,他最崇拜永乐大帝当年北伐,为了打仗,他可是特意跟统一草原的小王子,真刀真枪,几十万大军打了一场。

“这是仁宗……”

朱厚照一个个磕头,自己祖宗怎么一个个全活了过来?他想不明白,但自己爹娘绝对不会骗自己。

所以不管这件事多么离谱,朱厚照他信了。

朱元璋见到这个后代如此听话,心中很是满意,喊来苏晨,询问到底是怎么个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苏晨简单跟众人解释起这位皇帝所做的事。

看似不着调的设立豹房,打压文官集团。

又通过太监制衡文官,一步步拿到权力,又再次干死太监。

一连四次出巡,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一步步掌握军权。

朱厚照亲自领兵抵御侵扰,取得应州之战的胜利,成为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明朝皇帝。

朱元璋点点头,确实干得不错。

“不对啊,我看他刚刚差点落水,差点就被害死了!”

苏晨:“正德十五年九月,朱厚照在南巡时落水于清江浦,此后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于正德十六年三月驾崩于豹房。”

朱厚照:“???”

苏晨拿出专门播放的仪器,带着朱厚照一起看,朱厚照没见过这新鲜玩意,觉得很有意思,问了很多问题。

苏晨一一作答。

历史上的朱厚照那是真聪明,对各国文化有浓厚兴趣,通晓多种语言,学得很杂。

他们一行人看完朱厚照经历概括。

朱元璋脸色发黑。

朱棣等人脸色同样不好看,他们没有想到文官集团做大危害竟然这么大。

像朱棣在世时,那可是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据猜测是文官干的。”

“还猜测?”朱元璋气笑,“指定是那群不干正事的文官!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群文官,他们该杀!跟那些贪官,地主,商人一个样!!!”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朱厚照读了好几遍,越听越有滋味,“太祖太太……爷爷,您说得这句话怎么没有被记载下来?”

“不是咱说得,这句话来自后世。”

朱元璋跟朱厚照解释起来,说起苏晨的来历,说起平行时空地理论。

朱厚照理解得非常快,很快就明白自己的处境,好奇的询问道:“我能不能掌握那种能力?”

苏晨:“我也是机缘巧合掌握的这种能力。”

朱厚照:“你是怎么掌握的?”

苏晨说了掌握的经历。

“原来是这样。”朱厚照思考道:“要是我能被送到宋朝就好,手下有岳飞,韩世忠,我觉得自己能击败金国,收复失地,一统天下。”

“这样一来,我也能掌握那种能力。”

朱元璋急道:“太孙,你就不想想这一次发生的事?别跟文官他们过家家,你要把他们杀服,让他们畏惧你,让他们不敢再做小动作。”

朱厚照点头道:“我知道,我马上就提拔一些新兴的武勋,让他们跟我一起杀回去。”

“对了,太孙,你应州大捷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不解,“怎么才死十几个人?”

“我不知道。”

朱厚照也搞不懂情况,他感觉远不止死了那么多人,“有文官建议让我把战绩写下来,我就说我砍死了一个,然后一共死了十几个。”

朱元璋,朱棣等人齐刷刷无语。

你给你自己封威武大将军,可是其他人都知道你是皇帝,你说你仅仅杀了一个人,其他人敢报得太多?

要明白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你没有提拔新进的武勋,底下人不是特别了解你,你没有亲信,文官反而成为中间商。

文官说什么,你只能知道文官说什么。

下面人听文官一说,大多都会听。

朱厚照听到自己太祖给自己一分析,立马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好像是这么一回事,怪不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明武宗朱厚照玩性大,可他是真有能力,真有本事,能精通多种语言,擅长军事,懂得该怎么拿捏文官。

但他没有想过文官会那么大胆,竟然敢尝试置自己于死地。

“我以前太天真,我以后不会这样。”

朱厚照看向自己爹娘。

“放手去做。”

“嗯!”

朱厚照提拔新进武勋,重新评定那一场的战绩,他直接说自己一人打十万人,砍死了一万人。

这下,其他武将虽然觉得扯,但那是皇帝,他们一个个报出真实战绩,实际整顿过后。

具体战绩冒出。

朱厚照给苏晨看了看。

(我就说嘛,怎么可能就死了十几个人,那可是几十万人真刀真枪的干,那个草原小王子初步做到统一,那可是当年成吉思汗才能做到的事,他成为第二个做到的人。)

(只是倒霉遇到朱厚照,一战败北,把自己命给送了,从此以后,几十年不敢再犯大明。)

第一个初步统一草原的人,成吉思汗败过很多次,被早已过了巅峰时期的金国,金哀宗打败过许多次。

但当时金国已经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蒙古帝国联合南宋一起灭了金国。

苏晨说句实在话。

那个草原小王子太着急,不该亲征。

就算是被朱厚照打败多次,只要自己还在,国运就还在。

只能说时也命也。

朱厚照军事能力确实强悍。

在朱厚照整理好一切后,率领攻打好几次地方,打着平叛的口号,干死了不少想要干死的文官集团成员。

随后,率领大军一路北上。

抵达京城,轻而易举血洗朝堂文官集团,加强中央集权,把控军权。

不跟文官过家家的朱厚照确实有能力掀桌子。

曾经的历史上他过于天真,现在不会,专门请教关于后世的历史,得到海外高产粮食,航海贸易,新的思想文化带来新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三项政策。

朱厚照满脸惊喜道:“我以后还有这么多事可以做,我对海外一直很感兴趣,我要搞起来。”

他的手腕与能力得到朱元璋,朱棣等人的认可。

这个孩子改变态度就能将明朝发展的不错,又跟他说了后世一些事,想必能做得更好。

朱厚照:“我也想跟你们去看下一个皇帝。”

苏晨同意了。

朱元璋问,“这孩子没有孩子,又落水没了,下一个皇帝是我朱家的皇帝?”

“是。”

苏晨答,“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

“朱厚熜。”

被后来人称之为嘉靖道长,又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明朝皇帝。

他是属于那种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

按照兄终弟继的祖训,当上皇帝。

朱元璋:“跟咱说说他怎么样?”

苏晨:“很聪明,聪明绝顶。”

“这评价!”

朱元璋又觉得行了。

“文官集团已经不可撼动。”

朱元璋:“……”

苏晨解释道:“嘉靖在位期间,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做了一系列努力。”

“后来呢?”

“后来他躺平了。”

朱元璋:“?”

苏晨说了嘉靖所做的事,又遭遇到宫女勒脖子,差点身死。

后沉迷于修道,二十年不理朝政。

朱元璋:“???”

朱棣等人又想起来朱祁镇,全怪【叫门天子】,对大明后世影响实在太大。

“他在位干了一件事。”

苏晨看向朱棣,心中充满看乐子的想法,“他将永乐大帝太宗庙号改成明成祖。”

朱棣顿感不妙。(本章完)

(sdingdiannn/ddk10658267/3670557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