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兴汉室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罚弗及嗣

兴汉室 第一百六十三章 罚弗及嗣

作者:武陵年少时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24 00:52:34 来源:顶点小说网

《兴汉室》来源: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杨公打算怎么做?”驿亭内,法正坐近一点,抬头问道。

杨彪沉吟了一会,缓缓道:“陈王这件事不宜牵涉过深,以免摇动天下,老夫回京后自会与刘伯安辩论。至于其后……还是静观其变。”他言犹未尽,司空赵温是从不主动的,就只要看曹操下一步要准备做什么。

当初在雒阳硬着头皮接下的这个录尚书事,想不到会成为他弘农杨氏的一个机会。

“当初你要我在雒阳接下朝廷的诏书,莫不是……”杨彪心中一动,轻声问道。

法正立即拿起半冷的茶碗,掩袖喝了起来。

杨彪见状,也不打算往下说了。

雪停之后,杨彪一行很快就重新启程上路了,临上车前他特意叫来司马芝问道:“子华,你休息的如何?”

廷尉奏曹掾司马芝参与治狱多年,依然是一副纯良无害的书生模样,他按照礼节规矩的向杨彪行礼,说话也一板一眼带了些状案的味道:“谢明公挂念,在下一直在房中休息,如今气力都已恢复了。”

“那就好。”杨彪满意的颔首,这便登车去了。

才回长安不久,杨彪才只来得及与太学祭酒杨懿说上几句话,便被传诏的内谒者诏入宫中了。

这次是君臣单独诏对,皇帝神采奕奕,正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的太子背书:“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

“好了。”皇帝不知是看到杨彪进来,还是见太子背的差不多了,抬手止道:“光是会背可不行,你可知这诗是什么意思?”

“唔……”太子刘?皱起了眉,支支吾吾起来。

皇帝抬眼看他,扬声问:“怎么了?不知道?”

“师傅还未教过。”刘?低下了头,自己这个父皇慈爱有之,但更多是令人生畏的严厉,也不知是否只对自己这样。

皇帝也不说什么,又转头看向杨彪,杨彪此时也正装什么都不知道似得伏地稽首。皇帝离席起身,让他起来坐下,便对刘?道:“杨司徒是海内闻名的大儒,其先父曾做过你皇祖的师傅,家传渊博,你快去请教。”

刘?性子温和,又不乏聪明,很听话的走过去向杨彪行了一礼,道:“请杨公赐教。”

杨彪心里一惊,立即离席揖让,连称不敢。刘?再求,语气诚恳,杨彪不得已,又瞥见皇帝如常的神色,这便沉吟道:“此诗分三章,殿下适才所诵乃首章,是言周宣王在洛阳大会诸侯,讲习武事,以洛水之泱,譬天子之明。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宣王亲御戎服,威仪崇隆,与会诸侯皆欢欣鼓舞,众心归向……”

“喔……”刘?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复又问道:“我听贾公说,厉王失国后,有赖宣王中兴,慑服四夷,辟地千里,诸侯复宗周,此诗就是为此而作吧?”

正要下意识作答的杨彪忽然警醒起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其实有待商榷,有的认为是作于宣王大会诸侯于洛阳的时期,仅仅是为了夸耀宣王,可有一种观点却认为这是在讽刺宣王无道的儿子幽王,希望借此规劝幽王能像宣王一样爵命诸侯,赏善罚恶。

若是这么类比……

杨彪注意到自己或许是想深了,但还是谨慎起见的改了话头,答道:“殿下睿见。”

“小子还需多学。”皇帝在一旁插话道:“我当年十岁开蒙,已是晚矣,须知学问一途,是要越勤越早为好。”

见皇帝对太子寄予厚望、就连什么年纪读什么书都规划的清清楚楚,杨彪也不吝夸赞之词,尽捡好话说。随后皇帝让太子下去,宣室便正式成了君臣诏对的格局。

“河南一切可好?”

“朝廷迁豪,虽在开始有不少议论之声,但也知是为朝廷百年大计,何况移居京畿,又不在偏远,有河南尹、雒阳令上下筹措,安置妥当,一切安好。”杨彪一字一句的答道。

“杨公这趟回来,在路上是与宗正他们同行?”皇帝例行故事的问完杨彪在雒阳的近况后,又继续说道:“想必是知道陈王的事了。”

杨彪立即说道:“陈王谋逆之迹已彰,如今得以论处,可见诸公奉辞伐罪,秉正国法,足以为后世之王戒。至于当年缘由,或有许多不便之事,时移俗易,当时之人难寻,究其实情难知,单凭王太子一人之言,恐怕即便是廷尉,也难以穷究真相……何况此事涉及先帝与诸旧臣,动辄影响天下,而陈王既然伏法,倒不如就此揭过,以示宽大。”

“曹操他们也是这个意思。”皇帝点点头,轻描淡写的说道:“刘公想用重典,是有点过了。”

“乱世当用重典。”杨彪紧接着说道:“而今正是治世,陛下仁德之君,再兴汉室,若一味用酷法峻刑,未免不妥。”

皇帝轻笑了声:“此事就到此为止吧,在穷追不舍,倒显得朝廷斤斤计较了,以往的时候多少冤假错案,若要一个个的翻过来,于国家也无益。”

杨彪刚想称是,可又听到皇帝说起琅邪国的事:“陈国之事已算了结,但琅邪的事却始终搁着,我有意明日在承明殿问诸公的意见,但在此之前,想先问杨公的看法。”

“这……”杨彪犹疑了一瞬,一时不知道该不该去踩这个雷,他当时虽在关东,但也知道朝廷的焦点从琅邪转移到陈国的因由,对此,他更不敢擅自表态了:“臣在河南,一心想的,是办好迁豪的事,再是调度诸军征讨盗贼。至于琅邪国事,还不甚知悉,臣此时不敢妄言,还是要等诸公齐会再议论不迟。”

“看来也只有这样了。”皇帝点点头,也不催逼,只是多说了句:“司空赵公辅弼多年,你二人也算熟识,平常时候,不妨多与他走动走动。”

杨彪暗忖其意,低声应道:“臣谨诺。”

此时的刘虞正为了修复他与刘邈之间出现的裂痕而努力着,在刘邈回长安之前,他便已推荐了长史赵该为琅邪相,尽显回护之意:“赵君不日即到琅邪,此间事了,足下也可无虑了。”

刘邈想着对方态度的突然转变,或许是见到事态好转,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让刘虞认为琅邪王的事已经不再危险,可以伸手象征性的搭救。无论如何,刘邈面上都是表示感激的:“区区琐事,让明公劳心,实在是我的不是。”

“多年的情分了,不消说这些。”刘虞摆摆手,又抬手请他共饮,待两人放下茶碗后,这才道:“此次陈王之事,你办的很妥当,这是你上任宗正后遇见的头一件大事,办好了,国家那里也会记挂着你。”

说起这个,刘邈不由问道:“在下来时听闻明公欲要重诛陈王太子,可有此事?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又何必如此呢?”

“这背后的事,你不懂。”刘虞叹了口气,他向来爱惜羽毛,这种事曾经他也沾上过一点,关键时候,哪能让陈王太子胡言乱语?

刘邈明白了对方话中未尽之意,一时也不知刘虞这么做究竟是好是坏,联想到孙资那样的聪明人,也要设法从刘虞的幕中逃离,去济南做个县令,他有些感到不妙。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sdingdiannn/ddk164194/886755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