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逆袭1988 > 第1222章 我给你们喊加油

逆袭1988 第1222章 我给你们喊加油

作者:拾寒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03 20:07:03 来源:顶点小说网

王林和周霞大眼瞪着小眼,互相看着对方。

你有你的坚持,我有我的原则。

谁也不让谁。

其他人则全部理智的不说话,只看着他俩。

就连周伯强哑巴了,手摸着下巴,沉吟不语。

周粥嘴角含笑,笑眯眯的看着王林。

王林无奈之下,只能同意周霞的要求:“你要选几个帮手,这当然是可以的,在座的人,你随便挑吧!”

周霞道:“这可是你说的,在座的人,随便我挑!我挑中了谁,都必须和我一起完成项目。”

王林道:“当然了!”

周霞妙目轻转,四下一扫,说道:“我选你!”

王林先是一愕,继而大笑道:“你选我?”

周霞道:“对啊,你让我随便挑的,你也在这里,我挑你,不过分吧?”

王林苦笑一声:“我很忙的,你让我帮你做这个工作,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周霞道:“我不管,反正我挑了你,你就是这个城改小组的成员了。”

王林道:“行行行,我听你的。我也是成员。”

周霞指了指陈繁:“陈总也加入吧!”

陈繁抿嘴笑道:“谢谢周总的赏识,我就怕能力有限,做不好这个工作。”

周霞道:“陈总,你就不要谦虚了,你以前在城西工业园区工作的时候,就曾经主持过城改项目,要说到城改工作,我们都不如你。”

王林听了,倒是一怔,心想自己把这茬给忘了呢?陈繁以前的确做过城改工作,而且做得很到位。这样的好人才,自己居然没想到要起用她。

还好周霞把陈繁给挑了出来。

周霞又把张瀚和江瑶给拉了进来。

“好了,副总里面就这些人吧!我们先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具体的城改工作,我们再开小组会议进行商量。”周霞说道。

王林道:“既然如此,周老总也加入进来吧!”

周伯强笑道:“王总,我年纪大了,你们就别折腾我了。我这边的本职工作都很难胜任呢!”

王林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周老总就是我们爱秀集团的宝!有你在,给我们出谋划策也好。”

周伯强这才应承下来。

王林道:“好了,大会就开到这里,城改项目的小组成员留一下,其他人可以先回去工作。”

其他人便笑着离场。

周霞等留下来的人,自觉的往前排来,坐在一起。

王林道:“关于这个城改项目,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陈总,你有过相关的经验,请你先发言吧!”

陈繁道:“王总,你这是赶鸭子上架了。我以前主持的城改工作,是在郊外,那里人烟稀少,工程量也没有这么大,我那边总共要说服的户数,只有几百家,我都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完成,还和人产生了不少的矛盾和冲突。在这方面,我的那点经验,完全用不上。”

周伯强道:“王总,我去那边的里弄看过,大多数建筑历经八、九十年的风雨,早已经超过了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更是糟糕,有不少房子两次被鉴定为危房。”

王林脸色凝重的点点头:“是的,周老总说的这个情况是真实的。所以这边的房子到了不是拆就必须改的地步。”

周伯强道:“由于建设物设计的缺陷,造成各种管线混乱交织,三年前,那边发生过一场大火,烧死了4人,其中一人还是孕妇。正因为这场大火之后,在相关主管部门视察后,决定由房管局牵头联合当时的申城市光学仪器厂进行整体危改,但至今仍未有任何实质推进。后来有投资商想拿下这片地皮盖商品房,就有了拆迁的信号传出来。”

王林哦了一声,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周伯强道:“再然后,就是王总出手,出台了城改项目。后边的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了。”

周霞道:“王总,这样的危房,我们真有改造它的必要吗?是不是拆了重建更有意义?”

陈繁道:“王总的意思是想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

周霞道:“可以把旧的房屋拆了,重新建造成仿古的建筑,还原现在的面貌就行,这样的房屋,会更加坚固结实,我们操作起来也更加容易。”

张瀚道:“不管是修复,还是重建,我看都是可行的,就看我们最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江瑶道:“那片小区的具体情况怎么样?我虽然是申城人,但还没有去过那边。”

王林道:“涉及居民2007证,单位66家,地块内房屋基本为砖木混合结构的二级以下旧里。这片老街坊已有百年历史,在里弄居民们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存留着这座城市珍贵的记忆。”

江瑶问道:“有没有定级为文物的保护建筑?”

王林道:“暂时还没有。”

江瑶道:“在进行相关的改造工程之前,我们最好先请文物单位进场,对古建筑进行一个认定,如果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那我们就进行重点保护和修复。其它的建筑,我们想拆就拆,想修就修,都无所谓了。”

周伯强道:“江总这个建议极好,如果不这么做,将来有人告我们破坏文物设施,那就有嘴难辩了。”

王林道:“霞姐,这个事情,你记一下,在正式动工之前,先进行文物认定。”

周霞道:“知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

王林提出来,等市里的决议出来后,大家一起去老旧里弄的现场看看。

不出王林所料,这个城改项目,最终花落爱秀集团。

就在王林和胡广明见完面的第三天,市里召开了一个专门讨论这个项目的会议,以过半票数通过,由爱秀集团夺得开发权。

通知下来以后,王林宣布,正式启动老式里弄的城改项目。

这天,王林率领城改小组的成员,来到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察。

王林身边跟着的秘书是张小婉。

张小婉的家就在这一带,她高兴的带着王林他们在里巷里走来串去,遇到熟悉的人则会清脆的喊上一声。

在城市中心的高楼林立间,成片的旧里弄肆虐着烟火气,居民生活热闹却环境逼仄。

王林率队走访了多个正待改造的二级旧里,并带来了随行的电视台记者,记录下居民们在旧里弄里最后的生活。

负责记录这一切的人,自然是顾清雨团队。

顾清雨也扛着一架照相机,跟在王林身边,时不时的拍下一些照片。

这片老街坊已有百年历史,在里弄居民们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存留着这座城市珍贵的记忆。

“王林,这里曾经是申城美专的旧址。”顾清雨指着一幢房子说道,“我以前来过这里,我小时候喜欢画画,我爷爷带我来这边找美专的老师上过辅导课。”

“哦?美专!”王林点了点头,“我记得,美专出过不少人才吧?”

顾清雨道:“那可多了!名师辈出,有康有为、梁启超、郭沫若、胡适、徐志摩、潘天寿、张大千等;学生也多艺坛名人,如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蔡若虹、程十发等。作为新文化运动和美术革命的重要实践场,美专的发展映射着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变。”

王林等人不由得肃然起敬:“那这里不得了!”

顾清雨道:“是的,这里应该被划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入小区,仍然可以看见美专旧址门口的双侧台阶,历经百年,当往日的画室、宿舍都变成住房,颇有气势的台阶和斑驳的红色砖墙诉说着它的往昔。

顺着台阶走上二楼,二楼有约20户人家。王林他们前来探访时,只见几位爷叔正在楼梯口拉着家常。1960年出生的胡先生从小生活在北金,1969年来到申城。他告诉王林,这里是老岳父给自己妻子的房子,夫妻俩之前住在虹口,老房动迁后搬至此处。因为房子狭小,女儿平时不住在这里。

“叔,你们这边的房子,值多少钱?”王林问胡先生。

胡先生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六万!”

他家一共两个房间,只有二十几个平方米。

不过这里地处繁华市中心,距离豫园、外滩、人民广场只有两三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老上海滩中心地带。

这样的房子卖六万块钱,还真不算贵。

陈繁笑道:“现在的商品房,有七、八十个平方米,也才卖六、七万!你们把这里卖了,搬去新小区,不是更舒服吗?”

胡先生摇了摇头:“那些商品房离得太远,我和亲戚们都在附近工作,平时走路就能上下班,骑自行车就更快。搬到其它地方,哪有这么方便?我们都很喜欢这里的生活气息,各种商店都有,繁华热闹又接地气。每天吃过饭后,我们都会出去散步,散步是为了饭后消食,但我经常走着走着看见炸串摊,又忍不住买上几串,所以现在的肚子越吃越大喽!”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通过狭窄的楼梯通向阁楼。因为房子便宜又位于市中心,除了老住户,楼里的租户也有很多,他们大多在附近打工。攀上狭窄陡峭的楼梯,一名年轻人租下一间阁楼,一张床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面积。没到上班时间,在阁楼的一片昏暗中,她正坐在床边听着收音机。

王林他们穿梭在弄堂里,家家户户紧紧挨着,对外敞开门的大多是厨房。和其他旧式里弄一样,三四家到六七家共用一间厨房是平常不过的事。台面划分成很多块,锅碗调料、煤气灶放在各自区域,住户们通常错峰做饭,尽量互不打扰。

他们来到一房人家,走进屋内,只见房里摆放着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小方桌,一台电风扇在拼命转着,角角落落塞满了生活用品,这户人家住了七口人,两间小房,屋子如今还保留着二十世纪初的房屋布局,从屋内加出半层高的阁楼,夜里把梯子架起来就能爬上去。楼上是睡觉的地方,人直不起身,安装在高处的壁扇可以为一整间屋子带来凉意。

住习惯了别墅的副总们,忽然间来到这么狭小的小房间里,都有些不太适应。

他们更加的感谢王林,感谢爱秀集团。

如果没有王林,他们这帮人的住宿环境,比起这些里弄居民来说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那里,可以更近距离感受到弄堂的逼仄,密密的窗户、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到处乱拉的晾衣杆仿佛触手可及,但是举目远眺就能看见灯光璀璨的高楼,那是爱秀广场!

王林和房主人聊天,听他们说以前这里一下大雨,就会水漫金山,把房子全给淹了。到七十年代末,这边的主要街道都浇了柏油马路,状况大为改善。其后,房子外墙的漆刷过两遍,电线经整理、收在屋檐下,改革开放后破墙开店,商店、车子多了,马路菜场收起来了,街道换了新面貌。

然而,这里的脏乱差,还是超乎王林他们的想象。

房子的外墙可以修饰,但屋子里面却极难整改。

这里人口密集、环境恶劣,有2000多户居民、几十家工厂和商店,到处都是乱搭乱建的危棚简屋,且不远处就是全区垃圾、粪便转运、装船的码头!

王林一行人此来探访,一是为了实地看看旧城区的模样,二是探询居民搬迁改造的意愿。

探访完后,王林等人的心情是沉重的,同时也意识到城改项目的巨大压力。

1992年十月中旬,申城市大胆创新,通过土地批租,由爱秀集体出资2300万美元受让了红光路附近里弄地块,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吸引资金进行旧区改造的先河,该地块后来也被誉为“海上第一块”。

因为整个地段呈现出斜三角形状,所以这个地块也被称之为斜三地块。

值得一书的是,以斜三地块成功改造为开端,土地批租在申城各区全面展开,申城大规模旧区改造得以成为现实。开端之后,创新未曾停歇。

以王林领导的爱秀集团,创造了“征询制、数砖头、套型保底、解困纳保”的旧改新机制,“阳光旧改”工程,从此在全市推广。

此系后话,却说当天王林他们考察完后,回到公司,又举行了一场讨论会议。

王林在会议上强调,城改工作即日启动,前期签约工作,务必在两个月以内完成,而且要实现旧改推进“零执行”要做到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的成绩,要创造申城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当年启动、当年收尾、当年交地的新纪录。

周霞听完王林的讲话,不由得目瞪口呆。

她还以为王林是说着玩玩的呢!

没想到,他真的只给两个月的时间?

这次斜三地块的实地考察,让周霞认识到了这个项目的难度。

两千户居民,六千多人!

虽然不算特别大型的项目,但也不是小项目了。

周霞提出来,把时间放宽到一年。

“王林,两个月时间,实在是太达紧迫了!”周霞道,“除非你能给我权力,有30%的居民可以回迁。”

一般来说,刺儿头也就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能允许30%的居民进行回迁,等房屋改造以后,他们仍然可以搬回来住,那签约工作就要轻松愉快得多。

然而,王林并不打算让她轻松:“不行,虽然我们提供给政署的项目计划书里面,的确有写明,尊重居民意愿,可以任由他们自己留下或者搬迁,但是,这是写给领导看的,不这么写,我们这个项目就申请不下来。”

众人想笑,却笑不出来。

王林道:“你们是不是想笑,无商不奸啊?不,这不叫奸,这叫诈!兵不厌诈!无诈不成商!”

周伯强苦笑一声:“王总,不管是奸还是诈,我们并不在乎。问题是,如果居民不愿意呢?他们不同意签约,那我们这个项目就搞不成气了!”

周霞道:“要不你给我一年时间,我慢慢的去说服他们,要不你给我30%的回迁率,不然我怎么做这个工作?”

王林缓缓摇头,坚定的说道:“我不会给你一年时间,我也不会给你30%的回迁率。我只给你两个月时间,我要拿到100%的签约率!”

他双手撑在床沿,沉声说道:“我们的安置房项目,已经启动,二千户人家,都将搬进新的安置房,少一户都不行!”

众人面面相觑。

王林道:“我知道困难很大,我也是这个小组的成员,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在这里设一个100万的团队奖金,只要能达到我的要求,完成了这个项目,那年底我会给大家奖励100万!”

100万的项目奖金!

所有人都不由得精神振奋!

周霞咬了咬银牙,她是项目领导小组的带头人,如果真能完成这个项目,她分到的奖金肯定是最多的。

其他副总也有着同样的心思,100万,几个人平分,就算再加上下面执行任务的成员,他们这些老总,每个人起码可以分到十万块钱!

这个奖金的力度太大了!

周霞一个深呼吸:“好!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王林露主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就这么说定了!对了,秋季广交会召开在即,我本人将率队前往花城参加广交会。斜三地块的征收工作,就交给在座的诸位了,请一定要努力!加油!”

周霞啊了一声:“你不是说,你也会跟我们一起努力吗?你这就跑花城去了?”

王林笑道:“我会在远方,给你们喊加油的!”

(sdingdiannn/ddk76786946/70544362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