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第522章 大市场布局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522章 大市场布局

作者:鲸鱼禅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25 06:31:3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522章 大市场布局

“……根据现有的‘沙食模式’经济追踪来看,对集体土地上的小农是有利的,只是这种模式的复制,关键还在启动资金上,需要先期投入。‘沙食模式’从外向型经济快速转型到规模化形成内部自持,这一点,广泛复制的难度是很高的,需要注意……”

在柯城市政府的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张济深作为经济追踪专家,在会议期间也发表了讲话。

主持会议的不是分管农业农村事务的副市长,而是陈正亲自主持了会议,上个月在两江省开展的考察,收获是相当的大。

两浙省省内的经济发展经验,其实很难复制到浙西,陈正也考虑过互补性经济,但算了算账,老百姓估计还是赶不上趟。

要说发展什么特色产业,自然禀赋、地理条件又很好地限制了这种妄想。

这次专门考察沙城的大桥镇,最大的印象就是资源利用率可能达到了最理想状态。

沙城的自然禀赋很好,天然良港摆在那里,穷是不可能一直穷下去,所以陈正没有在这方面羡慕嫉妒恨,先天上的短板,咬碎了牙也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主观能动性上,有没有可复制性,这是重点内容。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大桥镇的“大桥茶叶园”是可以落地柯城,固然会影响柯城本地茶叶品牌化的营销可能性,但是,“大桥茶叶园”或者说“大桥茶叶种植园”这个平台,是可以上量的。

大片山区、丘陵能够被长期使用起来,这一点毋庸置疑。

茶饮料对茶叶是不是极品不挑,只要不是蹩脚货次品,合格线就是唯一红线。

其次徐振涛将大桥镇和现代化农业开发区合二为一做法很好,等于说就是产业和行政主管可以一套班子,当然也可以分开,但如果是相对不那么富裕的情况下,决策集中就是资源集中,避免了内耗和资源浪费。

再次个体户的积极性调动,以集体资源为主,也就是尽可能地让整个大集体获利,在这个基础上,想要多搞钱,就要个体户发挥主观能动性。

最后就是规划上尽可能扁平,区域功能职能要明确,尽量把同一类型产业集中在一起,减少基础建设上的投资浪费,像大桥镇的大货车停车场,周围除了“大桥食品产业园”,还有大量自主创业土老板的罐头厂,有给“大桥食品”代工的,也有自己做牌子,但基本上没有浪费太多的土地去给大货车腾地方。

对乡镇村庄这一级别的单位来说,交通的复杂度明显会减少,这已经算得上是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规划。

而规划扁平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区域功能呈块状,不会出现什么交叉、重叠,管理职能部门在权限上认知清晰。

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陈正觉得可以引入到人事管理中。

回到柯城之后,就是总结会和讨论会连开了几场,他还专门带队下乡跟下辖县的乡镇基层干部进行沟通。

有数据讲起来就很方便,徐振涛也大方,年鉴是随便给的,所以大桥镇的三年发展状况,怎么从存在绝对贫困,一口气拉到现在这么个状态,都是有据可查。

三年前大桥镇根本没办法跟柯城的一般乡镇比,鸟厂没有几家,穷酸到处都是,但是现在产业发展明显就是滚雪球,一年翻几番不是问题。

“……想要在现有条件下快速发展柯城整体的经济,难度是较高的,只能按照各区各县的各自优势,尽可能协调资源优先开发利用……”

张济深在会上放了PPT,主要是大桥镇的功能区分图,大桥产业园、大棚基地、大水面水禽养殖区、养猪场、码头、农村住房集中改造区……

资金上的客观优势是不需要废话的,重点讨论的是管理上的内部潜力挖掘。

在这方面,张济深拿了一份比较早的柯城自然资源普查数据,“在资源开发上,陶瓷、木材、石材等原材料加工,柯城是具备丰富自然资源条件的,但是,如果无序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等等问题,而柯城落后的交通条件,也反过来制约了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是可以考虑引入大桥镇的企业标准准入制度。”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大桥产业园’内的一些小型罐头厂,他们承接‘大桥食品’外包加工订单的时候,是要接受‘大桥食品’的内部资质审验,以及随时随机的生产条件抽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柯城现有交通运输不利的状况,反过来要求资源开采企业达到审验标准之后,再去获得便利交通条件的使用权……这里,就要将衢江龙游码头专门提出来,因为按照现有的通航条件,一百吨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一连串的东西很多,但很显然柯城市政府是可以有核心东西捏在手里。

在公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水运在货运物流方面,从强势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强势。

柯城本就没办法左右省内城际交通的建设方针,也没有那个财力去承担,但是解决区域内码头物流,这点钱,挤一挤,终究还是有的。

几十公里的双向四车道或许修不起,十几公里的双向二车道,全市集中力量搞一搞,问题不大。

当然现在柯城市政府也没办法发债券,搞摊派多少也不合适,不过用集体资源入股的方式,再把股权拿去抵押,银行捏着鼻子,这钱也不是不会放。

只不过既然都去两江省走了一遭,还专门在大桥镇专门,资金上的事情,其实陈正和张济深都清楚,现在不算什么大事情。

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跟基层老百姓要做好沟通,并且在用人上把好关。

没钱的时候突然来笔钱,谁的眼睛不是跟狼一样发绿?

柯城的会议相对来说是比较低调的,不过两浙省显然不会轻易放过柯城可能引来的肥肉,所以七月份已经几次有省里的人过来视察,对柯城的哭穷也就是稍微听一听,承诺是不会给的。

毕竟主要目的,就是想打听“太湖航线”到底会投多少,“沙食系”跟运河沿岸城市接触到什么程度了,每个城市每个航段每个闸口每个节点又分别谈多少钱?

陈正口风很紧,他可不敢随便乱讲,整个项目事关未来柯城十到二十年是吃肉还是喝汤,这当口天王老子来了都别想撬开他的嘴,区区省府,拼着这副市长不当,怎么地也得抗过去压力。

不过压力之大,也让陈正有些喘不过气来,过来做他工作的,除开柯城老早退休的老同志老前辈,省府办公室的人就差给他扣上无组织无纪律的大帽子。

但两浙省省内去跟“沙食系”对话是不可能的事情,没这个信任基础,所以只能省内摸底,问一问航线沿途城市两级政府,“沙食系”有没有开始接触。

主要是乌程和嘉禾两地的下属县市,其中乌程市因为紧邻太湖,是最有可能提前接触的。

两浙省省府跟乌程市政府沟通之后,确认了“沙食系”的确有考察,不过率先过来的商贸团,居然是为了推广“吾家农机”的小型机。

至于说市属各局委有没有主要干部私人沟通,乌程市政府还真不好回报省府的询问。

嘉禾市因为早先夏粮、秋粮的机耕机收外包,跟沙城这边有点交情,再有嘉禾市定位就是两浙省的粮仓,农业才是根子,所以有些事情,嘉禾市的干部也没有什么其他幻想。

正因为这种思维误区,两浙省哪怕省内高层,也没有太重视嘉禾市方面有没有什么动作。

而实际上的情况,恰恰相反,“沙食系”率先以米果类食品加工为切入点,跟嘉禾市进行了投资上的交流。

食品工业落地嘉禾市,然后打造江南地区最大的米果类食品加工生产基地,涵盖“产、运、销”一体,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沿海近海航运码头和内河航运码头。

这里面可不是只有沙城市政府帮忙搭个桥,还有松江市顾俊沙农垦单位,以及下沙县政府,松江市农业局不做政策指导,但会给与一定的财政支持。

也就是说,松江市农业局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框架内,通过包括不限于财政拨款在内的资金支持。

至于说所谓的框架,那自然是大米制品的精加工增值。

顾俊沙、下沙等地,是松江整个大市的粮食自给核心,在这样的现状下,其实跟嘉禾市在两浙省的困境差不多。

要说松江市不想提振基层农民的收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凡有点追求,都想着靠这个无比过硬的政绩平步青云,只是以前没有合适的条件,国际环境上也不允许有这种杂七杂八的想法。

毕竟最开始工农业配置,都是奔着世界大战去的,随时准备着放弃整个松江的工农业。

整条长江的沿江节点,其实都是松江的备份,松江备份的备份,松江备份的备份的备份……

不过谁能想到国际风云真就是一阵妖雾又一阵妖风呢,很多东西再要调整,没点魄力不行,没点家底也不行,没点机遇……更不行。

张浩南带着江南江北十几二十万泥腿子横空出世,短短几年搞出这么个初步形成内部循环的系统出来,着实让人震惊又心动。

所以当“沙食系”以大米类相关食品加工为切入点来谈判时,嘉禾市根本没有什么顾虑,因为切入点之所以是切入点,就是有带动效应在。

当米果类制品进行集散时,商品集中带来的物流集中,自然而然地,会形成大量同线路商品共同靠岸。

虽然不是搞什么国际贸易,但嘉禾的内陆码头做个中转站,小小地收点过路费,也是不小的一笔钱。

再者就是米果类制品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至少能把嘉禾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口从耕地上解脱出来,生产效率和家庭收入,必然是双双增长,这种双赢共赢的结果,肯定是持欢迎态度的。

而且嘉禾市本身的经济类作物并不在少数,只是自身增值做得有限,背靠“沙食系”,光靠“沙食系”的外贸渠道,即便不做代工,做自有品牌也完全有的做。

所以柯城内部开会给干部们吹风做工作的同时,张济深会议上拿出来的PPT,可不是只有“龙游码头”这个设想,还有省内东航线(嘉禾线)的解释。

“……当涉及到出口类相关时,可以在嘉禾集中,这样贸易出口还是在省内统计;当只是国内贸易时,就可以考虑直通‘太湖航线’,本市的原材料开发市场,将会扩大到一亿人口以上的大市场,消化柯城乃至整个浙西的产出,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张济深在画完最后一张饼之后,与会众人有的很兴奋;有的则是没怎么听懂,还在琢磨;有的则是不屑一顾,没有放在心上。

让张济深发言,是陈正的主意,毕竟他现在压力实在是大,张济深这个中央干部的身份,这时候就发挥了作用。

其实底下县局委的人要是认真去打听,大概也会知道张济深并无什么实权,但显然没人真会去政务院确认一下,这位在两江省内参上发表文章的“道济”,到底是不是没啥威慑力的人。

此次会议之后陈正的压力小了不少,倒不是说吹风吹得好,也把省府给忽悠住了,而是申奥成功的喜讯,这光景已经传遍了全国,大家都洋溢在“奥林匹克精神”的美好想象中,两浙省体制内肯定也激动了一下,自然就把陈正这点事儿稍微淡化了一下。

而与此同时,《勇敢少年向前冲》顺势搞了一个“迎奥运特别专场”,拍摄期间川脯还跟着看了会儿热闹,然后一边跟张浩南讨论买个版权,一边在随行人员的护送下,换了泳裤就跟张浩南一起去“吾家湖”游野泳去了。

因为没见过几个洋鬼子,乡亲们都来围观,高丽战场上跟阿美利加有血海深仇的老头们叼着烟,琢磨着自己要是下水,五分钟应该能弄死这个金毛洋鬼子。

沙城市政府搞外交和宣传的人一直在维持秩序,各种“涉外无小事”,最后被张刚谦带人一人一记耳光抽翻在地,于是维持秩序这事儿就算了。

游个野泳而已,至于一惊一乍吗?

还别说,金毛老汉还挺享受这种被“万人围观”的感觉,因为张浩南说了:那是本地民众表达热情的一种方式,就像阿美利加的人民迎接大统领出来亲民活动是一样的。

金毛老汉信了。

毕竟,张浩南是个诚实的人。

(sdingdiannn/ddk93698192/13846678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