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现言 > 金手指学院 > 第49章 服装作坊

金手指学院 第49章 服装作坊

作者:林丰草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18:10:56 来源:顶点小说网

“哦……,”白满川看他的神情,大概明白这位袁老板的意思,便再问一句:“袁老板,不知你做的是哪类服装?做了有多久了?”

“他家几代都是车衫师傅啦,”阿涛在旁插话道,“他家里做的衣服都讲究真材实料,你说的那个市场,他是看不上的。”

“没有了,哪有看不上,只是在那边卖,我做的衣服,材料好、人工足,价钱很难做低的啦。”袁老板苦恼的摊手。

白满川霍然有个想法冒出来:“袁老板,我想问问,你运动服、踩脚裤能不能做?”

哈,阿涛突然笑了一声,白满川看过去,他又忍着笑不说话,只是指向袁水旺。

袁老板苦笑着开口:“我那里以前主要加工男装,前段时间,有机会平价接了批运动服衣料,现在不太好卖,所以,先看看能不能在这里找个档口卖卖看。”

“嗯……,”白满川听完点头,也不说话,再细细的琢磨一下。

袁老板看白满川停下来想事情,忽的像是意识到什么。他看看阿涛,又望望白满川。

阿涛顿一下向白满川开口:“白老板……,你那边有什么路子,介绍一下,交个朋友,帮帮忙啦。”

“白老板如果能帮忙,我会给你返佣的……。”袁水旺也接着说。

“袁老板客气了,”白满川摆手谦虚。

他指向面前的街道:“我第一次来这里,就有好几位老板推荐我同阿涛老板拿货,果然,这里的货,每次拿回去都很好卖。”

说着他对阿涛拱拱手,也不管阿涛被他的举动弄的意外,忙不迭的也拱手回礼。

接着说道:“今天,虽然和袁老板是初次见面,我感觉袁老板也是个诚实的生意人,”

他停顿一下,认真的看看两位,“我确实有些办法,能帮到袁老板,并且,我只怕你的库存不够多,不够我卖……。”

“……,”两人看白满川不再说下去,互望一眼,袁水旺心里是不太相信的,可转眼又想,不管怎样,先问问看喽,也许有可能呢……。

他便直接开口问:“白老板,你想要我怎么做呢?”

这个回应,既充分表明想法、又表明了态度,白满川心中暗自点赞:“袁老板,我和人合作,希望大家摆明车马,把事情做的明明白白。而且,我说到必做到。”

“我要先看看袁老板的服装质量……,”

“你放心,我能保证,我的服装不管是面料、版型还是做工,都是一级品。”袁老板忙保证。

“你误会了……,”白满川摆手说,“不管什么等级的服装,都要有合适的办法才好卖。”

看俩人神色有些奇怪,他稍微一想就明白他们可能误会了。

“这就像你的服装不愿意去沙河卖一个道理。什么品质就是什么定价,什么档次就卖给相应档次的顾客。”

俩人恍然点头,袁老板不由增添了几分信任:“那我去拿些服装过来。”说着就要起身。

“别……,”白满川忙拉着他:“别急,不知道我去你的厂子看看,是不是方便呢。”

说完就注意看着袁老板的神色,想看看他的反应。

袁老板先有些意外,马上就高兴的说:“方便,方便,当然方便,就是……,”他有些不安道,“我那里只是间小小的作坊,只怕白老板嫌弃。”

“哪里哪里,”白满川转头问,“阿涛,有没有兴趣一起走一趟。”

阿涛正在好奇他有什么办法,更有对朋友生意的关心,即使他不问,自己也会一同去的,见此,也就顺势答应下来,三人马上便离开档口。

袁老板的服装加工店,比白满川想的大多了。本以为不过是三、两间房子大小,没想到眼前的三间房,只是专门做裁剪的地方,旁边有间收衣房和两间库房。

袁老板见白满川疑惑的样子,解释说:“中间的活,都是街坊乡亲拿回家中做的,做好以后拿过来,检查合格以后才能入库啦。”

“呵呵,”袁老板介绍完,看着若有所思看过来,还对他比个赞的白满川,会心的笑笑。

白满川相信,袁老板这个安排,肯定不是缺乏场地,而是因为,这个时候“七上八下”的争论还高悬于顶……。

改开在现在看来,似乎理所应当,在当年用历经坎坷都不够形容。

81年,第一报二版,《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调查报告,引发了一场惊涛骇浪般的争论。

这篇文章讲的是,79年一位农民承包鱼塘挣了3100元,第二年他扩大了承包规模,活太多就花钱请人帮工,年底收入7250元,而当时一个农民一年务农毛收入最多不过1000元。

同类引发争议的还有“傻子瓜子”、“太岁鸡”等事件。与此对应的数据。

据统计,1979年底,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户约10万户,两年后的1981年,统计数据就变为101万户,翻了10倍。

这其中的“雇工问题”肯定是多有存在。

经过长时间的多番讨论,暂时出了一个结果,“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这就是“七上八下”的由来。

不要说现在,在当时也有不少,对此嘲笑不满的言论。

但是,如果你有心查阅当年的报刊,能看到当时上层言辞温和的做了许多安抚情绪、调节争端、搁置矛盾、缓解对立的工作。

再回首看时,有意无意已经不可考,“七上八下”提出,虽然没有使争论平息,可至少给处理来个当时能接受的说法。

这就是一种进步,是从零到一的理论突破。

由此而看,它缓和冲突,找到缺口的正面作用,是毋庸置疑。

此后几年间,高层多次频繁的吹风,以小步缓进的方式,稳重而坚定的推动着改开的进程,其中艰辛不胜枚举。

1987年发布的“5号文件”,最终去掉了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时称“16字方针”:“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这十六个字,写了6、7年。

“16字方针”为争议颇久的雇工问题盖棺定论,也为日后私营经济的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

(sdingdiannn/ddk15592248/3670581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