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五百九十八章 小人之心

大明测字天师 第五百九十八章 小人之心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8 08:20:00 来源:顶点小说网

嗯?什么意思?这是一杆子打倒一船人了!高拱第一个看到机会,立刻跳出来声援徐阶。

“萧大人,你这话太过分了吧,读书人如何不忠君爱国了?你也是半个读书人,何以如此无理?”

萧风笑道:“高大人,徐首辅身为文臣之首,能不能代表天下读书人?还是说你打算来抢这个代表?”

高拱一愣,徐阶身上背着那么大的一口黑锅呢,这时候抢什么呀。何况萧风这话是讲理的。

徐阶身为首辅,又是大学士,天下文臣之首,他不能代表读书人,那还谁能代表啊。

高拱点点头:“徐首辅自然可以代表读书人。”

萧风笑道:“高大人,徐首辅刚才所说的谋划,是否能为大明开疆拓土,为万岁增强国运?”

高拱为难的看了徐阶一眼:“虽然如此,但此事确实有些小人行径……”

萧风摇头道:“我问的是对大明,不是说这是君子行径,还是小人行径,你就说能不能。”

高拱咬咬牙:“应该是能的。”

萧风满意的点点头:“能为大明开疆拓土,增强国运之事,身为大明首辅,是否该义无反顾的去做呢?”

高拱觉得自己像掉进了沼泽泥坑里一样,越是挣扎,就沉得越快,有点透不过气来。

“但此事非君子所为,徐首辅不欲行之,也并非不可理解……”

萧风冷笑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其实什么事儿对国家社稷是否有好处不重要,对万岁是否有好处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徐首辅的名声。

徐首辅的名声最重要,比国家的利益和万岁的利益都重要。你们口口声声忠君爱国,忠的是哪个君,爱的是什么国?”

高拱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被污泥没顶了,忽然间灵机一动。

“徐首辅可以说服万岁不做这样的事,这样一来,徐首辅就可以不做小人,也同样忠君爱国了。”

牛啊!徐党官员同时透了一口气,就像一个个土拨鼠从地洞里终于伸出了脑袋一样,他们也憋了半天的气了。

徐阶极其满意地看着高拱,觉得今天高附议比任何一天都要顺眼得多。果然人还是要有帮手啊……

“那若是万岁不同意呢,你们怎么办?跪谏,哭谏,还是死谏?就因为保住你们的名声?

严世藩在时,谁做这三谏之事,我敬他是条汉子!因为那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为了万岁,为了百姓!

可一件事儿,明明对大明有莫大的好处,对万岁有莫大的好处,对大明百姓有莫大的好处。

你们仅仅为了自己的名声,不但要拼了命的阻拦,还要劝说万岁放弃,不但迂腐之极,而且其心可诛!”

嘉靖冷冷的看着徐阶和高拱,萧风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刀子一样,扎进了他的心里。

这些混蛋,从朕没登基开始,就跟朕来这一套,一直斗到今天!

别说朕了,就是朕那个皇兄,不也被他们逼得躲进豹房去了吗?

除了太祖、成祖之外,也就是朕能顶得住这些读书人,其他皇帝有几个不是被这些读书人弄得死去活来的?

师弟说得没错,他们就是把自己的名声看得太重,重于朕,重于大明!朕为什么重用严嵩,还不是被你们逼的?

嘉靖在心里给自己开脱的过程中,脸色自然也不会太好看。群臣面面相觑,徐阶汗如雨下,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好端端的,我非要说萧风是小人干什么?现在这口锅被他甩到了自己背上!

自己要认了吧,众目睽睽,高拱还帮自己掰扯了半天君子小人的,脸不要了?

自己要不认吧,万岁看着呢,只怕从此以后,只爱名声,不忠君爱国的大帽子是摘不掉了!

萧风还在循循劝导:“徐首辅,其实你就放心大胆地认下便是,读书人既然读书明理,自然知道是非曲直。

你为大明争取了利益,忠君爱国,百年之后,读书人自然会给你个公道的,让你流芳百世。”

徐阶心说去你大爷的吧,还有人比我更了解读书人吗?我们都是习惯了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

最好是恶名都是别人来顶,好名都是我们来领,事儿可以办不成,礼不能论不清。

这事儿我要认下来,将来在史书上妥妥的是个小人形象,而且最最危险的还在后面呢!

别的国家骂我也就罢了,搞不好大明的读书人为了名声也会骂我。

骂的人多了,赶上个耳朵软的皇帝,搞不好会把我从坟里刨出来鞭尸都说不定!

“万岁,臣认为徐首辅所说的谋划甚好!不管是有心也好,无心也罢,此事若无人愿意认,臣认!

史官记录时,只管说这个谋划是臣为大明所做的!不但如此,若无人愿意执行,臣来执行!”

众人一惊,一起看向说话的人,张居正身形挺拔,站在朝堂之中,与萧风遥遥相对。

两人对视良久,忽然一起笑了。萧风笑着摇摇头。

“你不过是个新入阁臣,连个独立的房间都没混上呢,徐首辅都没说话,你急什么?”

张居正正色道:“萧大人,徐首辅是被你的话挤兑住了,他何尝不想让大明开疆拓土,国运昌盛?

徐首辅和高大人都是君子,就是心中想做,非让他们嘴上说出来,也太难为人了。

我不是君子,这种坏名声的事儿,就让我来吧。千秋功罪,后人评说,张居正不在乎。”

嘉靖淡淡一笑,收回逼视着徐阶的目光,重新微闭上了眼睛。徐阶看了张居正一眼,眼神复杂。

既有感激、欣慰、轻松,又有沧桑、茫然、失落,就像一个看到自己的学生,忽然比自己更有出息的老师一样。

高拱则垂下头,默默的退回到徐阶的身后,谁也看不见他是什么表情。

张居正继续说道:“萧大人,但徐首辅问的那句话,你还是要回答的。若是求救之国,不肯让我们驻军怎么办?”

萧风摇摇头:“大明不干那种不告而取的事儿。他们请我们去时,要说清楚,是否允许大明驻军。

若允许,双方要在国书上盖章确认,对方正式加入大明联邦。将来他们若是反悔,那是他们背信弃义在先。

背信弃义者,天地不容,众人皆可击之,难道君子就允许人随意背叛吗?

何况我们的驻军又影响到他们什么,驻军若有敢违法乱纪者,自有大明军法从事!”

高拱忽然插嘴道:“若是对方开始就不同意大明驻军呢?我们是出兵呢,还是见死不救呢?”

萧风冷笑道:“何为见死不救?宁死都不肯加入大明联邦,是从心里就不认可大明的,大明有何义务去救?

高大人,若是你有个亲戚想跟你借钱,但死活不肯给你写借条,也不肯承认你是他亲戚,你还会借吗?”

高拱心说我又不是贱骨头,为啥要犯贱到这种程度?他想了想,又提出了一个话题。

“萧大人既然认为还没到海军决战的时候,那么万一我们往吕宋运兵之时,佛朗机人和日本人忽然进攻我方船队怎么办?”

萧风淡然一笑“我方不愿意决战,并不代表就一定打不过。我们把大明现有的海军都集中起来,往吕宋运兵。

汪直、徐海两支船队,加上新下海的宝船战斗群,敌人除非集中全部力量,否则也未必就能胜。

萧芹为何要绕过琉球,就是因为他也不愿意现在就开始决战,他也需要更多时间积蓄力量。

所以双方先在别人的国土上练练手,就像高手下棋,不会一上来就对车一样。”

高拱无言,张居正问道:“萧大人,大明联邦,是什么意思?与藩属国有何区别?”

萧风赞赏的点点头:“问得好。邦者,诸侯之封地。诸侯称公,共尊天子。为王为侯,皆受天子册封。

从这个角度看,邦和藩属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藩属国是可以随时脱离大明的。

而诸侯之邦,却不能随意脱离天子。天子不册封,则邦为非礼之邦,诸侯可共击之。”

张居正点点头:“萧兄,朝堂上的场面话我就不说了,我只想问一句实话。

若有朝一日,真有哪个国家背信弃义,要赶走大明驻军,你要怎么办?”

张居正的称呼变了,倒是让所有人都是一愣。萧风看着张居正,许久才开口。

“多年之后的事儿,我不知道,子孙后代的事儿,我也不知道。至少这一代人,他们做出了选择。

大明不会只派遣驻军,大明还会帮他们建学堂,建国坊,建商路,对他们与大明子民一视同仁。

大明有信心让他们过的好,有信心让他们认同大明的文化,有信心让他们以身为大明联邦为荣。

大明会教给他们什么是感恩之心,什么是信义之礼。若他们明知如此,还是选择背信弃义,那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君子之怒!”

众人一时默然,更多人恍然如梦。三年多的时间,大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岁也变了,从一个只在西苑听议事的皇帝,变成了一个经常上朝的皇帝。

朝堂也变了,从严党的一家独大,变成了徐阶、萧风的两派对抗,而且双方的对抗基本还不死人!

大明天下也变了,蒙古、女真和苗疆从名义上的领土,变得越来越真实了。昨天还被倭寇追着打,今天到处追着打倭寇。

车速太快了,让人难免有些晕车的感觉。

嘉靖微闭着眼睛,在心中算计着照这样下去,大明国运什么时候能支持自己飞升成功,回头该让师弟给算算……

徐阶的声音忽然响起:“万岁,臣有两个疑虑,可能对萧大人有所冒犯,不知当讲不当讲。”

嘉靖心想你俩都吵吵半天了,还在乎冒犯不冒犯吗?他微笑点头:“但讲无妨。”

“萧大人,你将大明的水师都集中调派出去运兵,沿海的海防就将一片空虚,倭寇登陆进攻怎么办?

戚继光训练的火枪兵,竟然有一万人之多,大同距离京城如此之近,一万火枪兵的战力,实在太恐怖了……”

嘉靖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他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从众人的奏折中,也知道入世观出品的火枪确实厉害。

徐阶的意思很明显,以戚继光那样的猛人,带着一万装备精良的火枪兵,万一有点什么心思,重点是,万一萧风有点什么心思……

“万岁,日本既然开始侵占沿海诸国,本意就是以战养战,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我大明疆土。

海战只是双方战争的一部分,最终的决战,仍然是陆地上。我把大明海军都派出去,就是希望引诱倭寇上岸。

为此,我希望能将戚继光调到沿海之地,与俞大猷并肩作战,同时训练新兵,也在沿海进行。这样新兵可以随时登船出发。”

嘉靖轻轻叹了口气,还是师弟懂事,没让我为难。

我就算当场不表态,若事后做出对戚继光新军的调度安排,只怕朝堂上也会过度解读。

现在师弟以沿海抗倭为由,将戚继光和火枪兵调离,就显得主动多了,也不会有人猜疑朕对戚继光不放心。

“如此也好,只是宣大毕竟是防护重镇,蒙古人虽然已经同意纳入大明版图,但也不可不防。

留两千火枪兵,其余的跟着戚继光去沿海吧。”

萧风再次拱手:“刚才万岁提到不知蒙古人是否真心同意纳入大明版图,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即可试探,又得实惠。”

嘉靖睁开眼睛:“什么办法,说说看?”

萧风笑道:“大明虽与蒙古和女真正常互市,但交易的战马数量仍然不足以供给大明军队使用。

虽然有了火枪,骑兵的威力会有所减弱,但战马在军队的机动性和冲锋威力上,仍然威力巨大。

朝廷可以双管齐下,一是要求蒙古和女真人增加战马的供应量,二是大明自己养马。”

双管齐下,多么熟悉亲切的词儿啊,徐阶一阵恍惚,然后才想到自己的注意力有点偏了。

“萧大人,大明不是不想养马,可草原都在蒙古和关外之地。现在我们的农垦区和学堂建设已属不易。

若是马上将大批汉人转移到草原上,只怕时机还不到,会激起蒙古人的民变啊。”

萧风笑了笑:“徐大人顾虑的有理,何况汉人天生不是很适合放牧,在驯养战马这方面确实不如游牧民族。

若是弄不好,白白糟蹋了草场,也是罪过。我的意思是,在大明的土地上,让游牧民族替我们养马。”

徐阶不解地问:“你是说到蒙古草原上去圈草场?蒙古人能同意吗?”

萧风淡淡一笑:“那个做法眼下还急了点,以后也不是不行,多给钱,多给粮食交换嘛。

眼下,我说的在大明的土地上,指的并不是蒙古人的草场,而是河套地区。”

群臣心中又是一颤,河套地区,这个词太敏感了,已经多少年都没人敢提过了。

嘉靖的眉毛也抖了一下,但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徐阶有些愕然地看向萧风,不知道他是不是忽然晕头了。

想要收复河套地区,就是曾铣丧命的原因。而支持曾铣收复河套地区,就是夏言丧命的诱因。

严嵩虽然倒了,但夏言的罪却不是严嵩定的,而是嘉靖亲自定的,而嘉靖是不会承认自己错了的。

这也是从此以后多年,再也没人敢提收复河套的事儿,哪怕俺答汗被萧风干掉后,都没人敢提。

按理说,这本该是徐阶和高拱攻击萧风的一个绝佳时机,但两人却不约而同的沉默了,谁也没说话。

这就是徐党和严党的不同之处,他们虽然都希望搬倒萧风,但徐党还是有底线的,至少不会拿夏言来当刀。

见群臣无人说话,嘉靖缓缓开口道:“师弟,你觉得,现在收复河套,时机合适吗?”

萧风拱手道:“万岁,此一时彼一时,十几年前,蒙古人战力正盛,大明则在休养生息,那时收复河套确实是比较冒险的。

但如今此消彼长,俺答汗已死,蒙古人已经答应纳入大明版图,大明兵强马壮,正是收复的时候。

何况,戚继光即将调离宣大一线,不试探一下蒙古人的态度,朝廷总归是难以放心的。”

这番话很巧妙地替嘉靖保全了脸面,表示当年曾铣和夏言想收复河套,时机上可能确实不够成熟,所以嘉靖当时反对也并不为错。

嘉靖的脸色好了很多:“如此,就试试吧。”

河套地区,蒙古人和一些其他游牧民族杂居放牧。牧草青青,流水潺潺,在西北苦寒之地,这一大片草场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除了草场,还有很多肥沃的耕地,但无人耕种,因为游牧民族对耕种不感兴趣,而之前汉人又都被赶走了。

正在放牧中的人们抬起头来,看向远方的烟尘,然后警惕地从蒙古包中取出了刀叉,不是准备吃饭,而是准备战斗。

一队大明骑兵,盔明甲亮,手持火枪,簇拥着几个文官,来到草原上。

身后跟着大批的汉人,一队队的马车,拉着种子、农具、被褥等。再后面是营造队的工匠们。

这帮家伙看起来不是来旅游的,这是要搬家呀……

(sdingdiannn/ddk65187210/10674024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