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都市现言 > 慷慨天山 > 龙王爷低头【上】

慷慨天山 龙王爷低头【上】

作者:奕辰辰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5-20 14:03:31 来源:顶点小说网

根据刘振华的计算,这次工程量的总长度在18公里。因为地势曲折复杂,所以实际上的施工难度要比在平地上挖出这么长的水渠要大得多。

老战士们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新借来的两个连队里,也有积极份子,但大多数人还是保持观望态度。

尤其是朱有福,牢骚话、风凉话还是不断。私下里还带着自己的小团体对连队中的积极分子冷嘲热讽,说他们“有奶便是娘”,“一辈子都是给人家干活儿的苦命。”

刘振华暗地里掌握着情况,明面上佯装不知。对待朱有福和其他新借来的战士一样热情,不分高低。

朱有福多疑,以为刘振华这样做是在给他灌**汤,反而收敛了很多。

这样一来正好撞在刘振华枪口上。

他需要大家凝聚成一条心,好好引水秀渠。朱有福即便出工不出力,但只要他能安静下来,闭上嘴巴,不再影响动摇大家伙儿的劳动积极性和热情,那就先随他去吧。

渠道18公里,刘振华觉得在这个工期内,绝对能找到何时的机会好好把朱有福教育一番,让他彻底的改造过来。

“团长,你看有汽车!”

机枪手朝远处一指,看到一辆卡车裹挟着滚滚烟尘,朝这里开来。

刘振华眯起眼,嘴角不自觉勾起。

“哪位是刘连长!”

卡车挺稳后,驾驶员从车上跳下来问道。

“同志你好,我是刘振华!”

刘振华走上前去说道。

驾驶员冲刘振华敬了个礼,然后说道:

“这是后勤部张处长派我拉到沙梁子垦区的屋子,说一定要和刘连长您交接!”

“同志辛苦了,我立马安排人手卸车!”

刘振华举起手臂一挥,全连的战士呼呼啦啦的冲上来。

听到是物资,谁都想先看看到底拉来了什么好东西!

后勤部可是在迪化城里。

从迪化到沙梁子垦区汽车也得走好几天。

具体的日子因为没人做过,所以谁也说不清楚。

“不是说咱们来戈壁滩就是要自力更生吗?咋后勤部还给咱们送物资!”

小家伙儿趴在机枪手耳边悄声问道。

“你懂啥,这都是连长的面子!”

机枪手笑呵呵的回答道。

小家伙儿却是忘记了,现在刘振华的工作关系可是还在后勤部,是以考察一线生产建设需求的名义回到连队的。

张雄伟团长走的时候,刘振华托他给后勤部的李处长带了封信。信是他口述,指导员记录的。没想到这么快李处长就落于实处,把刘振华需要的东西送来。

“连长的面子真大!”

小家伙儿赞叹道。

卡车上装着半车十字镐,还有许多红旗。

引水修渠和开垦荒地不同,仅仅凭着连里战士手中的坎土曼远远不够。很多冻土层里的大土块和鹅卵石得用十字镐敲碎,才能运的出去。坎土曼挖起土来极为顺手,但这样的活计就不擅长了。

战士们在卸车的同时,驾驶员和刘振华闲聊了起来。

“看你也是新兵,啥时候入伍的?”

刘振华问道。

“49年!”

驾驶员回答道。

“是那批学生兵?!”

刘振华想了想,又看这驾驶员举手投足有些文质彬彬的。

“对,刘连长好印象!”

驾驶员笑着说道。

“咋会忘了……当初因为这事儿还耽误了我半个多月时间!”

刘振华说道。

一听刘振华开了话头,小家伙儿立马凑上前来追问,想要听个完整。

刘振华没辙。

又看到周围那些新借来的战士们似乎也对这事儿很有兴趣,便大声说了起来。

“那是49年夏天,我们团刚从洮河上架起的浮桥通过,准备继续追击残敌。结果团长却突然下令战士停止行军,等候命令。后来才知道,团长被司令员的警卫叫走了,说是有重要的任务!”

刘振华回忆道。

提起“重要任务”四个字,当初他去团部领取调令之前也以为是打仗。

他不知道团长张雄伟去见王司令前是怎么想的,但估计和自己差不多。他们都把“重要任务”等同于“重要作战任务”。

等团长回来后,刘振华才知道,原来司令员然他不去前线就留在此地协助当地的同志成立人民政府。

兰州战役即将打响,这里需要设立城防司令部。张雄伟团长任司城防司令员兼政 委。可部队却不能全部留下,团长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找来了刘振华。

“司令员说,这里是个文化大县,教育发达。你要号召本地的知识分子参军,为以后组建军政干部学校做准备,你要保证完成任务! 早一天完成,早一天我把你送到前线去!”

最后一句话显然对刘振华更有冲击力。

此地中等学校林立,广大人民群众热爱解放 军。各学校校长都表示自己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军队,所以全力支持学生当兵参军。

知识分子参军的热情高涨,短短两个礼拜,就高达1000多人。参军的学生大多是初、高中生,也有一些大学生,年龄都在16至20岁左右。

刘振华急火火的给团长交差,团长也说话算话,把他立马送到了前线,赶上了战役的尾巴。

后来听说在司令员亲自回去接见了这批学生兵,给他们说:

“全国胜利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以后建设新中国的日子还唱着呐!新 疆解放后,我们肯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后勤部部长还给这些学生兵每人发了新衬衣、新军装和一双厚底鞋。

“是啊!当时我们就是听了首 长传达的司令员话中的精神,觉得自己来了新 疆后可以为建设新中国出力添彩。一开始那些重活儿我们的确干不动,但写标语、做宣传,这最在行了!”

驾驶员说道。

两人聊着,小家伙儿和那些新借来的战士都束起耳朵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卡车已经卸干净。

“刘连长,我得走了!下次您到后勤部时咱们再好好聊!”

驾驶员对刘振华敬了个礼说道。

裹挟着来时还为全然落下的风尘,卡车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尽头。

刘振华听到新借来的战士中有人在议论,假装搬运十字镐,特意凑到他们旁侧想要听个仔细。

“这么大的知识分子都来参加劳动生产,真厉害!”

“我老家有个上过私塾的老头子,每天靠给人家代写书信,就盖了新房娶了老婆,还生了五个儿子!”

“是啊,我要是读了那么多书,绝对不来这里……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傻子呗!”

本来战士们正在感慨之中,朱有福一句话把情绪搅扰开来。

“是啊,真是傻子!不过有时候傻人有傻福,总比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好得多!”

刘振华说道,把朱有福肚子里还没说出口的全都噎了回去。

即将开春的太阳晒得人暖融融的。

规划出来的修渠路线,全是一片盐碱地带,在冬天零下40多度的气候,盐碱地上也有部分土地只冻住了一层皮,现在已经全部融化,形成了足有20里宽的泛浆地。

战士们一脚踩下去,就陷入了半条腿。猛地使劲一拔,另一条腿连带着半个身子又陷了进去……走路都极为困难。

“咱们把十字镐和坎土曼背在背上,跪着往前走,增加和地面的接触,这样就不容易陷进去!”

刘振华命令道。

全连的战士立马都跪在盐碱地上,几乎是匍匐前进,腿都冻的没了知觉也不停下。

机枪手带着几名战士,把红旗绑在红柳枝上,沿着先前大号的椿号,一路插来。

红旗在阳光下迎风招展,看的人心里为之一振!

这一幕深深的打动了许多新借来的战士,纷纷向着红旗,背着生产工具,跪着走进了盐碱地。

一位战士还找到指导员,从自己贴身的衣服里掏出一个包了十几层的破布小包。

“指导员,这是我当兵以来攒下的所有钱。从老家被抓来当兵后,我就一直想着怎么才能跳出反动 派的火坑,现在是你们把我从火坑里救了出来,以后我要永远跟着党走,建设新 疆,建设新中国!这八块三毛钱我捐献出来,当做咱们连队的生产本钱。”

说着说着,这名战士就放声大哭起来。把自己在旧社会里给地主老财和反动统治做牛做马,遭受的非人压榨又说了一通。

在这名战士的带动下,很多原本摇摆不定的战士都变得坚定起来。有钱的主动捐出自己的继续当做垦区的生产经费,没有钱的就背着坎土曼和十字镐淌进盐碱地。

全连的工作中心都移到了这里,炊事班跟着把伙房前移。但盐碱地根本无法埋锅造饭,只能在距离前沿五六里的地方重新垒砌炉灶。

开水需要人力一担担挑来,每人一次只能喝半缸子。出汗多,喝水少,刘振华的嘴上都裂了许多血口。很多战士的眼球上,蒙了一层细密的血丝。但依然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指导员本来还在带着大家喊号子,说顺口溜,鼓舞士气。现在为了防止口感,刘振华让大家最好不要说话,这样还能节约不少体力。

修渠路线上最大的拦路虎,是一座长40多米,高50多米的土山包。

刘振华带着全连战士在夜间气温低,盐碱地稍稍冻硬了几分时,向它发起了猛攻。

一开始,战士们还可以用铁锨把土从渠里抛出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渠沟越来越深,一锨土宛如千斤重,连一米都运不出去,经常跟着铁锨又落回了原地。

刘振华和指导员商量过后,又和各排长开了个简短的碰头会。决定采用分组劳动,分组休息的方式,使得功效不断提高。

机枪手因为个子大,身强体壮,主动放弃休息。一小时背土35筐。

最令刘振华欣喜的是,新借来的战士们组成的劳动组,平均开挖也达到了30立方。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一个昼夜,天光大亮时,才在胜利中宣告结束。

刘振华穿着被汗水和泥头浸透的衣衫,走到了渠口处。

他看了片刻,紧接着又皱起眉头说道:

“现在渠沟流水是畅通了。但是这土地挖出来的渠,渗漏是个大问题。咱们没有水泥,得找别的东西替代!”

“来的路上我看到一片地里全都是片石。把这样的石头铺在水渠里,是不是就能解决渗漏的问题?”

刘振华觉得有门!

不过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主意竟然是朱有福说出来的。

战士们在劳动中,都找到了自我的新价值。原本围在他身身边,和他一起煽风点火的人也都全身心地投入进了劳动生产之中,和他渐渐疏远了起来。

朱有福觉得自己也不能只当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虽然没什么文化,也不愿意出力气干活儿,但起码是以前当过副连长的人,好歹有些见识。

“这主意好!你还能找到那地方吗?”

刘振华问道。

朱有福本来是不想去的。

可一转念,觉得自己这趟去了,便算是立了功!以后即使不干活儿或者少出力,刘振华也说不了自己什么,便答应了下来。

这地方果然是遍地石头。

而且都是修渠所需要的片石。

没有水泥的情况下,水渠内部必须要用片石砌着,才能加固堤岸,不至于渗漏或是被水流冲毁。

找到了片石的产地,刘振华让指导员把上次前来垦区勘测的文化教员请来,让他好好的算一算到底需要多少石头。

经过计算,文化教员忧心忡忡的对刘振华说:

“刘连长,要是想要把这水渠全部用片石砌好,一共需要2000立方米,也就是2800吨。”

这个数字让刘振华心头一紧……

2000立方米他没有概念,但2800吨他可知道。

小鬼子一辆全副武装的坦克也就才6、7吨重,修一个水渠所需要的片石竟然抵得上400辆坦克!

“这么多石头,就算是用100辆汽车,也得半个月左右才能运完。而且耗费的汽油都得一万加仑左右。”

文化教员接着说道。

“哪来的汽车啊!”

刘振华一阵头疼。

别说汽车了,就是马车、驴车也没有一辆。

“对了,咱们学学老乡们,用爬犁子拉石头!”

刘振华忽然想到新 疆本地老乡们在冬天最常用的运输工具。爬犁子可以用马用牛拉,也可以用人拉。

人拉的比较小轻灵活,因为路面平坦,积雪轧得瓷实,并不觉得太吃力在路上行走较为轻松。有时空转回来,遇见有陡坡的光滑路面,还可以将爬犁猛推几步,乘势立即登上“后桥”,站直身子,目视前方,飞快地滑行,这是感觉最惬意的时刻。

不过片石沉重,若载了一百多公斤的爬犁遇到上坡路,那就得攒足力气,一鼓作气努力拉上坡顶,然后才能缓过气来。 假如中途稍有懈怠,爬犁便不进则退,快速的向后滑动,弄不好搞个人仰“橇”翻,前功尽弃。

即使是在平地上也不能随意停下来。

稍一愣神就拉不动了,任人使出多大力气,它仍是在原地纹丝不动,好像焊在那里一样。

刘振华见过有经验的老乡拉爬犁子,他们才不会拼那个牛劲儿。见他转身走向爬犁,猛地跺上一脚,爬犁松动时马上去拉,轻而易举的就让爬犁子重新启动。

不过制造爬犁的材料,戈壁滩上什么都没有。

还是团长张雄伟及时伸出援手,把以前反动 统治修建的监狱栏杆拆下来,和从废旧仓库中寻来的木头等材料一起,运到沙梁子垦区,让刘振华他们用来制造爬犁子。

沙梁子垦区的全体战士加班加点,三个连三班倒,昼夜不停,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便赶制出来爬犁子500多架,完全能满足片石的运输需求。

在制造爬犁子的过程中,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竟然凑出了一首赞美爬犁子的打油诗。在团部文化教员的宣传下,后来在许多垦区流传甚广:

“我的爬犁真不错,

又管拉来又能坐;

我的爬犁真正好,

不喝油来不吃草。

别看我的爬犁小,

敢与机车来赛跑;

谁说我的爬犁低,

功效能超拖拉机。”

(sdingdiannn/ddk95968034/4190824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