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第454章 万事皆可利用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454章 万事皆可利用

作者:鲸鱼禅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25 06:31:3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454章 万事皆可利用

跟张浩南一起过来的刘谌全程没怎么说话,他就是表个态,代表建康市的态度,毕竟淮西省和两江省的经济交流,主要纽带就是建康市。

从经济发展来说,建康市的总人口略有欠缺,所以淮西省的边缘城市,就相当于做了卫星城,算是一个补充。

行政上互不相关,经济上是很有说道的。

一个大城市的兴起、发展、壮大,离不开基层人口的支撑,一千万人口,差不多就是个门槛。

这个道理也是非常简单粗暴,对一个工业国来说,有多少人口就是有多少市场。

当然,倘若还不是工业国,那通常来说,人口越多越是负担。

中国是特殊例子,在中国之前也有,前苏联初期同样是特殊例子。

整个工业化进程中,也就这么两个一死一存的案例,再无其它。

张浩南现在别看一副叱咤风云的狗样,但实际上以他现在的财力、资源,要涵盖一个五十万人口的农业县转型,那都是做不到的。

“人口红利”这个概念,要到本国工业化进程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权,才会全面推广。

所以涂中市也好,鸠兹市也罢,哪怕在两江省省内都排不上号,但张浩南给与的尊重都是有的,对方感觉不错,剩下的就是把好处做的看得见摸得着。

倘若把政府当狗耍,背后靠山牛逼那也不是不行,但谁能保证自己万古长青?

张浩南把巩茵踩在脚下羞辱,但也让朱跃进及广陵市各方面干部都有业绩,钱多只是其中之一,跟自己一路的人多,才是王道。

“这个平台呢,对一般小种植户,是相对来说利好的。只要达到‘大桥茶叶园’的收购品质要求,那就能建立长期供应关系,甚至还能在交通相对不便的乡村,扩大‘沙城食品’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建立单品类的经济作物价格渠道……”

张浩南跟几个市的干部也透露了一些自己的商业计划,“像茶饮料这一块,‘沙城食品’在出口方面是有考虑的,不敢说替代倭系的乌龙茶品类,但是像微发酵的茶类,还是有非常大市场。”

解释会就是释疑,把一方疑虑的地方解释清楚,这就行了。

怎么解释不重要,云山雾罩的套话还是大白话,就是个形式,能理解就行。

“那对一部分相对贫困的农村小户来说,这倒是个机遇。”

宛陵市的人琢磨之后,便接着问道,“对家庭种植面积,应该是不作要求吧?”

“没有限制,哪怕是野生的茶叶去采过来加工,只要通过‘大桥茶叶园’的品质标准,就可以。并且我还可以做个承诺,也算是保证吧,在某些经济贫困的乡村,设置一个采购配额。比如说原本一百吨的配额,可以给某个村多个几吨,这样配额上如果自身产能不够,土地产出有限,也能把配额拿去交易,总归会有大户愿意吃下来的。”

“但是在具体的管理上,就要当地干部的素质提上来,如有必要,可以双管齐下。设置农村常驻办事员,可以从大学招募愿意去基层做事的应届生或者临毕生。政府和企业,对这些学生,可以适当地放宽招聘条件。比如说原本要本科的,放宽到大专;原本要特定专业的,可以放宽到普遍专业……”

多这句嘴,放之前淮西省的干部肯定当张浩南吃饱了撑的管得宽。

但现在不会这么想,因为“沙城食品”“大桥食品”的企业形象必须是正向的。

地方村干部稍微蛮横一点,完全可以垄断本村所有小门小户的产量,并且隔绝农民跟上级政府和大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

上头传达下来的文件不公开,企业分发的标准不通知,基层的信息渠道淤塞,时间不需要太久,两个季度,就可以让企业形象在当地垮掉。

这也是为什么“沙城食品”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之前推进得那么慢,做得那么谨慎,基本都是在张浩南能伸手的周边城市。

等到后来省里挂了号,又有魏刚倾力投入了政治资源,算是给“沙城食品”兜底,那么当一个新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成立,原乡村干部跟“沙城食品”发生利益冲突,滚的不会是“沙城食品”。

并且现在已经是两江省农业相关的招牌政绩,就跟工业上“招商引资”一样,两江省基层自然村能够请来农村供销合作社落地,这就表明本地产出品质过关,投资环境稳定……

大原则肯定是经济问题,但肯定不可能全靠钱来开道。

只是两江省的经验,那是张浩南和魏刚一路火并出来的结果,背后冲突成百上千,不说经济上的账,政治博弈都不知道有多少,地方跟地方,省里跟地方,省里跟企业,企业跟地方,都会有大量资源交换。

这种经验,复制到淮西省,那是行不通的。

所以只能重新摸索。

就像在岭南省的唯一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其主要经济作物跟两江省不同,其主要地方势力上的支撑,也跟两江省不同。

张浩南在两江省靠的是政府,但是在雷州市,光有政府支持可不行,还得有宗亲力量。

陈昌龙不行就换陈永胜,但还是没有跳出宗亲力量这个圈子,只是相对来说减弱了一些。

针对不同的当地风土人情,就要有所改变。

淮西省的情况,就是需要一批头疼的愣头青去引蛇出洞,剩下的就好办了。

当然头铁通常两种结果,一种撞破南墙出头,一种头破血流。

在张浩南眼中,这些头铁的愣头青,就是一串串数字,就跟中央查走私案用人,本质是差不多的。

只是给出来的好处有点差距。

“大学生……”

宛陵市的干部眉头微皱,“这种用人的话,没有中央文件,怕是不稳。”

“中央没有文件,也不怕的。只要有相关议案提交,通不通过且先不说,光提案这个新闻,就足够让省内作出相应的反应。中央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想要影响,可能难度有点大,但一般的高校,吃省内和地方财政的,还是很容易沟通的。当然,这其中肯定也会青年团体介入,但尽可能还是把控在你们当地政府手中。”

“可是没人提案啊。”

“哈哈,巧了么这不是。”

张浩南手指朝着自己指了指,面带微笑,“我刚巧就是两江省的学生代表,有这个资格发起。”

“……”

“……”

这一点,刘谌给了肯定,让淮西省的干部不要怀疑张浩南的政治地位。

可不是空有一个大老板的牌面。

而淮西省的人一脸懵逼,主要是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张浩南还是个学生。

日。

“真要是淮西省省内的不敢用,就用两江省的,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只要待遇到位,不会缺少有决心的人。至少我能保证‘沙城食品’‘大桥食品’以及‘紫金科技’‘嘁哩喀喳’在下乡满期之后,招入公司为正式工。”

张浩南将酒杯放下,翘着二郎腿,双手交叠在膝盖上,笑着道,“从高科技公司到一般消费品公司,选择跨度是很大的。而且从用人角度来说,一个能下乡之后顺利完成工作,并且活着离开的年轻人,不管他品德和知识面怎么样,个人能力肯定是有极为突出的地方。”

“当然,我这个建议,肯定不是送愣头青去送死,地方政府肯定也要在人身安全上,提供基本的保护,让基层的‘村霸’之流,不敢随随便便就动用家法。同时必要时候,根据我在两江省的经验,通常嚣张跋扈的‘村霸’,我都是走司法程序的。”

听到张浩南这话,刘谌歪头看了他一眼:你确定?

对于张浩南的大胆建议,谨慎的人比较纠结,胆大的人则是琢磨着其中的好处。

首先一点可以确定,会提供一部分大学生的岗位,而这个岗位不需要有编制,可以视作临时工。

其次这是可以包装成政绩的,如果他们不要,青年团体也会要,宣传上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青年和大学生,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人带来双份业绩。

有青年部分的业绩,也有大学生部分的业绩。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人死在乡下。

死了人,就要问责,这个责任,算谁的。

“沙城食品”肯定是不会承担这个责任的,因为这个岗位,肯定不能说是“沙城食品”的临时工。

毫无疑问,这是政府方的工作,那责任肯定是政府的,在岗位名称上,也大概率会是“某某市某某区县某某村茶业办事员”,最多在茶业前面再加个“新型”或者多少年度几号项目。

弄个“大桥茶叶园”五个大字在上面,想都不要想。

这里头的责任划分,出来就是明确的。

平心而论,本着不做不错的原则,在场的任何一个干部,都不可能同意这种想法。

但是,一年百万吨的茶饮料产量,这个庞大产业谁又能视而不见,然后无所谓地错过?

那不是白在建康打这次群架了吗?

“张总,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要增设一个专项办事员岗位,在岗位招聘上,走什么流程呢?政府的话,首先岗位归属哪个部门管理,这是需要讨论的;再有就是权责问题,我不是说笼统的政府责任问题,而是部门和部门之间,这些协调起来,都非常麻烦。”

“由我来写推荐信。”

“嗯?”

“有意愿的大学生,先来建康面试,通过之后,由我个人来写推荐信,推荐信直接呈递到淮西省省府。”

“……”

有必要玩得这么大吗?

“说到底,就是个临时工,带有一点点交换性质。如果说淮西省不想接烫手山芋,这些年轻人,两江省是要的。毕竟茶饮料这个项目,建康市本身是投资了的,在行业发展方向上,增设一两个部门安置一批大学生,又有何妨?”

张浩南笑了笑,“以前轻纺养多少人?现在就算产值规模不如轻纺,哪怕百分之一好了,难道养不活百分之一的轻纺相关岗位编制?”

“这……”

怎么说呢,在场的所有淮西省干部,都感觉到了一阵烦躁。

好处是真的有,但坏处……那也是真的坏啊。

“我看,不如搞个试点。”

刘谌适时开口,“先试试看,自然村的小户茶农要是能省心省力,进入到‘大桥茶叶园’的体系中,那么就可以扩大。毕竟这跟以往的茶叶种植还是有不同的,以往还要分个批次,但饮料产业对尖茶需求几乎为零,所以二次三次采收没有区别。春夏两季的话,有没有效果,二次采收差不多就能看出情况来。三次采收就能增补合作的茶农数量规模。”

“还有就是风险呢,我看也不要说得那么凶险,什么死不死的,在自然村选择上,先进行一次摸底排查,把家长作风严重的自然村筛选出去,然后强化乡镇这一级的思想还有业务能力,人身安全上的风险,就大大降低。当然了,最重要的肯定是思想问题,在这方面,业务能力反而是其次的。”

作为建康市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任,刘谌级别最高,说话听得人也多,他看了看张浩南,猜到这小子是故意扔个难题给淮西省的人内心折磨一下,把大方向问题解读好之后,他又道,“如果能有政府渠道解决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也是我们工作上的一种创新嘛。”

张浩南顿时笑了。

他笑得不明所以,看得刘谌一阵嘴抽抽,总感觉这小子又在憋什么坏水。

“如果是试点的话,倒是要不了几个人。”

“也不能说要不了几个人,这个问题,我看可以扩散来看,除开生产监督上的保障,在生产端,我想我们也可以鼓励农村大学生回乡助力,当然了,适当的予以一定扶持,肯定是要的。”

淮西省的人讨论起来之后,也反应过来被张浩南带沟里去了,一琢磨就是大学生非死即伤在农村,被刘谌提醒过后,才想起来是可以不死人的。

“在两江省个别城市呢,农村大学生创业,有五万块免息贷款,税收上也是减免,这个是可以在试点自然村所在城市推广的。当然正常情况下,贷款难度会高得多,但要是项目企划书跟‘大桥茶叶园’对接,那就是稳的。”

于是兜了一圈,这些官场老鸟也琢磨出了一套还略显毛糙的计划来,剩下的就是查漏补缺。

正常来说风险基本为零,因为只要是达到“大桥茶叶园”的采购标准,那么剩下的就是等着拿钱。

经过讨论之后,这些干部又补上了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说在执行标准的时候,农户如果不清楚怎么办?就要有熟知标准及各种检测手段的技术员。

这些技术员可以有几种不同渠道来补充,一种是乡镇农技员,一种是当地种茶能手,最后一种,则是省内农业相关类大学生。

理清之后,那么整个计划在政绩上的可行性,就呼之欲出。

省内只要有点追求的干部,都可以过来掺一脚,主要工作就是保驾护航,至于说大学生发多少财,也只是省内媒体报道中的一句话,不外是“某某市茶农某某当年增收多少元”。

当然了,所有的东西加起来,还得有个源头,那就是……张浩南。

投资,需要张浩南自己掏或者他来当吉祥物让人跟着放心掏;政策,需要张浩南狗叫,中央到淮西省,都要他这么个学生代表来狗叫两声;信用,需要张浩南这个学生身份,去跟同样是学生的年轻人“担保”。

因为这年头淮西省的农村大学生,是不可能相信自己老家的村干部会让他发财的。

这种概率跟自己中头奖没区别。

别说淮西省,两江省也同样如此,包括张浩南本人,他开“阿南农产”,抛开确实自己能搞到钱和自己年龄不满十八岁之外,当时正常乡下人想要弄个贷款,最方便的只能是信用社或者就是镇政府,当然也得意思意思。

所以这里头的信用问题,就是年轻人压根不相信这好事儿能轮到自己。

但有张浩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解释会结束之后,大家的心情都不错,刘谌离开时,还笑着点了点张浩南:“你小子,哄人开心的本事,是真的一套又一套啊。”

“哎呀院长,我这不是才把前青联主席干掉嘛,现在也是顺手再交个朋友,免得以后见面,还以为我是仇人呢。”

“怎么?要我做这个说客?”

“哎哟,不愧是院长,学生我……就是这点小小要求。”

张浩南掐着小手指,冲刘谌比划了一下。

“行吧,我去就我去,其实不接触也没关系的,伱又是何必。”

“和气生财,只是我的原则。”

“……”

无语的刘谌摇摇头,坐上车的时候,还在感慨,张浩南这家伙,真是把能利用的都能利用上,眼里根本没有是非。

其实之前解释会上,他就看出来了,真要是有愣头青死在了乡下,估计在张浩南眼中,也就只是个数字。

也只能是个数字。

(sdingdiannn/ddk93698192/13921058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