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一十三章 何人指使

大明测字天师 第六百一十三章 何人指使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8 08:20:00 来源:顶点小说网

萧风愣了一下,看着老道,老道满脸的悲伤中,带着弟弟对大哥的崇拜。

“后来我大哥和严党交锋最激烈的时候,陆炳曾找过我大哥,让他辞官回乡。

后来想想,这是陆炳最后的警告了。我大哥曾放过他一次,他也想放过我大哥一次。

但当时曾铣已经厉兵秣马,朝廷也在为收复河套准备了两年了。而严党一直反对收复河套,全靠我大哥撑着。

若是他此时忽然辞官,曾铣独木难支,不但收复河套会半途而废,而且恐怕再也没人敢提与蒙古人作战的事儿了。

所以我大哥想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到曾铣出兵,收复河套后,他立刻就会辞官,远离险地。

可惜,陆炳认为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他担心我大哥会用他和严嵩的贪腐把柄,跟他们鱼死网破。

严党也一直在联合陆炳,陆炳最终还是和严党结盟了,把他获得的消息告诉了万岁。

从那一刻起,我大哥就完了,曾铣也成了陪葬品。一起陪葬的,还有河套地区,以及大明对蒙古人最后的血性。”

萧风默然许久,才缓缓问道:“夏家当时尚有男丁,为何夏言只让你带走了小冬呢?”

老道苦笑道:“我也问过这个问题,大哥告诉我,做人不可太贪心,想全得者易全失。

当时夏府中男孩没有太小的,何况堂堂首辅家,若是男丁被拐,岂能不了了之?

到时官府天罗地网的搜查,搞不好连我都会被牵连出来,到时真的就被斩草除根了。

但一个小女娃儿,则大不相同。夏府报个官,官府虽然也会找,但尽力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最重要的是,一个小女娃儿丢了,不管是皇帝还是严党,都不会太在乎,也不会多想什么。

大哥说,男孩生于夏府,族谱有名,与夏家同生共死,也是宿命。可小冬……她不该这么死去。

事实证明大哥的判断很准,大哥蒙难后,严党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夏府的男丁,连寄养在亲戚家的都被暗害了。

他们担心男孩长大了会获取功名,会苦练武功,最后会找他们报仇。而对女孩儿,就没这种担心。”

萧风淡然道:“所以那次小冬去城外截杀严嵩,其实你是故意让她下药得手,好去报仇的。

我本来就有些疑心,以你行走江湖多年的机警,怎么会轻易就被小冬下了药呢,只是当时不知内情,只当是你老马失蹄。”

老道点点头:“她是夏家人,她有资格为家人报仇。我本打算等她得手之后,就出面替她顶罪。

我差点被严家害死在诏狱里,一报还一报,杀了严嵩,我去抵命就是,想来也不会有人怀疑。

不料你想得比我深远,阻止了小冬,给了严嵩一个善终。不过想想他后面过的日子,我想小冬也会释然了。”

萧风看着老道:“小冬,她知道你的身份吗?知道你是她的亲叔叔吗?”

老道摇摇头:“这事儿她最好一辈子都不要知道。别说眼下夏家还是钦犯,就是将来有一天平反了,一个当贼王的叔叔又有什么露脸的?”

萧风伸手按住了老道的酒杯,在老道诧异的目光中,淡淡的开口。

“从今天起,你不能再喝酒了。我知道你从来喝不醉,但凡事都有万一。秘密太多的人,是不配喝醉的。

你记住,不管何时何地,不管谁问你,你都要咬紧牙关,不承认你知道此事,就是严刑拷打也不能说。

若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把我教你的那番话拿出来说,只承认是报私仇,其他的一概不说。

你要忘记这段过往,忘记你和夏言的关系。从今以后,不要再做任何企图报仇的事儿了。

夏言终究会平反的。严家父子已死,严党官员有罪者,终究难逃法网,便有漏网之鱼,也是天数。

你大哥都懂,凡事不可求全,你却想对所有严党官员一个不漏的报仇,这本身就是妄念。

至于陆炳,这个仇你报不了的。陆炳不同于严家,他的手中有锦衣卫,他的根在万岁身上。

而且陆炳对万岁忠心耿耿,自从被夏言放过一次后,他愈发谨慎,也没有犯下严世藩那样的滔天大罪。

你能让陆炳挨了一顿廷杖,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想要搬倒陆炳,凭你手中这点料,根本就不够。

何况现在陆炳的存在,对大明是利大于弊。你大哥在天有灵,也未必会愿意你不顾大明,以卵击石。”

萧风拿过老道面前的酒,自己喝了下去,然后推桌而起,融入夜色之中,只留下老道呆呆的坐在桌前。

后院里的孩子们下了晚课,嘻嘻哈哈的声音响了起来,让这有些凉意的秋夜变得温暖起来。

老道擦了擦眼泪,整了整衣衫,漫步走出屋子,向后院走去。

老拐正在给孩子们分宵夜,每人两个肉包子,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嘴里却在喊着不够吃。

老拐拒绝增加,他一边躲闪着孩子们的包围,一边说着:“晚上吃多了会积食!”

老道站在院子中间,恍惚中回到了那年那地,同样是一群孩子,吸允着手指头,告诉他院长回来就有包子吃了。

“老拐,给他们每人加一个吧,让他们……吃饱……”

徐璠搬家了,从顺天府的牢房里,搬到了刑部的天牢里。

不要小看这个搬家的事儿,这意味着很多东西。比如:徐璠开始正式服刑了。

顺天府的牢房里,一般都是临时拘押的待审之人,或者是判个十天半个月的,压根不够资格进天牢。

顺天府的牢房里一般最长刑期是半年,徐璠刚好被判了半年,所以是踩在了两个牢房的平衡点上。

但海瑞在判刑的时候,直接把徐璠判进了刑部天牢里,这中间却有很多的学问了。

首先是徐阶和徐璠都松了口气,并且都表示满意,甚至都没有去争执刑期长短的问题。

就徐璠来说,他宁可在刑部天牢里服刑半年,也不愿意在顺天府的牢房里服刑三个月。

经过那一晚上,被萧风为所欲为了之后,徐璠心有余悸,生怕自己没准啥时候就又被卖一次身。

赎身一次,就要十万两银子,这他妈的简直比土匪绑票还狠!

刑部毕竟是在张居正的掌管之下,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关系很好,自然会关照徐璠的。

实话实说,海瑞做出这个判决,也是被萧风的那张卖身契给吓到了。

他虽然被萧风带着赢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但海瑞认为,这种事儿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发生了。

自己把徐璠送进天牢,既是保护徐璠不被为所欲为,也是保护萧风别再干这种事儿了,毕竟不是啥好事儿。

随着徐璠进入天牢,松江府的土地投靠一案落下帷幕,但由此掀起的风波,却远远没有平息。

就在徐璠入狱第二天,朝堂上就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斗,而挑起这场风波的,正是海瑞。

海瑞写了一个奏本,从徐璠的案例出发,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士绅及其家人不纳地税,不服徭役带来的问题。

他建议,缩小士绅不纳地税的范围,且严格执行政策。士绅的仆从和非直系亲属不能免除地税和徭役。

海瑞朗读得很有感情,但群臣越听这些话越觉得不太像是海瑞写的,反而有萧风说话的味道在里面。

所以人们互相使眼色,没错,海瑞应该是个幌子。因为海瑞刚审完案子,由他出面是最合适的。

既然这奏折是萧风的意思,那就不用考虑了,徐党官员必然要一拥而上,予以驳斥。

何况就算不是徐党的官员,对于取消士子的特权,也是不开心的,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嘛。

徐阶这次没有说话,因为他儿子犯了这方面的错误,他作为家长,在这个问题的辩论上理应回避。

而张居正对海瑞的这篇奏折颇有共鸣,只是在细节上有所疑虑,所以也不适合做临时领袖。

最后无奈之下,高附议只好挺身而出,临时作为徐党的领导,来对抗海瑞提出的奏议。

“天下事不可求全责备,只因一个案子,就要改变传承几千年的礼法,未免太冲动了吧。

久闻海大人也是重视礼法之人,今日为何如此激进,莫非是有人在身后指使吗?”

众人都看向萧风,萧风笑而不语。海瑞点点头:“正是有人指使。”

高拱一愣,没想到海瑞承认得如此痛快:“你身为廉政院正卿,竟然甘愿受人指使,这不是结党吗?”

这个指控是很严重的,虽然朝堂上党争不断,但是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承认自己结党,所以众人又紧盯向海瑞,看他会不会供出萧风来。

海瑞摇头道:“指使我的是我娘,如果我娘也算一党的话,那这一党就四个人,加上我娘子和囡囡。”

高拱这一拳打在了软棉花上,差点闪了腰,他尴尬地笑了笑。

“久闻老夫人人品端方,重视礼法,何以会指使海大人这样做呢?难道老夫人觉得读书人的体面不重要了吗?”

海瑞大声道:“正因为读书人要的是体面,而不是银钱。国家免除读书人的地税徭役,给的就是个体面。

可如今范围扩得这么大,让读书人去钻空子,那就是拿着国家给的体面,去换了金山银山,反而没了体面!”

高拱暗暗纳闷,心说之前听说海瑞清正廉明,但口舌之能甚是平常,何以今日如此给力?

“海大人,朝廷恩养士子,乃历朝历代皆有的政策。历朝历代都没问题,怎么到了大明就有问题了吗?”

海瑞直愣愣地说道:“历朝历代也未必就没有问题,只是没人提出来罢了,否则怎么都亡国了呢?”

高拱冷笑道:“哦?按海大人之意,今天若是不同意你的奏议,大明就要亡国了?”

海瑞嗯了一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到了漏洞不去修补,漏洞只会越来越大,亡国有什么奇怪的?”

嘉靖的脸色不太好看,亡国这个词,你当着朕的面儿说,是不是有点太不礼貌了?

高拱心中暗笑,这才是海瑞的正常水平,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萧风把他顶到前面,就不怕惹祸吗?

“海大人,以你的说法,当今大明天下的士子,都在占朝廷的便宜,是吗?”

海瑞平静地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海某自问没占过朝廷的便宜,但徐璠难道没有吗?”

众人一起看向徐阶,徐阶低着头,一言不发,就像海瑞在说别人一样。

“海大人,因为有人占国家的便宜,就要一棍子全部扫倒,这难道不是因噎废食吗?”

海瑞一时语塞,沉吟不语。他和萧风的演练就到此为止了,刚才说道亡国的时候就已经超纲了。

说好的自己顶上几句,萧风就会接手的,怎么萧风这家伙要上屋抽梯,把我晾在屋顶上了吗?

萧风暗自叹息一声,这次徐璠在松江府把海瑞顶得冒烟,并非偶然。海瑞和沈炼有点像,都是有心无术。

像海瑞这样的,全靠一腔热血,两袖清风,却缺少智计,免不了最后会被人当做吉祥物。

更有甚者,还会被人当做斩铁刀,崩碎刀刃,两败俱伤。

历史上的海瑞,若不是嘉靖还算有点度量,估计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朝堂这样尔虞我诈的地方,需要一些心眼和智计,才能实现理想。所以萧风想让海瑞锻炼锻炼。

现在见高拱给海瑞层层下套,海瑞已经开始力不从心,萧风决定结束这场锻炼,转为现场教学。

“高大人,因噎废食固然不可取。但若是一样食物,人人吃了都会噎,还非要硬着头皮吃,而不改变做法,是不是也太蠢了些呢?”

高拱精神一振,心说正主终于来了!他大声说道。

“天底下本就没有这种蠢人,萧大人以此譬喻,未免强词夺理吧。”

萧风笑道:“高大人,既然说到因噎废食,请问,人以何为食?”

高拱谨慎的回答:“人以五谷为食,辅以肉食菜蔬,这又何需多问?”

萧风笑道:“五谷者,‘稻、黍、稷、麦、菽’,其中北方人喜欢吃麦,南方人喜欢吃稻。

可春秋之前,麦子却只是给牲口和奴隶吃的东西,就是平民百姓,不饿极了也是不爱吃的。

因为当时的麦子是直接蒸煮而食,不但不好吃,还很容易把人给噎到。堪称是因噎废食了。

直到春秋时期出现了石磨,人们发现麦子可以磨成粉,然后做成的食物就好吃多了。

可见古人都知道,传承下来的东西,未必都是好东西,有些方法,该改进还是要改进的。”

高拱摇头道:“萧大人说的固然有理,不过恩养士子并非麦子可比。须知治天下乃是治人心。

而人心向背,都是读书人引领的。百姓无知,除了听朝廷的,就是听读书人的。因此恩养士子,乃是朝廷安稳之本。”

萧风笑了笑:“高大人的话我通译一下,就是不给读书人好处,读书人就会说朝廷的坏话。给了他们好处,他们就说好话了,对吗?”

高拱点头表示没问题,虽然说起来有些**裸,但这本就是**裸的现实啊。

“既然读书人这么可怕,那朝廷还干嘛要鼓励人读书呢?干脆减少人读书的机会不就行了吗?

读书的机会少了,读书人自然也少了,不管是管控还是恩养,都省劲儿多了呀!高大人你说是吧?”

高拱大惊,心说是个屁啊,我那句话说不让人读书了?这话一传出去,我立刻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萧大人这分明是断章取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萧风苦恼地看着高拱:“高大人,你把我说晕头了。给好处就说好话,不给好处就骂街。

这样的人不用读书,也是遍地都是吧?既然人不读书也可以做到这样,那还读书干什么呢?”

高拱咬了半天牙,最后无奈地说道:“刚才本官是一时口误了。读书人知书达理,不会如此唯利是图的。”

萧风哦了一声:“高大人是说,读书人知书达理,给不给好处,恩不恩养,都不会说朝廷坏话的是吧。

既然如此,那海大人的奏议,既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读书人也不会骂街,何以高大人要反对呢?”

高拱想了想:“人心向背啊!读书人虽然嘴上不会骂,但心里会对朝廷失望。失民心者失天下,不需要警惕的吗?”

萧风惊叹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徐首辅当年跟在严嵩身后附议,如今高大人也跟在徐首辅身后附议。

原来读书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这可真是吓人。我也是读书人出身,这门功夫倒得好好学学。”

高拱急了,偷偷看了徐阶一眼,正好徐阶也在看他。

自从萧风在堂上替徐阶“捐”了十万两银子之后,徐阶对萧风的敌意减少了很多。这也是他今天打定主意不说话的原因。

但萧风的提醒还是很对的,当年自己附议严嵩,心里想着搞倒严嵩。如今高拱附议自己,估计也是这个套路。

读书人啊,还真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哪一套都不简单,都不安全啊!

(sdingdiannn/ddk65187210/10661363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