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二十章 大变活人

大明测字天师 第六百二十章 大变活人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8 08:20:00 来源:顶点小说网

倭寇和大明在江南激战数日后,罗刹人的耐心终于得到了回报。

江南战事胶着,倭寇步步紧逼的消息不断地传到朝中,而萧风预测的宣大一线战事毫无动静,很多文臣都坐不住了。

他们激烈地指责萧风太过优柔寡断,导致江南战事不能取胜,其中以兵部给事中的言辞最为激烈。

“倭寇战力非凡,当年几十个倭寇就曾经打败过几千人的士兵,一直打到南京城下。

如今三十万倭寇登陆,萧风仅以五十万兵力迎敌,这岂不是狂妄自大吗?

他是意图建立不世功勋,故意不肯调动宣大及关外军队相助,想把功劳全都记在江南,记在他和胡宗宪的头上。

可这般不顾大局,万一倭寇胜利了,江浙之地落入倭寇之手,大明岂不沦陷半壁江山?”

丁汝夔不乐意了:“你怎么如此口无遮拦?萧大人亲临前线,与倭寇作战,难道他不比你清楚倭寇的凶残?

戚继光和俞大猷训练新军,其战力远非当年的卫所兵可比。入世观和国坊如今日夜赶工,提供武器弹药。

萧大人说过,倭寇准备了很久,刚一上来势头凶猛是正常的。过几天后我们的主场优势就该显现出来了!”

兵部给事中冷笑道:“戚继光和俞大猷,这都是萧风的人。胡宗宪、徐渭,包括在海上未归的水师。

汪直、徐海、唐顺之,哪个不是萧风的人?就连他调动的苗疆兵马和山东兵马,也都是他根基深厚之处。

这一战若胜了,萧风一党的主要官员,人人都有大功,都要升官!到时整个朝廷都是萧风的了!

若真能胜,我们也认了。可他这是冒险!宣大一线、山海关及关外之地,他的根基尚浅,所以不肯调兵使用,担心分功!”

丁汝夔怒道:“宣大总督是仇鸾,宁锦一线是李成梁,山海关如今是杨照,这些人也都与萧大人并肩作战过,何谈根基尚浅?”

兵部给事中笑道:“须知朋友也是有深浅的。仇总督忠于万岁,李成梁和杨照与萧风不过数面之缘。

最重要的是,北方军队下面的官兵都与萧风不熟,而俞大猷和戚继光掌控的部队,却大都是他们自己训练出来的!”

丁汝夔喝道:“萧大人说过,宣大和关外的军队不动,是为了防范漠北蒙古和罗刹人有异动!”

兵部给事中冷笑道:“如今草原上的蒙古人都已归顺大明,且一盘散沙,岂敢造反?

漠北蒙古距离遥远,兵力不多,就算有异动能威胁得了宣大防线吗?至于说罗刹国,更是无稽之谈!

罗刹国与大明距离遥远,唯一离得近的地方,还有辽西道外的大山阻隔。双方从未有过战争,这不是杞人忧天,就是危言耸听!”

丁汝夔大怒:“你小小兵科给事中,岂敢妄议战局,扰乱视听?是谁指使你的?”

徐阶微微咳了一声:“丁大人,兵科给事中官职虽小,乃是言官,他身在兵科,讨论战局也谈不上妄议。

老夫相信萧大人绝无异心,但也担心萧大人会不会百密一疏,低估了倭寇这次的战力和决心。

萧大人之前说得太过决绝,也许此时碍于面子,无法转圜,我们是不是该帮萧大人找个台阶下呢?

如今北方毫无动静,大批人马囤积于此,而让萧大人只能以目前江南的几十万人马抵抗倭寇大军。

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不但萧大人难辞其罪,大明半壁江山糜烂,更加可怕。因此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坐等,也该群策群力啊。”

这番话说得就十分中听了。自从萧风逼着徐阶捐了十万两银子,帮他稳住了首辅之位后,徐阶对萧风的态度确实有很大的转变。

他虽然仍然防着萧风,但对萧风已经很少主动发起攻击,上次讨论赋税改革之事,他不肯出头,就已经比较明确了。

但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若是萧风此时在江南已经取得大胜,那么这些担心自然都不存在了。

可此时南方战事焦灼,而且传回来的消息并没有多乐观,徐阶身为首辅,不操心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还有个说不出口的担心,就是萧风此时已经手握天下兵马,虽然万岁笃定萧风不会造反,可万一呢?

万一萧风起了异心,谁能辖制?身为首辅,不能把朝廷的安危全放在萧风的良心上,也不能都放在他留在京城的家眷上。

一个人如果真的起心动念,要当皇帝,别说萧风这些没有血缘的女子家眷了,就是父母儿女都能放弃的。

所以徐阶还是希望能有所制衡,让内阁接管北方的军队,万一萧风有了异动,至少双方能势均力敌。

嘉靖沉吟不语,他也在心里思考着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皇帝,他对萧风的信任已经达到了顶峰,但要说一丁点疑虑都没有,那是绝不可能的。

皇帝这种生物,其身体里百分之九十的成分就是疑虑,去掉疑虑就像脱水一样困难,绝不是喊一声“我要脱水”就能行的。

对徐阶的高段位发言,丁汝夔无法反驳,只能闭嘴。朝堂之上,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

就在这时,陆炳冲进朝堂,脸色发白,手中拿着锦衣卫的急报。鸽子飞得毕竟比马要快,兵部的流星快马还没到京城呢。

“万岁,倭寇偷袭南京,已经兵临城下。南京陷入苦战,此时情况如何,尚不可知。”

群臣震惊,惶恐万分。嘉靖一下睁开了眼睛,脸色也沉了下去。

“徐阶所言,不无道理。由京营总兵接手宣大及山海关兵权,立刻委派能员,调集军队,南下增援萧风!”

仇鸾接到调兵的命令时,是十分诧异的,他反复确认来调兵的圣旨,确保不是有人从中搞鬼。

“萧大人之前说过,就算南方打冒烟了,也不能调宣大的兵啊,这怎么说变就变了呢?”

调兵的将军官儿比仇鸾小不少,十分谦卑:“下官也不知道,这是圣旨,仇总督就别为难下官了。”

仇鸾皱着眉头,心里十二万分的不愿意。

一方面是他觉得这个命令不是萧风下的,很可能是那帮文官忽悠了万岁。

另一方面调走大队人马,对他自己的安全很不利。萧风给他测过字,言之凿凿地告诉他一定会有人来攻打他的,人少了仗还怎么打?

可圣旨当前,不给兵是不行的。仇鸾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调兵的将军先休息一下,自己去整理军队。

“林彤,把宣大防线上所有的老弱残兵都给我挑出来,要挑够三万人!”

林彤被这个艰巨的任务惊呆了:“大人,这咋可能呢?咱们宣大整条防线也就是十多万人,哪来的那么多老弱残兵啊!”

仇鸾想了想:“那就把刚招募进来的,还没怎么训练的新兵也算上,能不能凑够?”

林彤在心里盘算了半天:“那也就是两万出头,撑死了也到不了两万五,再多就不可能了。”

仇鸾点点头:“差不多够了。”

林彤吃了一惊:“大人,圣旨上说要调三万人,你只给两万出头,不太行吧。”

仇鸾一挥手:“看我的,把调兵的将军叫来。”

调兵的将军来了,仇鸾给了他一个名册,三万人,个个真名实姓,童叟无欺的三万人。

因为事情紧急,调兵的将军让这三万人立刻集合,每五千人一队,由下面的军官点名。

点名后就要马上出发,好跟从山海关调来的士兵在路上会合,路上还要会合其他地方的兵,一路往南。

听着调兵的将军在阵列前一个个的点名,林彤心里打鼓,脸上变色,却见仇鸾镇定自若,毫不惊慌。

那将军点完三万人,迟疑地看了看眼前的方阵,总觉得自己今天的眼神有点问题,这个人群感觉比三万人要苗条一些。

作为带过兵的将军,这点直觉他还是有的。但直觉归直觉,毕竟不能肯定。何况三万人可不是三千人。

如果三千人少了不到一千,任何一个带过兵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三万人少了不到一万,其实是很难看出来的。

俗话说,人过千,看不到边,人过万,看不到沿。

钱也一样,给你一堆钱,一千万和两千万你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来,但一个亿和两个亿你就未必能看出来了。

调兵的将军带着疑虑离开了,林彤大为吃惊,不知道仇总督这魔术是怎么变的,这是真大变活人啊。

仇鸾脸色也很凝重,拉着林彤回了房间,猛灌了一壶酒下去,满足地擦擦嘴,这才缓缓叹了口气。

“林老弟,你是萧兄测字帮我选定的大同总兵,我不瞒你,这次我是冒险少给了兵马,但愿干的是对的。”

林彤自然也知道,因为这些人就是他找来的,打死也没有三万人,他忧心忡忡的答道。

“大人,圣旨里要三万人,你只给了两万出头的老弱残兵,万一被人发现,这可是大罪呀。”

仇鸾看看左右无人,垮着脸说道:“我有什么办法?萧风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能减少驻军。我肯定是信他的呀!

何况真把好兵给出去,万一打起仗来,咱俩怎么办?

放心吧,这兵在路上就会跟别的兵汇合,到时候就更不容易发现少人了。”

林彤狐疑地问:“究竟是什么情况啊?为何两万多人点出了三万人呢?”

仇鸾又给自己倒了杯酒,苦笑道:“一看林老弟你就是老实人。为将带兵者,哪有不吃空饷的?尤其是咱们这些当过总兵的。

总兵麾下几万人马,少上万八千的,朝廷怎么会知道呢?这少的人,可照样是要朝廷发饷银的。

这些饷银去了哪里?当然是落入了总兵的腰包,然后再由总兵拿出来,分给下级军官,打点朝中大佬们。”

林彤默然,他倒不是不知道吃空饷这些事儿,只是他确实没有干过,因为他觉得太危险了。

“大人,吃空饷这种事儿,虽然我没吃过,但也略知一二。

只是这样太危险了吧,先不说被发现,就是等打起仗来,人手不足,怎么办呢?”

仇鸾摇头道:“比如你有五万兵额,其实只有四万二。要打什么样的仗,才能用足这四万二呢?

其实大部分的总兵,平时打的仗不过就是剿个匪,打个白莲教什么的,哪里用得了那么多人?

就算是边塞城防,有几次是因为人打光了丢了城池的?还不是因为先打败了,人都跑散了吗?

老弟,你用四万二打不赢的仗,给你五万人你也一样打不赢!

真有本事的,不差那八千人。没有本事的,再给你多一万也没用。

真打到需要以那点空额决胜负的仗,那绝对是两个名将之间的对决了,比如戚继光对俞大猷。”

林彤吃惊地看着仇鸾,想不到这厮作为一个军人之耻,酒色之徒,居然还有这样一番见地。

仇鸾说的虽都是歪理,但却只有内行人才知道这话的深意,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荒唐。

“总督大人,可是后来朝廷察觉了吃空饷愈演愈烈,曾经多次派御史下来监察过的呀,你是如何过关的呢?”

仇鸾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大概今天这事儿他确实很后怕,一个劲地喝酒。

“不光是我,天底下吃空饷的都是那几下子。御史也是人,是人就有办法对付。

大部分御史收了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何况严世藩当权的时候,哪有钱摆不平的事儿呢。”

林彤想了想:“那要是碰上不要钱的御史怎么办?我就不信大明的御史都是贪官污吏!”

仇鸾点点头:“御史言官吗,自然也有很多有风骨的。可有风骨的往往都是笨蛋啊……这话不针对具体人啊。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我刚才施展的大变活人的魔术了。说白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手底下有一批兵油子。

任何军队里,都有这样的兵,战斗力不强,但人情练达,身怀绝技,急长官之所急,所以能一直混下去。

当年在甘肃,我手下有一千个兵油子,就把来核查的御史骗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呀。”

林彤想不明白是怎么骗的,仇鸾想起了自己的峥嵘岁月,也颇为感慨,决定给小兄弟传授一下。

“林老弟,御史查空额,无非就是两种方式。第一种简单点的,就是拿着花名册点名。

这种情况,混在每个方阵里的兵油子就很重要了。他们要学会各种口音,点名时以一当十!”

林彤吃了一惊,仔细想想,今天点名时,确实方阵里的应答声起此彼伏,听着一个都不少。

“第二种方式就比较难了,我碰上过一个较真的御史,拿着花名册,站在营帐前面,让士兵一个个地上前。点完了再归列。”

林彤想了想,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那大人又是如何蒙混过关的呢?”

仇鸾打着酒嗝笑了笑:“人又不是神仙,几万张脸啊,他初来乍到,要能都记得住那不成神仙了吗?

这时我就要多说服一些军官,帮我一起再动员两三千人,换换衣服,脸上摸把煤灰啥的再去一次。”

林彤着实叹服了,想不到这些将官们为了吃空饷,什么奇葩的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那总督大人这么多年,就从来没碰上过硬茬子吗?”

仇鸾陷入了回忆中,许久才沉重地点点头:“遇到过的,当初甘陕总督曾铣,派来过一个文书。

那个文书软硬不吃,而且记性极好,他还带了两个帮手,帮他一起查空额,那次差点就翻车了。

幸亏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才逃过一劫。”

林彤诧异不已,都这样较真了,仇鸾还能有什么好办法能瞒天过海呢?

看着林彤不解的眼神,仇鸾又喝了杯酒,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三分得意和七分不好意思。

“我一看要坏事儿,立刻让我的一个副将从外面跑进来,说有一股鞑靼人来劫掠。

我立刻顶盔贯甲,大喊一声:‘第二营、第三营两个万人队跟我出发,快!’

然后我就带着一万两千人跑出去了,在外面一口气冲到鞑靼人的地盘上,跟他们打了一仗。

大概是我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鞑靼人被我打蒙了,还被我打死了不少人,我带着鞑靼人的人头就跑回来了。

那一仗其实是我有生以来打过的最精彩的一仗,我方只死伤了不到百人,打死打伤鞑靼人上千人!”

林彤大吃一惊,这样的战损比,这样的一场战斗,在这几十年中,在萧风出现之前,从来没有过。

这真的是一场极其辉煌的胜利啊,也是为将者梦寐以求的功勋。可是这样的经典战役,为啥从来没在邸报上看到过呢?

仇鸾苦笑道:“其实你应该是听说过这场战役的,因为邸报上也登载过。

就是朝廷责问我,鲁莽轻率,孤军深入,打死一千鞑靼人,死了八千大明军士的那一战。

也就是因为那一战伤损比太高,我被朝廷骂得狗血喷头,导致后来曾铣要收复河套,朝廷说什么也不同意。”

林彤吃惊地看着仇鸾:“大人,竟然是因此吗?可你为何不把真实战功报上去啊?那可是赫赫战功啊……”

(sdingdiannn/ddk65187210/10655309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