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玄后 > 第116章 打草惊蛇

大玄后 第116章 打草惊蛇

作者:姬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2-10 22:06:07 来源:顶点小说网

“娘子你醒了吗?”

姜羲刚把眼睛朦朦胧胧睁开一条缝,就感觉身上被飞扑过来的阿福狠狠砸了一下,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

“说了要叫我九郎……”姜羲虚弱道,“阿福快起来,你家九郎快被压死了。”

“哦。”阿福乖乖爬起来,小心地跪坐在姜羲旁边,用温热的软巾给姜羲擦脸。

姜羲在阿福的搀扶下坐起身。

“我这是怎么了?”

姜羲一抬手臂,浑身上下一阵酸软,经脉活像是被岩浆肆虐过,强烈爆发后便是空荡与虚弱。

阿福才说起姜羲昨天被计星从马球场背回来之后,就开始发热的事情。

“一定是计星没有照顾好九郎!”阿福振振有词道。

看起来憨憨的阿福,给计星上起眼药来竟然丝毫不费劲。

姜羲也听出了阿福对计星的敌意,对此她并不奇怪,从计星出现的第一天,阿福就对出现在小院里的陌生少年表现出极强的戒备警惕。

就连计星独自去茅房,她都能扒在墙后聚精会神地观察计星在做什么……没有偷看。

姜羲猜测阿福的敌意,大概是来自小阿福带着她家娘子生活好几年下来养成的习惯,对一切目的不明接近她们的男子,二话不说先是怀疑。

也许有时候会小题大做,但更多时候,阿福跟姜元娘就是靠着这份警觉,才能在玉山上安稳无恙地生活好几年。

对此,姜羲没有多想,也没有指责阿福。

日久见人心,阿福总归会认识到计星的本质,让她自己想看比姜羲强加态度给她更好。

好在,阿福跟计星就算彼此看不惯,也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姜羲才有放任不管的底气。

刚巧从外进来的计星听到了阿福的后半句话。

他默默不作声,把粥碗递到姜羲面前,又斜瞥了阿福一眼。

像是在有意彰显他对姜羲的忠心耿耿。

姜羲却望着黑漆漆的粥碗,哭笑不得:“计星,你觉得这是粥吗?”

计星困惑看向手里后,斩钉截铁地回答:“是粥。”

姜羲反而哑口无言了。

“唔,计星,虽然我很感谢你给我煮的粥,但是这个粥……”喝下去会死人的吧?

乃至于姜羲都开始怀疑,计星最初流浪的契机,会不会就是因为这地狱般的厨艺?

贯来温吞的阿福居然炸毛了,她一把夺过粥碗。

“你怎么可以把这种东西给九郎吃!”

计星悄悄抿唇,冷清的脸上依然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姜羲就是莫名感受到了他的讪讪。

果然,计星对自己的厨艺是有一定自知之明的。

阿福端着粥碗跑出房间,没一会儿又冲了回来。

“娘子,他把整个厨房都毁了!”阿福在姜羲面前显得委屈极了,活脱脱一个找大人告状的小孩儿。

计星心虚地把手负在背后。

他手上的黑灰就是毁掉厨房的证据。

姜羲顿觉头疼,只能安慰委屈巴巴的阿福:“没关系,九郎帮你重新修一个厨房,正好这个厨房太简陋了,配不上我们阿福高深的厨艺!”

阿福伤心的不是厨房毁掉,而是:

“那九郎你怎么吃饭呀!”

最后,还是提着吃食来看姜羲的盛明阳解决了姜羲的早饭问题。

“你怎么突然就生病了?”至今盛明阳还无法理解姜羲怎么说倒下就倒下。

裹得相当严实的姜羲坐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都解释了一句:

“大概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太累了。”

“真的?”盛明阳半信半疑。

姜羲耸耸肩,表示他不相信也没办法。

盛明阳只好不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结,拽着姜羲东拉西扯地说着别的话题。

姜羲漫不经心地听着,眼前却浮光掠影般闪现无数画面——

那是她昨天做的那个梦。

虽然病了一场,但是姜羲很庆幸她生病了。

从来到这个世界后,她从未一次清晰地见过家人们的脸庞,哪怕是在梦里。

两个时间之间的浩瀚时空壁垒,隔绝的是时间长河,另一端是再深的眷恋也无法抵达的彼岸。

或许也因为如此,所以姜羲从未做梦。

昨天那个真实到让她真以为回家的梦,是第一次。

不过……她又为什么会做梦呢?

姜羲隐隐约约有一些猜测,但她不太确定。

如果她的猜测是真,那……

“对了,你知道吗?昨天你离开之后,听说杨刺史也去了马球场,跟四皇子一块儿去的。”

“哦?”姜羲的注意力偏到盛明阳身上。

“没看出来四皇子与杨刺史竟然相交甚好,二人到了马球场之后,还主动提及,说到时候会去参加我们的端午马球会!哈哈!”

盛明阳一想到到时候能在刺史与皇子面前,狠挫江南书院学子的面子,就高兴得眉飞色舞的。

“听起来是好事儿。”姜羲没怎么在意。

“当然是好事了!以前家中大人们都嫌我们是小孩儿胡闹,根本没几个人来看!不然上次我们轰轰烈烈玉山马球一战,江南书院的小子们能嫉妒成这个样子?这一次四皇子与杨刺史都要来,到时候又开始一副盛景儿了!”

反正盛明阳对这种出风头的事情关心极了!

到时候端午马球会越是热闹,他就是越是开心。

姜羲哦了一声,随口道:“不过杨刺史有那么多时间吗?他身为樟州刺史,不应该日理万机才对吗?”

“日理万机?杨刺史哪里来的……”盛明阳咳咳两声,面露尴尬之色,他知道自己不小心失言了。

“杨刺史如何?”

“好吧,我悄悄告诉你,你可不能出去乱讲。”

“我能是那种人吗?”

盛明阳低声道:“其实我们江南自前朝大周就是世族聚集之地,朝廷对江南的管束远不如其他州县,杨刺史来樟州好多年了,他最初来的时候还是太后殿下摄政时,后来一路坐上刺史位置,以一个长安人的身份来说已经很难得了。原本来说,一州刺史关系重大,朝廷会让各州刺史三到四年更换任地,但是杨刺史如此艰难做到这个位置,又正好是长安人……”

接下来的,盛明阳不说也就明白了。

无非是杨刺史立在这个位置,就是朝廷盖在江南的一块遮羞布。

所以杨刺史不能走,也不能换。

这样一个“吉祥物”,难怪姜羲总看他整日笑眯眯的没什么架子,更没有身为一方封疆大吏、堂堂三品大员的赫赫官威。

不过,姜羲更好奇的是:

“大云从前是太后摄政吗?”

“对啊,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以前只知道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又远在樟州哪能知道远在长安发生的事情?”姜羲随口敷衍解释了几句,好奇心之下又催促盛明阳道,“你继续说啊。”

“好吧。”

盛明阳这才说起了这位曾经的摄政太后,宛若传奇的女中豪杰——

孟太后出身临海孟氏,乃是孟氏嫡长女,当时长安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后入皇家嫁给了还是太子的先帝成了太子妃,并随先帝登基后成为皇后,诞下皇长子,便是当今景元帝。

景元帝生下来便是嫡长,理所当然封了太子,千尊万贵地长到八岁时,先帝宠上了淑妃,还欲废太子,改立当时的淑妃儿子为太子,闹得当时朝野上下沸沸扬扬,怨声不断。

先帝本就平庸荒唐,此事更是激起众多不满,当时整日与朝中大臣争论不休,竟然意外中风,没多久便去世,改立太子一事不了了之。

先帝一去,太子年幼,当时的大云朝风雨飘摇,内外都是一团乱。

便是当时的孟太后,以摄政太后之名,牵着八岁的景元帝登上了龙椅,此后便是长达十年的摄政太后生涯。

孟太后手腕强硬,爱民如子,那时的大云在太后的治下,可谓是国泰民安,国朝一改先帝留下的积弊沉疴,有蒸蒸日上的架势。

后来景元帝亲政,孟太后退居兴庆宫不出,放权得果断而不留恋。

单从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孟太后的胸襟与格局。

——后面这段话,姜羲一听就知道,这不可能是盛明阳自己的想法,而多半是他盛氏长辈,甚至是那位已经神隐的盛氏族长,盛明阳的阿翁,对这位孟太后做的点评。

盛氏与孟氏交好数百年,孟太后从辈分来说还是盛氏族长的晚辈,点评几句也不算越矩。

就是盛明阳摇头晃脑、故作高深莫测的模样,在姜羲眼里有些搞笑。

算了,且让他嘚瑟一会儿。

姜羲托着下巴,闲闲地想——

看来盛氏上下都对孟太后的评价好过当今的景元帝啊!

啧啧。

……

玉山观松楼。

楚稷盘腿坐于踏上,推敲黑白棋局,左手把玩着一块墨色玉佩。

坐了一会儿觉得不太对,又唤来苍术,往香炉里丢下新配的香丸。

博山炉不见烟雾升起,只有香气弥漫。

楚稷紧皱的眉头这才松开,换了个更惬意的姿势斜倚在踏上,垂落的墨黑发丝与丢在榻上的玉佩几乎融为一体。

哗啦。

伴随着珠帘撞击的清脆声,叶诤脚步轻快地从外面走进来。

“杨刺史走了?”

楚稷看都未看。

“嗯,闲聊了一会儿。看他的意思,似乎是想回长安去。”

“那他可拜错门了。”

“可不是?”叶诤衣摆一甩,落座在楚稷对面,毫无芥蒂地自嘲笑道,“我一个小小皇子,还能管得了他堂堂三品大员的升迁?”

“病急乱投医。”

“也是,看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跟长安都隔绝了,大概朝中的大臣们都已经忽略了这位樟州刺史吧。”

叶诤想想也觉得这位杨刺史挺惨的,十几年前满怀希望、踌躇满志地自长安下江南,一腔为国的抱负却硬是陷在江南十几年不得离开,未来更是没有离开的希望。

故土难离,江南风景再好,也不如长安一碗面。

楚稷疑惑看向他:“听起来,你对这位杨刺史的印象还不错?”

叶诤笑笑:“是个好人。”

“却不是好官。”楚稷嗤了一声。

叶诤没反驳他,转而道:“这个香气有些特别?”

“嗯,北地的夜合香,调和龙脑香而成。”

“北地?”叶诤哦了一声,“难道是忍冬回来了?”

“嗯。”

“我很好奇你派忍冬去北地做什么,依他的性子,跑到那么荒凉贫瘠的北地能被活活憋死。”

“憋不死,正好磨磨性子。”

“忍冬可怜哦。”叶诤一边摇头叹息,一边提及另一件事,“木言已经打听到九江村所在了,位于樟州城城北外的华方山里。”

楚稷听了,丢开棋子,从听松楼三层的窗户,远远眺望——飞出玉山,越过樟州,直至北方,那里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群,层峦叠嶂,雄壮奇骏。

远看很美,像是老天挥毫抹墨而成的险峰。

但是近看,就知道这样的山脉与地势,代表着道路不通,消息闭塞。

哪怕比邻繁华樟州城,近在咫尺的地方也永远不缺贫穷落后的地方。

果然,叶诤说道:“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九江村,后来找到一个快八十的老丈,才问出这个地方,听说九江村在华方山的最深处,因为地势险阻,村里人很少与外来往,他十多年前还能遇上九江村的村民出来采买,近几年却是连消息都没听到了,也不知道山里是不是出事了。”

说着,叶诤顿了顿:

“阿稷,你说,这个大山里的九江村,能有什么秘密?”

“去看了就知道。”楚稷随之起身,“走吧。”

叶诤反而愣住了:“去哪儿?”

“九江村。”

说罢,楚稷已经往外走去。

叶诤急急忙忙跟上他。

“现在就去?”他跑到楚稷面前挡住他,“会不会打草惊蛇?现在我们只知道一个九江村和它的位置,其他什么都不知道,还不如留在樟州调查出更多关于九江村的疑点……”

“打草惊蛇?从我们来到樟州,蛇便已经惊醒了。”

楚稷不紧不慢而道,神情一如既往的清冷。

叶诤眉头紧锁,抉择不定。

“乱刀斩乱麻。”

楚稷总是能一针见血。

这句话也让叶诤作了最后决定:

“好!去九江村!”

“叫上姜羲。”

(sdingdiannn/ddk177083/925598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