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四合院:力推淮茹,丞相甘拜下风 > 第96章 彩蛋章 ,闲谈年代文

作者本人是豫南土着,家乡是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处。

写年代文,一方面是为赚一些碎银贴补家用,另一方面就是出于农家子弟的情感使然,最初定稿时,是准备将主角的身份设定为地地道道的农家子。

通过辛勤打拼,跻身城市职工。

但一联想起真实农村的景象,又觉得实在难似登天,只得作罢。

想推心置腹的将写年代文的一些感触,说与大家,权且做个杂文,以慰先辈。

以下内容皆为客观陈述,外祖父,祖父口述,余增补笔录。

无意虚空杜撰,损害同胞同舟共济,共襄盛典之感情……

太祖治民时,六十年代中叶。

工农分户籍,非农户口凭粮本各色票据定额到粮站领米,或者是换取所需副食百货,按行政和工人两种身份,不同等级标准领取工资。

八级工普遍工资可达百元之巨,三级工稳定在三十元左右,市面猪肉价格,2毛5分上下,只有灾荒年月,鸽子市里价格会拔高许多。

但寻常年岁里,偶尔下顿馆子,打打牙祭不是难题。

在此背景下,绝大多数非农户口谈不上多富裕,却也殷实,至少吃肉穿衣不是难题,像那时候同阵营援助的伊拉克蜜枣,古巴糖,等都被这个阶层当了零嘴。

结婚则流行“几条腿”,即桌椅板凳、橱柜等家具的多寡,70年代往后,才流行三转一响,矿石收音机,大杠自行车,上海牌大钢表,以及蜜蜂牌缝纫机等。

婚嫁丧娶工厂一应包圆,大多是工人之间内部消化,即一个萝卜一个坑,鱼虾各找,组成双职工家庭等。

鲜少婚配农村户口,依据政策,非农户口婚配农村户口者,所生子女皆为农村户口,而农村户口不享受定额粮食,非农免费医疗等待遇。

所以只有一些颇有姿色,美得不可方艳的人机缘巧合下能嫁到城里,绝大多数农村姑娘为了进城跨越阶层,甚至嫁给残障人士……

房屋虽不许买卖但可免费分配,非重大事故,厂长书记不得无故开除工人厂籍,堪称有恃无恐的铁饭碗。

购物消费,大多是在国营百货商店,以及各色供销社内。

采购员、炊事员、放映员、广播员、工厂工人、供销社职工、汽车师傅、甚至是饭馆服务员待遇颇丰。

各处餐馆皆悬挂“不得随意打骂顾客!”等警示标语,然而劝诫无效,形同虚设,被打食客仍不胜其数。

更关键的是,这些铁饭碗还盛行顶班制,老子退休儿胜任,认真诠释什么叫一碗传三代,人走碗还在。

各大工厂自有一套班子,保卫科、附属医院、附属小学、甚至是俱乐部都是内部专享,违法乱纪,公安不得随便抓人,自有保卫科处置。

教育方面,城市户口初中毕业可选考高中抑或报考中专,高中可考大学进而深造,中专学费全免,享受财政津贴,毕业包分配国营企业,不乏办事员编制起步者。

农村户口则是另一番风景,地里刨食,日夜辛勤劳作只能记一些微薄的工分,至于本村产出粮食,全部打包拉走,人吃马嚼皆由外地调配,大多是一些地瓜干,马铃薯,棒子面之类。

时运不济,碰上连年阴雨的潮湿天,拉来的地瓜干、马铃薯全部发霉长芽,以至于外祖父那一辈的人,谈地瓜干色变。

灾荒年岁里,便去揭较为柔嫩的树皮舂磨成粉,跟撅来的野草搅拌成糊,囫囵吞枣的下肚,咽的时候必须要迅速,以免苦味反刍上来。

三年灾害时,出现“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着啃砖头”的鬼域世界。

年岁好时,临到年关,才敢用这些工分向生产队换一些大豆,磨成豆腐过过嘴瘾,祖父讲的一则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当时曾祖父在马厩里饲养牲畜,牛马骡子等,集体财产自是小心伺候,在机械化尚未普及的当时,畜力就是最好的庄稼把式,人饿死,牛都不能饿死,曾祖父不敢怠慢,万分小心。

恰巧家里有个亲戚任生产队长赶上晋升,第二天乡里要来人考察,公社里又人人面有菜色,饿的像泡水馒头一样全身浮肿,哪有像样的粮食招待伺候?

于是吊诡的一幕出现了,曾祖父半夜起来喂草时,那头精心伺候的耕牛还生龙活虎的甩着尾巴驱赶蚊虫。

次日天擦亮,曾祖父拿叉子喂牛时,惊愕发现,这头立下赫赫战功的耕牛似乎为了感激公社养育之亲,无以为报,只能贴心的连夜病倒,被庖丁解牛一般迅速宰杀干净了。

等曾祖父再见到这头牛时,已经只剩下森森白骨,没一点肉丝。

在公社食堂里,被几个关系户下锅煮汤喝了。

没葱姜蒜,只有一些苦唧唧的盐巴,飘着些不知道是血水还是油的沫子。

虽然心里难过,但曾祖父仍旧是含泪连喝几大碗,撑的肚圆……

衣则贫瘠到闻者落泪,一家几人,愣是凑不出来一套合身的衣服。补丁缀补丁都是奢求,几个人共穿一双鞋一套衣服。

苦寒腊月,有人出去办事才会穿衣,剩下没衣服的人只能蜷缩在稻草被子里。

所以那时候是不流行随意串门的,即使是走亲访友,也要提前告知,好方便邻居之间互相凑衣服。

住毋需多言,土坯房子,电影隐入尘烟一般的做法。找上几个相识的本家,挑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掘土垒房,上面铺层稻草秸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中雨,人人背上都有褥疮。

行,这是奢求了。没介绍信寸步难行,举步维艰,农村户口由于只有工分没有薪酬的原因,所以出趟远门,都是习惯性的背上干粮,或者是拿粮食换些粮票。

改变阶层的教育方面,中专是没有资格的,雷区太多,为求谨慎,可自行搜索。

临末,徭役赋税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每年义务参与修渠铺路,筑道挖淤,标志性建筑“某某渠”便是无数豫南农民同志襄助开凿的,绝大多数徭役,自带干粮,不求回报,只求奉献……

承包责任制后,能分户单干了,公粮照交不误,农业税征收到千禧年初,“踢斛”那是屡见不鲜,结结实实一脚,要多补交十几斤粮食,堪称农民阴影。

不能细写,细则不忍卒读……

(sdingdiannn/ddk20282308/3670576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