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赵宁岳飞 > 第447章 交钞下乡?

赵宁岳飞 第447章 交钞下乡?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0 来源:顶点小说网

许翰虽然能力差了些,但却是出了名的口直心快,有担当,有公心。

这种人放在宰执的位置,未必能有突出的政绩,却可以在处理许多事的时候,客观、公正。

趋利避害是人性,人都是有私心的。

官场这种充满权力和金钱的地方,是最容易将人性的恶无限放大的。

能在这种地方保持本心,如同心口悬一把刀。

正如秦桧用非常简单的话说道:别看街边有些人在骂李纯佑、王守德等人弄权误国,换做他们上,恐怕未必会好到哪里去。

赵鼎和许翰沉默了片刻,许翰说道:“陛下,太子仁德,却还不足以担大任。”

“此话怎讲?”赵宁问道。

他其实心中已经有数,但他必须要从赵鼎和许翰这里得到答案,必须让他们说出来。

王守德事件被官方定义为通敌叛国,太子与王守德牵连不清,如果不处理赵谌,是无法给天下推行新政的那些人一个交代的。

作为皇帝,必须考虑多方势力的情绪和想法。

许翰说道:“太子轻佻,不足以君天下。”

上一次说类似话的宋徽宗他哥宋哲宗时期的宰相章惇,章惇的原话是这样的: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这里的端王说的就是赵佶。

而许翰此时说赵谌轻佻,言下之意已经再明显不过。

只是,双方的轻佻或有不同。

赵佶贪玩,喜欢琴棋书画。

而赵谌,说得好听是率直,说的不好听是冲动。

赵宁又问赵鼎:“赵相公以为呢?”

“臣觉得,年少者,性情耿直并非坏事,但今时不同往日,朝野政局起伏,太子殿下继续在朝堂,对他来说,十分危险。”

赵宁点了点头。

这两位的评价可以说已经非常客观了。

他们并未说太子站在旧党那一边所以要废太子。

许翰从太子行为说太子的性格。

而赵鼎则认为,少年人性情耿直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现在的朝堂,不是真宗、仁宗时期的朝堂,现在的朝堂,比神宗时代的朝堂还要动荡,新政派与顽固的旧派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天下各方面都在推陈出新,未来动乱的局面只会随着新政的范围越大而越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十四岁且冲动的太子,是不适合在权力范围内的。

哪怕是陛下您只给他一个吏部主事的位置让他历练,也容易被人利用。

赵宁沉默了片刻,说道:“两位所言,朕已知晓。”

在许翰府上待了片刻,赵宁便起身回宫。

回宫的马车上,赵官家对赵鼎说道:“许翰致仕,谁适合担任尚书右丞?”

赵鼎说道:“秦桧可行。”

“为何?”

“此人行事果敢、持重,深得人心,且两个月前,他还向臣提过交钞入乡之论。”

赵宁问道:“交钞入乡?”

赵鼎说道:“现在七路推行新农政,其中牵涉到均田承租,租田后,许多百姓是需要钱购买农具、种子的,臣这段时间去应天府乡间专门走了一趟,新农政目前全面深入下去,最大的阻碍已经不是朝堂官员的阻隔,而是实际民情。”

赵宁立刻就知道秦桧到底想干什么了:给农民贷款。

这一点他赵官家怎么可能没想过。

当时刚刚让陈东在京畿路处理宗室良田的时候,他就有考虑过。

只是当时时机尚未成熟,后来秦桧私底下也向他提过,当时他没有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也很简单,王安石的青苗法失败在先。

王安石的青苗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意思是,朝廷以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在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将提举常平司里的粮食贷给农民,缓解民情,等秋天收农税的时候,一并收上来。

王安石是在什么大背景下提出青苗法的呢?

总所周知,大宋朝百年良田开荒力度前所未有,那么对农业的扶持自然也是前所未有。

农民需要钱购买农具、种子,有时候一打仗,赋税沉重,农民倾家荡产,只能借贷生活。

于是,宋代民间借贷业十分发达。

而又因为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部分是佃户,佃户与地主交流更多,于是借贷的主体便是地主和佃户。

地主通过借贷进一步盘剥农民。

王安石便认为,朝廷可以推出借贷,来统一规范这个市场。

这样既可以遏制民间高利贷,还可以让囤积在提举常平司里的粮食成为商品,为朝廷增加收入。

可以富国,也可以减轻百姓压力,还可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于是青苗法出来了,再于是,青苗法失败了。

说到底,青苗法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农业金融信贷的重大突破。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的意义重大。

而青苗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很简单:真正需要贷款的是穷人,而官府又不敢大范围将粮食和钱贷款给真正的穷人,因为担心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官府想要贷的对象是有钱人,有钱人又不需要贷款。

于是,根据黄宗羲定律,青苗法后来竟然成了一种赋税,最后被迫叫停。

赵宁说道:“秦桧说的交钞入乡,与王介甫的青苗法有何不同?”

赵鼎说道:“昔时,青苗法是以提举常平司的粮食折成钱借贷给民间,是朝廷实打实拿出粮食折算的,若是民间无法偿还,则朝廷损失颇大,而此时此刻……”

赵宁立刻问道:“此时此刻如何?”

赵鼎用一种坚定的语气说道:“此时此刻,像民间借贷交钞,是朝廷印出来的。”

赵宁沉默地注释了片刻赵相公,赵鼎有些紧张,说道:“陛下,若是银行来主控交钞入乡,一是朝廷不需要真正花费成本,二是将借贷对象限制在农民,可以增加民间交钞数量,将财富流一部分到农民手中,可缓解天下紧张局势。”

“所以你赞同秦桧的交钞入乡之策?”

“臣赞同。”

赵宁倒是真的觉得赵鼎是绝佳的新政执行人。

银行新政稳定后,他本就打算启动下一步的农业贷款新政了,却没想到赵鼎和秦桧已经提前想到了。

不过听到赵鼎推荐秦桧,赵宁心头不由得感慨。

秦桧可不是什么好人啊!

但是,秦桧的伪装,却让赵鼎也很器重他。

(sdingdiannn/ddk60839783/365283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