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逆袭1988 > 第1653章 要不你来?

逆袭1988 第1653章 要不你来?

作者:拾寒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17 20:16: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在董事会扩大会议上,王林分析了信息产业在当今、未来社会的重要性。懠

国内的信息产业只能说刚刚萌芽,但国外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

众所周知,90年代,全球只有一个霸权国,那就是米国,而米国这几十年的强大,离不开信息产业的革命。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米国积极推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步,实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因特网—II”、“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等大型战略计划,通过信息技术革命引领了二战以来最长的经济繁荣。

直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人们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热潮有所降温,但信息技术创新仍沿着其内在规律不断演进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对米国经济社会结构、生产体系组织带来深刻影响。

就算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泡沫危机,米国也没有放弃信息产业的革命。

相反,互联网泡沫危机的发生,对信息产业的从事者进行了一**洗牌,更有良性的促进了这个产业的变革。懠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米国产业深度变革。

在全球互联网经济中,无论从技术开发、商业创新和收益比重上看,米国无疑都位居领先地位。

二十年后,米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6.8%,总量达到11万亿美元,远超其他主要经济发达地区。

王林之前也有想过进入这个行业,但缺少一个契机。

就像当初他创业,也是因为偶然的机会,倒腾起了国库券一样。

人做一件事,总会有一个契机,一个机会,或者说一个动力!

王林虽然知道信息产业好做,将来肯定赚钱,但他不懂这个行业,隔行如隔山,他熟悉的是纺织产业,在这个行业里,他可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他不敢随便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哪怕他现在很有钱。懠

其实王林也并非完全不在乎信息产业。

在纽约,他遇到将来互联网创业的大佬时,还是毫不犹豫的投了资。

他的行为,给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火种。

韩清宁的出现,给王林带来了机会。

一来韩清宁懂技术,二来她有背景。

有技术没有背景的人难以成功。

有背景不懂技术的人也不一定能成功。懠

两者兼备,再来创业,结局也很难预料。

如果再加上王林的预见呢?

再加上王林的投资和指导呢?

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占尽,这样的创业,应该有很大机率可以成功!

这正是王林和韩清宁一拍即合的原因。

在董事会上,王林主要分析了米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

王林铿锵有力的讲话声,在会议室里回响:懠

“百年前,我们完美的错过了工业革命,这种错过意味着什么?我想不必我多言,在座的各位都能从历史书上看到。一言以蔽之:落后就要挨打!”

“现在正是信息产业革命的非常时期,我们起步晚了一些,但还好赶上了趟!我可以这么说,谁拥有信息产业最多的自主产权,将来谁就可以制霸世界!你想掐谁的脖子,你就可以掐住他的脖子,你想制裁哪国的公司你就可以制裁!”

“当然了,我们是商人,在商言商,我们不需要去掐谁的脖子,也不会去制裁哪家公司,但我们不能被人掐脖子,不能被别人给制裁了!所以,我们只能奋起直追!自主创业!”

王林的话,慷慨激昂。

但大家听了并没有多大的反应。

邓大宝笑道:“王董,我们做我们的纺织行业,又不跟信息产业挂钩,到时他们也制裁不了我们,更加掐不了我们的脖子。”

王林道:“真的没有关系吗?现在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是智能化!是自动化!是物联网化!以后,别的纺织企业都实现了机器人生产、全自动化生产,我们还能使用最原始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那迟早会被淘汰。如果我们要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生产,那就离不开信息产业的成果。你说,我们会不会被人家掐脖子?”懠

邓大宝愕然。

他当然无法想象,以后的工厂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工人,十之七、八的工序,都可以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来替代。

而这些先进的设备,都离不开信息产业的专权,离不开内存条、芯片、底层构架,更离不开软件!

很多高科技的产品,谁先研发出来,谁先注册专利,谁就能引领一代风潮,甚至可以率先制定行业标准,从而限制其他人的发展。

当微软系统一统天下的时候,谁还想着去搞一套自己的系统?

当国外的芯片便宜又好用的时候,谁还想投巨资去研发新的产品?就算能研发出来,也难以打开市场了。

商机,就是先机。懠

王林一旦确定要搞信息产业,立马就雷厉风行。

韩清宁的创业计划书和长远规划还没有做出来,王林就迫不及待的在公司内部宣扬。

因为他相信,韩清宁肯定能做出像样的投资计划来。

就算她做得不好,王林也会同意投资。

他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机会。

周伯强问道:“王董,我们投资这个产业,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呢?如果投入个几亿、十几亿,就能有不错的收成,那还是值得一试的。”

王林心想,这个产业要搞投资的话,就不是一点小钱能出成绩的。懠

不过万事开头难,起步也不需要太多的资金。

等新公司成立了,发展起来了,本身也就具有了融资的能力,那时也就不差钱了。

王林说道:“嗯,周老总说得对,我们做投资,目的还是为了盈利。西方的资本,他们也是为了盈利,既然他们一股脑的投资这个产业,不正好说明这个产业有利可图吗?我们现在入行,正当其时。”

他微一沉吟,说道:“我们前期的投资不会太多,十亿左右应该够了。”

该说的都说了,要解释的也解释了。

接下来就是大家表态的时间。

周伯强说道:“我说一个事。前不久,我市的一个代表团,访问了南韩,和当地的企业家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当时王董没有时间前往,派我做代表参加了那次的出访。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南韩在跟随米国的步子,也在搞信息产业的大变革!像三星这样的大企业,也开始涉足信息产业领域了!”懠

大家哦了一声。

周伯强道:“所以,我觉得王董的投资建议非常好!信息产业是很有前途的,也值得我们投资。”

董事们纷纷表态,支持王林。

关于董事会,有人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在形容他们的地位。

但也有人用“橡皮图章”这个词来形容董事会的作用,比喻董事会按照常规而经常不加判断地赞同、批准或处理以完成某种规定程序,但在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

当然了,也可以用“八面莹澈”这个成语形容公司董事会,意思是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他们既然已经知道,王林做了决定,而且不会更改,那就只能同意!懠

这也是人情练达的一种表现。

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完。

王林宣布散会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会议开得这么顺利,王林很是满意。

今天的会议上,他解决了最重要的几件事情。

在开会之前,王林还有些担心,有人会提出激烈的反对意见。

现在是上市公司了,虽然很多决定还是由王林说了算,但如果真遇到强烈反对时,王林是不会一意孤行的。懠

因为爱秀集团还有着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份,所以董事会里面有上级指派的一个董事,此外还有一个职工董事。

为了公司的良好发展,各方面的意见,王林还是有必要认真听取的。

像这么大的公司,很多决策偏左一点,或者偏右一点,都不会影响太大。

所以,王林在做决定的时候,并不一味求“正确”,而是综合考虑。

他知道公司内部有很多的小派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会有小圈子的产生。

王林只能尽量的顾及到各个圈子的利益,然后加以平衡。懠

他坐在老板椅上,端起杯子来。

杯子里有温度正好的一杯温茶水。

秘书知道他快开完会议时,都会提前准备好茶水,这样等他回到办公室,立马就能喝到温水了。

“咚咚!”走廊上的门,被人敲响。

王林沉着的道:“请进!”

能走这扇门进来的,无非就是公司的高管们。

“王董好!”马红才出现在门口,冲着王林笑了笑。懠

王林微微一笑:“马总来了,来,进来坐。”

马红才欠身坐下来,搓了搓双手,抿了抿嘴唇,像是有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开口。

王林也不说话,含笑看着他。

他知道马红才是来做什么的,但他不能先说出来。

他要先知道,马红才是什么样的态度!

马红才沉吟再三,终于说道:“王董,关于集团CFO一事,我还有些不同的看法。我并不是质疑周霞同志的办事能力,但财务工作错综复杂,她能胜任吗?”

王林似笑非笑的道:“要不,请马总来当这个CFO?”懠

(sdingdiannn/ddk76786946/7569043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