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九锡 > 第229章 227【赤胆压天寒】

九锡 第229章 227【赤胆压天寒】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30 02:09:25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29章 227【赤胆压天寒】

北燕东阳路,首府汝阴城。

大将军府内,李守振站在沙盘旁边,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

幕僚和襄赞们站在不远处,尽皆凝神屏气,不敢发出动静惊扰这位大将军的思绪。

李守振的烦闷不是装出来的情绪。

虽说南齐边军至今还没有动静,但是以他对萧望之和厉天润的了解,这两个人绝对不会错过景朝无暇南顾的机会,必然会在边境上咬下燕国的血肉。

朝廷那边已经发来行文,严令东阳路守军固守城池,不得出兵野外寻求决战。

李守振当然不会违抗这个命令,他本来就没想过要和萧望之公开对垒,问题在于朝廷的行文并不能解决东阳路守军目前的困境,以至于他暗中好生问候了一顿枢密使庞师古的老娘。

他现在最大的困难便是兵力不足。

东南的涌泉关、南边的青田城、西南的平利城,这三处战略要冲都必须有重兵把守,而且必须是精锐老卒,防止南齐淮州军北上。

北边的封丘一线同样要派兵驻守,防备宝台山里的七星军南下。

再加上汝阴城和境内的几处险要城池,李守振手里的兵力可谓捉襟见肘。

他凝望着沙盘上的边境局势图,沉声问道:“涌泉、青田、平利三地驻军兵力分别是多少?”

周遭一众幕僚面面相觑,暗道你这位大将军难道连边境要地的驻军数量都不清楚?

好在有那等机灵人察觉到李守振的心情极度烦闷,老老实实地说道:“禀大将军,涌泉关驻军四千,其中有一千景朝步卒,三千我朝将士。青田城守军八千,平利城守军一万,皆是我朝将士。”

东阳路鼎盛时期所辖兵力超过十万,然而去年的青峡之战折损四万有余,今年在宝台山剿匪又折损万余。

虽然朝廷及时给李守振补充到九万兵马,但其中有接近一半没有上过战场,这些新兵打顺风仗还好,若是战事不利局势艰难,鬼知道他们会做出怎样荒唐的举动。

李守振算来算去,始终无法从别处抠出更多的兵力支援边境,除非放弃境内一些大城的防卫,只留少量兵力维护城内的安定。

他喟然一叹,又问道:“察事厅有没有最新的情报送来?”

一名将军府属官回道:“禀大将军,察事厅最新的情报依然是三天前送来的那份,南齐淮州和靖州两地都在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方有大规模调动军队的迹象。”

大军出动当然不是小事情,淮州军如果想攻打青田城和涌泉关,必然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粮草、攻城器械和建立稳固的辎重线。

李守振的表情稍稍缓和,围着沙盘转了两圈,忽然眼神微微一亮,缓缓道:“在你们看来,宝台山里那群绿林军有没有胆量出山南下?”

一众幕僚尽皆愣住,其中一人劝道:“大将军,姑且不论对方敢不敢出山,朝廷严令不得撤走封丘一线的守军。那支绿林军实力不俗,哪怕之前那一战是借助山里的地形优势,他们仍然不可小觑。万一您将北边的守军撤下,绿林军顺势南下,后果不堪设想啊。”

“却也未必。”

李守振摇摇头,只觉心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眼中泛起几分从容之色:“关键要看南线的战事进展如何。假如我军挡不住齐军的攻势,届时便有将北地驻军调到南边的理由,这便会给绿林军一个错觉,他们有机会袭扰东阳路腹心之地。”

有人终于反应过来,喃喃道:“大将军是想解决宝台山里的绿林军?”

这个想法不说是异想天开,终究有点过于天真。

在他们看来,东阳路最大的敌人是南齐淮州军,就算调集兵力解决掉绿林军,南边战场一旦陷入劣势,局势将会无比危急。

将心思放在北边的绿林军身上,而不顾南方边境上的艰难,这是舍本逐末之举。

李守振自然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也没有斥责他们,只是淡然道:“我只是想找一个让景军主力支援东阳路的理由罢了。”

去年战事落幕后,景朝军队相继北上回国,只留下河洛城的数万大军掌控大局。

李守振亲自去求了庆聿怀瑾,才能让涌泉关里的一千景军留下来,这也是如今东阳路境内仅有的景朝悍卒。

一名幕僚敬畏地说道:“大将军之意,是想请景军主力出山解决绿林军,顺势南下驰援边关?”

“没错。被动防守的话,景军肯定没有兴趣插手,但是如果有摆在面前的大胜之机,我相信他们不会袖手旁观。别忘了,夏山军三千人也有一大半死在山里。”

李守振缓缓舒出一口长气,随即看向一名文书说道:“你将我方才的设想形成奏表,然后马上送去京城,交给庞枢密和永平郡主。”

“遵令!”文书朗声应下。

李守振微微颔首,旋即对几名幕僚说道:“伱们立刻草拟军令,分别给涌泉、青田和平利等地的守将,警告他们小心提防,绝对不能给南齐边军可乘之机。”

“是!”

几名幕僚立刻去书写军令,然后让将军府快马送往各地。

军令抵达涌泉关的时候,冬天的第一场雪已经下了几天,山野之间满眼纯白。

涌泉关修建在山道之上,地势颇为险峻,尤其是南边通往淮州的坡道很陡,北边通往东阳路境内的坡道较为平缓,可谓得天独厚的绝佳防守之地。

从某种角度而言,涌泉关之于北燕,就像盘龙关之于南齐,只不过这两座雄关的地形特点刚好南北调换,因而成为彼此的门户。

此关大概修建于两百多年前,东西两侧皆是崇山峻岭,虽然不像大陆西方沙州七部掌握的飞鸟关那般堪称天险,但也绝对无法供大部人马通过。

关隘内部长约两里多地,分为前后两道,其中前关雄踞陡坡之上,防守设施应有尽有,齐军若想仰面进攻,除了用人命堆出一条路别无他法。

后关则相对简陋一些,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修建的阻碍。

来自大将军府的军令先是送到后关,交给此地景军将领石哥的手中,此人原本是景朝蒲喇一族的家奴,后来因为作战勇猛得以领兵上千,又因为不是皇族和庆聿家的人,故而被打发到涌泉关这等偏僻苦寒之地。

“知道了,真他娘的啰嗦。”

石哥压根没有接过军令,只让信使念了一遍,随即脸色不善地嘟囔着,提着酒囊返回自己温暖的小屋。

信使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军令来到前关,找到驻守此地的燕军兵马都监胡林忠。

“在那边吃瘪了吧?”胡林忠接过军令,笑呵呵地说着。

信使叹了一声。

胡林忠抬手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行了,我军一直盯得很紧,而且近来南边也没有动静。他们若是真想发兵叩关,光是粮草辎重就得运上半个月,不可能瞒得住我们的耳目。”

信使恭维道:“如此最好,有劳都监费心了。”

胡林忠顺势揽着他的肩膀,道:“寒冬腊月,又下了这么大的雪,辛苦你跑这么一趟。走吧,我请你喝两盏热酒暖暖身子。”

两人勾肩搭背地走回值房,这一幕落入不少军卒的眼中。

关墙之上,士卒们围着火盆,一边搓着手一边小幅度活动着身体,偶尔看一眼南边寂寥且空旷的天地。

有人将冻到发硬的窝头放在火边烤着,冷笑道:“还是当官好啊,不用像我们这些苦哈哈一样巡值守关,可以躲在屋子里喝着小酒吃着肉。”

另一人不禁提醒道:“你小声点,要是让上面的人听到了,有你好受的。”

“怕他个鸟!”

先前那人愤愤不平地说着,不过声音终究是小了很多。

又有一人寒声道:“胡都监享受享受倒也罢了,毕竟他的军职是靠战场上杀敌立功得来的,将来咱们要是有那个机会,也能像他一样。老子只是不服后关那些景人,凭什么他们可以一直待在后关,成日里吃了睡睡了吃,我们就得天天巡值?就这样,他们还整天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一群狗娘养的畜生!”

余者心有戚戚,却没有人劝他噤声。

议论上官有可能被告密,但是前关这三千燕军没有一人不厌憎后关的景军。

便在这时,关外忽然有了动静,有人视力敏锐,连忙说道:“自己人,别慌张。”

片刻过后,十余名满身雪花的燕军斥候走上关墙,颤颤巍巍地来到火盆边,显然是被冻得不轻。

关上的军卒有人问道:“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

一名斥候摇摇头,颇为不忿地道:“有个屁发现,南边安静得跟坟场一样。”

众人皆笑,随即抬头看了看昏暗的天色,以及天空中依旧在飘落的雪花,不由得骂了几句老天爷。

夜色降临,涌泉关中逐渐陷入静谧。

沉沉夜色之中,东南边三四里外,数千身影悄然出现。

队伍忽然停了下来,陆沉看着周遭包裹严实的将士们,下令道:“前军随我继续前行,其他人留在原地等待讯号,注意保持活动,不要在雪地里冻僵。”

校尉鲍安稍稍迟疑,请命道:“都尉,让末将带人突袭吧!”

陆沉摇摇头,不容置疑地说道:“做这种事你未必有我熟练。”

鲍安只得领命。

队伍一分为二,陆沉率领八百人往东北方向、也就是涌泉关的侧面继续跋涉。

他看着身边的三旬男子,微笑道:“苏大人,其实你本不必跑一趟。”

苏云青双眼炯炯有神,道:“这条山间小道是我亲自带人发现的,让别人来我不放心。再者,此战乃是北伐大计的关键,你应该明白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大军旗开得胜。”

陆沉想起当初在广陵的经历,不由得敛去笑意,凛然道:“我军必胜。”

“我信你。”

苏云青毫不迟疑地应下。

八百人在夜色和落雪的掩护下,一点点靠近涌泉关的侧面,然后在山间攀登。

陆沉如今有上玄经的加持,又有林颉和尉迟归两位世间顶尖高手教导,武功早已今非昔比,他挑选的这八百人也都有很不错的武功根基,大部分都是当初在广陵城随他夜袭敌营的高手。

当然,对于这支雪夜突袭的奇兵而言,此时此刻武功不算最重要。

唯有一往无前向死而生的勇气。

(sdingdiannn/ddk34909003/13911843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