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第131章 不土不洋喀秋莎(第三更)

第131章 不土不洋喀秋莎(第三更)

魏刚这次来省府开会,除了吹牛逼之外,也是顺便跑一个政策落实。

按照去年省内农村就业会议精神,类似农村青年创业这种情况,除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实行阶梯贷款额度之外,还有减免税的政策。

贷款额度没什么意思,封顶五万,而且只有梁溪、姑苏两个区才有,大银行比如CCB和ICBC,不同地区的审批难度也不一样。

魏刚完全不看好这种脑瘫纸面宣传,他只对减免税感兴趣。

因为他发现类似张浩南这种以农副产品外销内销并行的企业,带动效应非常强,比如说“万年青”单项脱水蔬菜或者说菜干,相邻村镇的农户,在自己加工之后,只要通过检查、验收,就能直接卖给五家埭食品加工厂。

品质分级之后,又发往松江不同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最远卖到两浙省的余杭。

对周边农户来说,开五分自留地,保底“万年青”一项,能赚八百多到一千。

理论上一亩就能赚到一千多两千不到,五家埭食品加工厂封包或者二次加工之后,还能有一亩三百多到五百的价差。

这是相当惊人的。

他年轻时候在各个农村都混迹过,也做过好几个镇的镇长,对本乡本土十分了解,脑袋里就像是有一张张不同性质的地图,不断地变化的同时,也让他盘算着能创造多少收益。

因为客观上来说,当散户跟五家埭食品加工厂进行买卖交割的时候,厂方只要开票,就必定纳税,散户那边收税不现实,魏刚也从不琢磨这些,但厂方这里是在做增量的。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再一个,散户中只要有奔头有决心也有野心的,必然也会扩大再生产,这是肯定的事情。

谁都想发财。

当他扩大了,自然也会纳入税收系统中。

魏刚琢磨的永远是把蛋糕做大,把饼做大,他一个人无法对抗人性,也没有那个能量和实力,所以也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

而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优惠,就是一颗定心丸,将来真要是出现吃相难看的底层狗子借此搞事,那么至少在公对公上,是可以给予农村青年支持的。

他反对农村任何一个个体去蛮干创业,但有了成熟的框架甚至是体系,他是乐见壮大,且鼓励规模化发展的。

所以,跑完了推广试点提前在沙城落实之后,在回家的路上,魏刚打了个电话问张浩南,在新鲜蔬菜上,有没有什么想法。

“新鲜菜?赚不到钱的,没意思,不做。”

“你先不要放屁,听老子说完。”

“不是,老先生,新鲜蔬菜是真的没有利润,我们这里不是江北,没有那么多田给你规模化大面积种植蔬菜的。再有,像松江本身的蔬菜供应,是具体到淮右、江北哪个农场的,那都是松江的飞地。更不要说还有海岱省、江右省,高品质蔬菜稳定保障京城、松江两地,我们没戏唱的。”

“我今天开会,看到有个社区菜场的保障项目。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也可以绕开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吃一吃这种零碎?”

“社区供应屁事更多,争斤论两一天也赚不到几个钱,没意思。”

“那高档社区呢?我今天听他们在议论,说是有机蔬菜定点专供,还是什么大学合作,全程各种什么乱七八糟温湿度监控。”

“艹……”

张浩南当时就来了一句优美的中国话,该死的前世记忆浮上心头,重生前他的确做过一阵子有机蔬菜,就是专供高档小区。

当然这个高档,其实也就是有钱人扎堆的小区,张浩南当时也有一些人脉,所以就做了两年。

原本一亩地营收两千五,带有机乘以三,定点专供乘以五到十,视情况而定。

当时还有专门的社区商超,有点像是会员制的便利店,透着一股子富贵的愚蠢……

这买卖其实挺好做的,闭着眼睛数钱。

只不过后来张浩南实力不济,把门路转了出去,拿了一笔好处费,就此跟土豪以及土豪家的女人、宠物们说再见。

现在魏刚一番话,触发了关键词,让张浩南不由得有点小感慨。

不过现在还没法做,因为高档住宅区太少,“高端”玩法就不能玩,要等上几年,遍地都是别墅区、联排别墅、连体别墅以及寸土寸金的楼盘,这才催生了这种另类又奇葩的需求。

当然魏老头要是让他做政府机关单位的后勤供应,那他高举双手外加三条腿赞成。

可惜这是痴心妄想。

“不能做?”

“条件不成熟。”

张浩南于是跟魏刚在电话里沟通起来,魏刚听完之后有些可惜。

他深知沙城人均耕地面积少,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均耕地还会进一步缩减,那么唯有高附加值才有意义。

正如张浩南现在做的。

只是没有他盼望的那么高。

“那就算了。”

魏刚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转而说道,“残联那边我也问了一下,可以省内跨区合作,不过我怀疑你要是在建康弄,会被人穿小鞋,有点得不偿失。”

“怎么?我创造就业还要把我枪毙?”

“那总归有的是办法啊,保障有没有做到?万一出了点事故,是雇佣方的用人失当还是管理适当?要不要上报纸?上什么媒体怎么报道?后生,水很深的。”

“……”

“所以我个人建议呢,先在姑苏大市里面弄好,有了成功先例,再跟进宣传,到时候再有人想要借故发难,那就是跟宣传系统还有我们作对。否则就是宣传系统的重大工作失误,没人会公开承认自己是无能废物的。”

“老先生,话不要说得这么死……”

张浩南寻思着过个二十年,遍地都是“摆烂文学”“躺平文学”,自称废物那完全就不是个事儿。

“好了,挂电话吧,我明天还要去姑苏开个座谈会,看看能不能骗点投资过来。”

“保重身体,我……等等,等一下等一下,老先生,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桌上摆着一份传真,是两江省家禽研究所的一些项目进度,高季兴最近在负责肉鸡型的追踪,要是明年或者后年定种,到时候合作的品种中,就包括肉鸡型。

不过刚才提到了社区新鲜蔬菜供应的问题,倒是提醒了一下张浩南,他固然无法提供新鲜蔬菜,但可以提供“垃圾食品”啊。

“有啥新情况?”

“老先生吃过洋快餐没有?”

“蛮好吃的,油炸的鸡翅膀不错。”

“我们搞一搞怎么样?搞洋快餐差不多的,但稍微本地化一下,比如说弄点熝鸡这样的。当然我不是说一定就这样弄,就是先有个想法。伱看有没有搞头?”

“你有配方?”

“农大有啊,要是农大没有,委托食品学院研发,再做个市场口味调研。还能分两条线来走,比如说洋快餐店里的配菜,可以单独拿出来做熟食店,熟食店就可以放小区门口。”

“我看洋快餐的口味差不多,你怎么统一呢?”

“那就要你帮帮忙,让我弄个物流体系出来。”

“你这个想法……我感觉是可以的,不过我要先做点调查。而且你要明白,现在市场上面,只要说进口货,一定就是好的;只要说国产的,那就是要蹩脚一点的。你到时候难道打价格战?”

“那我弄个洋名不就好了?”

“有点坍台啊……”

魏刚心理上就不痛快。

不过张浩南却道:“那就不弄欧美式的,弄个耳熟能详的,怎么样?”

“总不见得弄成南朝鲜风格吧?那多难听。”

“哈哈哈哈哈哈……”

张浩南笑了笑,顺便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当看到毛子发过来的传真时候,愣了一下,忽然问道:“老先生,你看叫‘喀秋莎’怎么样?跟土不土洋不洋不搭界吧?”

“……”

一向暴躁的魏刚,竟是被张浩南这不着边际的脑洞给干沉默了。

但还别说,魏刚心里面竟是觉得,真要是有一家叫“喀秋莎”的洋快餐店,他是肯定要试一试的。

“我先做个调查。”

魏刚没有给承诺,他得看看情况,再琢磨要不要帮张浩南一把。

不过挂断电话之后,魏刚又道:“不过你可以提前先把商标注册好。”

“没问题!”

张浩南顿时乐了,他真是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魏刚竟然这么感兴趣。

(sdingdiannn/ddk93698192/14122936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