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四百九十四章 为谁背锅

大明测字天师 第四百九十四章 为谁背锅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18 08:05:37 来源:顶点小说网

萧风确实很忙,在忙着让各地的入世观分观培育红薯苗。

很多人都种过红薯,知道红薯有两种繁育方式,一是芽苗法,二是藤苗法。

芽苗法是拿地瓜根茎,选择上面带有芽孢的部分切块,埋进土里长出地瓜苗来,这是块茎类植物的标准繁殖法,土豆就是用这种方式繁育的。

而藤苗法则是只有藤蔓类植物才能使用的开挂式繁育方式,属于植物界的分身术。一段藤蔓,只要是能长出根须的部分,都可以作为一段独立的个体生长繁育。

红薯在这方面就是个天生的挂逼,它既是根茎类植物,又是藤蔓类植物,所以它可以用这两种方式来繁育。

萧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的开挂的方式。因为从他拿到红薯藤,到萧芹设计的大饥之年,中间仅仅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让他产出一季红薯,再让红薯变成苗,黄瓜菜都凉了!他只能利用这段时间,疯狂的繁育地瓜藤。

好在红薯不太聪明,很容易被骗。只要把温度给它搞得到位,它就以为春天已经到了,开始努力发芽。

于是,在入世观的温室里,藤蔓变成苗,苗种下去长成藤蔓,藤蔓再长出苗,每个轮回需要两个多月。

尽管萧风拼命的让人供暖施肥,也不能更快了。挂逼也是有底线的……

到现在,萧风积攒了堆积如山的红薯苗,分别存在京城入世观,青州入世观,伊王入世观

和江南入世观。

这是萧风最后的底牌了,预备着大旱之后主粮大面积减产的后手。

最关键的是,即使在长江以北,红薯也可以拖到七月再种,那时其他粮食都已经没法完成生长周期了。

随着春雨的迟到,朝堂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凝重,终于在一次朝会上,徐阶提出了一个建议。

“万岁,内阁商议,朝廷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趁灾年未至,先行出兵,剿灭苗疆,以除后患!”

群臣默然不语,萧风看向徐阶:“徐首辅,为何我不知道此事呢?”

徐阶微笑道:“萧大人不要多心,实在是萧大人最近事务繁忙,我们近来多是夜间商讨,没有特意去打扰萧大人。

反正这建议都是要拿到朝会上来讨论的,萧大人不过晚知道一会儿,此时讨论,也不为迟。”

这话说得有情有义,知道你累,所以想让你多休息,我们最近常常加班到深夜,就没去把你从被窝里揪出来。

但反过来想想,最近内阁心急如焚,天天加班到深夜,你身为阁臣,不在内阁,却在家里睡大觉,我不说你你就别主动献丑了吧。

萧风就像没听懂一样,只关注这个议题本身:“我不同意这个建议。苗疆尚未作乱,也尚无作乱之心,怎能兴无名之兵?”

徐阶道:“苗疆扣押巡按御史,杀御史卫兵,怎能说无作乱之心?难道要等竖起反旗,才算是有作乱之心吗?”

萧风

道:“我在奏折中已经写过,苗疆大土司被萧芹控制,萧芹确实想煽动苗疆作乱。但苗疆百姓并未作乱。

海瑞是萧芹抓的,为的就是逼他承认朝廷要剿灭苗疆。海瑞九死一生不肯说出这句话,难道我们现在反而要去为萧芹作证吗?”

徐阶脸上笑容不变,谦逊而虚心:“萧大人,我也知道先发制人的弊病,可若不如此做,等到天下大饥之时,必定遍地干柴。

万一那时苗疆忽然发难,饥民群起响应,烽烟四起,这样的责任,谁能担得起呢?”

这话说的,任何一个觉得自己很牛叉的热血青年,估计此时都会站出来大喝一声。

“就按我说的办!出了事算我的!”

萧风十七岁时就开始对抗无人敢反抗的严党,十九岁大获全胜,谁敢说他不热血?

即使以现在这个年代算,十九岁也绝对算是妥妥的小鲜肉,谁敢说他不是青年?

所以徐阶期待的看着萧风,希望这个热血青年大喝一声“出了事儿算我的!”。

徐阶非常清楚萧风对此事的态度,也非常清楚嘉靖对萧风的信任,自己和高拱商量的先发制人,不过是虚晃一枪。

因为萧风不可能同意,萧风不同意,嘉靖就不可能同意。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萧风说出这句热血青年的台词来。

只要这句话一说,将来苗疆造反,不管成败,必然都是一场血战,即使最终胜利,过程中也少

不了获罪的人。

按嘉靖以往的风格,他是绝不会亲自表态的,谁表态,谁到时就得背锅。哪怕是萧风,这么大的锅背起来也得伤筋动骨。

看看吧,内阁早就建议先发制人,你萧风横扒拉竖挡的不让,现在事儿闹大了,自然是你的责任。

平心而论,徐阶并不想让萧风完蛋,他只希望萧风能退出朝堂,好好当他的道门真人。治国安邦的事儿,还得是我们读书人来!

张居正低着头,两手紧紧的攥成拳头,在要不要提醒萧风之间激烈挣扎着。

刘彤很着急,但现在是首辅和次辅在讨论天大的事儿,他作为户部左侍郎,确实没有插嘴的身份。

萧风淡淡一笑:“徐首辅,你是内阁首辅,不然就按照你的意思,先发制人吧。”

嗯?所有人都是一愣,张居正愕然抬头,刘彤满脸迷糊,嘉靖眼睛睁了一下,迅速又闭上了。

最吃惊的莫过于徐阶,他看了高拱一眼,高拱眼观鼻,鼻观心,就像这事儿和他没啥关系一样。

“萧大人,你的意思是,朝廷可以先发制人?”

萧风淡然道:“刚才徐首辅说过,若是我不同意先发制人,则后面苗疆反叛闹大了,我要负责任。

那自然的,朝廷按徐首辅的意见先发制人,其责任自然由徐首辅来承担。

若是由此引发藏地、回民、蒙民乃至女真人的不满,认为朝廷不把他们当自己人,一哄而起支持苗疆,都是徐首辅

承担,我说的可对?”

徐阶目瞪口呆,将军的人不是自己吗,怎么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跟我对老将了呢?

嘉靖的眼睛闭得更紧了,他也知道这两种做法都有道理,为此他更不能表态,这样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是英明的,锅都是别人的。

徐阶思来想去,明知道萧风是在恐吓自己,偏偏自己确实赌不起啊,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

这不是一场公平的赌局,因为萧风输了,最多是不当官了,照样是家财万贯,无人敢碰的道门真人。

自己要是输了,严嵩就是自己的下场。首辅算个屁啊,丢了这顶乌纱帽,也不过是个糟老头子。

徐阶咽了口口水,无奈地给自己打圆场:“萧大人言重了,我并非这个意思,只是探讨而已嘛。

不管持何意见,都是为朝廷着想,最后自然是内阁统一担责,不能罪在一人。你说对吧,高肃卿?”

高拱见徐阶点名了,不能再装哑巴,只得拱拱手:“臣附议。”

徐阶翻翻白眼,妈的你这么玩是吧,这都是老子玩剩下的!但高拱毕竟是盟友,他也不便翻脸。

“萧大人,你曾亲临苗疆,比我等更有经验。既然你觉得不该先发制人,内阁愿与你共进退。”

嘉靖松了口气,既然内阁有了一致意见,那么这个锅自然就是内阁背了,所以他立刻睁开眼睛。

“如此甚好,准奏。”

徐阶想了想,终究是不甘心,于是再次开口

这次的口气更加谦逊。

“萧大人,既然已经决定不先发制人,那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天下大旱。

按这样下去,春耕必然延误,就算江南等地可以种早熟的粮食,可万一持续不下雨,也会歉收甚至绝收。

朝廷储粮捉襟见肘,还要时刻防备白莲教的破坏,大人可有什么应对之策吗?”

萧风摇摇头:“你说错了一句话,并没有什么天下大旱,目前只是中原大旱而已。”

众人都是一愣,中原和天下有什么区别吗?中原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中原啊,逐鹿中原,就是一统天下啊!

萧风无奈地看着眼前这群把自己的心困在中原的男人,你们的格局就不能打开点吗?

“张天赐在关外的商号传回消息,山海关外,只有辽东道部分地区有旱情,辽西道和辽南道都已经下雨了。

关东之地,久不耕种,土地肥得流油,扔下一把种子,不用管都能长起来,这么好的地方,不能种地吗?”

众人都被萧风的脑洞震惊了。高拱是阁臣中的学院派,此时又和徐阶是盟友,自然要说上两句。

“萧大人,此事你却有所不知。关东乃苦寒之地,除了山海关外宁锦一线之内尚可外,越往东走,越是寒冷。

土地虽肥沃,但耕种期太短,稻麦等物产量不高。其实若只是天气,也还好说,少产总比不产好。

可关外之地,虽属大明管辖,但女

真各部族和蒙古部族交叉混杂,呼啸来去,时降时叛,难以稳定。

故而对关外之地,朝廷从不征粮纳税,但凡他们能自给自足,不向朝廷要粮,不抢掠边民,已是难得。”

萧风也知道,明朝处于小冰河期,虽然最冷的年头要等到明末,但现在的天气也比后世要冷上几度。

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此时的农业技术比较落后,抗寒作物比较少,稻麦主粮在东北种植比较难。

加上高拱所说的,大明对整个东北其实是名义上的管辖大于实质上的管理,百姓没人愿意冒险去东北种地。

辛辛苦苦种一年,马匪一来全抢完。骑马的女真人或蒙古人来去如风,就是告到官府也没用,谁还肯去种地?

萧风深吸一口气:“不管有没有这场大旱,关东之地都必须耕种起来。没有稳定的粮食供给,游牧民族就不会稳定下来。

不能稳定,就会战事不断。关东之地不能成为化外之地,否则久必生乱!如果关东之地归入王化,蒙古人就被截断在北边了。

而且蒙古人和女真人本就是血脉相连的,女真人归入王化,蒙古人自然也就渐行渐近。”

徐阶眨眨眼睛:“萧大人所说之事,当然是好的。只是实际操作起来,只怕难如登天啊。

关内人过得好好的,谁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关外耕种?关外人骑马放牧惯了,谁愿意拿起锄头来?

关外到处都是游牧民族,他们

要抢要杀,大明哪有那么多军队去保护百姓,保护耕地?”

萧风早已经思考再三,此时自然成竹在胸,他不疾不徐的说道。

“第一,各地牢狱中,凡是流刑之人,皆发往关外,以农耕为服役之法。耕种得力者,免罪为民。

第二,各地卫所精简合并,精简下来的人,以千人为一卫,迁往关外。发给土地农具,以及武器。

闲时为民,战时自保,朝廷十年不收赋税,所得尽归其家。

第三,招募游牧之民定居耕种,朝廷发给农具、粮种,技科中增加农科分类,派遣农科官员协助耕种。同样十年不收赋税。

前三者,皆为鼓励耕种之法。还要有护农之法,朝廷另要组织骑兵,配发火枪。

凡是敢对关外农户烧杀抢掠者,以杀朝廷官员之罪等同!不管千里万里,必须追上,满门抄斩,祸灭九族!”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说话的,过了许久,张居正作为刑部尚书,不得不表示异议。

“萧大人,抢掠农户,与杀朝廷官员之罪等同,这……有些过分了吧。何况其中还有流刑罪犯呢……”

萧风摇摇头:“这些农户,就是朝廷千金买的马骨,就是商鞅城门立的木杆。天下都在看着。

若是成功了,则关东之地尽归大明,关外之民尽归大明。若是失败了,关外就是悬在大明头上的钢刀!

一个地方真正想归于王化,必须要开学堂,建学宫,最终才能建立文化

认同,以文化消融血脉和民族的隔阂。

若是那地方的所有人都天天骑在马上跑来跑去的,你让教书先生追着马屁股教书吗?”

萧风所说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只是仍然觉得这事儿的难度太大了,万一干不好怎么办?就不能缓一缓,等着子孙后代去干吗?

嘉靖犹豫着想开口,他也担心萧风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想劝师弟一步步来,现在局势不错,不用操之过急。

“何况关东之地,我已经请龙虎山去看过了,乃是龙脉之地。若是不能纳入大明,则久必成祸。

若能纳入大明,则大明国运一飞冲天!有此国运加持,不管干什么都能快上一倍!”

嘉靖立刻点点头:“师弟言之有理!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徐阶和高拱对视一眼,一起把目光看向张居正。

看见了吧,我没说错吧?大明国运,就是萧风吊在万岁面前的一根水灵无比的胡萝卜。

不管萧风想干什么,只要把这根胡萝卜往目的地一扔,万岁就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跑过去。

而且还会冲着想踢走胡萝卜的人龇牙咆哮:“师弟言之有理!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张居正无语地看着徐阶,他想反驳徐阶,到目前为止,萧风扔胡萝卜的方向,都是大明需要的方向。

但他知道徐阶会怎么说:如果有一天,萧风扔错了呢?不管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谁能阻止他?

张居正

咬咬牙,抬起头来:“萧大人,万岁,臣以为,此事虽可为,但此时还应以苗疆之事为先。

否则万一事情推行不顺利,激化和关外女真的矛盾,先打起来了,若不能速战速决,岂不让萧芹有机可乘?”

所有人都愣住了,徐阶和高拱却暗自一笑,各自转开目光。

他们俩和萧风一直保持客气而不亲近的状态,因此他们的反对是官方的。张居正却和萧风私交甚好,因此他的反对就带着背刺的属性。

万岁你看看,他的朋友都看不惯他的做法了,你还不有所警觉吗?

嘉靖没什么警觉,只是很不高兴地看着张居正,他忽然觉得没了严嵩后,大家说话都没以前好听了。

“张居正,朕刚说了,此事无需再议!你是听不懂,还是觉得朕老糊涂了?”

一片尴尬紧张的气氛中,萧风看看张居正,又看看徐阶和高拱,淡然一笑。

“太岳所言,也是老成谋国之意。如此我就说次大话,若是因推行此举,让萧芹占了便宜,我来承担责任。”

嘉靖诧异的看向萧风,徐阶也猛然抬起头来。

我给你画的圈又大又圆,你都不肯钻进来,怎么张居正画的圈这么三圆不扁的,你反而一头钻进去了呢。

张居正愕然抬头,看见萧风正微笑着看着他,他猛然间明白了。心里一热,眼眶发红。

萧风如此精明之人,怎会看不出背锅的风险,可他冒险做出傻事的时候,都是为

了保护自己关心的人。

众所周知,上一次他心甘情愿地钻入圈套,还是为了巧巧和刘雪儿不用上堂受审作证。

堂上的都是人精,片刻思索后,心下了然,然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看向刘彤的脸上。

刘彤还在暗暗为女婿担心,感受到热情的目光,诧异地四处张望,你们都看我干什么?我脸上长花了吗?

(sdingdiannn/ddk65187210/10919510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