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第224章 国家级狗粮(第一更)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224章 国家级狗粮(第一更)

作者:鲸鱼禅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25 06:31:3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24章 国家级狗粮(第一更)

进入会场之前,过年还要加班的礼宾员和服务员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就是喜庆的时间比较短,张浩南他们走过去之后,笑容就跟过年的鞭炮一样炸没了。

随后张浩南根据发的会议手册,才发现今天的座谈会果然不简单。

除了两江省退休的农业厅一把手,还有原农业部的顾问,原农业部市场与经济司的猛将,以及农民日报社、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学会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等等单位的退休老干部。

跟张浩南他们一样坐下面听的,还有农业展览协会、农业经发研究会、农业国际促进会、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农业科教基金会等等社会团体代表。

涉及到的组织团体其实相当丰富,就冲这个规模,张浩南便知晓今天可不是什么老干部吹牛逼摆资格的秀场。

而是真的要吹吹风,希望农村青年要在新世纪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张浩南稍稍回忆了一下,感觉这事儿可能是“新农村建设”前奏的前奏,估摸着是在长三角这种城乡经济差距相对不大的先找个地方做试点,而其中姑苏地区的城乡经济差距又相对来说是最小的,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也方便调转船头。

按照他重生前的变化,沙城在新世纪的确爆发出来大量强势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城镇化”的正常规律范畴内。

比如张浩南所在的五家埭村,相对来说是比较穷的,但在新世纪也逐渐账面结余从百万不断增加到四千多万,村民家庭收入跟城市居民不但没有差距,甚至在新世纪的后十年还做到了反超。

其中大头毫无疑问就是土地财政。

但是张浩南有点奇怪,他们这些农村青年代表,还能免费拿地不成?

直到有个老干部,在强调农业部在自然风光、名胜遗迹、风景区等等管理职责时,张浩南顿时愣了一下,他这才想起来,后来姑苏很多村庄,就算不是古镇之流,也会打造成某种特定的乡村旅游景点。

算是一种招牌。

他一直以为,这就是村子自我宣传甚至是脸上贴金的事情,现在看来,是他太年轻。

倘若真是做个样板工程或者榜样,农业部岂不是可以绕过其它部门,配合地方政府,将农村工业化的成果,直接攥在手中?

就算不全部攥住,但一个工业化的村庄,或者依靠外部投资也即“土地财政”达成工业化的村庄,想要吃到满红利,这农业部在政务院下属时期的权力,就不可能无视。

有点意思。

城镇化只是工业化之后的一个结果,甚至只是形式,而想要工业化,肯定是需要资本投入,要么勒紧裤腰带憋本钱,要么就是外部资本投入。

倘若把农村想象成一个个小国、部落,那么“土地财政”就相当于从最大的天下共主那里借了点钱。

毕竟,主权在天下共主那里嘛,朝贡的邦国、部落,想要搞钱,就得听中央指挥,合情合理。

只不过这里面肯定门道多样,怎么不鸡飞狗跳,怎么达到效益最大化,都是管理、治理的艺术。

有个老干部举了许多例子,但基本都绕不开那些古镇,讲的是古镇故事,说的是地方名片,可要是张浩南真这么听了,那他就是棒槌。

说白了,这次座谈会就是给出一个信号,在座的都是农村有为青年,要是有能力带着老百姓致富,致富的同时还能打出名气,形成效应,那么,农业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是有祖传权力的。

比如说某个村形成了品牌效应,农业部完全可以给这个村衍生出来的自然风光、人文景点免税一年,甚至两年,甚至三年……

这时候极端一点操作,所有的景点都是工厂……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做肯定是不能这么做的,但大概思路和方向,已经有了。

同时,坐主席台中间发言的老干部,更是表示,像这样的农村带头人,是国家的栋梁,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怎么不忘记?

去京城接受中央各类型媒体的采访,该上电视就上电视,尤其是接受嘉奖的时候,站那里被国家领导人往胸口上别勋章这一幕,肯定是要在晚上七点钟新闻有一秒钟镜头的。

必要时候,还能弄个节目,就叫“感动中国”或者“走进新农村”,选个五月份之前月份,每周来一个人物传。

其余什么不值钱的奖状,有一说一,张浩南相信在场的所有农村子弟,没一个放在心上的。

跟善恶好坏无关,纯粹是农村人根本不信这些破烂儿,只相信票子帽子。

没有都是个屁,嘴巴说一万遍,农民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甭管哪儿的农民,岭南的,两江的,东北的,西北的,都是如此。

吃谷子吃麦子还是吃高粱,都一样。

原来如此……

张浩南想通之后,顿时明白过来,难怪后来沙城有那么几个村的宣传口径那么统一。

而且不止是口径统一的问题,口径还很大,又粗又硬。

座谈会当然还会有农村青年代表发表讲话,交流一下思想,传递一下精神,不过张浩南跟李茂才都没有发言安排,所以也没有发言稿。

沙城这边是种水蜜桃的上台发言,普通话说得极其烫嘴,但大家都能听得懂,也就是外地来的老干部一脸懵逼,都不知道这沙城的代表说的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等到最后一点流程走完,李茂才听得云里雾里,他感觉这里头好处很多,除开那些老一套免税政策,好像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但一时间把握不住。

于是他便问张浩南:“张总,你听出来什么别的没有?”

“号召农村青年代表发扬自力更生的作风,带领农民群众一起致富,为早日达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还有呢?”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

李茂才见张浩南在胡扯蛋,然后猛地反应过来,这里人太多,不方便细说,于是找了个抽烟的借口,两人又跑到一楼大厅坐沙发上聊了起来。

“张总,指点指点。”

“我哪有资格说指点啊李先生。”

张浩南笑了笑,拿了一颗托盘中的口哨糖,塞嘴里之后,才道,“算是一种鼓励吧,鼓励我们这些发了家或者掌了权的,步子可以大一点,只要不扯到卵,那只要更快更多地带人发财,上头不会忘了我们的功劳,该有的表彰不会少,弄个传三代的丹书铁券可能没有,但至少子孙高考免试或者加分,应该是有的。”

“……”

“李先生,讲白了就是上头有一部分人,希望某个区域出现龙头效应的村庄,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经济。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还能通过农业部来进行反向补贴工业,且不会受到多方面的掣肘。也就是说,只要能把一个村庄做大做强,做得有名气,像驰名商标,那获得的好处也就越多。”

“甚至可以这么说,赚得越多,国家会让你赚得更多。而且不仅赚得多,还能让你安安心心拿好这笔钱,有中央给伱戴小红花,有政务院给你背书。”

李茂才闻言,顿时恍然大悟,他刚才听老干部讲话,总感觉都是官腔套路,但没想到还有这一层东西,居然是国家给他们这些厉害一点的泥腿子发狗粮?

不过他更是感慨道:“张总,还是你脑子好啊,不愧是念了一中的。”

“是强化班,我念的是强化班。”

要不是从魏刚那里探了口风,他知道个屁的知道,不过该装逼的时候必须要装逼,强化班的精英绝不弱于人前。

面不改色胡说八道,但李茂才是当过老师的,反而真就信了是“强化班”的神奇之处。

(sdingdiannn/ddk93698192/14122917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