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 第165章 大搞建设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第165章 大搞建设

作者:钢铁余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9 13:55:32 来源:顶点小说网

这新币能用来缴税才是老百姓最看重的,若是不能的话,谁他妈拿货真价实的银子来换这玩意。

很快,龙兴银行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龙,有市井百姓也有许多乡绅大户,后者的皆颇有家资,那么多的银子一个人肯定拿不动,于是便雇上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将沉重的箱子抬来。

程员外身高体胖肚皮滚圆,此人是这一片有名的粮商家产极为丰厚,后保乡军入城后将众大户狠狠的榨了一番,这程员外自然没逃得了,七成的身家皆被充公。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比寻常百姓阔绰的多,别的不敢多说,一两万银子总是有的。

这几天听到这保乡军要搞什么新币,程员外本不屑一顾,但奈何家中的银锭日后就不让用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带上五千两银子来兑换,顺便看看新币的成色。

银行的小吏将那口箱子打开,里面白花花的一片皆是码的整整齐齐的银锭,顿时引得大厅内的百姓一片惊呼。

程员外见此不禁有些得意,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即便被没收了那么多家产,但只要脑子还在,这钱迟早能再赚回来。

很快,又来了两名小吏帮忙,三人拿上手称之类的量具开始统计起箱子里的银子数量。

“一共五千两,但纹银只有两千,其余的皆是杂银。”

小吏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最后拿起旁边的算盘一阵噼里啪啦。

“可兑换四千零一十八枚银圆。”

“啥?”

一听这话,程员外顿时不乐意了,气呼呼的说道:

“老子带了整整五千两银子,怎么只能换四千两新币!”

“告示上不是说了,这新币一枚的价值也就与一两银子等同。”

此时,无数道目光皆朝这名小吏投来,众人皆有些气愤,如此平白无故的损失大笔银子,他们宁愿不换呢。

眼见场面逐渐失控,龙兴银行思明府分行的司务连忙跑了出来,向众人解释道,因为民间的银子优劣不等,含银量大有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这新币可都是九成九的纯银铸造,你拿含银量只有六七成的一两旧银来换,肯定换不到一枚银圆啊。

在他的解释下,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也的确是事实,民间向来有给银子掺铅汞的习惯,大伙都司空见惯了,因此所谓的雪花纹银价值才会更高。

程员外没好气的冷哼一声,他当然知道这箱子里的银子大多质量不咋样,毕竟就是他亲手掺的东西,不过眼下面子还是不能丢的:

“这么说,吾倒要看看这新币成色究竟有多好。”

不多时,几名小吏从后面抱来了几个小箱子,里面是用麻纸一捆一捆包着的银币,一摞便是五十枚。

“这是四千零一十八枚银圆,也可以兑换成金圆。”

随手抓起一捆麻纸包掂了掂,程员外心中微微一动,他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经手的银子何其之多,一下便看出来这新币果真良心。

他将麻纸撕开后,用两根手指夹起一枚银元仔细的瞧了起来,瞬间眼前一亮。

这东西入手光滑圆润,表面几乎看不到任何气孔之类的瑕疵,可见制作工艺之考究,正反难两名的浮雕也很精美,比起钱币更像是工艺品。

好东西!

程员外脸上多云转晴,胖呼呼的脸也笑成了一朵菊花,暗道这新币的确不同凡响,虽然掂起来不足一两,但成色乃是极品,价值比起同样重量的雪花银只会高不会低。

他已经决定,回去之后便将剩下的银子全部拿来兑换新币。

随后,此人将这四千多枚银元中的一半兑换了金圆,然后急匆匆跑回了家。

而周围的老百姓见新币制作精良.成色上佳,顿时放下了心,纷纷吵闹着要马上兑换。

而类似这种场景此时则在各府的银行不断出现,户部尚书老于在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欣慰,看来民间还是很认可新币的价值。

也不枉他们户部费了这么多力气,这银元铸造起来还是极为繁琐的,需将银子融化后剔出杂质,然后制成银板,加热后再用水力驱动的锻压机印压,剩下的边角料则回炉重造。

说起这水力锻压的技术,亦是大将军徐晋命匠部研制的,目的是为了尝试制作板甲,只不过这匠部造出的初代水力锻压机还有着诸多问题。

其压力根本不足以锻轧钢板,甚至连铁板都够呛。

无奈之下,徐晋只能令匠部继续加紧研制,随后更是将这两座锻压工坊拨给了户部,专门用来制造新币。

这铜.银.金三者的硬度都比铁低许多,尤其是后两者,普通人都能轻易咬个牙印,因此这锻压机用来制作板甲不太现实,但用以造币还是没问题的。

同时,由于对铁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保乡军一边加大了从海上收购铁锭的贸易,另一方面则在辖内到处搜寻着铁矿。

不过这费劲巴拉下来也就从各府找到两个极小规模的贫瘠矿脉,加起来也就跟此前没收梁家的那座铁矿差不多。

而在匠部这边大炼钢铁的时候,俘虏营的苦力们也没闲着,正在修建一条横跨几府的轨道。

此前几次大战,保乡军从明军以及各地陆续捕获了上万名俘虏降兵,徐晋自然不可能任其吃白食,此前便让这些家伙垦荒屯田以及加固各地城墙。

眼下保乡军已占据数府之地,大军从一头到另一头赶路便得好几天,后勤补给也有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将军徐晋便打算在各府修筑一条木制轨道。

此物不算太过稀奇,早在秦朝时便已出现,后来被淘汰则是因为性价比太低,不利于维护等原因。

徐晋自然知道铁轨更好但目前说这个还不太现实,眼下要大幅度提高保乡军的机动能力便只有这个选项可以走。

木轨虽然不堪久用,又惧虫蛀,但做好防腐的话用上几年应该问题不大,且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尚可,足够应急使用。

而且只要统一木轨的尺寸,那一截损坏了直接更换便是,至于几年后,保乡军发展成啥样还不知道呢,说不定都用不上这玩意了。

(sdingdiannn/ddk70684472/3670569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