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523.时代变化太快了(周一求一下票哈,拜谢了)

连着两天,防空岛和红树岛上先后安装起了一套海水淡化设备。

另外红树岛上又开工搭建更大面积的彩钢瓦房。

四百平方!

这次是一个车间了,罐头生产车间。

虽然彩钢瓦房便于搭建,但是四百平方的面积还是太大,至少得两天时间才能给搭起来。

生产队的建筑组已经熟悉了搭建彩钢瓦房,王忆没必要留守,直接回到岛上。

手头上暂时没什么事了,他便去王祥庆家里看篾匠活。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他准备跟带鱼侯计划一下,把近海养殖业给搞起来。

要搞近海养殖少不得用笼子、用竹篾器具,本来这东西他都得从23年带。

但既然生产队里有篾匠,那他可以就近取材,不必再那么忙活。

后面篾匠家里得忙活起来,为此他上门的时候带了一套礼物,篾匠工具。

这就跟他当初送给王祥高的那套木匠工具一样,也是全套的,样数繁杂:

有木凿、挖凿,有篾针、刮刀,有钳门丘凿也有7字刮刀,更有直头篾刀和勾头篾刀。

其中篾刀最珍贵。

这都是用优质碳钢锤炼而成,整体锻造淬火,刀刃锋利,刀背加厚,刀柄是防滑防脱塑料质地,价格一把五十块……

购买整套工具送工具包,就跟个挎包一样,王忆斜挎在肩膀上,其中两把篾刀斜插在外面,用真牛皮套索固定,**都很顺手。

他带着包下山,学生看到后纷纷跑来问:“王老师你这是什么包啊?我看着有刀柄。”

“这是刀客,武林中人!”

王忆摆摆手:“这是篾匠,讨生活的手艺人。”

王新米问道:“能不能抽出刀来让我看看?我也想整一把这玩意儿。”

王忆盯着他看。

王状元和王凯现在都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了,你小子又蹦跶出来了?

怎么个意思?你们给我玩玄幻套路呢?打了小的出来大的、打了大的出来老的?

王新米被他收拾过,那气焰比一开始的王状元和王凯可差远了。

他这边目光一冷,王新米立马点头哈腰拍拍屁股一套三连然后跑路。

王忆去了王祥庆家里,此时家里的院子两侧堆满了竹子,而王祥庆两口子都在忙活着编竹筐。

看见王忆进门,两口子放下手里的活起来招呼他。

王祥庆的媳妇侯晓芝还赶紧去给他泡茶。

王忆摆手说不用,王祥庆笑道:“王老师今天是过来学艺的?我看着你身上带了装备啊。”

他一眼看出挎包上的刀是篾刀,毕竟篾刀是篾匠的基本工具。

现在他手里就握着一把篾刀,身边还有几把小锯、小凿子等。

相比之下,他的篾刀品质自然跟王忆带来的不能比。

不管是用的钢口还是工艺,两把刀之间都有差距。

另一个王祥庆这把刀用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刀身甚至有坑洼。

刀口磨了又磨,虽然还很锋利,但是被磨掉了一些,导致刀身已经便窄了。

这种篾刀用处不大了,主要是刀身和刀口都是钢可处理工艺不一样,刀口的钢磨光了,剩下刀身打磨出来的刃口不够锋利。

王忆抽出一把直头篾刀给王祥庆。

王祥庆伸手一摸便感叹道:“好刀,这真是好刀啊!”

他甩甩手又点头:“这个塑料刀柄就是舒服,工业产品跟咱自己打的东西不一样,是好东西。”

王忆把挎包递给他,说道:“二叔,这是我送你的。”

王祥庆一愣,看了看他后问道:“你没准备跟我学篾匠活?”

王忆笑道:“没有,我就是好奇……”

“王老师是什么身份?跟咱两口子一样劈竹子?是不是?”侯晓芝端着茶壶出来,最后一句‘是不是’问的是王忆。

王忆笑道:“劳动人民最光荣,我还真想学这些手艺,但是确实没时间。”

“我这次来,其实是收集生活素材。”

王祥庆挠挠头:“素菜?什么菜?我家里现在只有咸菜还有一些雪菜,你要我都给你拿……”

“不是,”王忆哈哈笑,“是素材、材料的材,或者说这叫采风。”

王祥庆更疑惑了,讪笑道:“庄户汉啥也不懂,王老师你见笑了,那你又采什么风?我家院子里风好吗?”

侯晓芝说道:“你真是武大郎耍门杠——人熊家伙笨。”

“王老师说的采风是作家采风,没听收音机里说这个吗?冰心同志不是要组织咱们国家的一些作者春天到农村采风吗?”

王祥庆说道:“还真没注意这个。”

王忆说道:“没注意不要紧,知道我是来干啥的就行了。”

“我就是过来凑个热闹,不是要学着做竹编。”

王祥庆听到这话便没有跟他客气。

他落落大方的说:“那我收下你这套礼物了,反正王老师你要是觉得我的活能给你有啥帮助,你就跟我说,我照着你说的干。”

王忆笑道:“你干你的就行,我跟着看一会。”

新篾刀到手,王祥庆很兴奋。

一共两把篾刀,他左右手各抓了一把耍了耍,看的侯晓芝翻白眼:“人家是双枪李向阳,你是双刀王祥庆啊?”

王祥庆不善言辞,一个劲的嘿嘿笑:“那我这不就是有双刀吗?”

侯晓芝给王忆又倒了一杯茶,坐下后夺过一把篾刀看了看,赞叹道:“王老师,难怪你二叔喜欢这刀,真好呀。”

她看到刀柄上有字母,顿时肃然起敬:“这是不是你从国外进口的好东西?”

王忆说道:“不是,这是咱自己国家生产的。”

王祥庆把她手里的篾刀又夺回去,说:“这刀还没用过,咱手生,先别用,等熟悉熟悉再用。”

侯晓芝骂他:“你就是吝啬,有好东西舍不得给自家人用。”

王祥庆不说话,闷着头开始研究里面的其他竹编工具。

侯晓芝拿起他之前用的篾刀开始干活,手脚麻利,一刀把竹子给劈开,将一筒青竹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分开。

跟庖丁解牛一样,干脆利索。

她一边干活一边跟王忆聊天:“王老师,我听说那个啥,咱们队里以后可以办酒席了?”

王忆说道:“可以办了,新媳妇进门有福利,给几个选项,里面包括办酒席,所以就看她们选什么。”

“我听说,我们这些老媳妇也有福利?”侯晓芝期盼的问。

王祥庆撇嘴:“你是梦里戴花——想得美。”

“我戴你娘个臭批。”侯晓芝彪悍的骂他。

王祥庆又嘿嘿笑,他也不生气,闷着头继续研究这些新家伙什。

侯晓芝自己不好意思了,对王忆说:“王老师你别见怪,我们没文化的人说起话来就这样,粗俗。”

王忆摆摆手:“二婶你客气了,不过你说的对,你们也有福利,好像每年都有吧?”

“具体现在还不好说,反正得看大队委开会表决,反正我听队长的意思是,以后每年都给咱队里的媳妇们发点东西。”

侯晓芝一听精神抖擞,恭维说:“王老师你现在就是二队长了,你说的就好使,你说有那肯定有。”

说话之间她开始抽丝,把竹皮部分给剖成青篾片又给抽出青篾丝。

她的手艺很娴熟,剖出来的篾片粗细均匀,青白分明。

王忆往四周看。

院子里有竹子也有一些编制好的篾制品,靠背椅、竹凳子、箩筐,还有抽掉竹皮的粗竹子所做成的扁担。

最多的还是割草收鱼的篓子,反正各种篾制品竹制品是包罗万象。

天涯岛上出的竹子品质挺好,青篾丝柔韧且极富弹性。

后面王祥庆也开始干活,他说他手艺还不行,手艺好的师傅能抽出比头发还细的青篾丝。

青篾最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加工成各类极具美感的篾制工艺品。

黄竹就不行了,黄篾柔韧性差,难以剖成很细的篾丝。

看着两人忙活,王忆问道:“咱队里还有外队人,我是说年轻人,有没有愿意学竹编技术的?”

养殖场要用的竹编可不少,这两口子自己忙活怕是忙不过来。

听了他的话,王祥庆摇摇头:“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这个东西了,都说以后要靠机器,改革开放嘛,咱国家从国外引进很多机器。”

“机器做工好又便宜,手工的东西没人要了,所以年轻人学它干什么?”

他媳妇补充道:“主要是这手艺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也是要吃点苦头才能成为师傅的。”

“年轻人不愿意吃这个苦头了,都去城里打工了,特别是咱这里隔着沪都近,不少去沪都的。”

王祥庆哼道:“我就不爱去沪都,去了干什么?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人家沪都多好?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侯晓芝怼他。

王祥庆说道:“高楼大厦好,电灯电话好,可那是他们的楼吗?他们连户口都办不过去。”

“还是咱外岛好,”他说着期盼起来,“咱队里给家家户户都要盖楼呢,统一盖起二层小楼,这到时候多好啊!”

侯晓芝这次不怼他了,跟着连连点头。

她回头看自家的小海草房,这还是她嫁过来那年盖起的,如今已经有了二十四五年的历史。

二十四五年的房子住着依然很好,但她想一想走亲戚见过的红砖青瓦大院房子,对比一下自家的海草房实在是差点事。

何况生产队要盖起的是楼房!

家里住上新楼房,这种事想想就美得很。

等家里有了新楼,队里还给新媳妇发这个福利、那个分红,还愁他们生产队的后生找不到好媳妇、好女婿?

联想到这些,侯晓芝感叹道:“这一年过的跟做梦一样,王老师来的这一年,咱岛上一切都不一样了。”

王祥庆说道:“这几年过的都跟做梦一样,你说咱岛上从建国以后,日子过的一直挺好。”

“突然之间改革开放了,咱们队里的日子就不行了,名声就不好了,这是咋回事?”

“然后王老师回来了,王老师又是给生产队买平价粮又是带着社队企业搞经济,日子又行了、名声又好了……”

说着他疑惑的摇摇头。

社会变化太快了,快的让他这种老实人反应不过来。

他媳妇接话说道:“还是要求不一样了,以前都讲究什么?民以食为天,能吃得饱能穿的上衣服就很好了。”

“从建国到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内地又是遭遇旱灾又是遭遇洪涝,许多地方的社员饿的吱吱叫,咱们外岛有海货也有农田,吃不上细粮,可玉米饼子地瓜干哪家都够吃……”

“这是真的。”外面晒太阳的老汉听见他们的话后拎起马扎坐在了门口跟他们搭话。

“王老师那时候还没来,没见过,那些年外面的人是成群结队的摇橹坐船来讨饭,一口一个大爷大娘叔伯婶子的叫。”

“咱王家的人心肠好,只要家里有,没有不给讨饭的递两口吃食的,否则就要让人在背地里说抠门了,咱王家没有抠门的人!”

王祥庆说道:“那时候最让咱王家汉子赶到骄傲和满足的是,咱王家汉子舍得出力气,听指挥,能干也肯干,家里捯饬的红红火火。”

“内地的、其他岛上的青年娶不上媳妇当光棍汉的时候,咱们王家的青年可不愁,多少好姑娘诚心实意的嫁进咱队里?”

这是天涯岛的光荣历史,王忆听寿星爷他们老汉闲聊时候讲过。

王祥庆的话说的还算保守了,他是个老实人,不喜欢乱嚼舌根子。

实际上六十年代的时候,岛上的年轻人不是不愁媳妇,是可以挑选媳妇。

用王家老人的话说就是‘丑的可以挑俊的、矮子可以挑高个子’。

当时没有计生政策,男青年娶了媳妇就可以生孩子,生孩子多了这王家人丁兴旺,日子就过的红火。

门口的老汉此时便提到了这茬事,揉搓着烟袋笑道:

“当时内地的光棍们很嫉妒咱们,说‘俊姑娘瞎了眼专门往小岛跑’;像是水花岛他们也嫉妒咱,说什么天涯岛捡便宜,老天爷不长眼。”

他不屑的摇摇头:“这都是瞎说,媳妇们愿意嫁进来,就是因为咱这里可以吃上饱饭!”

“他们呢?特别是水花岛的刘家人呢?他们又懒又馋还刁滑,自己的吃食都挣不到家里,还想着娶老婆?”

“那些懒汉子就该打光棍!”

早些年嫁进来的媳妇们心思很简单,能吃饱饭、能一家人安安心心过日子就心满意足。

至于衣着打扮之类的享受?那年代都不讲究。

外岛缺淡水,媳妇们三天五日不洗脸,到了冬天一个冬天不洗脚的都司空见惯。

当时的普遍思维是,洗头洗脚干什么?淡水紧张,只要自家汉子不嫌弃,那凑活着过日子就是了。

但改革开放后,市场上经济有所活泛,这时候人们的生活观念变了,不光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不光穿得暖还要穿的光鲜。

这样子天涯岛就逐渐落伍了。

他们生产队在发展方面太保守,社员们依然以吃饱为目标,心思不如其他村庄生产队的人那么活泛,胆子也没人家大,赚不到钱回来。

王忆的出现就是改变了这个局面,他以一己之力盘活了整个生产队,给赚回了钱且赚的是大钱!

队里每个社员都是有良心的人,都承王忆的情,所以后面他们的话题又转向夸赞王忆。

王忆这人面皮薄,被夸得连连摆手,最终惭愧败退。

当天王东峰和石红心那边把结婚的消息给传出来了。

生产队给媳妇们提供福利,石红心选的便是办酒席。

他们选的日子是农历二月的第一天,阳历的3月15日,这一天是个好日子,宜结婚、出行、搬家、合婚订婚、搬新房等。

满山花这边亲自来给王忆和王向红送消息,高兴的满脸笑容。

独苗苗的宝贝儿子终于要结婚了,新娘还是公社里挺有名气的一个姑娘,这让守寡多年的她非常欣慰,深感骄傲。

更骄傲的是,她儿子结婚赶上了生产队的政策变更,可以办酒席了。

给孩子结婚办一场风风光光的酒席,这是当下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

至于盖房子?

这得让孩子自己努力了,多数家庭只能帮个忙,没条件帮孩子把新房给建成。

至于去城里买楼房?

做梦都不敢想!

满山花挎着个竹篮子进门,看到王忆正在王向红家里便满脸堆笑的说:“队长、王老师,我给你们报喜来了。”

篮子用红包袱盖着,掀开以后里面是鸡蛋。

王向红见此便疑惑的问:“怎么了?峰子和石红心这么前卫?没结婚就把夫妻之间的那点事给办了,石红心有了?”

王忆说道:“估计跟我和小秋老师一样,先领证登记了。”

外岛风俗,生孩子送鸡蛋给家族长辈和左邻右舍。

满山花听到两人的话后不好意思的摆手:“不是不是,这鸡蛋是感谢你们给我家帮忙的。”

“嗨,你们两个想到哪里去了?”妇女说着不好意思了,“峰子和红心不是那样的人!”

王向红说道:“那你用红包覆盖着篮子送鸡蛋干什么?还说来报喜,我以为是咱生产队又要添丁的喜。”

满山花不好意思的说:“我报喜是峰子结婚的喜,这件事麻烦你们俩了,我也没别的东西,就煮点鸡蛋给你俩吃。”

王向红拿起烟袋抽了一口,说:“拿回去,这事是我俩该干的,什么叫麻烦我们俩了?咱们没走后门,没给你家里搞特殊待遇。”

满山花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不过这鸡蛋你们留着,我的一点心意!”

王向红听到这话对王忆说:“你带回去吧,我不能收,我收不像话。”

王忆翻白眼。

你是队长你收了不像话,我是队长接班人,我收了就像话么?

但这鸡蛋他们必须得留下,满山花是天涯岛上最犟的人。

当然,没有这股倔强劲,她也没法靠自己送走公公婆婆、拉扯大王东峰。

满山花上门送鸡蛋还是有求两人,说:“我家里就我一个妇道人家了,头发长见识短,队长王老师你们两个有本事有文化,你们能不能帮我做个主,这婚事和酒席该怎么办?”

王向红说道:“先下聘礼——既然要办酒席了,那就不能简简单单登个记就算完事,得订婚然后结婚。”

“你们选了下月初一那天结婚?挺着急啊。”

满山花说道:“我找真尧叔算过了,那天是个好日子,黄道吉日。”

王向红问道:“那订婚怎么着?啥时候去订婚?这选了哪个日子?”

满山花说:“就选了个明天。”

王忆说道:“这可真够着急的,聘礼准备好了?不行赶紧去我门市部挑一些。”

满山花摆手:“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准备好几年了。”

“去年我挣钱多、分红多,把聘礼规格都提升了。”

“我委托六子给我在沪都买了一台录音机、我娘家一个小舅正月里得知峰子要结婚还给准备了一块海鸥手表,有这两样当聘礼,体面不?”

正在拾掇婴儿衣服的秀芳笑道:“体面,这可真体面了。”

“录音机、海鸥手表,这两样加起来怕是不少钱吧?不得好几百块?”

满山花说道:“花了不到五百块,主要是录音机值钱,那块手表是我小舅送峰子的,权当是他给孩子结婚的礼物了。”

“哦,是一块旧手表,不过也挺中看的,我给仔细擦干净了,跟新的不差多少。”

王忆说道:“那我明天给你送一个手表盒子吧,用盒子装一下更好看。还有我那边有空闲东西,峰子能用也给他用了。”

满山花笑道:“行,王老师,又跟着你沾光了。”

王忆摆摆手说不要客气。

王向红抽了一袋烟,说:“既然聘礼都准备全了,那订婚好办,可结婚办酒席,你准备怎么来?”

满山花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攒票,攒了二十八斤菜油票、五十五斤的肉票和七斤半的各式酒票……”

听到这里王向红有些动容:“你怎么攒这么多的?”

满山花不好意思的说:“主要盛大哥给支援的,另一个我以前攒的粮票多,这不是门市部供应粮食么?所以我把粮票都换了,换成肉票了。”

门市部内有基本生活物资进行供应,但王忆没有大量供应。

毕竟这个来路不是那么好解释的。

因此如果有人要办酒席,那烟酒糖茶油之类的东西都得要用票去公社的供销社采购。

王向红问道:“你准备这么些东西,是准备办一场大的?”

满山花点点头:“办一场大的,队长你知道我过日子,我这么办不是为了去挥霍、去显摆,是为了红心家里。”

“我拉扯的是儿子,咱队里在你带领下又正气,没人欺负我们娘俩,可红心她家不行,她娘肖大丫受老多气了!”

“我跟她一样,都是守寡妇女,我懂她的苦。所以这次我家里能办酒席,那我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就是让红心家里的亲戚和他们队里人看看,她家嫁闺女嫁的有多好!”

王向红显然对石红心家里的经历有所听闻。

他叹了口气说:“行,那就大操大办一场吧!”

王忆说道:“既然想把这婚事给办的漂漂亮亮,那就征用一点队集体的资源吧。”

“开天涯三号去订婚,去县里带上餐厅的偏三轮,给峰子好好捯饬一下,我俩身形差不多,正好我有一套西装不太穿,给他穿着订婚和结婚。”

“到时候我安排人当摄影师,再跟着你们去拍点照片,一定把声势给闹起来。”

王向红摇摇头:“你订婚就开偏三轮去,等到结婚呢?你能开个轿车去接新娘吗?”

现在外岛的婚事跟以后不一样,不管盛大贵还是满山花来讨论的都是‘办酒席’而不聊‘办婚礼’,原因便是没有婚礼。

从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当地风俗一直是先让新人登记领证,然后新郎选个好日子接上媳妇回来后开大席,亲朋好友一起好吃好喝。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跟日后婚礼接近的就是接新娘的过程。

如今外岛流行借一辆自行车接新娘。

于是王向红调整了一下王忆的计划,说:“订婚的时候让峰子推着自行车带上礼物,初一那天去接新娘,再骑上三轮摩托。”

“正好这几天让他抓紧时间去学学怎么开这个摩托,到了那天让他自己开着三轮摩托把媳妇接回来。”

满山花听的连连点头,又不好意思的搓手:“动用队集体的资源,不大合适吧?”

王向红一挥手,说:“以后要办酒席接新娘的,都可以这么来,队集体的资源就是给队里社员们用的,这个没关系。”

“现在咱们得商量一下怎么办酒席!”

他琢磨着说:“你准备的东西多,队里还会帮衬你家一把,给分点东西,到时候肯定不是三席两席的事。”

“可酒席开大了,咱们去什么地方办呢?没那么多、那么大的空屋子。”

王忆问道:“院子里办露天的不行?”

王向红笑着摇头:“这哪能行?来了亲戚朋友的,让人家晒着太阳吹着风吃酒席?”

他继续摇头:“咱外岛没有这样干的。”

王忆一想,这事情也简单:“现在距离正月三十还有几天时间,我抽空去市里一趟,买点钢管、篷布什么的,咱们自己搭建个帐篷。”

“到时候在院子里搭建帐篷,在帐篷里摆放桌椅办酒席不就行了?”

秀芳说道:“对呀,这样挺好,不过不用去市里吧?王老师你那里不是有帐篷吗?就是你们去市里赶海工时候住的帐篷。”

王忆解释道:“那帐篷是一体化的,屋顶和墙壁连在一起,无法分开,到时候总不能闷在个帐篷里吃酒席吧?”

他将钢架与帆布搭建的帐篷给讲解了一下,说这两样东西都经久耐用,以后队里其他人家办酒席肯定也能用的上。

这种东西在83年买不到,但在23年就非常常见了。

钢管与帆布包现成的都有出售。

其中钢管有长有短,接头是螺纹,可以拼凑成架子。

这样要多大面积就用多少钢管,占地面积可以设置成几种,只是四根横档的长短区别,再配套上帆布块的大小便可。

很简单的东西。

听了他的说法,王向红便赞成他的提议。

这东西以后肯定还是用得着。

他家里就得用:

秀芳生了孩子到了满月时候要摆酒办酒席,他的朋友多,还有官面上的一些人会来一趟,肯定得需要个大场地。

三下五除二,婚事的安排便妥当了。

王向红明天要出面去主持订婚事宜,王忆去红树岛检查罐头车间的建设情况,一切正常那就要搭建起罐头生产线了。

这样他们两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罐头生产线只能灌装罐头,酥鱼、熏鱼、腌鱼这些东西还得靠社员们家里准备。

劳力们搬运生产线的时候同时带回来了大量高压锅,要做酥鱼就得用到高压锅了。

生产队里谁家有人厨艺不错彼此都门清,王向红从妇女中点了人手,一连点了二十家,这二十家跟王忆学习做酥鱼、熏鱼这些东西。

王忆把高压锅分配给这些人家,一家一个,另外就是分配调料。

他让邱大年掏钱从一个做酥鱼、熏鱼很有名气的店铺大厨手中买来了配方和菜谱,只要按照指导一步步进行,掌握好火候适时添加调料就行。

前面两天各家先做酥鱼,做出来后分给社员们品尝。

比较口味,查漏补缺。

王忆把教程和调料发下去,剩下的就是精于厨艺的妇女们的任务。

漏勺被派过来当了个技术指导,他们都是在厨艺上比王忆更专业更精湛的人才。

王忆乘船去了红树岛。

岛上建起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座厂房,四百个平方、三米高的厂房。

高度不算高,但考虑到外岛夏秋季节总是容易遭遇台风,这种彩钢瓦房车间建的高度低一些也挺好。

岛上的码头还在修建中,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出正月就能用。

王忆将船停靠在码头临时停靠处,踩着已经很结实的码头主体上了岸。

林金虎看见他上来打招呼,王忆对他点点头,两人一起去了海水淡化处理车间。

对于这台设备,林金虎和岛上其他社员一样激动:“王老师,你这机器出水的效率真高,我们完全用不了这么多淡水!”

车间外有一排水龙头,拧开之后是淡水‘哗啦哗啦’的开始流淌。

林金虎接了一杯水给王忆。

王忆喝下去点点头:“口感可以,以后你们洗漱用水可以优先用这车间里出来的水,吃水还是以岛上水井为主。”

林金虎听到这话诧异的问了一声:“这水有问题?”

王忆摇摇头:“没什么问题,只是岛上还要开一个罐头的生产线,这里的水优先供应给罐头生产线使用。”

“走,咱们去看看生产线的机器,该组建起这条生产线了!”

(sdingdiannn/ddk94034255/70232288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