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460.承办赤脚医生研讨会会餐(拜求月票哈)

不用给学生上课了,王忆的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起来。

空闲时间多了。

不过这两天他不能休息,得准备带队参加带鱼汛大会战的事,猛补冬季海上捕捞作业的窍门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猛补身体——渔业会战既然用‘会战’这种词,自然是一场战斗般的工作进程,对精力、体力的消耗不是闹着玩的,他必须得做好准备。

物质上的准备也在进行中。

衣服方面,棉衣、牛仔服一件件做成,棉靴子、皮手套是他从22年带过来的。

食物方面,压缩饼干、能量棒、肉干之类是必需品,另外还有火腿和腊肉。

火腿肯定是来不及带上的,也没必要带着火腿去海上,到时候让领导们一看还以为他们这帮人是来度假的。

做腊肉是必须的,不过用不着王忆自己动手,沙生泉是行家,肉给他让他来做就行。

王忆做的就是准备铁钩,熏腊肉时候用来挂住肉的铁钩子。

岛上铁器不多,他从22年随便弄了一些铁条,将铁条剪断弯起来就是一把把可以穿肉的铁钩子了。

沙生泉用铁钩子串起了肉,放入背阴通风的好地方挂起来晾晒起来。

连同腌制加晾晒,这样就是差不多一个礼拜的时间过去了。

等到腌肉的表面发干了,他上手捏了捏,点点头说可以熏腊肉了。

在六七十年代的黔带深山里,农家的灶多数没有烟囱,灶里柴火燃烧产生的烟直冲屋顶。

沙生泉说他们家里就是在灶的上头钉上几根木条,用这些木头挂上猪肉。

然后不用管了,正常做饭就行,做饭产生的烟熏火燎便用来熏肉,熏上个把月,猪肉便被熏的黄澄澄。

再过些日子,猪肉慢慢被烟火给熏黑了,这时候就可以吃了。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切一块肉,长时间的烟熏火燎让肉里浸染上了柴火散发的气味,这就是他们家乡的味道。

天涯岛大灶里都有烟囱出烟,这样没法熏肉,总不能爬到屋顶把肉挂到烟囱里吧?

这样熏出来的肉王忆不敢吃,他怕吃着吃着就烟焦油中毒了……

所以他们得做火塘、做个避风塘:就是找个地方一面靠墙、两边遮挡,另外低一些的地方三面用砖头给围起来,里面放上松柏、柿子树香樟树这些树木下捡的干柴。

山上不缺这些树木,学生们都不用在劳动课上去专门捡干柴,等到课后时间上山玩的时候,一人捡上几把,几天下来就堆起了好高的柴火堆。

到了开始做腊肉的下午,沙生泉在火塘上挂起满满当当的猪肉,在火塘里放上松球来引火。

松球上有松脂,很易燃,火焰熊熊燃烧,便有松油那股独特的香味传出来。

火焰跳动、烟雾弥漫,高温之下,肉上有晶莹透亮的油一滴一点的往下落。

猪油滴落在燃烧的火上,火会更旺,有时候高温甚至会带的猪肉的边边角角先焦糊再燃烧。

沙生泉开始掌控火候,往火焰上撒锯木屑。

这些锯木屑也是松木的,木工队里有的是,他要了两麻袋过来。

后面火势便减小了,剩下烟雾,避风塘里头风吹不进,烟雾不会被海风给吹走,这样慢慢熏,得多熏些日子才会出来腊肉独有的烟熏香气。

火塘避风又暖和,白天有人过来烤火,他们起初从家里带着碗,看到猪肉滴油用碗去接油。

这个过程得眼疾手快,因为小火连绵的烧,熏烧的火塘上面空气都是炽热的。

王忆有时候会过来往火塘里撒上几根枫木,让烟雾里带上点枫香气。

沙生泉看到后说他们山上没有枫树,所以不知道枫树熏出来的肉滋味怎么样。

不过他也觉得枫木熏肉能有独特香味,便尽心尽力的伺候,比教学都要尽心尽力。

王忆注意到后忍无可忍,问道:“你是不是就冲着吃肉喝酒还俗的?”

沙生泉正色说道:“还真不是,只不过有酒有肉谁会拒绝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连佛都忍不住,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假和尚又怎么能忍得住?”

“其实我还俗来到你们生产队,主要是冲着那个、那个你们的电视机来的,我不是想看电视剧,我是想了解一下现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王忆问道:“那你要了解外界大事你看报纸就是了,哪用得着电视机看新闻?”

沙生泉说道:“报纸上这不是没有电影电视剧么!”

好家伙!

王忆算是琢磨出来了,这家伙就是被天涯岛上先进发达舒适的生活条件给引来的!

很正常,古代老僧都能被一锅乱炖给引得佛跳墙呢!

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这年头什么是乡村梧桐树?自然是优越的生活条件。

围在火塘边上烤火的人笑道:“沙老师,你还是回去备课吧,不就是给火塘添柴火吗?我们来干就行了。”

沙生泉深情的看着火塘说道:“同志们,我的社员同志们,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你们以为我是被这些肉吸引住了?”

“不是,是做腊肉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少时的家,我是喜欢在这里回忆我的童年和少年!”

“你家不是在灶上做腊肉吗?咱们是用火塘,不是一回事吧?”社员们跟他嘻嘻哈哈。

沙生泉一本正经的说:“对,但在我的家乡,那些条件好的人家还是用火塘来做腊肉。”

“就像现在一样,杀一头猪两头猪的,整个挂在火塘上慢慢熏烤,熏烤好了能吃一年!”

“不过那是大户人家,解放前我们那里判断一户人家的日子过的是否殷实,就是进门去看家里有没有火塘,火塘上有没有吊着腊肉腊鱼,如果吊着的话吊了多少……”

“还能做腊鱼呀?”社员们忽然来了兴趣。

沙生泉愣了愣,一拍额头说道:“阿弥陀佛,我这些日子被猪肉给馋迷糊了,竟然忘记做腊鱼!”

“咱们有火塘了,可以做腊鱼呀,腊鱼也很好吃的,我们在外嘴头岛上的时候便每年冬天都要做腊鱼吃!”

他招呼社员们去收拾鱼,把腊肉位置挤了挤,还准备做上一些腊鱼。

王忆也觉得腊鱼挺好吃的,便又去找王向红批了一些砖重新摞了个火塘,用新的火塘来负责做腊鱼。

进入腊月以后,家家户户分腊鱼!

恰好赶在大雪这一节气之前是个周末,大雪是12月的13号,而11号是礼拜六、12号是礼拜天。

王忆收拾了书包,带上笔记本和几本医书准备去往县里。

县里卫生局征用了礼堂来办今年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研讨会,也可以说是今年的乡村医生年会。

他要上台发言,于是写了一份发言稿,礼拜六早上先去县公职单位礼堂的办公室送发言稿进行审核。

虽然秋渭水那天晚上给他写了一份,但王忆看过了,那份发言稿有点尬,还是自己写的这份更好。

真情实意,跃然纸上!

他自己看都看的感动!

卫生局这边负责审稿的领导看过他的发言稿后冲他露出个和煦温暖的笑容,说道:“王老师啊,你这个稿子写的文采斐然、情深意切,可是这个思想上没有升华。”

他说着双手往上扬:“我认为你得在发言过程中,得进一步把工作思想给升华起来。”

“你知道的,我们赤脚医生是能弄能医的新型卫生人才,是贫下中农们自己的医生,对不对?”

王忆愣愣的点头:“呃对。”

领导笑道:“就是嘛,你看,我们赤脚医生——你得原谅我用这个土称呼,我没有瞧不起这个岗位的意思,因为咱们的岗位是得到了伟大领袖支持的,领袖同志说过,‘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要让贫下中农掌握医疗卫生大权……”

“哦,扯远了,总之我们赤脚医生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工作有自己的先进性、高级性,这方面都要在发言中体现出来嘛!”

王忆快速的眨眼。

很傻很天真。

领导的话有点熟悉,好像在什么发言稿上自己见到过……

哦,对了,秋渭水那天晚上帮自己熬夜写出的发言稿!

王忆艰难的从书包里拿出这份发言稿给领导看:“要不然您看看这一份。”

这一份发言稿的标题叫我的县领导爷爷……

当然这是他在心里恶搞的,实际上这份发言稿的标题叫做: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领导拿到后一目三行的看下去,然后又从头重新看了一遍,拍桌子笑道:“嗨呀,王老师,你这个小同志,你真是狡猾狡猾滴!”

“你还准备了两份发言稿呀?先抑后扬?行呀,你这是跟我玩上战术了,很好,你的战术很成功啊!”

“第一份发言稿是投石问路吧?这一份发言稿才是你正经写出来的吧?”

王忆讪笑。

领导您眼光很没有文学性呀。

又有一位领导进来,他把稿子递给自己的同事说:“廖主任你看看,这篇发言稿写的怎么样?”

廖主任看的时候不断点头:“好,写得好啊,不愧是能创作出一部长篇文学作品的大作家,很有水平!”

前面的领导一愣:“王老师还是大作家呢?哟,恕我眼拙,刚才没看出来。”

王忆点头哈腰的收回自己的第一份发言稿。

确实,您眼拙了。

会议开始之前,要进行发言的五位乡村医生代表都在办公室里熟悉稿件,喝茶润喉。

他们五个互相认识了一下,其中有一位是老同志,来头很大,退休没两年的县医院门诊主任,侯玉清。

老同志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又紧接着成为了海上游医,乘坐小船在各公社、各生产队之间游走,没有大夫的生产队里都有他的身影。

他在前年和去年也到过天涯岛,王向红提起过这位老同志,对他赞不绝口,非常信服。

老主任是真正的人民医生,他是哪里工作辛苦就往哪里去,平日里便乘坐小船风里来浪里去,明天全市开展带鱼汛大会战,他还是要去:

他要以海福县渔业指挥部随队医生的身份参加大会战!

王忆对他是真只有满满的敬畏和钦佩,赶紧主动给老主任添茶倒水。

老先生乐呵呵的笑道:“我早就听说过王老师你的名声,青年俊杰、国家栋梁,有本事、有文化也有医术、医德!”

王忆客气的说道:“侯主任您是……”

“别,别叫主任啦,咱们都是主任——咱们都是国家的主人,哈哈。”老先生开了个玩笑。

“总之别叫我主任,叫的怪尴尬,就叫我老侯同志或者侯大夫,叫老侯同志最好,显得咱们志同道合,没有距离感、没有生疏感。”

王忆说道:“行,那我叫您侯老师吧?因为后面我有太多东西要跟您学习,医术医德,各个方面要向您学习的地方很多。”

他们正在聊着,有工作人员过来说:“同志们,我们与会的医生们快要进入礼堂了,你们先去台上熟悉一下环境吧?”

王忆第一个登台做报告,侯玉清是最后一位。

他是压轴的巨星,哪怕王忆有叶长安这层关系,可县里卫生局还是表示出了对侯玉清老同志的尊重。

不过王忆能成为模范也是说得过去的,并非是靠叶长安的关系,筛选模范是要各队、各村领导干部报本地医生的成绩,从中挑选优秀代表,开会讨论决定出人选。

王忆救活过服毒的陈进涛,救治过患病的白水郎,还给县里领导看好了老毛病,并且解决过外队社员小孙子的苦楚,最重要的是他所在的王家生产队在过去一年里并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最后一点是很难得的。

赤脚医生们见识有限、能力有限,拥有的药材和工具更有限,他们一年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点医疗事故。

小的是耽误治疗,大的是治死人!

而且还有一件大事在这个年代更难得,那就是他发动了全生产队大搞卫生!

天涯岛的卫生情况现在在全县都是有名,而稍微了解点医学常识的都知道,卫生搞好了,老百姓就不容易生病——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老祖宗都已经把经验总结出来了。

所以王忆上台做报告并没有引发任何人的不满。

于是当他们走了过场之后,所有与会的大夫们纷纷进入礼堂,将能容纳五百人的大型礼堂挤得满满当当,还都挺期待的等着看看他,看看这位名满全县的王老师。

这年头多数村子有赤脚医生,有的村子甚至不止一位。

主持人例行性开幕后,王忆作为第一位乡村教师模范登场做报告。

台下几百双眼睛看向他。

他心里不慌。

小场景,洒洒水啦!

他低下头开始认真的念起媳妇儿熬夜写的稿子:“同志们,我们是领袖同志支持的赤脚医生,我们无限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

“……贫下中农掌握了农村的医疗卫生大权,我们赤脚医生像一株茁壮的新苗,在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阳光雨露下,显示着无限的生命力,成为了农村卫生战线的骨干力量。”

“……组织上指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诚然,医疗卫生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到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组织上指示,‘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我们坚决照搬,必须按照‘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教导来办事!”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我们广大乡村医生一定会在社会主义卫生路线指引下,满怀激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让我们追随着领袖精神!永远前进!!!”

热烈的掌声‘噼里啪啦’响起。

氛围很热忱。

八十年代初期还带着七十年代的浓重烙印,所以还是这一套在正式开会发言中更能吃得开。

就像秋渭水说的,她从小到大特别是最近几年,别的或许见得不多,可发言稿见的绝对多。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她见的官样发言稿多了,当时一看王忆写的稿子就知道不行。

确实是王忆真情流露的认真制作。

但在这年代的会场上吃不开。

王忆发言之后,后面又是三位乡村医生模范登台。

他们不像王忆是教员,天天讲课已经习惯了大场面,这三位赤脚医生平日里接触的都是自己生产队的社员,而且是小范围接触,哪里经历过五百多人面前讲话的场景?

他们后面紧张的不行,在台上说话都说不利索。

甚至黄土乡一位赤脚医生讲着讲着两眼一黑——过于紧张,这是犯高血压了,血压太高有点遭不住。

这样卫生局就把侯玉清叫上去收了个场,然后开始洋洋洒洒的开起会来。

开会中间休息二十分钟,与会人员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活动一下的活动一下。

很快王忆这边就被围上了。

好几个赤脚医生过来跟他打招呼、互相认识。

王忆客气的挨个握手,绞尽脑汁来记下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身份。

长海公社有大夫问王忆:“王老师,听说你那里收一些老药材?我听亲戚说你给的价钱挺合适的,收了一些龙落子?”

王忆说道:“对,我有熟人在药材厂上班,如果有一些他们需要的药材,我这里可以协助收购。”

“价钱不会多高,但是给现钱,肯定给一个合理价格、能让你心满意足的价……”

“嘿,这样的话那我家里有点老药材,看哪天方便我给你弄过去?”有医生立马说道。

其他人也闻讯而来:“我家也有,我家有东北的老人参,存了十多年了,是我爹当年闯东北时候带回来的,王老师你能帮忙收的话,我给你带过去看看。”

王忆满口答应,邀请他们等带鱼汛大会战结束后拿上收集的老药材去找自己议价。

结果看到他答应的痛快又保证会给个满意的价格,过来跟他结成约定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样他记不过来人名和身份,正能走马观花的跟他们打招呼。

好好一场赤脚医生的表彰大会,愣是给办成了药材商的交易会!

县里各公社、各生产队的老大夫不少,他们手头上多多少少有点好药材的存货。

前些年不让私下里自由买卖,他们只能把这些药材珍藏在手,送去回购站也不行,回购站给价给的让人不满意。

所以王忆说了能给个满意的价格,他们便来兴趣了。

改革开放了,大家都知道钱好使!

过来找王忆的人太多了,弄的王忆都害怕了。

他赶紧跟大夫们说:“这事不着急、不着急,咱们私下里聊吧,私下里欢迎大家伙去我们生产队做客。”

“正好天冷了,我们生产队杀猪做了火腿和腊肉,欢迎大家伙去做客吃腊肉火锅呀!”

听到这话一些大夫便笑了:“你们生产队现在太会搞了,在你们的大众餐厅吃过火锅,真好吃。”

“对,特别是羊肉火锅,蘸点二八酱特别香。”

“我亲戚从首都回家乡探亲,我领他们就去吃了这火锅,他们都说很好吃……”

围绕着餐饮,话题又热起来了。

不过这个热起来,王忆倒是热衷于参加。

大家使劲聊,帮我们餐厅来扬扬名。

可惜卫生系统给他们赤脚医生开会是吃食堂,否则的话王忆还真乐意赞助一顿饭。

就当是打广告了。

结果。

有赤脚医生很莽,听周围人说起大众餐厅的火锅好吃,他们还真去找组织会议的领导了,问能不能去大众餐厅吃饭。

领导们听到这要求都懵了。

咱们五百号赤脚医生开会,这吃饭肯定是吃自己的食堂。

因为赤脚医生们本质上是农民、渔民,一个个饭量可大了,非常能吃,带这么一伙人去吃饭店能把他们单位资金给吃光!

然而有的领导还真是心动了!

他们也不能经常去大众餐厅下馆子呀。

而且有领导叹气说:“组织上是应该请同志们去饭店吃个饭,同志们日子过的艰辛,他们就是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今天的模范中那位徐金海,他就有营养不良的问题,不止一次倒在了问诊途中!”

其他领导也叹气:“是,孙局你说的对,可咱们没那么多的预算!”

“五百个人下馆子,这得多少钱?”

“是该领着同志们去好好撮一顿,好歹改善改善伙食,可是——哎!”

王忆看着他们为难的讨论起来,便过去问道:“各位领导,咱们这个会议餐的标准是多少?这能告诉我吗?”

这事他也为难。

大众餐厅他们生产队的饭店,现在有人主动冒头要去餐厅吃饭,很容易让领导们在心里犯嘀咕:是不是王忆故意鼓动人来给自己饭店拉业务呢?

这样他不如过去问问会议餐的标准,要是差不太多,那他就让餐厅补上个差价,直接将大众餐厅做会餐场地。

能卖卫生体系里的领导们一个面子,也能给餐厅做个广告。

这里可是几乎汇聚了全县各公社、各村庄的大夫,就跟他当初赞助了民办教师们的会餐一样,他们回到村里或者走亲访友的时候会把这事当个话题反复宣传。

能给大众餐厅带来很多隐形好处。

本来县里百姓别管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都觉得县里最好、最体面的馆子是国营饭店,特别是如今改为外宾饭店的国营二饭店,更是所有人请客下馆子的首选。

前两年在乡下,哪家人要是能进国营饭店吃一顿饭,那真是能在街头巷尾聊好长一段时间的事。

要是能进国营二饭店吃顿饭,那就更厉害了,这说明家里有华侨亲戚,或者说身边的铁哥们有华侨亲戚,找他过去作陪来着。

但是大众餐厅的开设却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老百姓的这个看法:

就拿上次王忆安排餐厅赞助民办教师进步大会的结业晚宴来说,教师们吃过这顿饭后回乡里聊起来,肯定要捡有面子的事说,他们把大众餐厅夸得天花乱坠。

这帮大众餐厅做了好宣传,让餐厅在农村地区有了名气。

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王忆愿意赞助赤脚医生这场大会一顿饭,花点钱买个宣传口碑嘛。

负责组织会议的是名叫孙诚的副局长,他苦笑道:“王老师,咱们只能吃单位食堂,我们给同志们定的会餐标准其实不算低,今天的午饭是一人一元六角钱呢!”

“就是一人一斤肉的标准。”另有工作人员补充道。

一人一斤肉。

这个标准可以了。

实际上操作起来肯定不能是真一人一斤肉,毕竟还有主食、还有菜呢,这都得花钱。

王忆一寻思,对孙诚说道:“领导,要不然这样,中午去我们大众餐厅吃,标准稍微提升一点,改成一人两元钱。”

“我们餐厅可以招待同志们吃火锅,每人一斤肉的标准,实实在在给一斤肉,半斤猪肉、半斤羊肉;另外菜、面管够,随便吃,让同志们吃个饱!”

几个领导们一听很感兴趣。

一人额外多加四毛钱,结果可以人均吃上一斤肉、吃菜吃面吃到饱?

这买卖行啊!

王忆补充道:“酒我们也给供应,但供不上好酒了,只能供九零大曲。”

“下午要开会,所以每桌限酒供应吧?人均二两互相敬酒凑个氛围就行了,您看怎么样?”

九零大曲这酒便宜。

一桌子算十人,顶多是加上个两块钱而已。

孙诚一听一人两元的标准连肉带菜加主食还给配酒,这就很合适了。

他让王忆等一等,拉着几个人迅速开了个会,然后有人急匆匆的出去给已经离席的局长打了个电话。

很快这工作员回来了,很高兴的对孙诚点点头:“郝局长说,要是标准以上加几毛钱就能带领同志们下馆子,那肯定要去下馆子,而且人家还给人均准备一斤肉呢,这是比吃食堂还要合算的买卖!”

孙诚听到这话立马握住了王忆的手:“好啊,王老师,那这次我可得代表咱们乡村医生同志们向你道一声谢,这今天的午饭可不寻常了!”

其他领导纷纷点头:“对,集体开会吃馆子,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好事呢。”

“中午真是可以吃火锅吃到饱?那我得多要点豆腐、油豆腐皮,下火锅可好吃了。”

“咱们人可不少,一共511人,大众餐厅能坐得下吗?”

孙诚也怀疑。

王忆解释说:“我马上安排人去跟餐厅的经理说一声,中午给咱们在院子里加桌!”

“咱们511人,安排十人的大桌,现在你们看到的餐厅所用区域只是装修出来的一部分,那曾经是县大院的二食堂,规模挺大的,就是加桌用的桌椅可能不是那么新了……”

孙诚是个基层干上来的领导,不讲究排场,所以一挥手说:“这不是大问题,你安排吧,咱们只要能吃好喝好就行了!”

消息很快传出去。

午饭不是像以前那样去吃食堂,拿着自己的饭盒去食堂打饭然后趴在桌子上自己吃自己的了。

会餐!

吃火锅!

这消息传出来,会场氛围顿时火热了十几度。

大人不像孩子一样,吃个好饭就会兴奋的嗷嗷叫,他们表情上、表面上能风轻云淡,心里头却一样很开心。

对于农民来说,这年头能下馆子就是大事!

好些人真是活到五六十岁了、眼看要入土了,但这一辈子连国营饭店的门口朝哪开都不知道!

特别是大众餐厅现在名气已经上来了,烤肉串、火锅等各方面的美食在县里上下被传的沸沸扬扬。

上午的下半场会议,大家伙的心思便不在会场上了,他们都在偷偷讨论着中午怎么分桌坐。

一人半斤猪肉、半斤羊肉的标准让他们心花怒放,而吃菜吃面能吃到饱的条件更让一些大肚汉满怀憧憬。

王忆见此就去找领导商量:“孙局,您能不能允许我早退一下子?我提前回去准备一下这个桌面布局和人员安排……”

“行,你去吧。”孙诚不等他说完话就习惯性的挥挥手,“上午就是开会传达一下省里关于加强乡村卫生工作展开的精神,没什么大事,你先去处理这件事。”

PS:炎炎7月要结束了,热切热情热烈的求一波月票哈,谢谢大家支持。

(sdingdiannn/ddk94034255/70846825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