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武侠世界行 > 第145章 华夏都城

武侠世界行 第145章 华夏都城

作者:宗参渊复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6 18:52:45 来源:顶点小说网

在河边,吴成与高洋分别牵引出两套房屋供五人居住。

吴成试图要找到附近的天择使,只能在疲惫的冥想状态下,才可通过四人的念力搜寻同伴的踪迹。

敖松自然躲在自己的房间休息,等待四人的下个目的地。

吴成先回到自己屋内,进入冥想状态,发出阵阵波浪状的念力,感应方圆五里的天择使者。

高洋首先接受到了吴成的信号波,然后静坐清凉的竹床之上,把自己念力集中于吴成的念力之中。

这股力量无形之中变得更强,吴思与邓翃华也加入了其中,这股力量在茫茫的混沌世界,如波涛般激荡,一时之间还没有找到回应。

四人过了禅定的时间段后,心想对方有可能走远了,便收回元神,回到清醒状态。

吴成回过神来,心里有些失落,毕竟无功而返。

吴成提议先去华夏都城看一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东夷与华夏的冲突。

邓翃华对这里比较熟悉,知晓都城的方向。

五人各自使用飞行术,来到了都城。

这座都城其实对现代人来讲,十分小,只有几千人而已,可是最早城市已经形成。手工业者和商人已经来到这居住,但规模不大。人口也比较稀少,而且这里集市也就几个小时,便会退散。

整个城里驻扎着一百人的勇士,是维护都城安全的护卫。

都城粮食供应,不足以养活都城守卫军。

这里的战争,都是部落首领发出昭告,邀约盟友一同出征。

这松散的部落联盟,没有太多约束力。

此时华夏部落首领丹陶,是一个以勇士出身,善于作战,对本族的部落具备很强号召力,上任以后常年征战,已经兼并了十五六个部落。

这些部落有本身属于华夏部落的反叛者,同样也有东夷部落。

他的勇武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也不少有德之士有意劝阻丹陶要善待战败部落,否则会受到这些部落报复。

丹陶早已忘却了神明的存在,把那些善意当成虚假。

吴成在街边了解到了都城的首领,也希望可以约见对方,可以商量华夏与东夷两族停战的事宜。

吴成看了目前的情况,对方不太会接纳自己的意见。

来到都城,吴成一行人穿着都是后世古代礼服,对他们来说多少有些惊奇。

几人的衣服华美,让这些百姓认为他们属于富贵人家。

这时候,一个小贩走上前,问他们:“你们要不要名贵珍宝?”

吴成等人不为所动,离开了街市,来到了民宅。

这个城池是丹陶部落所占领,周边不少部落来到这里供应粮食,自然引来一些手工业者,还有一些逐利的商人,把这里变得热闹起来。

这个部落为整个华夏区域,挽回了不少被东夷部落抢夺的土地。

这些土地,曾经是华夏建立辉煌过的都城,如今重新夺回又一次在这里建都,多少有点消除内心仇恨的意思。

华夏是一个不主张战争的民族,但是绝不否认战争的民族。

华夏族的战争一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而发动,倘若无强敌来犯,华夏民族是不愿意征伐四方的。

华夏的国土,来自战乱民众四处逃散,在周边地区安身立命,一旦华夏文化复兴,立马有大量炎黄子孙归附故土。

华夏百姓期盼的是王道之君亲临,把遗失的王者之风找回来。

仁政思想是远古风气的遗留,可是人性的偏见,把这种仁德并没有做到很彻底,在某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做到无私,时间已久我们对天下大同失去了信念。

这本身就是人类分久必合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大同,必然认同各民族差异。

此时华夏部落处在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并没有什么王道之君力挽狂澜。

华夏部落自农耕以来,便不善于与边民缠斗。无非是农业本身需要太多人力与物力,根本抽调不出太多人手应对外敌侵扰。可是男丁一旦有余,便会是华夏民族反攻的大好时机。男女比例其实是人类战争的风向标。

吴成把自己心中想法在脑海过了一遍,心里一些怒气也开始平息。人类愤怒是我们思虑开始,只有对现实不满,才能冷静下来化解现实存在诸多问题。

吴成一行人并没有联系到部落首领,所以只能在这一带停留。他们在民宅的空地变成两套屋。

这些邻居把这事传扬出去后,大家一下子把吴成当成神仙来供奉。

吴成等人的名声一下子传到了丹陶的耳中,想接见他们。

吴成自然欣然接受,来到丹陶的宫中。吴成一看丹陶就是魁梧挺拔的大汉,十分恭敬地迎接他们。

丹陶问吴成:“大仙驾到,不知有何赐教?“

吴成笑道:“赐教谈不上,只是希望君上可以与东夷族议和,才能化解两种积下的恩怨。”

丹陶见吴成的面色里透露出一股正气,心想这位仙人来助他一臂之力,自然不敢直言反驳,便说:“其实寡人未必不想和,只是两族之间冲突日益频繁,假若我华夏部落放弃抵抗,必然是东夷族囚牢里的俘虏。”

吴成听后大笑道:“此事,你不必多虑,我会找东夷族首领商议此事。倘若我谈不成此事,你们再起争夺,我自然不再过问。”

丹陶见吴成如此镇定,再看他身边的四人多少有些非凡之气,尤其是敖松给他一股摄人心魄的威严。

丹陶自身常年居于高位,只是在神明面前,才会表现出一股敬意,如今看到了敖松,无形之中慑服于他的威严。

丹陶想来他们自然敢提出这番见解,又愿意前往东夷都城商议议和,这种成败无损的事情,自然不会反对。

丹陶对吴成说:“大仙,此事不如交予你们办理。”

吴成得到对方肯定,自然愿意接下重任。丹陶令侍卫把他的敕信交给吴成,然后拿出自己常年征战的宝剑拿给吴成当做信物,以显示华夏族的求和诚意。

其实四人都不知道吴成为什么愿意趟浑水,毕竟这事与他们并没有太多关系。

邓翃华心里其实已经不在意是否可以回到现实世界,这里的变幻场景值得他在这里聊度残生。

邓翃华自身所修的巫术,其实一点也不行,而且他对巴蜀古文明没有什么了解,多少有些放弃的感觉。

这种低落的情绪,让吴成觉察到了。

吴成也没有直接好言相劝,而是慢慢地在适当时机下帮他找回归属感。

吴成等人回到房屋安顿一夜,待到明日启程赶赴东夷都城。

吴成一直在思量如何劝服东夷部落首领。这些年,两族之间争斗,使得双方百姓十分敌视,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怨气。假若他不能劝服双方,双方的战争激烈程度会更甚以往。

吴成在邓翃华的屋外喊道:“邓翃华,我们出去走一走吧。”

邓翃华听到了叫唤,马上走出来,问:“吴成,你怎么了?”

吴成把自己忧虑说出来:“之前,我一时急于化解百姓苦难,提议两族和议,可是双方百姓未必能接受我的提议。”

邓翃华马上安慰道:“现在还有些时间,我们可以想一想对策。古代君王对外策略一直是议和为主,在不能议和之后,在不得已情况下才会武力讨伐。”

吴成想了一想,接着便说:“现在这个时候,不是和亲就可以解决的,如今大问题还是生产力过低,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假如我们要化解这场危机必须帮助双方提高生产力,这样他们就不会产生纠纷。”

吴成在不经之间找到了对策,在离开学堂的时候,墨家工匠把墨子的器械技艺倾囊相授。

吴成把自己想法告诉邓翃华:“不如我们在这里改革他们的生产工具,这样他们就有开垦土地的能力,而且他们可以更好发挥人力。”

邓翃华便问:“这样会改变这里的历史吗?”

吴成笑着说:“不必担心,这里只是意识世界,不存在真实的史实,更多是历史的仿拟而已。我在这里得到这里时空百姓支持,我们的念力会得到大大提升。不论现实世界的支持,还是意识世界的支持,都可以提升我们的念力。我们的日后修行会更加容易。”

邓翃华略带讥笑地说:“你是不是还要他们帮你建庙设塑像呢?”

吴成坦然说:“正有此意,这样我们几个人可以具有更强声望,也可以在这里推行我们的文化理念,这样可以再度增强华夏文化的实力。

其实中国人的神灵是全世界最简单的,也是最平易近人的,聪明而正直便谓之神。

中国人的神大多是人变得,山神其实守山守得好的官吏。

中国神明多数就是有人便是神。中国神大多数死后封神,一开始太公望封了第一批神。之后不少民间信仰推选了一批优秀的神明。”

邓翃华听到这番话感觉自己大长见识,自幼没怎么看到中国本土的童话,大多数看西方童话长大,对中国文化里的一些概念十分陌生。

其实这些中国的老观念在当今世人基本上失传,才会产生一大堆无知的批判。

邓翃华的内心突然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对巴蜀古文明产生一些使命感,毕竟他们代表着巴蜀,假若不能把巴蜀核心理念提炼出来,介绍给世界那么世界会被消失掉了很多珍贵的观念。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具备他缺失的一面。每个民族想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必然紧跟时代,但不意味着要放弃自身的本土文化。

(sdingdiannn/ddk10606593/3670571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