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第699章 国内国外找定位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699章 国内国外找定位

作者:鲸鱼禅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25 06:31:3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699章 国内国外找定位

虞龙七月六日才到的北林市,在去北林市的前一天,他在冰城逗留了一下,先去了整个黑水省面积最大的山河市。

算是一点个人走访,因为整个黑水省六十七个县市中,对黑恶势力打击最有力度的,就是山河市。

他没有惊动省里,而是从“龙盾安保”黑水分公司借了一辆车,带了几個儿子虞小龙请的保镖,就去了山河市几个单位。

市政府、市警察局、新华书店、市图书馆……

主要是翻去年和前年的报道,通常来说,前年的优秀工作,如果影响比较大,通常会拖一年以上才会见报。

比如打击黑恶势力,比如解决历史挂账,这些都不可能是即时性的,需要时间来检验。

“农民访、工人闹、老干部天天上来要……”

翻到这句顺口溜的时候,虞龙笑了笑,通常这种顺口溜,是政府各部门接待人员总结出来的。

反映的问题基本都直指核心。

不过,这是照着正常规律来估算的,实际情况,只能比这个复杂得多。

按照工程项目部的计划,是多个企业同时运行。

障碍已经被提前扫清了一部分,虞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先稳住军心。

手里攥着的那把“钢镚儿”,很快就会派上大用场。

只不过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基层血统政治”,需要组织提升自净能力,这就又要用到“酷吏”。

因为这里面最难受的,可能还有老师。

虞龙说来抗压,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要抗住压力。

从社会法制的新闻报道中,虞龙找到了十二个相对来说比较重大的黑恶势力覆灭记录。

就像是为了印证虞龙的猜测一样,在前年的一个报道中,有着这么一段话“……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市教职工的诉求……”,到这个份上,那就说明一件事情,这里发生过“罢教”。

仅这三个采砂作业区,按照现在的建筑原材料价格,大概能产生两千多万的效益,基本可以抹平北林市市区拖欠的职工工资。

其次按照初步的规划,分三个采砂作业区,每个作业区四十万立方,每个作业区都是“曲中求直”,然后形成小型湖泊或者湿地,恢复到建国初期的通航能力即可。

虞龙提醒了一下带过来的秘书,“这次过来,我们是来抗压的,必须做好自我约束。以前无伤大雅的小陋习,都要注意。”

虞龙没有打算深入了解,他只是为了从全省面积最大的县市中“管中窥豹”一下,基本的事件结构做到有数即可。

首先运河和水库的工程肯定是要开始的,泥河口往下只要是以前的河湾,都会进行土方作业,而砂石厂也会设置在这里,同时还包括了堆场。

秘书知道虞龙这不是在故作矜持,而是现在工作真的要这么做。

一旦城市全职教师家庭断了收入来源,那真就只能靠“救济”。

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欠发两千八百万……”

“晚上‘西兰县砂石公司’的勘探报告先送过来,如果差不多,就抓紧时间公布项目。”

“是,市长。”

好在他不是演一出单枪匹马独闯龙潭,中央为了今天,做了很多前置工作,有些得罪的活儿,也不怕本地势力借助职能部门的权力来暗中阻挠。

整体上来看,社会面的问题不容小觑,但问题不大,因为这些都是可以用钱解决的。

“老板,为什么我们要先去山河市?”

心存侥幸的虞龙这下彻底死了心,他这次过来,怕是要一路得罪不计其数的“同志”了。

主要集中在酒霸、渔霸、车霸、菜霸民生类,以及比较常见的游戏厅、歌舞厅等街头娱乐场所,还有建筑工地、劳动力市场……

至于说历史挂账,这些烂账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关键是谁来担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谁会跳出来恶心主持工作的人。

有些帽子现在扣上了可能没事儿,过个几年风头一到,该出事还是得出事。

“好,我有数的。”

只不过松江的郊县,当老师的搞不好家里也有两三亩水田,想要饿死,倒也没那么容易,紧紧巴巴过着也就过了。

所以,事情可能比较严重。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

其实松江以前的郊县,也拖欠教职工工资,毕竟相对机关单位,教师群体还是比较好“欺负”的。

可东北是不一样的,太早城市化,不太可能套用这种经验。

“以后注意称谓,喊职务。”

“爸爸,我准备了两个亿的现金,随时可以用来应急,有啥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我。还有,千万注意,从今天开始,没有‘龙盾安保’的保镖,不要随便下乡视察。张总跟我说了,有好几帮人都是逃出去了的,难保不会雇凶杀人。”

这个是欠发的职工工资,以山河市的体量,起码影响到了一万个家庭左右。

好在他也不慌,至少就现在这个山河市,已经完成了收支平衡,虽然这种成绩放在松江可能还不如一个镇甚至一个村,但这更加凸显这地方有一部分干部的血性和勇气。

不过他到了北林市之后,首先接到的,便是儿子虞小龙的电话,家里长辈们倒是没有多加关注。

能于风雪之中坚韧不拔,至少骨头肯定是硬的。

离开山河市是静悄悄的,虞龙没有惊动任何人,所有人都以为他到了东北就在冰城,哪儿没去。

“好的。”

虞龙没打算直接一上来就靠资金平推,不先磨一遍、筛一遍,金山银海搬过来也是没用的。

这就像是做菜,火候肯定是要把握好的。

“电瓶三轮车过几天就发到冰城,是南郊工厂的首批产品,要用的时候,跟办事处经理说一声就行。”

“好了,我有数的,我刚刚来,不会闹多大动静,等几个月再说。”

“那你多保重,随时保持联系。”

虞小龙挂断电话的时候,其实有些焦虑,他其实希望虞龙拒绝这次的组织安排,直接退休算了。

不过虞龙却做了一回“父子谈心”,核心问题直指……张浩南。

毫无疑问的,如果虞龙不去北林市给西兰县的一揽子计划保驾护航,那几乎可以等同于虞龙跟张浩南“决裂”。

两人之间并没有产生什么嫌隙,而是虞家跟张浩南背后的“政商集团”,必然会产生这种判断。

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也不单纯是组织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系统。

虞龙做不到张浩南那样肆无忌惮无法无天,他终究身在江湖之中,那就多少要遵循身不由己的法则。

即便不为自己,虞龙也要为子女考虑,尤其是虞小龙。

想明白这个朴素道理的虞小龙,更加清楚中央必须要让这笔投资的所有者,也就是张浩南……满意。

他深知张浩南的为人,不会计较这点儿乱七八糟的小门道,但是……中央呢?

终究是诸多意志的集合,虞小龙不敢造次,只能为了“犬父”把老婆本都拿了出来。

整整两个亿。

这笔钱,毕竟是他这个当儿子的所有,从灵活性上来说,比任何人的资金都要高,拿来给没用的老父亲应急,或者应付**、突发事件,刚刚好。

赌上前途的,可不是只有一个姓虞的,上阵父子兵,不可谓不是一次践行。

前来东北最不安的,反而是“紧哥”赵诚瑞,他本以为退休稳了,结果万万没想到,临到老了,还要来做一回“地方官”。

这可真是不容易。

不过他终究政治敏感度远不如虞龙,所以路上接到张浩南电话的时候,整个人就放轻松了。

“紧哥”以为这一趟就是过去做泥菩萨,老板说啥就是啥,让点头就点头,让签字就签字,没什么风险。

能有啥风险呢?

直到“紧哥”的座驾被拦下来收了四十块钱……

他的车,挂的是京城牌照。

都没有完全离开冀北省呢,距离黑水省还隔着渤辽省和安东省呢。

“紧哥”被上了一课,立即选择了坐飞机。

唯一美中不足,在飞机上打不了电话,没办法跟老板那边报备自己的情况。

他这次去北林市,还能提个半级,从今往后,也算是比真金还真的高官。

换个角度来想,“紧哥”又觉得这事儿是个好事儿。

连央视的老同事们,以前都喊他“赵老师”,现在那都是喊“委座”。

他去是去北林市,但单位是在省里,级别摆在那里。

前途如何,“紧哥”一点概念都没有,他毕竟没有真正混过官场,在这儿在那儿当个主任,只是“江湖地位”使然,真要说有什么呼风唤雨的时候,离开这个系统,他还真是一无所知。

小白到不能再小白。

不过,能混到他这个地位,自然也是“人精”的一份子,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所以也找好了自己的定位。

自己往那儿一戳,就是个摆件儿。

自己就是混退休,三年四年还是五年,都行,有人说到站了下车,他就老老实实下车,绝不恋栈不去。

“紧哥”找准了定位,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找准定位。

粮食集团内部的斗争尘埃落定,“金龙鱼”那魔性的“一比一比一”也终于上线,这个暑假,每一滴调和油里面,都有粮食集团的分红……

有多少人欠下张老板的人情不得而知,但艾德蒙方面直接先给张老板来了点“小惊喜”。

满剌加沙巴州出现了一点点冲突,虽然不再是武装人员直接攻击沿海港口仓储基地,但地区出现冲突,肯定要拉警报。

用电用水以及各种路口盘查,连带着的就是工地停工、航运线受阻等等。

和以往不同,这次的冲突是“苏禄人”要求满剌加“归还”沙巴州,然后引发了满剌加军警跟“苏禄人”的对峙。

张浩南扶持的……他妈的也是“苏禄人”。

这就出现了一个比较糟糕的情况,现在没办法再直接扶持同样是“苏禄人”的地方势力。

因为只要影响闹大,直接在满剌加变得人人喊打。

很显然,艾德蒙方面不傻,情报收集也很成功,直接先把“苏禄人”的名声进一步搞臭,让张浩南无法再加注。

这场满剌加沙巴州军警跟“苏禄人”的对峙,成为了七月份的国际热点之一,新闻联播还提了一嘴。

“老板,现在冲突闹得很大,昨天有了伤亡。”

“好,我知道了,先不要管那么多,正常经营就行。”

“明白。”

艾德蒙在沙捞越州也有控制的媒体,现在就是集火报道“苏禄人”对满剌加沙巴州的主权申索。

正常来说,吕宋国这时候肯定要作出官方说明解释的,然而马尼拉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就只是表示这帮“苏禄人”本身就是分离势力,吕宋政府也是强烈谴责的……但是“沙巴州”主权待定。

间歇性脑抽风的小国政府多如牛毛,加一个吕宋这也不算什么。

还别说,因为吕宋政府的胡言乱语,还真就出现了更大的幺蛾子……

沙巴州内部真就发起了一场“自决号召”,并且拿出了当初跟满剌加政府签的合并条约,认为当初国家独立时,满剌加政府没有履行当初的承诺,沙巴州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马来半岛”。

紧接着就有一支在沙巴州的“渤泥人”发表声明,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沙巴州应该主权归属于渤泥国,并且掏出了证据,一份明朝册封的诏书……

(sdingdiannn/ddk93698192/13803104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