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现言 > 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 > 第41章 练摊儿

杨明骑着车慢慢寻地方。摆摊也有讲究,人流量大的地方最好,可惜街口好位置都被人占了。

他找了个胡同口停下,把写的价格牌子挂车把上,抄着手裹紧身上的大衣,等人来光顾。

寒风凛冽,枯枝傲立,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照射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京城的冬天常常伴随着大风,街道上尘土飞扬,行人面孔也被风吹得有些变形。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天气中,依然可以看到市民们裹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帽子和手套,匆匆赶路。

这个地方显然不是卖东西好位置,半个小时过去了,竟没有一个行人停下问他的。

看看街上,他骑车换了个背风角落,在一个地摊儿边上停下来,准备再碰碰运气。

“嘿,哥们儿,车上什么好东西?”地摊后面蹲着的那个三十多岁男子冲杨明招呼。

杨明微微一笑:“挂历,这不快过年了,寻思这东西好卖,就弄些试试。”

“哦,给我一本看看”男子站起来说道。

杨明随手递给他一幅,顺眼一看他地摊上的东西,神情一愣,蹲下来拿起一个泥人仔细看。

地摊上没几件东西,除了杨明手上拿着的泥人,就是一只小鼎,一个卷轴,一个瓷罐,两个花瓶,其它的是些相框,瓷鸟等等寻常物件。

放下泥人,杨明拿起那只小鼎看起来。鼎有些暗黑,古色古香的,鼎身隐隐透着红色。用手抚摸,手感润滑,鼎身雕刻着龙纹,不是铜鼎,是木头做的,那沉重的感觉应该是檀木雕刻成的。

“小叶紫檀?”杨明暗自想道。别看他这段时间经常帮于老头做家具,但他对木料了解的真不多。古玩行分工很细,木制物件是一大类。

放下小鼎,继续拿起白色瓷罐看。罐底有铭文“慎德堂制”,他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凭感觉像是个老物件。

“嗨,你这挂历不行,全是咱京城古迹,现在市面流行港台明星,你弄点港台明星画儿,都比这好卖,这些不好卖”男子看了一遍,摇头评论道。

杨明放下瓷罐,拍拍手起身笑道:“头回弄,没经验,不过进了货,还是得想办法把它处理了。”

男子是个话痨,杨明说一句,他能讲十句,不过京城胡同串子都这德性。

“我说兄弟,你得去**广场卖去,那地儿外地人多,见你这东西稀罕,说不了能卖点,这厂甸周围都是老京城,没人稀罕这些。”男子摇头晃脑说道。

杨明仔细一想也对,但去**广场卖……让卖吗?心里有疑问,但他没讲出来,转而问男子:“大哥,您这些东西都哪儿淘换来的?看着不错呀!”

男子叹息一声:“说起来都是眼泪,我不下乡刚回来吗,下乡那地儿离古都洛阳不远,像这些小玩意多的是,我回来时带了一些。街道没给安排工作,没办法就拿出来卖了换点生活费。”

“哦,这些都是你从外地带回来的?”杨明指着地摊上东西问道。

“那个小鼎,和那幅画是,瓷器是我在胡同老宅子淘的,其它的是在鬼市上捡便宜买的。”男子随意说道。

杨明正要继续询问,边上有两个女人过来问挂历怎么卖的?

杨明赶紧招呼:“八毛一份,两份一块四。”

两个女人翻翻,其中年轻的女人说“有点贵,一块钱两份怎么样?”

“成,您是第一个顾客,我卖您两份算是开张了,就照您说的,一块钱两份卖您了。”杨明爽快说道。

女人付过钱走了。男子看着女人远去的背影,嘟囔道:“你好歹还开开张,我这两天没开张了,这些玩意不好卖,我把这些处理完准备转行了。”

杨明不经意问他:“嗯,你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

“怎么也得三十四十的,光那个瓷罐我都花了五块钱淘的,那幅画花了八块,鼎三块,其它的加一块估计也有十块钱。”男子随口说道。

杨明没再继续这个话题,问他鬼市是怎么回事儿?

“鬼市早就有,我没下乡时经常去城外淘换粮食蔬菜,那时候我正长身体,吃不饱,每个月就那几斤粮食,想多买没有,没办法只能想法子去鬼市淘换点回来救命。”男子看着远处某个地方,叹息着说道。

”鬼市在哪儿”杨明问。

“现在别的地儿好像都没了,听说淀海中官庄有个,玉渊潭有,潘家窑有个,我就是去那地儿的。不过也只是旧货多,像粮食,蔬菜,鸡鸭鱼肉之类的少,要去得半夜起来,早上六点就结束了。”

得到男子说的信息,杨明起了去鬼市看看的心思。现今潘家园市场还没影儿,潘家园现在叫潘家窑,属于郊区荒僻之地。

一下午,杨明卖了十多份挂历,男子地摊上货物一件没卖。冬天天黑的早,男子见天色渐暗,叹息一声开始收摊儿。

“大哥,你这些东西五十块钱匀我吧!我刚搬了新家,屋里缺少摆件,贵的我也买不起,我看你这些东西不错,我很喜欢。”杨明笑嘻嘻冲男子说道。

男子一听,喜出望外道:“真的假的?五十块?”

杨明没废话,直接从兜里掏出钱,数了五张十块的递给他。

“嘿,你真是我的贵人,说实话,快过年了,我这兜里十块钱都没有,你不知道我都愁成什么样了。”男子接过钱,开心不已。

男子把摊位上货物一股脑包起来放杨明三轮车上,摆摆手开心走了。

杨明看到那个鼎时,就起了别样心思,摊位上那幅画,从卷轴,古旧程度上应该是老物件,但他忍住没打开,打开他也看不明白,索性找话题,寻个由头,悄悄弄回去。

把三轮骑到长甸院子,他拿起包裹回到了家里。杨建军做了两个荤菜一直等儿子回来。

杨明把包裹打开,让老爸看他拿回来的东西。

杨建军拿起那个瓷罐,耳朵听着儿子讲怎么得到的,眯眼微笑着仔细看。

他这段时间听从儿子意见,从琉璃厂各个古玩店收了不少他认为好的东西,花费有近一万元。

要说对古玩鉴赏,他比起杨明来说还是要高明多了,毕竟他从小家里摆放的尽是这玩意。

“这瓷罐,我觉得像是民国时期仿制的。”看了半天,他抬头对儿子说道。

杨明问他依据是什么?他想听听老爸见解,好明白些古玩鉴定知识。

杨建军仔细想了想:“慎德堂制是道光年间瓷器铭文一款,另一款是大清道光年制。我看过记载,道光年间,以三字直款,字体应该是红色的,或者金色,可这个……”

“这个是两字直款,这釉色也不对,道光年间应该是堆粉青花,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画有立体感,这个明显不对。”

“还有,嘉庆道光年间,喜字一般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可这个呢,他搞错了,描了两个喜字,这喜字成双成对,不是两个喜字,而是繁体字的一个喜。”

“最后一点,道光年间瓷器多有凸雕的铁花纹饰,这铁花纹饰多在口耳腰上,这个罐的铁花纹饰位置不对,而这个位置,多是清末,宣统到民国初年,多在这个位置。”

杨明很惊讶,没想到老爸平时不怎么吭声,说起瓷器倒是一套一套的,且见解不俗。

杨建军见儿子听的认真,也有意让他多了解些文物知识,就起身到博物架前,取出一个放大镜来,对着罐子仔细放大观看。

杨明凑到杨建军身边,装模作样也一起观看。

杨建军看了半天,点头:“找到了,你看看这里,这朵梅花的花蕊上是不是有个字。”

(sdingdiannn/ddk22106704/3670581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