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五十七章 一身承担

大明测字天师 第六百五十七章 一身承担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4 08:04:50 来源:顶点小说网

最先知道水师惨败消息的,是三个地方。

因为没有了海东青的压制,京城的鸽子又恢复了航线,三只鸽子先后落在了三个地方。

北镇抚司,萧府,徐府。

徐阶本来并没有养鸽子,但徐璠养了。徐阶没有阻止,他和儿子已经明确了策略。

除了帮嘉靖压制萧风之外,不做犯罪的事儿,就能保证安全。而要压制萧风,信息渠道还是要保证的。

京城都知道萧风养鸽子,那徐璠就得养。明里暗里两条线,父子俩分工明确,誓当洗白白版的父子兵。

鸽子是婷婷管着的,她第一时间把鸽子送到徐璠的手上,徐璠看完后,立刻从被窝里爬起来,冲到徐阶的房前。

冷知识,徐阶和严嵩一样,都没有纳过妾,他第一任妻子,也就是徐璠他娘去世得早,后来又续弦了张氏。

所以此时和徐阶躺在床上的是徐璠的后妈,徐璠自然不敢像亲妈在时一样冲进去,只能站在屋子外面敲门板。

徐阶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看见儿子脸上又惊又喜又愁又怕的表情,脑子里瞬间闪过了一个念头。

莫非老家又有孙子出生了?然后发现孙子没有小**吗?否则还有什么事儿能让儿子搞出这么复杂的表情来?

当徐阶接过徐璠手里的纸条后,脸色顿时变得苍白,然后抬头看着徐璠。

“你疯了吗?我怎么从给你脸上还能看见欢喜呢?”

徐璠努力压制住自己的幸灾乐祸:“父亲,萧风这下完了,他手下那群将军也完了,胡宗宪也完了!”

徐阶看了儿子一眼,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跺了跺脚。

“来人,拿朝服来,你也赶紧回去穿上官服,准备上朝!咱们知道了,万岁一定更早知道!”

萧风的鸽子比徐府的来得晚了一些。这不是胡宗宪办事不力,而是徐家一族本身就在沿海,比胡宗宪在南京得到的消息更快。

但萧风的鸽子身经百战,飞得比徐家的新手鸽子更快,所以虽然出发的晚一天,但到达的时间也就晚了一个凌晨而已。

所以巧娘不需要凌晨闯萧风的卧室,也就没有撞上萧风和刘雪儿的回笼叫。

她给萧风送纸条的时候,萧风已经在小梅的帮助下,穿得人模狗样的,准备吃早餐了。

萧风看了一眼纸条后,沉稳的坐在桌子旁边,默默地看了一眼桌子上放着的肉包子和小米粥,拿起了筷子。

吃早餐的人们陆陆续续的说笑着走进了后堂,然后就看见萧风一个人坐在桌子前吃着,巧娘和刘雪儿都垂着头,抹着眼泪儿。

这诡异的氛围让后进来的巧巧、张云清、常安等人都闭上了嘴,也呆呆的看着萧风。

萧风的眼圈是红的,额头上的青筋直蹦,手里捏着的筷子不听使唤的发抖,明明嘴里的包子还没咽下去,他就又塞进去一个。

巧巧哇的一声就哭了,她虽然是快成亲的人了,但在萧风面前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她能看得出,不管因为什么,老爷都是在极力压制着愤怒和痛苦。

因为当年老爷死的时候,她也是这么干的,没人比她更清楚,想靠吃东西压住眼泪的感觉……

巧巧的哭声惊醒了萧风,他努力的把包子咽下去,又一口气喝完了碗里的粥,冲众人笑了笑。

“好吃,赶紧吃吧。还是岳丈大人说得对,民以食为天,天大的事儿,也得吃饱饭再说。”

萧风走出府门,停了片刻,然后大步朝皇宫的方向走去。他知道,嘉靖今天一定会上朝的。

嘉靖也是天不亮就被陆炳给豁楞醒了,此时还带着点黑眼圈。他本来睡得就晚,这下等于没睡。

他有些心神不定的看着大殿门口,就像笃定下一秒钟萧风就会一步踏进来一样,只是不知脸上是何颜色。

堂下群臣在激烈地争执着惨败的责任归属问题,其中新任的中书舍人徐璠表现十分活跃。

“将军打败仗,自领其罪。说别的都没用,胡宗宪身为总督,也脱不了干系,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丁汝夔谨慎地说道:“徐舍人,若是陆地征战,则无论行军失误,还是对敌败阵,自然是将军领罪。

可水师航行海上,不比陆地,天灾一至,人力难为。便是将军也无能为力,你似乎过于苛责了。”

徐璠头一次上殿议事,积攒了几十年的才华迫不及待地喷薄而出,生怕喷晚了就显得软了。

“丁尚书此言差矣!水师将领,自然应该有水师将领的本事!

陆有陆道,海有海路。为将者不能识风断浪,观星看潮,如何能当水师将领?

说到天灾,当年我大明远征蒙古,也曾有大漠飞沙,难道那不是天灾?打了败仗就不用责罚吗?”

丁汝夔沉声道:“便是将领们有责,胡宗宪有何责任?出兵是朝廷下令的,胡宗宪不过是领命行事。

他精选士卒,调动粮草,修补战船,已尽总督管理之责。

连脱难归来的士兵都说,若非宝船坚固,给养充足,他们就得死在海上了!”

徐璠冷笑道:“胡宗宪身为总督,自然知道此时出兵,准备不周,败多胜少。

可他为了配合萧风好大喜功之心,对朝廷隐瞒真相,致使朝廷做出错误决策,导致惨败,岂得无责?

不但胡宗宪有责,追本溯源,萧次辅也难辞其咎,甚至该比将军、总督的责任更大!”

丁汝夔正要再次反击,忽然大殿上一片安静,他回过头来,正看见萧风走上殿来。

萧风的表情平静,步履平稳,一身青衣白袍,映衬得他的神色有些淡漠,让人捉摸不透。

嘉靖冲萧风招招手,表情十分沉痛:“师弟,朕正要教人去找你呢,你还不知道吧,水师败了。”

萧风瞪大了眼睛,表情诧异而震惊:“师兄,我只听到些风声,想不到真是这样吗?具体情形如何?”

嘉靖明知道萧风一定有其他渠道知道这件事,但嘉靖假装不知道,这是给萧风留了面子,也是向百官表态——我是相信师弟的。

萧风没有全盘否认自己知道,但表示自己只知道些风声,也是向嘉靖表示,我只是听听小道消息,具体还以你的官方发布为准。

陆炳知道此时该自己上线了,因为马跑得慢,胡宗宪的正式消息还在路上,那么能拿到明面上的消息渠道只有自己这个。

萧风和徐阶虽然都知道,但都得装不知道。刚才朝堂上的消息,就是陆炳发布的,现在还得再给萧风发布一回。

“萧大人,沿海锦衣卫密报,水师惨败,已经回到浙江沿海,就地扎营,等待朝廷后命。想来胡宗宪的快报也就要到了。”

萧风语气平淡的问道:“惨到什么程度?”

陆炳沉声道:“船只损失十之七八,兵士损失是十之五六,所幸两条宝船尚在。”

萧风看着嘉靖,目光深邃,但只有悲伤,没有愤怒,他愤怒的情绪已经在来的路上及时的消耗掉了。

“师兄,这是天灾,非战之罪,将士们已经尽力了,还请师兄不要苛责。”

嘉靖对萧风的反应很满意,他本来以为,萧风的表现会更加激烈,那样自己还真有点不好收拾。

但嘉靖并没有说话,他装作沉吟状,双目微闭,有意给朝堂上留出一些反应的时间。

徐璠敏锐地察觉到,是自己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了。嘉靖从心里其实也明白,天灾之事,非人力可挡。

可他并没有直接表态,就说明他还是希望利用这次事件,做出一些文章来的,那么他想做什么文章呢?

联想到嘉靖火烧屁股般的把萧风调回来,徐璠瞬间就明白了,嘉靖是想借这个事件,削弱萧风的势力。

嘉靖从始至终对萧风个人都是非常喜欢,非常信任的,但他对萧风所代表的那股势力,看法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作为一个皇帝,永远不能把一个人只看成一个人,而是要看这个人代表的势力,这是很难分割开来的。

例如宋高宗赵构,从种种资料看,对岳飞这个人应该是非常喜欢的,还曾把岳飞召入寝宫单独奏对,以托腹心。

想想也是,只要人脑子没有毛病,对于一个忠心耿耿又能打仗保护自己的人,怎么可能讨厌呢?

大部分野史学家认为岳飞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他心心念念要把“徽钦二帝”救回来,威胁到了高宗的皇位。

证据就是满江红里的最后一句:待何日,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其实从一些资料里看,岳飞并不是那种一心愚忠,不懂变通的傻子,如果真是那样,他也没有机会走到那么高的位置。

想想也知道,岳飞文武双全,胸怀韬略,怎么可能是那种不知好歹,一心作死的人呢?

再说了,就算是愚忠,他也没道理只忠于徽钦二帝,而不忠于高宗啊,毕竟他是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啊!

岳飞开始确实有过把徽钦二帝救出来的说法,但后来就改了口风,不再称二帝为皇帝,而是称为“天眷”,意思就是皇帝的亲戚。

而且在金国密谋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回来搅乱南宋朝堂时,岳飞还帮高宗出过主意,让他尽快立太子,以示正统,避免被钦宗的太子回来偷家。

从这两件事儿上看,岳飞对高宗的忠心是没问题的,高宗也不应该怀疑岳飞会威胁他的皇权。

可最后宋高宗还是杀了岳飞,我甚至相信,他直到下令的那一刻,对岳飞个人也依旧是喜欢的。

可他害怕岳飞所代表的主战势力。因为宋高宗是个彻头彻尾的偏安主义者,最大的理想就是安稳的当南宋半壁江山的皇帝。

所以宋高宗是最积极的议和派,打输了要议和,打赢了也要议和,只有议和才能保证他的最大理想。

所以宋高宗喜欢所有主张议和的大臣,讨厌害怕所有主战派大臣,当对个人的感情与对代表势力的感情发生冲突时,他一定是选择放弃个人感情的。

嘉靖也是皇帝,他也逃不出皇帝的窠臼,可他比起宋高宗来,要更有智慧,更懂得变通。

有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嘉靖现在对萧风所有的打压,所有的削弱,都是他喜欢萧风的具体表现。

嘉靖在努力,希望把萧风这个人,和他所代表的势力分割开来,确保自己不会有一天必须面对宋高宗那样的局面。

他倒不是主战主和的问题,而是他不允许朝堂中有一方独大的势力,尤其是这个人,能力又强到让人难以控制。

这也就是对萧风,对其他的臣子,他都不会费这么大的心思。至少他对夏言和严嵩都没有费过这种心思,基本属于散养。

好就好,不好就干掉,无非是留不留一条命的区别。

但对萧风,嘉靖还是希望能一直像现在这样,和睦而欢乐……

徐璠未必能想到嘉靖这么深的心思,但他对嘉靖要削弱萧风势力的心思却是把握很精准的。

“萧大人,天灾背后,往往都有**。若不是水师在萧大人的压力之下,匆忙出征,也不会有这次惨祸吧。”

萧风挑了挑眉毛:“出征时机,是我与朝廷共同参详过的,并非我一人所定。令尊徐首辅也是赞同的。

所以这是集体决策,徐舍郎何以要将罪过扣在我一个人头上呢,是徐首辅授意的吗?”

徐阶就像没听见一样,学嘉靖一样,做沉思状,就像在考虑必须马上考虑的国家大事一样,例如主街的地砖是不是该换一换了。

徐璠赶紧说道:“虽然是集体决策,但众所周知,此事一直是萧大人极力推进的。

萧大人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就是家父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这是朝堂尽知之事,萧大人何必避讳呢。”

萧风淡然一笑:“徐舍郎的意思,我是个权臣,不但压制同僚,甚至连徐首辅都形同虚设。是这意思吗?”

徐璠笑了笑:“我并未如此说,但萧大人所说的,难道不是实情吗?尤其在军事方面,萧大人不是一言九鼎,内阁无人能左右的吗?”

萧风哦了一声:“这些日子平冤案,百姓皆知严世藩阴狠狡诈,以万岁英明睿智,都一时不察,让他钻了空子。

如今我身为次辅,以下压上,欺压首辅,垄断军事,似乎比起严世藩来,也不遑多让,看来徐舍郎是觉得万岁又一时不察了?”

徐璠一愣,顿时语塞,脑子狂转两圈后才开口:“萧大人不要陷人以罪,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我是说萧大人战功彪炳,所以在军事方面的话题,其他大人都不敢反对萧大人罢了,这也是实情吧。”

萧风微微点头,徐璠的反应倒是很快,自从严世藩杀青之后,在辩论这方面,自己的反方中只有高拱苦苦支撑,现在反方终于迎来一辩了。

“徐舍郎,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因为我对军事比较有经验,所以大家信任我,不肯反驳我,对吗?”

徐璠连连点头:“正是如此,所以这次急于出海进攻日本,确实是萧大人你力推的,这一点似乎没有疑问吧。”

徐璠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有些闪躲,不愿意让萧风看见自己的眼神儿,因为他在给萧风挖坑。

正常情况下,萧风完全可以说,在我的计划里,是要由我带队出征的。你们偏要把我抓回来,才会发生这种事儿的。

但这句话一出口,不管这场辩论的输赢,萧风实际上都已经输了。把他抓回来的是嘉靖,这句话就意味着,这场惨败要由嘉靖来负责!

所以他虽然挖了个坑,但也没有期待萧风就一定能掉进去。毕竟萧风的心机智谋他是领教过的。

他觉得萧风应该能巧妙的避过这个坑,并且说出妙语来反击自己,自己要做好准备……

萧风点点头:“你说得对,这件事是我力推的。而且由于我之前战功赫赫,所以不但徐首辅没有反驳我,万岁也对我无比信任。

这件事,虽然大家集体决策了,但我不用大家帮我分担罪责,罪在我一人就可以了。”

嗯?徐璠准备了满肚子的话,一下就憋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与萧风的朝堂对战,这么快就胜利了。

嘉靖也睁开了眼睛,他也大出意料。以萧风的口才和思辨能力,他若想拉扯上徐阶,甚至拉扯上整个朝廷,只怕也不是难事儿。

可萧风这么容易就认输了,这让整个朝堂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集体的看向萧风,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徐璠忽然想到了之前败在萧风嘴下的无数前辈,他们都曾经一度看到胜利的希望,但随即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大坑里!

徐璠立刻提高警惕,准备迎接萧风的反击,并且拼命的回想刚才和萧风的对话里,萧风有可能给自己挖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坑。

萧风看着嘉靖,语气平淡的说道:“既然我的建议,连整个内阁和六部都不能反驳,那下面的总督、将官们,自然也无法反驳。

所以他们只是奉命行事,我定的策略,朝廷下的命令,在那个时间把他们送到了海上。

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明带回了几万将士和一部分船只,尤其是两条宝船,有功无过。”

群臣恍然大悟,原来萧风把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是为了给胡宗宪及下面的将军们脱罪。

徐璠也明白过来了,可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毕竟他除了要打击萧风,更重要的是要打击萧风背后的势力啊。

“萧大人,你也不必如此,这么重的罪责,你一人承担,只怕担当不起啊。

其实萧大人你不过是犯了推断天时的过错,可在地利和人和方面,却是将官们要自己临机负责的。

否则将军们都一句听命行事,岂不是什么责任都没有了?打了胜仗升官,打了败仗降职,这是天公地道之事啊!”

萧风淡淡的说道:“多谢徐舍郎的好意,此事罪在萧风一人,毫无争议,天大的罪责,萧风一身承担。”

「何以解忧,唯有投投催催……」

(sdingdiannn/ddk65187210/10614674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